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第十章 初定美地那

[複製鏈接]

540

主題

6187

帖子

2113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盤古教主

Rank: 4

積分
2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ickbird 發表於 2007-9-10 03: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 , 公元622年9月20日,穆聖正式遷徙到葉斯裡布地區。在當地眾穆斯林的熱烈歡迎之下,宣布把葉斯裡布改名「美地那」(聖光之城)。
    自從第二次阿克白盟約之後,美地那的代表們將穆聖的教導和盟約帶回去擴大宣傳,除奧斯和賴茲之外,又有更多的人皈順了伊斯蘭教。還有原採信仰猶太教和基督教的一部分人,也聞名願意在穆聖領導下,改變自己原來的信仰。這樣,就在美地那城內外,形成了一種皈順伊斯蘭教和歡迎穆聖到這裡來領導各族人民的熱潮。在這種熱潮的推動下,群眾熱切盼望穆聖能夠遷移到美地那來。等到先期遷來的麥加穆斯林彳門來到這裡的時候,大家非常熱情地招待他們,紛紛把他們請到自己家中食宿,比招待親人還親。後來聽到麥加來人說穆聖也正準備遷到此地來,大家更是歡呼鼓舞。每天都有不少的人很早就來到城外的黑石灘地方企首南望,直等到天黑才都回家去。幾天過去了,群眾的熱情不但沒有降低,反而是越聚人越多。有一天天快黑時,大家剛要回城,忽然看見從遠處跑來兩位猶太族人,一邊跑著,一邊向大家高聲喊道:「喂!阿拉伯人們哪!現在你們的願望達到了!我倆已經看到有兩位好像是從麥加來的人,正在向這裡走過來,他倆騎著駱駝,頭纏白頭巾,這準是穆罕默』德和他的同伴來了!」大家聽了,一齊擁上前去。有去過麥加,見過穆聖和艾卜·白克嘞的人,在黃昏的天光下,一眼就認出來了。急忙對大家說:「真主的慈憫到了。聖人的光亮來了。這二位就是大家盼望已久的聖人和他的忠誠的夥伴艾卜·白克嘞。於是所有在場的穆斯林一齊高呼「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的清真言。接著就把這兩位歷盡艱險,從麥加城遷移過來的偉大人物,迎進了美地那城。
     二, 關於美地那眾穆斯林熱烈歡迎穆聖的這段歷史,還有一種很有意思的傳說呢。當美地那的人們聽說穆聖準備遷移到這裡來的消息,家家都準備了很多很好的食品,都希望穆聖來到此地后,第一頓飯能夠到自己家中吃,而且都把這件事當做一項最光榮最神聖的招待。等到大家在美地那城外見到穆聖時,便都一擁向前,爭相把自己的心愿說出來,請穆聖進城后第一頓飯要到自己家中去吃。當時是眾口紛紜,盛情難卻。穆聖想回頭和艾卜魯白克嘞商議一下,怎樣處理這個問題。誰知艾卜·白克嘞早被一些估計自己不容易請到穆聖的人,擁進城去了。
    穆聖看大家的熱情很高,很殷切,又想現在只有我一個人,這第一頓飯只能到一家去吃。如果吃了這一家,那些沒有請到我的人,一定很不高興,對於這件事,必須想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才好口於是穆聖略做思索后,就對大家說:「諸位穆斯林同道們:大家對我的熱情招待我非常感激,可是我這第一頓飯只能封一家去吃。我看這麼辦吧。先請大家都回到自己家中去,然後我把我的駱駝放開,由它自己走進城去,我在後面跟著,看它走在誰家的門口站住了,卧下了,我這第一頓飯就在這家去吃。你們看這個辦法好不好?」大家聽了一齊說:「這個辦法好,我們就按照您說的辦吧!」說罷,大家紛紛進城,回到自己家中,每人都盼著穆聖的駱駝能在自己家門口站住才好。