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兵器知識>2007 09 淺析中國海軍艦艇發展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0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07年8月18日

記:從現狀看,海軍傳統的對地火力支援任務已經轉由航空兵負擔,那麼,精密昂貴的新型艦艇是否應徹底放棄高風險低效率的火力支援任務?比如,艦炮方面是否應只發展防空性能好的速射炮而應放棄傳統大口徑艦炮(如130毫米等)?

晨曦(以下簡稱晨):這個問題分幾個角度講。首先,艦炮不一定非用於對地攻擊,對低烈度海戰或是實現反艦導彈最小射擊距離以內的火力覆蓋還是有重要意義的。就好比空空導彈越來越先進,命中率越來越高,但沒有飛行員希望把機炮拆掉。其次,軍艦的作戰能力還是多用途一點比較好,所以如果艦上的垂髮系統能裝備足夠數量並實現通用化,分配一些發射井裝填對陸巡航導彈也未嘗不可。但勿庸置疑,大型、先進的戰艦用於抵岸火炮射擊是非常不明智的。所以裝備76毫米至100毫米的主炮和30毫米以內的轉膛近防炮已經足夠。第三,護衛艦機動靈活,較適合擔負多種作戰任務,包括對陸火力支援,但前提是有合適的遠射程大口徑火炮。比如德國就把Pzh2000型155毫米炮安裝在F124護衛艦上試驗對陸攻擊。該炮可以10發,分的射速精確攻擊40千米以外的目標。如使用新研製的尾翼穩定製導彈藥,最大射程可達60千米,射擊精度誤差可在10米以內。如發射火箭助推的增程制導彈藥,最大射程可達100千米。這些優點正是其上艦的主要因素。

江雨(以下簡稱江):水面艦艇的根本用途是爭奪制海權和保障海上交通線的安全。有了制空權和制海權後進行火力支援的手段非常多,很多方法遠比水面艦艇的主炮效果好,而且防空、反潛和對海攻擊的要求已經使水面艦艇的武器系統接近飽和,以爭奪制海權為目的的水面艦艇沒必要在火力支援上考慮過多,這個任務不如交給空軍和兩棲部隊去完成。沒哪個國家願意拿昂貴的驅護艦去和海岸炮兵拼火力。新一代主戰艦艇不再以火力支援為重點,都只裝了單管76和100毫米艦炮。

記:從這個角度講,一旦戰事需要,美國「依阿華」級再啟用的可能性有多大?「依阿華」級的運轉費應很昂貴,但其作用似乎只剩遠程對地打擊和近程對陸支援。

晨:「戰斧」導彈雖然射程遠,但比較昂貴,而且一枚只能攻擊一個固定目標。而火炮不僅具備較高效費比,還可靈活轉移射擊目標,無論敵目標是移動還是固定、點狀還是面狀。海灣戰爭期間,「戰斧」從核潛艇到「伯克」再到「提康德羅加」都可以發射,美國之所以讓運行費用高昂的「依阿華」級參戰,還是看重它射程40千米的406毫米巨炮,曾轟擊伊炮兵陣地。如今,對陸攻擊彈藥和戰術越來越先進,那個炮兵陣地如果拿到現在,幾枚「聯合空對地防區外導彈」或「風修正子母彈藥」就能保證摧毀,所以「依阿華」重返戰場的可能性不大了。

江:單純為執行火力支援任務而裝備戰列艦的實際意義不大,獲得的這一能力還不及成本上的代價。戰列艦執行火力支援的優勢是巨炮火力,但如果海軍具備把戰列艦拉到海岸邊打炮的能力,還不如用一隊轟炸機更有效果。

記:168艦和「526後續艦」分別為通用驅逐艦和通用護衛艦,前者成本更高,但後者可能裝備了防空導彈垂髮系統及國產化的「頂板」、「前罩」雷達等,戰鬥力可能達到甚至超過了前者。後者在遠洋艦隊中能否取代前者?

