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共在處置重大突發事件中提高執政能力

[複製鏈接]

85

主題

243

帖子

14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畫天 發表於 2007-9-10 14: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共十六大以來的5年裡,從非典疫情、松花江水污染、「桑美」颱風,到最近發生的河南陝縣支建煤礦事故……各類突發事件頻繁考驗著執政黨的意志,而中共各級政權也在應對這一次次「大考」中磨鍊著自身的執政能力。

    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執政能力」的概念,突發事件特別是重大危機事件的應對能力,理所當然地成為衡量中國各級政府「執政能力」的重要指標。

    減災問題專家、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王紹玉說:「突發事件的非預期因素和高風險性可能在短時間內嚴重衝擊公眾利益。一個政府的執政能力不僅體現在正常狀態下管理好公共事務上,也體現在非常狀態下妥善應對和預防各類突發公共事件上。」

    今年7月底、8月初發生的河南陝縣支建煤礦重大事故救援,被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毅中稱為「近幾年煤礦事故中最成功、最完美的一次」。在這起事故中,69名因透水事故在井下被困75個多小時的煤礦礦工被救全部生還。

    李毅中所說的「完美」,針對的是救援過程的緊張有序、協調一致:中央領導人及時指示,要求全力施救、科學施救,確保被困礦工生命安全;被困礦工在事故發生后第一時間轉移至安全區域;救援專家迅速制定出周密的應急預案;有關方面負責人多次與被困人員通話;救援人員通過通風管道向井下送奶400公斤,使被困礦工獲得了必要的營養供給……

    這件煤礦事故的處置,被認為是提高執政能力理念在突發事件處置過程中的體現。儘管如此,這仍然是近年來為數不多的「圓滿」救援的事例之一。類似的危機隱患時時存在,發生在2005年底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就令哈爾濱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於桂雲至今記憶猶新。

    起因是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雙苯廠發生爆炸事故,爆炸產生的苯類污染物流入松花江,導致松花江水體嚴重污染。擁有400萬人口的哈爾濱停水長達4天。經過黑龍江省和哈爾濱市兩級政府的緊急應對,這場危機最終得到了控制。

    「污染的嚴重性和污染帶的長度是始料不及的。」於桂雲坦言:「但環境應急機制發揮了作用。」

    居安思危,才能有備無患。5年來,中國構建突發危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的工作逐步加快,涵蓋了公共衛生、環境污染、安全生產等多個領域:

    2003年5月,在抗擊非典的關鍵時刻,公布和實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將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納入法制化軌道;

    2006年1月,國務院發布《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006年2月,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成立;

    2007年8月,突發事件應對法出台。

    在突發事件頻發的安全生產領域,中國目前已經形成全國性的應急預案體系。據最新統計,全國已制定各類預案約135萬件,覆蓋97.9%的市(地)和92.8%的縣(市),煤礦等高危行業絕大部分規模以上企業均已制定應急預案。

    在政策環境的保障下,中國繼2003年出現安全生產事故總量下降的「拐點」(下降1.9%)之後,2004年、2005年分別下降0.2%和7.1%,2006年更是大幅下降12.6%。

    儘管如此,中國當前面對的突發事件頻發的形勢依然嚴峻。據民政部統計,今年以來中國各類自然災害共造成3.1億人次受災,因災直接經濟損失1264億元;安監總局的統計顯示,截至8月25日,今年中國因事故災難死亡60370人。

    王紹玉表示,作為執政黨,中共正重新審視和調整國家安全戰略,提高危機處理意識,加快建立和完善危機處理機制的建立。隨著整個社會危機意識的提高、應急機制和體系的完善以及政府部門執政能力的提升,未來在面對形形色色的突發性事件時,才能有效地轉「危」為「機」。
look at the star
look how they shine for u

22

主題

5763

帖子

118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83
沙發
番茄好味 發表於 2007-9-10 16:4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22

主題

4013

帖子

2492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92
3
shanren 發表於 2007-9-11 05:41 | 只看該作者
河南69名礦工被救,固然令人振奮,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次救人成功,最主要的因素不是「應急能力大為提高」,而是運氣:在大多數井下事故中,電話線和通風管都會受損。河南的這一次事故發生的時候,井下工人所在區域的電話線路和通風管道始終沒有損壞,因此 一開始就能聯繫上井下被困人員、掌握他們的準確位置、並輸送牛奶。要是沒有這2樣東西,結局就不好說了。

這篇報道的作者該得「變負面事務為正面報道」大獎!建議向白宮推薦一下 ----- 在伊拉克焦頭爛額的布希急需這類人才!

