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也來談談偏見

[複製鏈接]

23

主題

24

帖子

6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看到大家討論偏見,我也湊一下熱鬧說兩句。從哲學上說,從泛義地理解,偏見是「先見」,它是理解和解釋得以可能的條件,它肯定具有正當性。借用海德格爾,加德默爾的解釋學理論,意思是說,一個人要認識一個新事物,肯定具有「先見」,在了解真實之前,先見存在著誤解和不正確的理解。我們無法想象沒有任何「先見」的理解如何可能。

  Cavebear「什麼是最大的偏見」一文中就大概說的是這個理。聽起來當然很冠冕堂皇,似乎無可反駁,然而,其中的漏洞卻顯而易見。

  從廣義地說,這種偏見其實是人根深蒂固存在著的理解世界的方法。人生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必定攜帶著特定的歷史烙印並從這個特定的角度來理解世界。但如果因為我們無法完全還原真實,就下結論無法對抗偏見,就未免成為真正的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了。

  我們不可能徹底清除先見,但我們更不能盲目和頑固地堅持我們自己對於事物的先見,而是對他人的見解保持一種開放的態度,使一種先見被另一種更合適的先見所取代,理解的任務就是日漸作出正確的符合於事物客觀的判斷。主要辦法是虛心。

  就是加德默爾也沒有把「先見」完全正當化。先見可以分為構成理解的「真前見」和產生誤解的「假前見」。誰想真正地去理解世界,從一開始便不能囿於自己偶然的前見中,而是盡量聆聽理解對象並不斷修正消除自己不正確的前見。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是通過徹底地清除「先見」來完成,而是對他人的見解保持一種開放的態度,不斷地修正調整,使一種先見被另一種更合適的先見所取代,盡量作出正確的符合事物的判斷。我們在理解別人時,首先要想想自己的先見是否是開放性和敞開性的,然後通過和理解對象的交流,獲得對事物的理解。理解沒有終極完成,是一種無限的過程。

  所以從廣義角度說,偏見人人都有,但偏見有多有少,有合理不合理之分,有開放和封閉之分。寬容,理解,虛心是清除不合理偏見的途徑。

  固然,同樣的故事由不同的人敘述就有不同的色彩,當我們帶著「先見」去理解別人的故事,真正耐人尋味的不是故事本身的真實性,而是我們每個人是帶著怎樣的先見去理解和感受。看丫丫的故事,有人選擇了感動,有人選擇了懷疑,有人看到了真善美,有人看到了自私和虛偽。拋除一切倫理道德的是非判斷,僅從對自己理解事物的視野的提升來看,選擇感動的人和故事開放地交流著,他們得到了對生活更多的領悟理解;選擇懷疑否定的人除了再一次努力證明自己不願改變的先見,還有什麼收穫?有人

  我們無法選擇沒有先見,但可以選擇持有什麼樣的先見,從而決定了我們願意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態度,也最後決定了不同的人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1 20: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