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文人癖】劉文典有好生之德 與鼠同討生活

[複製鏈接]

239

主題

728

帖子

33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redchildren 發表於 2007-10-6 22: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江山代有人才出,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是個群星閃耀的時代,就拿民國時期那幫教授來說,就個個不同凡響,個個有自己獨特的癖好,有的思維奇特言談駭世,有的豪氣幹雲狂傲不羈,有形跡放浪屑於流俗。其中,精通英、德、日、意等語言,學貫中西,尤精國學的劉文典(上圖)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人物。
  劉文典(1889-1958),字叔雅,原名文聰,筆名天明等,安徽合肥人,祖籍懷寧。當過孫中山的秘書,師從章太炎學《說文》,與魯迅為章氏同門弟子,與陳獨秀亦師亦友,胡適、陳寅恪曾為他的書稿作序捧場,跟蔣介石幹過仗,與毛澤東握過手……
  劉文典的才識是毋庸質疑的,傅來蘇在《劉文典先生教學瑣憶》中稱讚劉文典說:「其知識之淵博,治學之嚴謹,令人嘆為觀止。」其實,他的癲言狂語和怪癖也同樣令人嘆為觀止。且看他與弟子談話時對他人的評論,便可窺見一二。
  「叔雅人甚有趣,面目黧黑,蓋昔日曾嗜鴉片,又性喜肉食。及後北大遷移昆明,人稱之謂『二雲居士』,蓋言雲腿與雲土皆名物,適投其所好也。好吸紙煙,常口銜一支,雖在說話也粘著嘴邊,不識其何以能如此,唯進教堂以前始棄之。性滑稽,善談笑,唯語不擇言。」(周作人,《北大感舊錄·劉叔雅》)
  「別人不識的字,我識,別人不懂的篇章,我懂。你們不論來問什麼問題,我都會予以解答。」(郭鑫銓,《初識劉文典先生》)
  「這兩位詩人(元遺山、吳梅村)的詩,尤其是吳梅村詩,老實說,比我高不了幾分。」(王彥銘,《劉文典先生的一堂課》)
  「他的長衫特別長,掃地而行。像辛亥革命以前中國婦女所穿的裙子一樣,不準看到腳,走路不能踩到裙邊,只得輕輕慢移蓮步。他偶爾也穿皮鞋,既破且臟,從不擦油。」(文中子,《劉文典:「半個教授」》)
  「他的特點就是比以『怪』聞名的劉師培還要怪上三分,所以時人以『才高』、『狂傲』來評價他。」「在北大教授中,劉文典尤以『狂傲』與辜鴻銘齊名。」(文中子,《劉文典全集》卷四,第986頁)劉文典並不否認。他曾反省自己:「以己之長,輕人之短,學術上驕傲自大,是我的最大毛病。」
  另還有他人記錄劉文典的自敘:「弟近來所發見的,在老大哥面前,說句狂話,實在比石、伯申賢喬梓的東西壞不了許多,要比起曲園來,竟可說『好些』呢!」(《劉文典全集》卷一)
  劉文典在治學上也很有他個人的特色。譬如他上課的時間,完全是自由發揮,一時興起,可能會說個數小時,有時卻半個小時就解決問題,甚至有時候一堂課只講一句話,所以一個學期只能講半篇《海賦》。