[ 本帖最後由 shanren 於 2007-9-11 10:27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4
Hanxin 發表於 2007-9-11 08:1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畫天 於 2007-9-10 14:31 發表
中共十六大以來的5年裡,從非典疫情、松花江水污染、「桑美」颱風,到最近發生的河南陝縣支建煤礦事故……各類突發事件頻繁考驗著執政黨的意志,而中共各級政權也在應對這一次次「大考」中磨鍊著自身的執政能力 ...

    今年7月底、8月初發生的河南陝縣支建煤礦重大事故救援,被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毅中稱為「近幾年煤礦事故中最成功、最完美的一次」。在這起事故中,69名因透水事故在井下被困75個多小時的煤礦礦工被救全部生還。

    李毅中所說的「完美」,針對的是救援過程的緊張有序、協調一致:中央領導人及時指示,要求全力施救、科學施救,確保被困礦工生命安全;被困礦工在事故發生后第一時間轉移至安全區域;救援專家迅速制定出周密的應急預案;有關方面負責人多次與被困人員通話;救援人員通過通風管道向井下送奶400公斤,使被困礦工獲得了必要的營養供給……

    「完美」的救援?
問問當事人他們是 歡迎這樣「完美」的救援呢?
還是希望企業管理者,在安全上下更大的工夫呢?

讓所有國民都能在安全,溫馨的環境中生活,學習,工作,
這才能真正體現中共的執政能力到底如何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740

帖子

38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9
5
長橋翁 發表於 2007-9-11 16:48 | 只看該作者
好像是中央批准發表的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1039

帖子

22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5
6
esayshoes 發表於 2007-9-11 18:24 | 只看該作者
其實礦難在全世界都時有發生,除非哪一天煤被其它產品完全替代了,關鍵是在發生災難前後有關部門做了什麼。就「完美」一詞,我覺得用在成功救災上並無不妥之處,不必吹毛求踟。試著想一想,如果是你在這個位置上,你能做的更好嗎?批評固然重要,理解也是必要的:太多的人想鋌而走險,太多的人想獲取最大的利益,(在賺錢的時候沒有考慮國家利益,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想到了政府,也許這其中就有我們自己),不是嗎?所以治理國家很不容易,治理大國更不容易!
國貨挂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22

主題

4013

帖子

2492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92
7
shanren 發表於 2007-9-11 21:39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esayshoes 於 2007-9-11 18:24 發表
其實礦難在全世界都時有發生,除非哪一天煤被其它產品完全替代了,關鍵是在發生災難前後有關部門做了什麼。就「完美」一詞,我覺得用在成功救災上並無不妥之處,不必吹毛求踟。試著想一想,如果是你在這個位置上 ...


中國每年死於礦難得人數,一直徘徊在6000左右,也就是每天死十六、七個!這個現象已經延續不是一、兩年或七、八年,而是幾十年了!美國作為全世界最大的產煤國,每年死於礦難的工人,平均才幾個人。究其原因,美國有強大的工會組織,通過立法、訴訟、組織罷工等手段,向礦主施加強大壓力,迫使管理方在安全措施上投入各種資源,保障礦工的安全。

以前中共老愛提毛澤東、劉少奇去安源組織礦工組織工會、為自己爭權益。如今你在中國組織一個實實在在能為工人說話的獨立工會我瞧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1039

帖子

22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5
8
esayshoes 發表於 2007-9-11 22:5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樓上的:
中國每年礦難死人確實是多,但你算過了嗎,那不到人口的百萬分之一。每年走路摔死的人更多!如果你再考慮落後的生產工藝與管理,那就不難理解了。但縱然如此,近年來政府還是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的,要不,你怎麼知道「李毅中」這個名字?我並不是不同情這些礦工的性命,只是認為很多事情要多方面地去找原因。
能夠真正為工人、農民說話的未必只能工會或者農會,不過,你的話支持了我的觀點:太多的人只為自己的利益考慮了,既有金錢利益的驅動,也有政治利益的驅動,當然,也免不了有人明哲保身。只有那種跟資方沒有利益掛鉤,但跟工方存在利益共存的組織才有可能為工人說話。所以,我對國內什麼工會費之類的是很反感的。英國的工會是很強大的,前些天英國工會想組織個罷工,後來組織者了解到繼續下去可能會被起訴判刑,結果才一天就草草收攤了,哈~~~
國貨挂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6-28 23: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