晨:看待這兩者的戰鬥力,不要只盯著垂髮。垂髮只是優點之一,火力通道也是重要因素。兩型艦估計都是只有4座「前罩」,每個「前罩」提供2個通道,也就是說兩者估計最多都只能同時對付8個空中目標。且前者艦體更大,備彈數量應會多於後者,因此防空能力兩者應不分仲伯。同理,反潛和反艦系統,兩型艦應該都是同一套設備,168可能裝備了更大型的對潛探測設備,但總體講兩者戰鬥力差不多。排水量大的168肯定造價更貴,但持續作戰能力佔優。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高波」級驅逐艦前後共裝有2部FCS-3型照射雷達,每部可一次跟蹤照射兩個距離25千米以內的空中目標,因此。全艦可同時攻擊4個空中目標,遜於前兩者。

在未來特混艦隊中,168應屬於內層防禦艦,處在全艦隊較中心的區域,擔當反潛指揮艦等角色。當發現敵潛艇跡象時,168應該繼續隨航母或兩棲攻擊艦前行,而「526後續艦」則利用機動靈活,及時前出趕往問題水域對敵潛艇實施探測和攻擊。

記:兩者對反潛的側重方面有什麼差異?

晨:以國外標準看,168隻是側重反潛的通用驅逐艦,如有後繼艦建造計劃,應以提高防空能力為主,例如安裝單面有源陣和中程垂髮(應預留了升級空間),同時保留現在的反潛能力,將是一款非常優秀的大型通用驅逐艦。而專用反潛的主力非性價比極高的「526後續艦」莫屬。在一支特混艦隊中。可以缺少168(畢竟沒批量建造),但3~4艘「526後續艦」是必不可少的。

江:「526後續艦」在綜合戰鬥力上相當於國外上世紀80年代末期多用途驅逐艦的標準,完全有能力作為新一代通用型戰艦的主力,其生產規模也可以看出對其需求的迫切程度。「526後續艦」比168更好地平衡了戰鬥力和成本的關係,適合作為主力艦的補充力量,作為高通用性的水面艦艇大量裝備,執行反潛和護航任務。但遠洋編隊中仍需要6000噸以上的通用驅逐艦,畢竟艦員工作環境更好,在遠洋作戰時保障要求低,改裝潛力也更大。

目前艦艇裝備正處過渡階段,很多新技術必須要在規模化之前進行實踐和驗證,因此驅逐艦型號和艦載武器配置都較繁雜。經驗的積累無疑有益於裝備發展,而多試少裝是使軍工系統和海軍都獲得經驗的代價較小的方法。「526後續艦」的批生產代表著護衛艦領域已成熟了。隨著對168、170等應用所獲得的經驗,也能為新型高性能通用驅逐艦指明方向。「526後續艦」這種主戰艦與試驗性質較濃的168在基礎條件上存在明顯差異,不能按其表面異同來對艦艇發展進行判斷。

晨:拿相對簡單的戰鬥機來說,一架先進飛機的研製成功涉及到眾多技術領域的突破。這些技術不可能同時突破,也不可能等所有技術都突破后再研製新一代戰鬥機。艦艇的研製更複雜,船型的研製和使用周期長,電子武器設備更新快。因此只要有好的模組設計和寬敞的船體空間,後繼改良艦更新裝備后,較前輩艦大幅提升作戰能力是正常現象。

海軍更新裝備肯定會新老並存。168誕生時不可能裝備和專用防空艦170一樣的遠程防空彈,而手頭上的中程防空彈只能採用單臂發射架,這是中程彈垂髮系統沒能及時完成定型的一種無奈表現。如今「526後續艦」整合了大量原先在168上的武器裝備,說明在設計上就如何將平台和負載作全面優化以及全艦電子兼容等主要難題可能已有所解決。

記:對於112、113、167艦的過渡意義如何看?

