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湖北襄樊千年古剎一夜被鏟:紅頂商人等了3年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7-8-1 18: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7年08月01日14:40   《法人》雜誌   




常年失修的城牆




北街的仿古建築


  湖北明代古剎半夜遭強拆 護庵居士被捆住

  調查組稱高鶯鶯案與原襄樊市委書記腐敗案無關

  國務院法制辦擬規定擅拆歷史建築最高罰100萬

  ■ 本刊記者 王甘霖

  「誰砸我的鍋,我端誰的碗。」


  這是襄樊市原市委書記孫楚寅(賣官案引發官場地震)面對他人的不同聲音,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如此看來,張家春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剷平漢聖庵的違法之舉,從某種程度上是傳承了孫楚寅「執政理念」之精華:襄樊的老百姓要阻撓我昌盛房產公司在這裡搞開發,我就剷平漢聖庵。




  在襄樊,以多家房地產公司為代表的利益集團裡面,「紅頂」地產商張家春不算真正的「大手筆」,其剷平漢聖庵的違法之舉也只暴露了地產商們為了利益驅動,對「襄樊文化」破壞的一個影子而已。真正的危機在於:在「GDP」和「政績」庇護下的地產公司利益集團正在左右著襄樊這個歷史文化名城的發展和文化。


  「閩發」之霸


  閩發房地產公司首開破壞古城牆之先河,是在孫楚寅主政襄樊的2001年。


  宋代的「柜子城」(古城牆)位於樊城老街漢江北岸。2001年,閩發房地產公司在得到政府默許的情況下,拆掉了該段古城牆,開發出襄樊最高檔的樓盤「閩發·漢江國際」,此事曾引起了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的關注。


  「焦點訪談」報道之後,襄樊市人民政府只對襄樊市文物局的一位副局長做出象徵性的內部處理,而閩發房地產公司依然按部就班開發他們的「閩發·江漢國際」。


  時至今,「閩發·漢江國際」依然是襄樊富貴人家的象徵,宋代文物「柜子城」被拆,成就了閩發房地產公司在襄樊房地產行業的霸主地位。


  據閩發房地產公司的網站介紹,該公司2000年12月14日在襄樊註冊成立,2005年7月12日成功進行了集團化升級,名稱變更為「民發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註冊資金為1.7個億。集團下屬5個全資子公司,目前已成為襄樊是「最大的房地產開發企業之一」。


  如果說閩發房地產公司拆掉「柜子城」安然無恙,是因處於孫楚寅主政的特殊時期的話,那麼此後襄樊古城牆不斷被破壞的惟一的理由或許便是「利益驅動」。


  據襄樊市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文物工作者介紹,閩發房地產公司拆掉「柜子城」后的幾年時間裡,許多房地產商在開發樓盤的時候,均沿襲一種種慣例: 樓盤先行,古城牆讓步。《法人》記者在襄樊市區看到,幾處處古城牆已經被拆掉,取而代之的是房地產商們正在忙碌的挖掘機。


  三國時期的荊州府址地處荊州街,與之並存的還有一段城牆,如今荊州府址和該段城牆已經不復存在,襄樊市人民政府已經在這裡建起了家屬宿舍。


  襄樊的護城河與古城牆有著同樣悠久的歷史,在宋代,護城河的平均寬度就180米以上,最寬處超過250米,這也是我國最寬的護城河。


  近幾年,隨著房地產行業的升溫,襄樊護城河多處被填,河道逐年變窄,以充實不斷需求的城市用地。


  襄樊市房管局的一位官員告訴《法人》,三年前,襄樊的房價僅800元/平方米,而現在已經飆升到3000元/平方米,房地產公司也發展到200多家。


  在房價高漲的大趨勢下發展起來房地產商,往往會把閩發房地產公司的「作為」當成樣本,在開發樓盤的時候,讓古城牆和護城河作出「讓步」。而政府在處理「城市發展」與「保護文物」存在的矛盾之時,通過以「GDP」增長和看得見的「政績」為重,默許這些地產商對文物的肆意破壞。


  傷心「會館」


  有人說,在襄樊挖地三尺就能找到文物,襄樊的每寸土地都有一個典故。此話雖然有點誇張,但它足以說明,有著2800年歷史的襄樊,是一座文化底蘊非常厚重的城市。


  在古代,襄樊是南北的中轉站,素有「南船北馬」之稱。所謂「南船北馬」就是南方几個省的官員、商人到北方去,必須先坐船到襄樊,再從襄樊騎馬去北方。而各省在襄樊設的會館,便是這些官員、商人在此停留期間的棲息之地。