  劉文典給學生講《月賦》時,講著講著他忽然宣佈說:「今天提前下課,改在下星期三晚飯後七時半繼續上課。」原來,下個星期三是陰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講《月賦》。屆時,校園裏擺下一圈座位,劉文典坐在中間,當著一輪皓月大講其《月賦》,其情其景,讓學生多年後回憶起來依然記憶猶新。
  他不僅講《月賦》有一套,說其他的課文時也是如此。譬如:「當他解說《海賦》時,不但形容大海的驚濤駭浪,洶湧如山,而且叫我們特別注意到講義上的文字。留神一看,果然滿篇文字多半都是水旁的字,叔雅師說姑不論文章好壞,光是看這一篇許多水旁的字,就可令人感到波濤澎湃瀚海無涯,宛如置身海上一般。」(宋廷琛,《憶劉文典師二三事》,臺《傳記文學》第44卷第4期)
  劉文典在課堂上會發驚人之語是常有的事情。有一次學生向他討教如何寫好文章的問題。他說:「只須注意觀世音菩薩就行了」。學生費解。他又說:「『觀』,是要多觀察;『世』,是要懂得世故;『音』,是要講究音韻;『菩薩』,即是要有救苦救難,為廣大老百姓服務的菩薩心腸。」
  劉文典治學很嚴謹和認真,在西南聯大時,他的住處離校區遠。而當時常有日本人的飛機來空襲,不時有空襲的警報響起。但劉文典堅持不缺課,說:「國難當頭,寧可被飛機炸死,也不能缺課。」因此,後來還有他為「替莊子跑警報」之說。說的是有天空襲警報又響了起來,師生爭先恐後往防空洞跑,劉文典與沈從文擦肩而過。劉文典便說:「陳寅恪跑警報是為了保存國粹,我劉某人跑是為了莊子,你們跑是為了未來,沈從文替誰跑啊?」
  在西南聯大時,劉文典的學生李埏在向他借的一本《唐三藏法師傳》的書頁中,發現空白處滿是劉文典的批註,注文除中文外,還有日文、梵文、波斯文和英文。李埏正看得津津有味,又發現有一張是老師用毛筆畫的老鼠,很是不明白,便請教劉文典。劉文典說那是他在鄉下點香油燈看書時,一天深夜見有隻老鼠爬到燈盤上,明目張膽地吃燈芯上滴在燈盤上的油。本想打死老鼠,但又覺得老鼠也是在討生活,和他讀書的是為討生活是一樣的,就不必相殘了,於是只是用毛筆畫了一幅老鼠像夾在書中而已。李埏感慨:「先生真有好生之德!」
  劉文典在清華大學任教時,名氣已較大。為了教學需要,劉文典得查閱某種佛經,他與北京西山香山寺管理藏書的和尚略認識。知他是著名學者,特準他借閱寺裏佛經,但要求劉文典遵照寺裏規定,比如借閱時必須在寺內唸經堂正襟危坐,也不得以手指沾口水翻書頁等等,劉文典承諾一定嚴守規約。
  等和尚離開後,劉文典讀著讀和,困頓起來,見室內有一空床,便趁機持書臥床閱讀,誰知後來睡著了。當頭受到撲打感覺疼痛時,才醒來。睜眼便見老和尚火冒三丈,邊打邊斥責說:「你言而無信,竟把佛經丟在地上!」
  劉文典吃了疼,也不惱怒,而是立馬苦苦求饒,老和尚見他甘心挨打,並沒拿名人架子來壓他,也就作罷。後來兩人還成了朋友。
  1958年7月15日,劉文典因病去世,享年69歲。後有人用「是真名士自狂狷」評價劉文典,算是恰到好處。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沙發
Blue Ivy 發表於 2007-10-10 16:04 | 只看該作者
劉文典的狂與真  