這裡,穆聖下了駱駝,把韁繩扔到它的身上,用手一拍它的后胯,這個駱駝就一步一步慢慢地走進城去,穆聖隨其身後步行進了美地那城。駱駝走大街過小巷,走來走去,走到一家門口前站住了,卧下了。這一家只有老夫妻二人,沒兒沒女,家境也比較寒苦。老大爺名叫按優卜。他老倆口已經皈順了伊斯蘭教,又聽人說穆聖不久就要到這裡來,心中非常高興。可是又想到二人都已年老,家境又不充裕。所以既沒有出城去迎接穆聖,更沒有想到穆聖能夠到他家來吃第一頓飯。可是事實使他老倆口出乎意料,穆聖真的到他們家來了。這老倆口真是喜出望外,連忙把穆聖迎進家中,說:「真主的使者呀!我倆怎麼也沒有想到您把光亮賞給了我們。這進城的第一頓飯您竟到我們家來吃,這真是大家望想不到的事情。可是真對不起您呀!我們沒有給您準備什麼好吃的東西呀!」穆聖說:「不要緊,你們二老不要著急,有什麼我就吃什麼!」老太太說家中還有點兒白面。老大爺說還有點兒香油。於是老大爺和面,老太太燒上油鍋,香香地給穆聖炸(炸)了幾個「油香」吃。穆聖一邊吃一邊說:「今天您老二位給我炸(炸)的「油香」是我有生以來吃得最香甜的食品,而且我認為也是最尊貴的食品!」這時,一些在家恭候穆聖的人們,聽說穆聖在按優卜老人家中吃第一頓飯,就都先後跑來了,就連被人事先請走的艾卜,白克嘞也來了。大家進到院中,正聽見穆聖說「油香」是最香甜,最尊貴的食品。大家就把這句話流傳開了。到現在約有一千四百多年了,全世界所有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都把「油香」當做最香甜最尊貴的食品。每逢宗教節日或是家中有喜慶事;或是悼念亡人,就都要炸(炸)「油香」做為紀念,也叫「香香鍋」。並且在親友之間互相饋送,籍以聯絡感情,加強團結。當接到別人送採的「油香」時,要回答:「定您的香甜!」就是說,您送來的「油香」是香甜的,我們的感情也是香甜的。而且是定而不可移的了。這種優良的習慣,今後還會一直流傳下去的。
    當時穆聖在按優卜家中吃完了「油香」,做了感贊真主的「堵阿一」(禱詞),就向二老告辭,住到了貝尼·艾米爾家族的地方。從此,就在美地那建立了傳布伊斯蘭教的堅強的根據地。
    這標誌著穆聖從開始在麥加城傳布伊斯蘭教以來,經過艱苦奮鬥的13年後,轉入了取得光輝勝利的新的歷史時期。在過去13年中,受盡凌辱、迫害的穆聖和眾穆斯林,而今終於在真主的襄助下,找到了安寧的處所。而且能夠使伊斯蘭教從此得以更廣泛、更深入地傳布開來。
    三, 穆聖在麥地那定居以後,第一件事就是準備修建一座禮拜寺,為的是可以公開率領眾穆斯林在一起舉行禮拜的功課。建寺的地點就選擇在貝尼·艾米爾和納加爾穆聖第一次定居的地方。在這裡有一塊種植椰棗的園地。屬於由艾斯爾德所撫養的兩個孤兒所有。穆聖要用錢買下這塊地皮。兩個孤兒和他們的撫養人聽說穆聖要在這裡修建禮拜寺,就要把這塊地捐獻出來。可是穆聖堅決付給了他們合理的地價。然後動員廣大穆斯林群眾一齊動手,平地,開基。用石頭做基礎,用土坯砌牆,用椰棗樹榦做支柱,用椰棗的枝葉和席箔做頂,約有兩米多高,房子開了三個門。門外鋪了石子路。雖然修得很簡樸,也沒有任何裝飾,甚至連圍牆都沒有修建。可是,卻能使眾穆斯林,在穆聖及其門弟子(索哈巴)的領導下,虔誠地禮拜,或誦讀穆聖公布的真主的啟示。在建寺過程中,穆聖和眾穆斯林一起參加勞動。這就是伊斯蘭教在穆聖領導下,在阿拉伯半島上修建的第一所禮拜寺。
    關於禮拜的朝向問題,本來是應該面向南方麥加城的開爾白古天房。可是穆聖怕因此而引起剛遷移來的麥加城的穆斯林的思鄉之念,而不安心在美地那定居,因此和門弟子商議決定暫時以美地那北面敘利亞的古代名城「白吐嘞木干代斯」(耶路撒冷)做為禮拜的朝向。因此,這座原始的禮拜寺的朝向殿(米合拉卜)是建築在整個禮拜殿的北面的。            