  據統計,古時留下的會館大約有20多個,但目前保存完好的不到三個,大多數的會館上已經建起了鱗次櫛比的高樓。


  《法人》記者看到,隨著城市的發展,這些會館遺址所在地漢江沿岸,已經成為襄樊的最佳人居地帶。因此,襄樊的房地產商也開始在漢江沿岸開發樓盤。


  在漢江沿岸,能與「閩發·漢江國際」媲美的,只有「龍世家」樓盤。「龍世家」由湖北瑞德置業有限公司襄樊分公司開發(以下簡稱「瑞德置業襄樊分公司」),其樓盤的所在曾經是襄樊著名文物中州會館。


  據一位知情者透露,瑞德置業襄樊分公司拆掉中州會館修建「龍世家」樓盤時,曾給襄樊市文物局繳納了一筆巨額費用,所以襄樊市的許多政府官員都出席了「龍世家」奠基儀式,並送來了牌匾。


  面對襄樊市民的指責,瑞德置業襄樊分公司曾通過當地媒體發布公告,稱將易地重建中州會館,但時至今日,中州會館重建尚無名目。


  「重建中州會館,那只是騙人的鬼話」,一位曾見證中州會館拆遷過程的市民告訴《法人》,瑞德置業襄樊分公司在拆會館的時候,將一根根巨大的石柱子直接推倒砸碎,就連中州會館的牌子也被他們當場銷毀。


  江西會館和小江西會館均創建於十八世紀末,是襄樊地區古倉儲式民居的典型代表。這裡曾是江西客商堆放貨物和臨時下榻的地方。抗日戰爭期間至解放前,其七進院落的前三進由江西富商楊攸順開藥鋪,后四進由江西富商何仁順囤聚糧食。


  閩發房地產公司為了得到小江西會館的宗地,曾通過襄樊的某些政府官員出面,宴請當地社會名流和民間文物保護者,希望能得到他們的支持,但那些對襄樊文物有著特殊感情的民間文物保護者們並沒有光臨閩發房地產公司的「鴻門宴」,而是以各種形式,強烈要求政府不能讓閩發房地產公司在小江西會館搞開發。


  目前,小江西會館的命運仍然在風雨飄搖之中,而江西會館則已經徹底「淪陷」。


  《法人》記者在江西會館遺址看到,中房集團襄樊房地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房襄樊公司」)已經取得了該宗地的開發權,會館內所有的古建築已經被拆除,兩座橫倒在地上石獅能感受到江西會館剛剛遭受了一場劫難。


  漢江沿岸大面積的房地產開發,能否保住襄樊殘存的幾所會館,其解釋權當歸襄樊的執政者。


  畸變的文化


  「如果說我們沒有注重對文物的保護,那麼古城牆和護城河肯定不存在了」,襄樊市人民政府一位政府官員說,為了使襄樊的文物不被破壞,我們也曾出台了一些保護文物的條例。


  而一位民間文物保護者直言不諱地指出,襄樊的某些官員往往打著保護文化的旗號破壞文物,給那些惟利是圖的房地產商大開綠燈。


  北街曾是保存非常完好的明清建築風格的古街,清代著名的文淵閣大學士(相當於「宰相」)單懋謙的官邸就建於此。據傳,單懋謙曾把部分官邸用著「慈養院」,專供回不了家的農民、過不了冬的乞丐、落魄的商人在這裡過夜。


  但在孫楚寅主政期間,政府居然將這些明清建築全部予以拔掉,有開發商重新進行「打造」成全國最大的「仿古」建築,這條號稱耗資億元的仿古街,聽說政府只出了幾十萬。


  能稱得上「全國最大的仿古街」,當然能成為執政者的「卓越政績」,其次開發商也能通過對「古建築的開發」獲得利潤。


  襄樊的每屆執政者都喜歡打「名城」牌,而採用傳統方式對名城進行保護,不但不能使「GDP」增長,而且也不能留下看得見的「政績」,例如對北街的重新打造就可以做到「GDP」增長和「政績」的雙贏效果。



 漢聖庵被毀后



  漢聖庵背後的「紅頂」商人


  ■ 本刊記者 王甘霖


  遊走於現代版「塞翁失馬」故事「禍、福」坐標點的襄樊「紅頂」商人張家春,能否成為最後的贏家,其實他自己心裡也沒數。媒體的譴責伴隨著沸騰的民意,使湖北省(襄樊)昌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昌盛房產公司」)的「人氣指數」到了前所未有的「最高」點。


