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開平碉樓保護與管理 全國政協調查

[複製鏈接]

4

主題

45

帖子

16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1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pchan 發表於 2007-9-30 19: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開平碉樓保護與管理 全國政協調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9-30 11:05:51   


  
2007年6月28日,經聯合國相關組織批准,廣東開平碉樓獲評為世界文化遺產。據瞭解,「永慶樓」是保存比較完好的碉樓之一,那裡所有的窗戶都用鋼板封擋起來,碉堡的味道十分濃郁。
  
開平碉樓蜆岡鎮南興裡邊籌樓(斜樓)。
  中評社香港9月30日電/9月26日,全國政協「文化遺產保護」聯合調研組來到廣東省開平市調研。不久前在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成功進入世界文化遺產行列的廣東「開平碉樓與群落」,其保護與發展問題在短短几個月內引起了國內外廣泛關注。與其他世界文化遺產明晰的產權關係相比,開平碉樓的獨特性決定了明確保護責任人是其保護和發展的關鍵。

  人民日報報導,據開平碉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譚偉強介紹,此次申報成功的四處231座碉樓,只佔開平碉樓總數的12.6%,總數多達1833座之多的碉樓分佈在開平全市15個鎮、200多個村委會、900多個自然村。不同的碉樓分屬不同的私人業主,這些業主又分散在全球67個國家和地區。「碉樓數量多、分佈廣,保護和管理的難度非常大。」

  據瞭解,開平碉樓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遠在國外的華僑歸國后在自己的家鄉修建的中西合璧的建築。100多年後的今天,很多碉樓主人的後代都留在海外,這些碉樓即使荒廢棄用,產權仍屬於私人。申遺成功后,各處碉樓產權擁有者遠隔萬里根本無法對碉樓進行日常保護和維修。目前,由誰擔負起這些私有碉樓的保護和管理工作成為最關鍵的問題。為解決這個矛盾,開平市開創了在碉樓產權不變、物權不變的前提下,動員海外業主簽訂協議,委託開平市政府代為管理,並由政府出資承擔碉樓維修和保護的原則。

  「委託管理將保護的責任落在政府肩上,但碉樓是私人財產,有一些業主希望祖屋交由當地旁系子孫代為看管或居住管理,一些原本就有其後代居住的不願意搬出去。這給政府的統一委託保護和管理帶來不便。國外的一些做法是,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產權必須收歸國有,我國在此方面還在探索中。」調研組成員、國家發改委社會司饒權表示。

  「無論是政府負責還是私人負責,關鍵是明確保護責任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協原黨組副書記王巨才說,開平碉樓有1833處,全部交由政府維修,需要的投入資金可想而知,完全可以探索不同的保護責任人制度。一定範圍內空置碉樓集中的由政府代管,另一些仍有私人居住的聚集區就由其自己保護,利用一些民間或者海外資金,但一定要按照嚴格的法律法規進行保護和維修,這給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提出了要求。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書畫室副主任王成喜認為,按照世界文化遺產公約的要求對碉樓進行保護成本頗高,如果當地政府代管的效果很好,其他承擔保護工作的私人業主,自然會把碉樓交由政府管理。在委託管理中,無論哪一方責任人在雕樓的保護與管理上出現問題,「兩權分立」現狀也可以對政府和私人業主進行監督和制約。

  據調研組瞭解,目前開平市1833座碉樓已經有近40座正式開始了「產權託管」,政府已經投入1.2億元進行了初步的維修,並配備了碉樓護理員,剩下大部分碉樓的保護與管理仍將考驗政府智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9-30 11:05:51   


  
2007年6月28日,經聯合國相關組織批准,廣東開平碉樓獲評為世界文化遺產。據瞭解,「永慶樓」是保存比較完好的碉樓之一,那裡所有的窗戶都用鋼板封擋起來,碉堡的味道十分濃郁。
  
開平碉樓蜆岡鎮南興裡邊籌樓(斜樓)。
  中評社香港9月30日電/9月26日,全國政協「文化遺產保護」聯合調研組來到廣東省開平市調研。不久前在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成功進入世界文化遺產行列的廣東「開平碉樓與群落」,其保護與發展問題在短短几個月內引起了國內外廣泛關注。與其他世界文化遺產明晰的產權關係相比,開平碉樓的獨特性決定了明確保護責任人是其保護和發展的關鍵。

  人民日報報導,據開平碉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譚偉強介紹,此次申報成功的四處231座碉樓,只佔開平碉樓總數的12.6%,總數多達1833座之多的碉樓分佈在開平全市15個鎮、200多個村委會、900多個自然村。不同的碉樓分屬不同的私人業主,這些業主又分散在全球67個國家和地區。「碉樓數量多、分佈廣,保護和管理的難度非常大。」

  據瞭解,開平碉樓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遠在國外的華僑歸國后在自己的家鄉修建的中西合璧的建築。100多年後的今天,很多碉樓主人的後代都留在海外,這些碉樓即使荒廢棄用,產權仍屬於私人。申遺成功后,各處碉樓產權擁有者遠隔萬里根本無法對碉樓進行日常保護和維修。目前,由誰擔負起這些私有碉樓的保護和管理工作成為最關鍵的問題。為解決這個矛盾,開平市開創了在碉樓產權不變、物權不變的前提下,動員海外業主簽訂協議,委託開平市政府代為管理,並由政府出資承擔碉樓維修和保護的原則。

  「委託管理將保護的責任落在政府肩上,但碉樓是私人財產,有一些業主希望祖屋交由當地旁系子孫代為看管或居住管理,一些原本就有其後代居住的不願意搬出去。這給政府的統一委託保護和管理帶來不便。國外的一些做法是,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產權必須收歸國有,我國在此方面還在探索中。」調研組成員、國家發改委社會司饒權表示。

  「無論是政府負責還是私人負責,關鍵是明確保護責任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協原黨組副書記王巨才說,開平碉樓有1833處,全部交由政府維修,需要的投入資金可想而知,完全可以探索不同的保護責任人制度。一定範圍內空置碉樓集中的由政府代管,另一些仍有私人居住的聚集區就由其自己保護,利用一些民間或者海外資金,但一定要按照嚴格的法律法規進行保護和維修,這給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提出了要求。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書畫室副主任王成喜認為,按照世界文化遺產公約的要求對碉樓進行保護成本頗高,如果當地政府代管的效果很好,其他承擔保護工作的私人業主,自然會把碉樓交由政府管理。在委託管理中,無論哪一方責任人在雕樓的保護與管理上出現問題,「兩權分立」現狀也可以對政府和私人業主進行監督和制約。

  據調研組瞭解,目前開平市1833座碉樓已經有近40座正式開始了「產權託管」,政府已經投入1.2億元進行了初步的維修,並配備了碉樓護理員,剩下大部分碉樓的保護與管理仍將考驗政府智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 04: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