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全球神秘怪物大搜尋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7-10-3 21: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全球神秘怪物大搜尋——肯偉島魚人





當年發現肯偉島怪物的海岸

  有關肯偉島怪物的故事發生在1954年和1955年,這是個很少人知道的故事。1954年11月,英國肯偉島(Canvey Island)的幾個農民在島上發現一具明顯是被海水衝到岸上的古怪屍體。屍體雖然已經嚴重腐爛,但是可以看出這是個兩足動物,已經適應站立行走,因為屍體足部有5個腳趾,呈U形分佈,還有足弓。屍體的頭部很柔軟,顯然沒有頭蓋骨,頭上有巨大的眼睛。這具神秘屍體很快被有關部門運走併火化了,政府要求市民不要亂聯想,說這屍體沒什麼大不了。可是1955年的8月,又一具類似屍體被衝到島上,這具屍體的狀態比第一具好很多,因此人們清楚發現,這古怪的東西有鰓!這具屍體同樣被迅速火化了,沒有任何人或者機構對屍體的來源給出任何解釋。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沙發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7-10-3 21:31 | 只看該作者

全球神秘怪物大搜尋——魔鬼飛翔者



據目擊者描述,「魔鬼飛翔者」的牙齒和爪子配合它的食物,還挺符合進化論理論

  Ropen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偏遠地區被看見過,在當地語言里,Ropen是「魔鬼飛翔者」的意思。Ropen和科學家們設想的史前時代的翼龍有點類似。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有數人宣稱見過這種恐怖的大鳥。匯總這些人的描述,「魔鬼飛翔者」的翼寬大概是1.2米,有長長的嘴,裡面布滿尖利牙齒,爪子也很尖利。「魔鬼飛翔者」喜歡吃的東西同樣令人毛骨悚然,據說它最愛吃腐屍體。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3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7-10-3 21:32 | 只看該作者

全球神秘怪物大搜尋——Mamlambo吃人腦



據說Mamlambo的頭很像馬,這樣的結構要吮吸人的腦漿還很有難度呢

  Mamlambo據說是一種會吃人的怪物,最早在南非發現,幸好在除南非以外的地方,還沒有發現這種半魚半馬的怪物的蹤跡。1997年,南非一個小村落炸開了鍋,當時村民說村子里突然闖進一個怪物,怪物會襲擊人類,更可怕的是,它只吃受害者的腦漿。當時村民統計說有9個人被怪物殺死,路透社也做有相關的報道,但是一直沒有人捕捉到它的鏡頭。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4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7-10-3 21:32 | 只看該作者

全球神秘怪物大搜尋——「神秘大腳印」



1976年1月1日,一個43厘米長的「神秘大腳印」在美國俄勒岡州被發現

  1924年,艾爾伯特·奧斯曼向人們講述了他的傳奇經歷。他說自己在加拿大溫哥華北部的森林露營,在睡袋裡睡覺時突然感覺自己被什麼東西拖動,幾個小時以後停了下來。當他最終從睡袋口偷偷向外看,發現自己被6個半人半猴的大怪物包圍。奧斯曼說,自己當了這6個怪物的6天俘虜,最終因為其中一個怪物吃了他帶的煙草生病了,他才有了逃脫的機會。在那以後,加拿大西南部和美國西北地區的居民不斷目擊過類似的怪物,還在森林裡發現神秘的有6個腳趾的大腳印,認為就是這種怪物留下的。2003年10月,美國著名的法醫、為警方服務的專門在犯罪現場研究腳印和手印的專家吉米·吉爾卡特在研究了人們發現的大腳印后說,這顯然不是人類的腳印,這是迄今關於「神秘大腳印」的最權威的說法。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5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7-10-3 21:33 | 只看該作者

自古湖怪傳說眾說紛紜 五大湖盛產湖怪



長白山天池

  我國湖泊眾多,自古就有許多關於湖怪的傳說,其中主要有以下五處:

