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秦陵地宮的八大猜想「長明燈」還亮著嗎?

[複製鏈接]

927

主題

1024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天何言哉 發表於 2007-9-19 05: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 華商報

       在浩瀚的史書里,尤其是有關營造了近四十年的秦始皇陵,由於記載語焉不詳,更顯得撲朔迷離。

       地宮真的存於高聳的封土堆下嗎?地宮珍寶有多少?秦始皇遺體還完好嗎……來自上海的秦漢史研究專家郭志坤先生日前提出了眾多關於秦陵地宮的大膽猜想……

猜想一 地宮真的在封土堆下嗎

       很多學者認為,秦始皇是一個極有心計和極為詭詐的皇帝,他嚴密宮禁制度、深居簡出、隱蔽行跡,正是專制主義封閉特徵的表現。既然如此,秦始皇為什麼還要營建這麼高大的封土堆的陵墓?這不是等於宣告:朕葬此地。因此,他們提出了這樣的疑問:地宮真的存於封土堆下嗎?

       郭志坤表示,考古專家用遙感和物探的方法對秦陵分別進行了探測,證實地宮就在封土堆下,且距離地平面35米深,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5米,主體和墓室均呈矩形狀。墓室位於地宮中央,高15 米,大小相當於一個標準足球場。他認為,秦陵地宮應該是一個巨型的豎穴墓壙,大致包括了墓室、別室、墓道三大部分,其內部應是石砌結構,根據最高規格的天子葬制,墓內可能有「黃腸題湊」葬式的大型木槨。所謂「黃腸」,即柏木黃心,也就是去皮后的柏木。棺槨周圍用木頭壘起一圈牆,上面蓋上頂板,就像一間房子似的。

猜想二 陵前為何沒有大型石刻


       同樣是至高無上的獨尊天子,乾陵、昭陵都有大型石刻,而秦陵卻沒有,這是為什麼呢?郭志坤分析了有關史料后提出,秦陵初建時是有大型石雕的。

       他提出了自己的理由:秦始皇好大喜功,崇尚鴻篇巨製,尤其對能留之久遠的石製品特別傾心,他五次巡遊天下,每次都要刻石立碑,宣揚自己的煌煌功業,揚威四方,以加強控制。另外,晉代人葛洪在他的《西京雜記》中提供了一條重要的信息,即「五柞宮,其西有青梧觀。觀前有二梧桐樹,樹下有石麒麟二枚。刊其脅為文字,是秦始皇驪山墓上物也。頭高一丈三尺……」

       他認為,這些石刻石雕毀於項羽劉邦之時。劉邦在楚漢戰爭時,曆數了項羽的罪行有十條。後來劉邦即帝位后「以亡秦為戒」,又不斷指控秦始皇,認為秦始皇有「繁法嚴刑」、「賦斂無度」等暴行十餘條。因此,原先宣揚始皇帝豐功偉績的石刻、石雕之類,會毫不留情地被拆除然後銷毀。

猜想三 地宮寶物知多少

       據了解,好大喜功、奢華無度的秦始皇,對於陪葬品也是極盡追求之能事。因此,墓葬核心的地宮,無疑是一座奇珍薈萃的地下寶庫。但對地宮中建築景觀、奇珍異寶,司馬遷在《史記》中只以一句「徙藏滿之」概括,令人浮想聯翩。

       郭志坤表示,《史記》中明文記載地宮的珍寶有水銀、銅槨、金蠶、金雁、銀雁、珠玉、翡翠等等。20世紀8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地宮西側發掘出一組大型彩繪銅車馬。之前,還發掘出帶有金銀飾件的車馬。地宮外側珍藏有如此精美的隨葬品,地宮內隨葬品之豐富、藏品之精緻,必然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認為,秦始皇生前喜歡的,在地宮裡必會有藏置,如崑山之美玉、隨侯之明珠、卞和之寶玉、太阿之劍、纖麗之馬、翠鳳之旗、江南之金錫、西蜀之丹青,以及宛珠裝飾的簪子、嵌著璣珠的耳墜、綢絹的衣服、錦繡的飾物這都是秦始皇喜愛的,帶入地宮作為陪葬品在情理之中。此外,還可能有金縷玉衣,大量的竹簡等典籍,「十二金人」、九鼎、編鐘等金屬陪葬品。

猜想四 地宮水銀之謎

       《史記》記載:秦陵墓室中「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郭志坤表示,1982年,中國地質科學院利用現代地球物理化學探礦方法,對秦陵先後進行兩次測試,經過對封土及其周圍大面積土壤探測后,發現秦陵封土範圍內土壤中的汞含量比周圍地區土壤中的汞含量高出4至8倍,甚至更多,證實了《史記》的記載。

       在他看來,在地宮中使用水銀的目的,一是象徵百川江河大海,為了「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營造恢宏的氣象,以說明皇帝是天地人的主宰;二是為了保持遺體不爛,因為汞有滅菌防腐功能;三是可以利用硫化汞的有毒氣體防止瘋狂的盜墓賊入侵。根據有關專家的研究,他推斷秦陵地宮內至少注入了100噸水銀。