晨:「過渡艦」是為實現「小步快跑」這一漸進策略服務的。每次少量建造主要作為技術驗證用,平時也擔負戰備任務,但建造數量不會超過1~2艘。待實際驗證改進后再續造第二階段的至少有10年技術跨越的更先進型過渡艦,並一直摸索到建成理想中的、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目標艦后才會定型批生產。說到112,不得不說其之前的只有60年代技術水準的「旅大」級基本型。1989年和1991年分別服役了被西方稱為「旅大」Ⅲ型的165和166艦。165艦大幅度改進了「旅大」級基本型的生活環境、電子戰和雷達探測能力以及各個子系統的自動化程度,裝備了新型反潛魚雷和全自動37炮。而166艦首次裝備了「鷹擊」-8反艦導彈。這兩艘艦可說是對建造和使用「過渡艦」的初次嘗試。除這兩艦外,一些子系統也在別的「旅大」艦上測試,比如109艦同期在驗證進口的「海響尾蛇」防空導彈和「海狸」火控雷達。

這些在「旅大」級上的測試和驗證的直接受益者就是1994年服役的、具備西方80年代中期技術水準的112艦。所以嚴格說,165和166才是實驗艦,而112是綜合體現第一階段驗證結果的「階段性目標艦」,是當時最具戰鬥力的艦。113的意義在於將112上進口的防空導彈、艦載綜合戰鬥系統、柴油機等換成了國產化產品,這一意義也非同尋常。所以就以上觀點看,112和113沒大量建造的原因是該級艦仍然和當時世界先進水平有著10年以上的技術差距。167的階段成功性在於戰艦設計開始走「艦體設計與艦上裝備納入同一個大系統加以全方位考慮」的設計方針,而不像112那樣見縫插針。所以說112和167對於艦艇發展功不可沒,如今「526後續艦」較完善的綜合作戰能力正由於它們鋪的路。

江:112上的防空導彈、反潛魚雷、艦載直升機在當時是革命性的,沒有它的探索也不可能為168、170打下基礎。現在的「526後續艦」在綜合戰鬥力上已超越112,這是技術發展的結果。

記:「526後續艦」證明了中近程防空導彈垂髮系統可以裝在4000噸級艦上,那麼112、113和167換裝同規格垂髮系統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如何?

晨:安裝垂髮系統本身需要對原有艦艇開膛改裝,是對艦艇所有系統重新整合。剛才說了,112的設計有些見縫插針,比如100毫米主炮、防空導彈、37快炮為了不互相影響向前的射界,不得不一層層壘高,最後一層的37快炮不得不在炮座底下加裝1.5米高的平台來架高,這又導致後面的指揮樓格外高大,破壞了隱身性能。其實我們想想,實戰中會有多大概率導彈從1 12正前方打來?微乎其微。設計上的缺陷讓我個人認為112換裝垂髮的難度要遠遠大於167,需要動大手術,很可能改裝所需費用要超過重新造一條防空護衛艦。而167由於「海紅旗」-7和埋入式補彈系統提供了充足的改裝空間和潛力,改裝難度相比112要小得多。

江:SA-N-7/12這個規格的中程防空導彈在俄羅斯和其它國家海軍中的裝備範圍較寬,SA-N-7可裝在3000噸到8000噸級驅護艦上。通過526和「526後續艦」防空導彈系統結構和型號的變化,可以說112和167甚至是「江衛」Ⅱ都能改裝類似防空系統,不需要多大的代價就可以明顯提高防空能力。

記:與112、113一樣,525、526是否也純屬過渡?它的火力仍是「江衛」Ⅱ的水平,雖然隱身較好,但造價飈升。 展:525和526應不屬於這種情況。只是作為這一級艦的首艦,遇到各種問題在所難免,以致又建造了傳統的527和528來擴充實力。525和526顯然遇到了和167一樣的困境,就是沒有性能先進且可靠的防空導彈,與其繼續造同型新艦,倒不如停產等待,同時攻關出問題的子系統。從一個細節能看出「526後續艦」所受的重視:它是目前裝備730近程反導系統的戰艦中排水量最小的,連兩萬噸級的兩棲攻擊艦都只裝備4座AK-630。可見,在護衛艦範圍內,「526後續艦」應該就是目前的目標艦。

江:526建造時間和其後續艦差別不大,艦載武器卻不同,可認為526是在部分系統不能交付的情況下,利用新艦體和成熟武器發展的試驗艦以驗證後續艦的基礎設計是否合理,多發現問題。