  襄樊眾多市民與張家春的昌盛房產公司對峙3年之後的2007年7月6日,湖北省襄樊襄陽市區惟一留存下來的早期明代建築,紀念襄陽太守關羽的古剎還是被夷為平地,「勝利」果實並沒有給這位具有襄樊政協委員頭銜的「紅頂」商人張家春和他的昌盛房產公司帶來「福音」,而是讓他背上了「破壞襄樊文物的敗家子」的罵名。


  當《法人》致電昌盛房產公司,讓他們面對這些罵名談談看法時,昌盛房產公司則稱:「我們要與政府的調子保持一致,不便接受採訪」。


  古剎「失守」


  從大局著想,昌盛房產公司寧願承攬漢聖庵被強拆的所有責任,這或許是他們不願意正視媒體最主要的原因。


  2007年7月6日晚11點45分左右,一群十七八歲年輕人衝進地處襄樊市南街的漢聖庵內,將兩位風燭殘年的老居士拽至庵外,緊接著漢聖庵中殿被推土機強行推倒。


  「推土機開過來,把院牆推開,整個拆除工作只花了15分鐘」,一位老居士告訴《法人》,面對幾名強悍的年輕人,他們只得眼睜睜地看著漢聖庵頓時被夷為平地。


  事發第二天(7月7日),大批的襄樊市民聚集到漢聖庵廢墟前,譴責這種肆意破壞文物的行為,並自發地日夜守候在廢墟中,保護庵內殘存的建築物。


  事發之後,《南方都市報》率先對此事件進行了披露,破壞文物的始作俑者昌盛房產公司也進入了讀者和網民的視線。


  據《法人》核實,7月15日凌晨4時許,襄樊市有關方面成立了由政府官員、公安、城管、文管組成的200多人的「清理隊」,對在漢聖庵廢墟前保護殘存建築物的四位市民進行了「清理」,並將庵內有價值的文物搜走。


  在這次清理過程中,將兩位市民關押(目前已釋放)。


  「他們在將我強行帶離現場時,有人狠狠地給了我兩拳,」一位守護漢聖庵的耿姓的女士在接受《法人》採訪時,一邊向記者展示身上的傷情,一邊哭訴道,如果當時不是我的手機被他們打掉在地上,我趁撿手機的機會逃跑,我肯定也會被「清理隊」關押。


  襄樊市委、政府有關官員很不願意把7月6日和7月15日發生事扯在一起。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政府工作人員稱,7月6日發生的強拆漢聖庵事件完全在昌盛房產公司,與政府沒有任何關係,目前襄城區公安分局正在辦理「強拆漢聖庵事件」。這位工作人員還稱,政府於7月15日組織人員對漢聖庵有價值的建築物進行清理,並妥善存放,是為了另外選址,重建漢聖庵。


  這位政府工作人員的說法到底有多少水分,其實沒有必要明辨,至少他違背「文物是不可再生性」這一基本的常理。


  最具諷刺意義的是,強拆漢聖庵事件發生的前三天,也就是7月3日,由湖北省委、省政府組織的「湖北關公暨三國文化論壇」才在襄樊市南湖賓館閉幕。


  據了解,此次「論壇」邀請了240名中外代表,於6月29日在武漢開幕(湖北省副省長李春明出席了開幕式),7月3日在襄樊閉幕。


  此次「論壇」的特邀嘉賓,中國社科院研究員、中國關公文化專業委員會主任胡小偉告訴《法人》,許多與會代表在襄樊期間,已經聽到了政府準備將漢聖庵拆除重建的消息,眾多與會專家、學者開始簽名,要求襄樊政府保護好漢聖庵。一位主管此項工作的政府官員當場代表政府作出了承諾:漢聖庵肯定不會拆除。


  謊言和真相


  漢聖庵位於襄陽城南街,與襄陽王府隔街相望,其建築系襄樊惟一的早期明代建築,有宋元遺風。該建築源於東漢末期,系漢聖人關羽之襄陽太守府衙,漢聖庵因此而得名。關公逝后,殿內即設關公像,配殿亦塑劉備和張飛之像。宋時,襄陽王被殺,王母於漢聖庵出家為尼。


  辛亥革命前,庵內設中國同盟會襄陽分會,劉公等革命領袖在此活動。1944年,庵內設忠烈祠,供奉辛亥革命領袖之一的襄陽人劉公和抗日領袖張自忠將軍,以及眾抗日陣亡將領。解放后雷炳、張文伯等襄陽名士提出新政府必須重點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漢聖庵。