猜想五 地宮「弩弓」還能自動發射

       據了解,秦始皇在防止盜墓方面苦費心機。《史記》記載,秦陵地宮內安裝著一套自動發射的暗弩,當外界物體觸及與其相連接的絆索時,弓便會自動發射。郭志坤表示,如果記載屬實,這應該是中國古代最早的防盜器。既能起到射殺盜墓者的目的,又能嚇唬有盜墓企圖的人。

       有人認為,經歷了2000多年的歷史,弩弓等暗器已經失去效力。對此,郭志坤有著不同的認識。他認為,地宮有三道「防線」。《史記》中記載的秦陵地宮裡水銀造的「百川江河大海」,是第一道重防。另一道防盜設施,就是巨石堅固。第三道防盜措施,就是強弓弩箭。弩弓會不會失效,有個技術層面的東西就是看其會不會生鏽。秦俑坑內的青銅器表面,有著一層含鉻化合物的氧化層,起著良好的防鏽作用,這表明秦代的冶鍊技術以及兵器製造已經達到相當的水平。因此,地宮內的弩弓應當還沒有失去效力。

猜想六 「長明燈」還亮著

       在印度、中國、埃及、希臘等許多擁有古老文明的國家和地區,流傳著「長明燈」的故事。侯王貴族乃至一般的平民墓穴里也會設置長明燈,往往在棺槨四周放置著瓷燈台或是一盞盞銅燈台。《史記》中則記載,地宮中有以魚類油製成的長明燈。那麼這種長明燈是否真實地存在於秦陵地宮內呢?

       郭志坤表示,他曾向錢鍾書先生請教過這一問題。錢鍾書說:秦始皇營建秦陵近40年,重在地宮的建設。用「人魚膏」為燭,製作長明燈,使地宮如同白晝,讓其永久。秦始皇把生前的威風搬到了死後的地下宮殿之中。秦始皇是一位干實事的人,長明燈不完全是象徵性的,不能低估秦代的科學技術,如今一時無法認知的,就否定它存在的可能性。

       他認為,從燃料上可知地宮設有長明燈的可能性。同時,從秦始皇的個性來說,設置長明燈有其必要性,這不僅是裝飾,更是他的榮耀。但在缺氧的條件下燈是否還亮著,需要地宮發掘時才能揭曉。

猜想七 秦陵銅車馬不止兩乘

       目前秦陵出土的銅車馬有兩乘,被稱為「青銅之冠」。郭志坤認為,秦陵銅車馬不止兩乘。因為秦代大駕屬車81輛,西漢乘輿大駕有車百餘輛,規模與秦代相近。

       其一,從秦陵銅車馬的製造工藝來看,是批量製作的。秦代工匠已經發明和掌握了一些較為複雜的高級機械、車床等。由此一系列配套的製造工藝以及秦人的卓越智慧,完全可以推測,銅車馬是批量「生產」 的,絕不只是這兩輛,應該還有不少,若按「色上黑,度以六」之令,估計銅車馬起碼在六輛以上,或六、十二、十八等與「六」相應之數。

       其二,從當時青銅材料的儲量來看,完全有實力批量製作。當時收兵器於咸陽,除了鑄成十二金人之外,還作為營建驪山墓的材料。據統計,當時的銅不低於1000萬公斤。

       其三,從秦始皇的個人性格和貪慾來看,是炫耀氣勢的追求。秦朝大駕屬車81輛,秦始皇完成天下一統之後,那種貪婪惡欲無限膨脹,才出現了史無前例的兵馬俑軍陣、最大的青銅車馬。為了顯示帝王的權勢、榮耀以及安全,同時也為死後安排厚葬,按照生前的享受來設計地下的陪葬,在設置上,考慮眾多屬車的陪葬並非不可能。

猜想八 項羽並未盜掘過地宮

       秦始皇陵園在秦末農民起義時期,曾遭受到大規模有組織的焚毀和劫掠。據古代文獻的記載和民間的傳說,秦始皇陵在歷史上至少經歷了五次大的浩劫,項羽是秦陵地宮的主要盜掘者。《水經注》稱,項羽派30萬大軍挖掘始皇陵,搬運了30天,最終也沒能運完地宮中的寶物。

       對此,郭志坤認為,項羽搗帝陵是客觀存在的歷史事實,不過沒有進入地宮,而只是把地面的建築洗劫了。他從四個方面加以論證:一、「史書的記載有異,讓人無法確信項羽盜掘秦陵」;二、從項羽的性格來說,並非一味以掘秦陵復仇;三、從防盜的嚴密性來看,秦始皇陵也難以被盜;四、從修建的堅固性來說,盜掘亦並非輕而易舉之事。依此,他認為,秦始皇好端端躺在地宮裡。

      郭志坤表示,猜想終究是猜想,不一定能代表歷史的真實。一千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人眼中有一千個秦陵地宮。這些判斷和推測還要靠條件成熟的將來打開地宮所呈現的實在面貌來作最後的驗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10: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