  1.長白山天池:長白山天池位於東北長白山主峰附近,是中朝兩國的界湖,也是著名火山湖。長白山一帶歷來就有關於天池湖怪的傳說,地方志上即有記述。1962年8月,有人用望遠鏡發現天池水面有兩隻怪物互相追逐,此後,又數次發現怪異動物。1981年《新觀察》記者曾拍下我國惟一一張天池怪獸的照片。據多次觀察,天池怪獸的特徵是:頭大(比牛頭還大)、嘴突、頸長(1米左右)、體碩(3米以上)。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天池只是在近代火山熄滅后的水積成湖,湖內只有微生物生存,根本不具備大型動物生存的基本條件。這確實是一個難解之謎。

  2.神農架長潭:神農架長潭位於湖北省神農架林區新華鄉石屋頭村和貓兒觀村之間。前後至少有20人在這一深潭中看到幾個巨型水生動物,其共同特徵是:皮膚呈灰色,頭為扁圓形,眼睛大如飯碗,前肢生有五趾。據目擊者說,怪獸浮出水面時,嘴裡往往噴出幾丈高的水柱。據地質學家考證,在距今約7000千萬年前,神農架地層已從海洋中倔起為真正的陸地,地勢不斷上升,海拔不斷增高。這一時期無數古老大型獸類如板齒犀、利齒豬等在湖邊出沒。在氣候環境得天獨厚的神農架林區,很有可能有某種遠古大型動物躲過了第四紀冰川而倖存下來,但至於這些水生怪物是哪種遠古動物,還是一個謎。

  3.文部湖:文部湖位於西藏申扎縣,海拔4535米,呈長方形,面積為835平方公里。文部湖怪獸早在50年代就已被發現,其特徵是頭小、眼大、脖子細長,身子像一頭牛,皮膚呈灰黑色。科學考察表明,文部湖的許多自然條件與英國尼斯湖極其相似,都后斷陷湖。青藏高原在7000萬年前還是一片汪洋,當時海洋中生活著大量史前動物,恐龍也在其中。約300萬年前;喜馬拉雅山才抬升為今日的「世界屋脊」。文部湖含鹽度不高,介於淡水與海水之間,適於水生植物、浮游生物以及魚類生長。鑒於此,有人推測文部湖中的怪獸可能就是適應了環境變化而生存至今的史前生物或恐龍。

  4.青海湖:青海湖位於青藏高原尾部,海拔3196米,面積達4583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湖。湖怪的出現地點都是在海星山與湖的東岸之間,根據數次觀察得出的湖怪的共同特徵是:形體較大,顏色呈黑黃色。青海湖的水怪不像是蛇頸龍之類的遠古爬行生物,因為幾次出現的水怪都是藏頭藏尾,無高大的駝峰,這些均不符合蛇頸龍的生活習性。但它也不可能是大魚,因為魚再大也不可能大到十三四米。這個難解之謎已經引起世界科學界的重視。

  5.哈納斯湖:哈納斯湖位於新疆阿爾泰山西部的額爾齊斯河上游,是一個很深的山間大湖,也是我國惟一屬北冰洋水系的內陸湖。哈納斯水怪是我國幾大湖怪中惟一初露端倪者。經專家論證,哈納斯湖怪實際是一種稱為大型哲羅鮭的大紅色,色體長約12一15米,頭部寬1.5米,估計每條魚重達2—3噸。它是兇猛的食肉型魚類,小魚、野生水禽、大水鼠、水獺甚至比自己體型大的同類都可成為它的食物。它是早被人們認為絕跡的魚種,據說在該湖中 生活了上萬年,但迄今為止還沒有捕捉到一條。

    來源:北方網-科技無限



哈納斯湖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6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7-10-3 21:34 | 只看該作者

世界各地「湖怪」知多少 尼斯湖水怪最著名

說起「湖怪」來,世界各地的湖怪還真不少呢。最著名的莫過於英國的尼斯湖怪了。

  這隻湖怪一傳就傳了1400年,最初的目擊者是愛爾蘭神職人員聖哥倫布,他到蘇格蘭旅遊時目睹尼斯湖有怪物襲擊遊客,聖哥倫布情急之下大喝一聲,湖怪馬上掉頭潛落水底。

  1933年,尼斯湖旁興建公路,自此目擊湖怪的報告明顯上升。其中2000年有12宗,2002年有4宗。坊間普遍認為湖怪是種蛇頸龍。

  尼斯湖水深213米,可以隱藏一幢42層高的大樓。不過,科學家屢次用聲納探測器大面積地探測尼斯湖,但都沒有發現什麼證據。去年夏天,英國廣播公司還出動了更為先進的探測儀,但都無功而返。