記:排水量有限的170等防空驅逐艦為裝備區域防空系統削弱了反艦和反潛能力,甚至穩定性的不足可能影響垂髮導彈的精度等。那麼該級艦以後的同級別艦艇是否應設計得再大上2000噸以解決這些問題,

晨:國外也有噸位不大的護衛艦裝備中程或遠程垂髮,所以我覺得問題的關鍵是首先改進、提升艦載防空系統的性能。雷達跟蹤精度上去了,導彈飛行性能上去了,就應該解決一些相應的問題。但是進一步講,不是不想把艦往大了造,而是目前的相控陣技術能否發揮大艦優勢?我們看到「提康德羅加」或「伯克」動不動一下子就二三枚「標準」同時射擊,並且後續彈接著連續發射,說明「宙斯盾」確實性能不凡,至少提供的火力通道數量是別國設備無法達到的。個人認為,48枚彈已基本滿足170艦火力通道所能提供的最大限度連續射擊能力。

江:170等艦是利用現有成熟艦體和武器系統發展的區域防空艦,發展時受到了船體和武器的雙重限制,因為防空導彈的體積幾乎只有超過8000噸的大艦才能有效使用,因此可能存在載彈量少和穩定性不足等缺陷。如能將排水量增到8000噸以上,那麼目前存在的絕大部分問題將隨著條件的改善被解決,從這也可看出新一代驅逐艦大型化的必然趨勢。現代軍艦排水量的大幅度增加並不只是簡單的增大尺寸和內容空間,而是關係到設計、材料、動力、武備和系統綜合等多個方面,大型艦與中型艦的技術難度差異要遠大於排水量上的差異。170等艦因排水量不足導致的問題應很明顯,但現在還只是在現有武器、動力和船體設計上組合試驗的階段。不是看不到這些問題。而是在現有條件下不能根本解決,只有通過對新艦的應用發展后才能在新一代驅逐艦上得到解決。

記:遠洋艦隊的合理結構是什麼?是需要更大一些的「平衡艦」還是需要目前這種「一專多能」艦?

晨:就艦體來講,我覺得遠洋艦隊的合理結構是8000~9000噸的類似「伯克」級的專用防空驅逐艦、6000~7000噸的類似「高波」級的帶垂髮的通用驅逐艦和「526後續艦」這樣的機動靈活的反潛護衛艦。只要把艦體的大小分級別,就能有效控制成本。但是研製和建造「大而全」的戰艦無疑是代價高昂的,這就希望垂髮系統能達到相當程度的通用化,可同時攜帶防空、反潛和巡航導彈,這樣無論哪種艦都能獨當一面,這也是目前世界海軍發展的潮流。例如德國F124防空護衛艦的後繼艦F125就是強調多用途的,前文提到的Pzh2000型155毫米榴彈炮也是計劃裝備到這一型艦上。

江:美國新一代「宙斯盾」和歐洲國家通用驅護艦都具備完善的武器系統和協調的總體設計,但對技術、經濟和整體設計經驗方面要求非常高。而別的國家目前只是突破了早期的技術瓶頸,技術上並不具備發展萬噸級多用途戰艦的條件。如果強行追求性能全面,很容易出現畫蛇添足的後果。

艦艇的電子設備和武器類型越全面則生產成本和排水量也就越大,未來相當一段時間裡在技術和經濟上對其保障能力並不能滿足需要。投入巨資獲得數量不多的多用途戰艦,未必能在整體戰鬥力上超過數量更多卻專業性更強的艦艇組合。現代海軍作戰通常採用的大編隊形式也有利於專用艦之間的配合,能在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前保證艦隊戰鬥力的總體平衡。但長遠看,專用艦艇不可能動搖高性能多用途艦的地位,美國新一代「宙斯盾」艦仍是努力目標。

記:有觀點認為區域防空驅逐艦隻有大型編隊才需要且才能充分發揮作用,是否中小型編隊不需要遠程防空?