           四,在第二次阿克白盟約之後,由美地那前來的穆斯林,對於穆聖傳布伊斯蘭教起了很大的輔助作用。當穆聖遷移到美地那之後,他們又以極大的熱情輔助穆聖在美地那建立了鞏固的傳教根據地。所以這些位穆斯林被稱為「輔士」(安撒嘞)。對於從麥加城遷來的穆斯林稱為「遷士」(穆哈吉嘞)。也就是一方是本地人,一方是異鄉人。使他們雙方互相尊敬,互相愛護,團結一致,對以後擴大傳布伊斯蘭教是有很大好處的。在穆聖的教導下,美地那的輔士們對待從麥加來的遷士如同自己的』弟兄那樣。他們把遷士提出來的各種要求,看得比本身的需求還重要。從麥加來的遷士們對於輔士們也是非常尊敬,非常團結的。這種兄弟般的友誼,遠遠超過了同胞、同宗手足之情。他們彼此之間,雖然人不同體,心卻融而為一。所有的穆斯林們就是這樣加深和發展了這種手足情誼的,因而團結成一個整體,在各個方面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在這種情況下,穆聖曾口述真主的啟示說:「在他們之前,安居故鄉而且確信正道,的人們,他們喜愛遷居來的教胞們;他們對那些教胞所獲的賞賜,不懷怨恨。他們雖有急需也要把自己所有的讓給那些教胞。能戒除自身貪吝的人,才是成功的。」這段啟示,後來被編排在《古蘭經》第59章第9節內。輔士和遷士的團結互助,對於爾後伊斯蘭教的傳布,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五,穆聖開始在麥加傳布伊斯蘭教的時候,就注意到了發揮組織的力量。從原來的核心小組,發展到入門弟子的大組,二又在各地穆斯林中組成地域性的組織,因而使伊斯蘭教的傳布工作,從秘密到公開,從麥加城推廣到各地區。又通過兩次阿克白盟約,把伊斯蘭教傳布到葉斯裡布(美地那)地方去。另一方面,由於憑籍組織的力量,多次打敗了頑固派和多苧教徒的欺辱和迫害,最後,能夠依靠組織的力量安全地遷移到美地那來,因此,穆聖在美地那站穩腳跟之後,立即考慮加強和壙苧原有的組織,建立政教合一的公社制度,阿拉伯語稱為「烏瑪」。它的原意是「民族居住的地區」,後來引申為「團體」「公社」的意思。穆聖這次在美地那成立的「烏瑪」,既有傳布宗教的功能,又有領導和管理群眾的政治權力。它的基本組織原則一個是「舍利爾台」,即伊斯蘭教的教律和教法;一個是「吉哈德」,即為保衛伊斯蘭教和眾穆斯林的安全包括戰爭在內的各種保衛和行政的權力。
    在這個原則基礎上,穆聖首先從輔士和遷士中選擇一批衷心護教,精明強幹而又經過鍛煉和考驗的人,組成公社的上層領導。大家共推穆聖本人為總領袖,艾卜·白克嘞、歐麥嘞、歐斯瑪坭、阿里四位索哈巴為副首領。由哈木宰在輔士和遷士中選擇出45位年輕體壯、勇武有力的人組成基本武裝隊伍,由爾木立在輔士和遷士中選擇出150人做為議事代表,由畢倆來帶領土50人為侍從。下面分設教務和行政兩大部門,分工合作。在當時的形勢下,行政部門首先以組織軍隊,製造武器、訓練騎士為重點。另外又選出三位美地那本地人做為本地區民政負責人。這三位是蘇爾來卜、阿密德、澤合嘞,他們都是最早去麥加地區參加第一次阿克白盟約的老人。他們很早就準備迎接穆聖到美地那來傳布伊斯蘭教。這次穆聖來到這裡,他們都以特殊的熱情歡迎和招待。所以他們三位也很受美地那人和從麥加遷來的人們的擁護。他們的職責是管理民間戶籍、婚姻、土地、房產及一切訴訟等民間事務。
    這就是後來發展成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國的初期組織形式,它為後來伊斯蘭教在世界歷史上成為三大宗教之一的偉大宏圖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22: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