  1985年,因擴建南街,漢聖庵前殿被拆;1998年,因修建幼兒園,漢聖庵的後殿也被拆除。此後,政府出文將僅存的中殿作為宗教財產保留。


  2002年,襄城區行管局將作為宗教財產的漢聖庵(約三畝地),以75萬元的價格賣給了昌盛房產公司。


  消息一傳開,襄樊市的許多居民均趕到漢聖庵,日夜輪換守護。三年多時間以來,昌盛公司多次驅打在漢聖庵守護的居民,並屢次發生衝突,一些媒體也曾經對漢聖庵的景況進行了報道。為此,湖北省文物廳於2006年7月14日下發文指出:「漢聖庵是重要歷史文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拆毀。」


  湖北省文物廳下發紅頭文件剛過去一年,漢聖庵則被強拆。


  7月17日,《法人》記者在襄樊市南街漢聖庵原址看到,昌盛房產公司雇請了六名民工正在清理現場的雜物。據一位知情者透露稱,作為開發的昌盛房產公司正著手對該宗地進行開發,但動工時間尚要等到「漢聖庵風波」平息之後。


  「張家春不可能放棄這快到手的肥肉,他等了三年多時間,才終於『熬』到今天,」一位熟知昌盛房產公司背景的房地產老闆告訴《法人》,按照現在的地價,漢聖庵所在的三畝肯定已經超過了600萬元,隨著襄樊房價飆漲的勢頭,其開發后的價值應該用「千萬」來計算。


  就此說法,《法人》曾致電昌盛房產公司,欲就有關說法進行採訪,一位工作人員稱,要給董事長(張家春)彙報以後,才能決定是否接受採訪。最後,這位工作人員的回答是:「政府對漢聖庵已經有了定性,我們不方便接受採訪,我們的說法與政府的說法是一致的。」


  襄樊有關方面並沒有譴責昌盛房產公司強拆漢聖庵的行為,只是通過當地媒體透露:「漢聖庵將易地重建,選址、資金等問題已經落實」。


  「這是一些地方政府的慣用伎倆」,胡小偉研究員在接收《法人》採訪時說,昌盛房產公司用如此手段強拆漢聖庵,得到政府的默許,在黃金地段的南街搞房地產開發,襄樊的有關政府部門與昌盛房產公司成為利益共同體。而政府所稱的「易地重建」不外乎再次打著「招商引資」的幌子圈錢。


  「易地重建的漢聖庵肯定不是文物,」胡小偉說,政府的表態只是忽悠媒體和順應民意的把戲而已。


  「紅頂」背景


  在襄樊市200多家房地產企業中,張家春和他只有三級資質的昌盛房產公司並不被更多人所知,如果不是「漢聖庵風波」, 張家春或許只是一個並不怎麼張揚的「紅頂」商人。


  昌盛房產公司對外一份資料顯示,其是一家合資公司(港資),註冊資金為175萬美元。公司集房地產開發、建築、安裝、裝飾和物業管理於一體,固定資產1246.6萬元。2002年度被襄樊市委、市政府評為「民營企業50強」。最新的資料表明,其年營業額為人民幣 2000 萬元至3000 萬元。


  據一位與張家春走得很近的知情者透露,因襄樊市委某領導的引薦,張家春曾一度被當地樹為「愛心民營企業家」的典型。


  根據2005年6月7日的《襄樊日報》報道,該市在開展「雙聯雙促」活動中,許多民營企業家積極伸出援助之手,用一片愛心為貧困地區的社會和經濟發展聚智、出力。該文對張家春的愛心行動是這樣報道的:「昌盛公司總經理張家春一邊從手提包中拿出3萬元,一邊說再送3萬元來。」


  同年8月10日另一篇報道稱:市商務局組織3家外商投資企業老總到保康縣過渡灣鎮二堂村走訪貧困戶,座談了解貧困山區農民行路難、飲水難、上學難等問題。當外商們了解到該村為解決農民過河難正在修建一座過河橋資金缺口大的情況時,當即慷慨解囊,張家春先生捐款2萬元。


  由於張家春有這樣的愛心之舉,他在2006年當選為襄樊市政協委員。


  張家春一邊用他的愛心之舉動打造自己「紅頂」商人的身份,一邊緊盯著漢聖庵這塊黃金寶地。


  那些對文化遺產有著特殊感情的襄樊市民,用他們最本能、最原始的方法保護著漢聖庵,與這位有著一定背景的地產商展開了長達3年多時間的對峙,而以失敗告終。


  張家春是不是最後的贏家,依然「前途未卜」。
---------------------------------
民族敗類,千古罪人!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10: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