  現代史是一個狂人輩出的時代。但有的人是真狂,有的人是佯狂;有的狂是人性的抒發,除狂無以寄託,有的狂則是為了狂以外的目的,所謂「翩然一隻雲中鶴,飛來飛去宰相衙」,雖然,為利益狂似乎可以原諒寬恕。最令人歎惜的是:那些狂士們一遇上組織化、政黨性的力量就自折了羽翼,一為文人便無足觀,在現代史上變成「一進組織便無足觀」了。而那些一狂到底的狂士們卻也不免為政治借勢借力了。在這些狂狷之士中,劉文典算得了一個響噹噹的漢子。

  劉文典年輕時師從大名人章太炎,學有專攻,其《淮南鴻列集解》、《莊子補正》、《三餘札記》、《讀〈文選〉雜記》都為一時稱譽。1916年他27歲時,即被聘為北大教授。五四運動前後,擔任《新青年》雜誌英文編輯,介紹叔本華等哲學著作,譯有《進化與人生》、《進化論講話》、《生命之不可思議》等。

  劉文典是國學大師,但他能名聞全國,卻始於他對「虎而冠者」的蔣介石的頂撞。1928年,劉任安徽大學校長期間,學生鬧學潮,蔣介石傳令劉文典當面向他匯報。劉文典對蔣介石給教育部下達的文件裡使用了「責令、責成」、「縱容學生鬧事」等詞十分不滿,自以為「我劉叔雅並非販夫走卒,即是高官也不應對我呼之而來,揮手而去!」見蔣介石時,他戴禮帽著長衫,昂首闊步。蔣介石衝口問:「你是劉文典麼?」劉文典不僅沒叫他蔣主席,反而傲然說:「字叔雅,文典只是父母長輩叫的,不是隨便哪個人叫的。」蔣要劉交出在學生風潮中鬧事的共產黨員名單,要嚴懲罷課學生。劉文典說:「我只知道教書,不知道誰是共產黨。」蔣說:「你這校長是怎麼當的?不把你這學閥撤掉,就對不起總理在天之靈!」劉毫不相讓:「提起總理,我跟他在東京鬧革命時,還不曉得你的名字哩!」說到激烈處,兩人互相拍桌大罵,一個罵「你是學閥」,一個罵「你是新軍閥」。結果,學閥擰不過軍閥。蔣介石把劉校長關進大牢,經蔡元培等人營救,劉文典免去牢獄之災。

  劉文典的另一件轟動全國的事,是1932年夏,他以清華大學國文系主任身份請陳寅恪擬國文試題,陳除出了「夢遊清華園記」的作文題外,還出了對子題「孫行者」,讓久違了對對子的學生們多不知所措,引起輿論大嘩。

  劉文典的《莊子補正》共10卷,於1939年出版。由於陳寅恪作序給予較高評價,使劉的身價倍增,獲得了「莊子專家」的美譽。每上《莊子》課時,他開頭第一句總會自負地說:「《莊子》嘛,我是不懂的嘍,也沒有人懂!」言下之意,他如不懂,別人就更不懂了。曾有人問他古今治莊子者的得失,他口出狂言:「在中國真正懂得《莊子》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莊周,還有一個就是劉文典。」

  劉文典看不起文學創作,他認為「文學創作能力不能代替真正的學問」。一次有人問他可知道名噪一時的巴金,他喃喃自語:「我沒聽說過他,我沒聽說過他。」在西南聯大教書時,他不把朱自清這些「才子」出身的教授放在眼裡。當西南聯大要提沈從文為教授時,劉文典憤憤不平:「陳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該拿400塊錢,我該拿40塊錢,朱自清該拿4塊錢。可我不給沈從文4角錢!」又說:「沈從文是我的學生,他要是教授,我豈不要做太上教授了嗎?」在昆明時,某日空襲警報響起,師生們爭先恐後到處跑,沈從文恰巧與劉文典擦肩而過。於是他對同行的學生說:「陳寅恪跑警報是為了保存國粹,我劉某人跑是為了莊子,你們跑是為了未來,沈從文替誰跑啊?」

  劉文典跟傳統中國狂狷之士一樣,追求修辭的極致,語不驚人死不休。這方面有很多例子,比如流傳至今的「觀世音菩薩」,劉文典就借用來表達對詩的看法,他說,「什麼是詩,觀世音菩薩即是。觀世者,觀察客觀世界也;音者,音韻之美也;菩薩者,覺有情也。」學生向他討教如何寫好文章。他信口說「只須注意觀世音菩薩就行了」,學生不解。他說:「『觀』,是要多觀察;『世』,是要懂得世故;『音』,是要講究音韻;『菩薩』,即是要有救苦救難、為廣大老百姓服務的菩薩心腸。」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10 07: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