  不過最近傳來的消息稱,在尼斯湖淺水處發現了一具一億五千萬年前的蛇頸龍骨架,蘇格蘭國家博物館的科學家稱,這是尼斯湖首次找到這類骸骨,證實這種蛇頸龍曾在此棲息過。專家同時表示,這不足以證明現在仍有這種恐龍存活。

  此外,還有美國版的尼斯湖怪。幾百年來,一直有人聲稱在美國尚普蘭湖目擊湖怪出現,結果造就了一個旅遊景點,但當局卻從未找到湖怪存在的證據。

  在中國,除了喀納斯湖「湖怪」,湖北洪湖市也曾稱發現了中國的「尼斯湖怪」。原來在洪湖的雙潭湖,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均有村民稱遇到了「湖怪」。這種湖怪形體碩大呈弧形,看不見頭尾。後來,對湖怪的傳說越來越玄乎,越來越神秘。這些傳說引來各地遊客到洪湖觀光旅遊,遊客們都想一睹湖怪的廬山真面目。前幾年有人拍到了「湖怪」照片,認出湖怪實際上是一種特大的鱉。

  在新疆,還有一個著名的湖泊傳說有「湖怪」。據《西域水道記》所載,清代駐三台(現賽里木湖)的士兵在傍晚時分看到賽里木湖中有一隻大角多須的青羊露出湖面。這隻怪物一出現,地面上便狂風驟起,雷雨交加,湖中波涌浪翻,霧瘴彌天,牧馬嘶鳴不已,居民躲閃不及。清朝乾隆年間,賽里木湖附近的官民還在湖的南端修建了壯觀的靖海寺,又在湖心島上建了華麗的龍王廟,供奉神靈,乞求安寧。可惜的是靖海寺和龍王廟都在民國初年毀於兵火。現在湖心島上的寺廟和涼亭是近年修建起來的。據說,1982年以來,還有不少人曾多次看到湖中有一隻大角多須動物翻波涌浪,既令人驚恐,又令人激奮。但「湖怪」究竟為何物,至今仍是個不解之迷。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7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7-10-3 21:34 | 只看該作者

怪物海溝深海搜查 海底生物千奇百怪



圖為:深海怪物――「獠牙」

如果蝦會做夢,那麼這種名叫「獠牙」的魚絕對是它們的噩夢。這種魚有巨大的眼睛,可以讓它們在300米深的海水下看清周圍一切動靜。半透明的身子和巨大的下頜及牙齒也是典型的對深海環境的適應。「獠牙」魚主要的食物是蝦,偶爾也吃比自己小的魚,它們的實際長度一般是10厘米到12厘米。


  在美國加州蒙特雷外海,有一座藏在海底的峽谷,最深處超過3000米。那裡陽光永遠無法到達,那裡游弋的海洋生物全部奇形怪狀,那裡就是怪物海溝!為了了解深海生態,海洋生物學家靠遙控潛航器深入這片幽暗的水世界,發現了仿若來自外太空的生物:它們會偽裝、會發光,還會給自己「蓋房子」。

  「西方飛行者號」科考船搭載著「怪物海溝水族研究委員會」的全體成員前往怪物海溝所在的海域,隨船攜帶的是遙控潛航器「鯊魚號」。「鯊魚號」可以隨時放下母艦,它上面攜帶有特殊浮標,還有高科技、敏銳的攝像頭,能悄無聲息地「游」在所有海洋生物身邊,捕捉它們在水裡最真實生動的一面。所有畫面將通過光纖傳遞到「西方飛行者號」上的監控屏幕。於是,一群科學家成天待在黑暗的控制室里,盯著屏幕看「鯊魚號」傳送回來的影像。那是一場迷人的展示,讓科學家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生命形式。怪物海溝和地球上其他地方的海域是如此不同,在那裡,終年沒有陽光、氧氣非常稀薄、水壓巨大、沒有任何海洋植物,生存條件相當惡劣,生物對此做出各種適應,最終的結果是,這裡的海洋生物幾乎全部是捕食高手,而它們,從形狀到習性,其奇特性遠遠超出了所有科學家的想像。