晨:如果遠程防空艦數量足夠的話,當然也會有部分數量為中小編隊提供掩護,但如果你的防空艦配給一個特混艦隊數量就已捉襟見肘,也就談不上了。

江:任何形式的編隊都要具備區域防空能力,因為航空兵不可能持續提供掩護,也不可能全部阻止巡航導彈和隱身飛機的打擊。判斷新型防空艦主要裝備大型編隊的原因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大型防空艦本身的防空系統主要是為保護整個編隊的區域安全,因此價格昂貴的防空艦一般用來保護價值更高的大型軍艦。另一方面,不能說近海作戰的中小型艦隊就不需要區域防空艦,但是170等艦為裝備重型防空導彈付出代價較大,空間不足影響了反潛和反掠海艦艦導彈能力,這使它們難以脫離大型編隊獨立作戰。如果是在岸基航空兵的半徑內作戰,那麼用SA-N-7/12要比用SA-N-6之類的導彈更合適,完全不用付出像170等艦這樣大的代價。而且SA-N-6等導彈採用的還是上世紀70年代末期的設計思想,性能不足,通用化和模塊化水平不高,空間利用率差,改進潛力小,而且這些基礎設計方面的問題很難通過對導彈的改進來解決。這些導彈是以飛機為基本作戰目標,對掠海反艦導彈作用有限,而射程又不及敵攻擊機。

記:已服役較長時間的「江湖」級和「旅大」級在未來10年裡有可能大批退役,到時有無必要將它們封存?將來如果再啟用,有多大作戰用途?

晨:如果海岸線太遼闊,對專署經濟海域的巡邏就是其海軍的一項重要任務。新型艦成本高,運行和保養費用都比老艦高得多,用於巡邏大材小用。而眾多的「江湖」正好是擔負巡邏任務的最佳選擇。而且也有部分「江湖」劃歸了海警,繼續發揮餘熱。就「旅大」級來看,每艘都有針對性地進行了改裝,部分艦進行了大改,其餘的也安裝了衛星通信天線或電子戰設備,短時間還不會退出。

江:「江湖」和「旅大」隨著新艦服役將進入快速退役階段,早期生產的部分艦基本已無改裝價值,但80年代中期後生產的部分艦還有一定壽命,近年來的技術改裝使它們退役后還可以封存或擔負近海警戒任務。

記:對於「江衛」級,是否近海護航是其最佳去處?它與「526後續艦」應該很難匹配作戰。

晨:可以說「江衛」級的設計初衷就不是遠洋作戰,只適合近岸防禦。「526後續艦」作為第一種適合遠洋作戰的護衛艦,檔次提升程度非「江衛」能比。

江:「江衛」級是性能相對較好的艦艇,近海作戰使用效果與526並無明顯差距,但它的持續作戰能力和航速可能無法滿足與驅逐艦配合的要求,所以應該無法與新型驅逐艦共組編隊。「526後續艦」批量服役后將會在遠洋作戰中完全取代「江衛」級,「江衛」可去執行能發揮裝備性能的近海反潛和護航任務。

記:一旦有遠海作戰任務,有可能從各艦隊中抽調新銳艦現組編隊。這就像一趕上國際大賽,從各俱樂部抽調精英臨時組成國家隊一樣,這種臨時編隊是作戰的最佳選擇么?

晨:這是無奈之舉。每個艦隊都沒強大到獨當一面,做不到分出一部分兵力去遠海作戰,同時又保留相當實力守衛家園。從各艦隊抽調新艦組成特混艦隊應付突發戰況是目前較可行的方法,但需要平時各艦隊加強訓練合作,例如2005年8月中俄演習,就看到112、136和168艦同時出現在訓練場上。

江:近年來每個艦隊的新艦數量雖不多但新艦艇整體規模不小,理論上確實具備集中新艦組成編隊應付突發情況的條件,而且近幾年如果真的與敵爆發海戰也必然要集中各艦隊的戰鬥力。但臨時抽調的艦艇在組織、訓練和互相配合上不可避免要存在問題,一旦戰爭前缺乏必要的時間進行熟悉和配合演練,那麼在戰爭中極有可能出現因各艦協同不利導致的損失,所以現組編隊聯合作戰不能算是最好的方法。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22

主題

5763

帖子

118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83
沙發
番茄好味 發表於 2007-8-19 10:5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412

帖子

9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97
3
白山寒水 發表於 2007-8-19 11:14 | 只看該作者
支持好貼,頂一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08: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