  怪物海溝就像海底的「熱帶雨林」。在這裡,各種形式的海洋生物都能找到自己的生活空間和生活方式。有魚類、貝殼類、軟體動物、蠕蟲、珊瑚,還有無數種類的細菌從海溝最底部的海水裡滲透出來。

  雖然生存條件非常惡劣,但是實際的情況可能和很多人設想的不同,深海恰恰是我們居住的星球上,生物最集中、種類最繁雜的地方,而這裡也是人類了解最少的地方。在水面下200米到700米,是海洋生物最集中的地方。由羅賓遜教授帶領的「怪物海溝水族研究委員會」已經用了4年時間在怪物海溝進行科學考察,但是直到今天,他們仍舊能經常目睹從未見過的生物瀟洒游過。每次來到怪物海溝,他們都感覺自己像19世紀的新大陸探險者———肯定能有新發現。

  當然,「怪物海溝水族研究委員會」的科學家們不是來這裡獵奇的,他們的根本目的是了解這片深海海域的生態系統,同時試圖分析這裡生物的發展歷史,也就是它們的進化和變異過程。偶爾,附近漁民也能看到這些奇特的海洋生物,但那都是被他們的拖網捕到海面上的,雖然覺得奇特異常,但是漁民不懂它們的研究價值,有的人甚至將其高價出售。以前有個漁民曾經打撈到一隻全身透明的魷魚,它就生活在怪物海溝,因為見不到陽光,身體全部白化,最後變成了透明的。它的觸鬚有好幾米長,也是完全透明,最薄的地方比蜻蜓的翅膀還纖細。整條魷魚精美得像個藝術品,可漁民最後將它以高價出售給當地的一個富豪。那富人將這透明魷魚做成了標本。但是標本永遠不可能告訴我們,這條魷魚在水裡有多優雅,它是怎樣運動、怎樣捕食、怎樣交配、同時怎樣繁殖的?實際上,類似的透明魷魚在怪物海溝也是相當罕見的。羅賓遜教授回憶說,在他考察怪物海溝4年的時間裡,只見過8次,像那條那麼大的就更少了。

  人類早在1872年就展開了對深海的研究。當時大英帝國派出了「HMS挑戰者號」,進行了第一次研究全球海洋的航行,航行時間超過3年,在360個觀測站測量水深、水壓、氣象、海流的運動方向和流速,收集不同深度的海水和生物標本,採集海床上的岩石標本。航程結束后,科學家出版了50集的研究報告。在出發時,幾乎所有科學家一致認為,深海就是海洋中的「沙漠」,不會有太多生物存在,甚至可能沒有生物。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隨著他們的拖網一次次放下並拉上,最後,在那次航程中,科學家們共發現超過4000種新的海洋生物。有形狀怪異的海星、各種難以描述其準確形狀的蠕蟲、螃蟹和魚類。也正是在那次航行中,科學家們首次看到能發出熒光的海洋生物。該次航行首次證實了在深海也有生物存在,並且探測到了當時最深的海底,超過了8000米。為了紀念「HMS挑戰者號」的成就,目前已經測得的地球上最深的海溝———11034米深的馬里亞納海溝就被命名為「挑戰者深淵」。被「HMS挑戰者號」的成績所振奮,從那以後,人們開始不斷向深海探索,搜索異域奇珍。

  現在的探測手段比1872年時不知道要先進多少。像「鯊魚號」這樣的遙控潛航器無疑是尖端科技的集中代表。它的大小和一輛SUV差不多,每天被放下水兩次。它不僅可以拍照、拍攝錄像,它還具備相當「原始」的打撈功能———羅賓遜教授的很多珍貴標本就是「鯊魚號」的貢獻。「鯊魚號」上裝備了巨大的水底探照燈,燈光100%模擬太陽光,這樣可以保證科學家們在屏幕上看到的生物和他們在自然光下看到的完全一樣。另外,它還是可以載人的,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將人運載到海床上。這絕對是令科學家們血流加速的事情!遺憾的是,在「西方飛行者號」上,羅賓遜教授是除了船長以外的絕對權威,沒有他的允許,所有科學家都不能擅自下海。更多的時候,這項科學考察任務是靜態的,科學家們就是坐在各自的監視屏幕前,平心靜氣地觀察,偶然發出讚歎和感慨。

  在這迷人的深海生物展示上,每個人都有他的最愛。在第一天航程結束時,羅賓遜教授的最愛就是一隻櫛水母。它和所有的水母一樣是捕食性動物,但是它的本身卻像肥皂泡一樣脆弱,若隱若現地游在海里,像個幽靈一樣。在它的外皮上有很多閃亮的小點,使它看上去像12月夜晚的聖誕樹一樣美麗。有些種類的櫛水母身後飄逸著長而拖曳的觸角,彷彿是鳥尾上的羽毛,又好像是厥草剛剛舒展的絨毛,雖然比蝴蝶還要纖細脆弱,但精緻程度決不亞於Tiffany最新設計的珠寶。櫛水母帶給所有科學家的感受代表著深層海水給人的一切感受:極盡美麗,也極盡奇異。

  因為沒有陽光,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沒有氧氣,在怪物海溝沒有任何海底植物生長,因此所有生物都是捕食性的。這絕對是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很多生物的捕食技巧和效率高得讓陸地上那些飛奔的獵豹也汗顏。同捕食技巧相對應的是,這裡的生物的偽裝技巧也讓人嘆為觀止。因為海洋是個沒有邊界或者任何形式的限制的家園,類似太空,因此這裡的生物體積往往大得驚人。科學家們偶爾能看到徹底利用了這片廣大棲息地的動物,例如彷彿繩索的管水母。管水母也是透明無色的,看上去不過是鍾狀的頭連著一串胃和觸角。每個胃會利用觸角自行覓食。在強勁的海流中,繩索狀的管水母想要定位似乎是件困難的事情,但是它在這方面有突出天賦。無論海流的強度和方向怎樣,管水母總像一根長長的釣魚線一樣垂直「立」在水中。觸角看不出有什麼大動作,就已經捉住不幸游過的小魚小蝦,然後直接送進某個相連的胃裡。它非常長,看不到頂端,因此羅賓遜教授讓「鯊魚號」隨著它的身體前進,屏幕上不斷顯示的是它的胃和觸角,一個接一個,似乎沒有盡頭,似乎又有點邪惡。最後,教授統計出,這隻管水母的長度超過50米,「鯊魚號」花了5分鐘的時間才游經它的整個身體———它完美地利用了這無止境的水世界。

  也有坐地捕食的生物。有一種橘色的海葵(flytrapanemone)就是守株待兔的高手。這種海葵居住在海面以下大約1600米的地方,平時一動不動,就在暗處等待著食物自動游進它那大大張開的胃室里。而更多的是勤勞經營的捕食者。在怪物海溝里有一種「巨大」的蠕蟲,名字是BathochordaeusCharon,儘管名字很長,其實它的體形就和一隻蝌蚪差不多。它的腺體能分泌出膠質的絲狀物質,它將膠絲織成一個網,自己坐在網的中間充當肥美誘餌。如此可以黏住游過的微生物,其原理就和陸地上的蜘蛛織網誘捕昆蟲一樣。「鯊魚號」曾經觀察到這樣一個「網」,在海底,網的直徑超過了2米。在巨大的網的中間,蠕蟲還用更細的絲編製了一個過濾器。過濾器可以張合,就像蛾子的翅膀。蠕蟲用自己的尾巴不斷打水,水經過過濾器以後,能將可以充當食物的內容「截留」。看,一條蠕蟲竟然有兩個捕食辦法,這樣的效率真要讓蜘蛛「甘拜下風」了。有趣的是,蠕蟲分泌的膠絲用久了會失去黏性,每當這個時候,它就拋棄已經失效的網,重新「吐絲結網」。羅賓遜教授曾試圖捕捉這樣的蠕蟲,在實驗室里培養,做進一步研究。遺憾的是,它們是那樣脆弱,只要離開海洋,很快就死了。

  很多生物逃避捕食的技巧也相當突出,最經典的恐怕就是「吸血鬼魷魚」了。這種奇特的魷魚和我們餐桌上的魷魚不一樣,能耍很多戲法,「嫁禍於人」就是其中之一。科學家很早以前就發現,「吸血鬼魷魚」有3個會發光的器官,分佈在鰭的底部、眼睛的後方和皮膚上的各處。不過,在怪物海溝的探索過程中,科學家們有新的發現:他們在「吸血鬼魷魚」身上又找到了兩個發光源,其中一個位於觸角的尖端,8個觸角都有。受到輕微刺激時,觸角就會發出藍色熒光。當受到強烈刺激時,「吸血鬼魷魚」就擺出防禦姿態,將所有觸角捲曲在頭頂。此時,科學家們又發現了新的生物光源:「吸血鬼魷魚」的觸角尖端會噴出含有發光小粒子的黏液。就像章魚噴出墨汁混淆捕食者一樣,「吸血鬼魷魚」在逃避危難時噴出這種發光黏液,如果捕食者接觸到這種黏液,就會成為潛伏在附近的其他捕食者的明顯目標,自己反而可能喪命。

  「鯊魚號」下潛到怪物海溝的海底大約需要6個小時的時間,主要原因是科學家在中途總要停下來欣賞進入視野的奇妙生物。這表示大家必須在控制室里待很久,擔心怕錯過什麼,從頭到尾,沒有人敢離開。當「鯊魚號」最終沉到海底時,科學家們只有半個小時的時間可以漫步海底了,這讓所有人感到沮喪。他們借著「鯊魚號」的燈光可以看到遠方的海床,也能看見旁邊比較小的海溝。所有人都希望能探索這些地方,或者能看到更遠的海床,但是時間總不夠。當羅賓遜教授宣布:「時間到了,該開回水面了。」所有科學家像發瘋似地收集海水樣本,一到船上,他們又發瘋似地帶著樣本往實驗室里跑,希望海水中的生物能多生存幾分鐘、幾個小時、甚至幾個月。這樣人類對深海海溝的有限了解又能多一些了。(原作:VIRGINIAMORELL)

    來源:北方網



深海怪物――藎

藎在怪物海溝里發現的水蝸牛。總體來說,它和陸地上的蝸牛似乎沒有太大區別。不過因為見不到陽光的緣故,它的身體已經完全透明。因為生活在深海中,要應付強大的洋流,水蝸牛要保證有足夠浮力,因此那沉重的蝸牛殼已經完全退化了。另外,為了適應游水,它的腳進化成了肌肉發達的鰭,那其實是連成一片的小觸鬚。水蝸牛和陸地蝸牛最大的區別在於眼睛,因為沒有陽光,水蝸牛的眼睛特別發達,和體形相比,那兩隻「巨大」的眼睛突出在身體外,捕捉一切細微光線,觀察所有經過的獵食對象。




深海怪物――「嘴鶴鰻魚」

怪物海溝里發現的鰻魚也是千奇百怪。雖然和我們平時看到的鰻魚是一類,但是怪物海溝里的鰻魚已經發生嚴重「變異」。為了適應深海的捕食要求,「大嘴鰻魚」(上)的嘴越來越大,巨大的下頜保證它可以一口吞下和自己體積一樣大的魚,然後再慢慢消化。可以說,它們成了深海世界里的蟒蛇。而「嘴鶴鰻魚」(下)則像仙鶴一樣有長脖子和長嘴。在嘴裡面,有密集的細小的牙齒,它們的主要捕食對象是小蝦,長脖子和長嘴保證了捕食的靈活和準確。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3: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