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愛國」是一張牌

[複製鏈接]

105

主題

311

帖子

14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yhc888  發表於 2007-7-29 17: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愛國」是一張牌,一張絕好的、可以反覆使用、屢試不爽的牌。也許每個打出此牌的人動機各不相同,可是有個共同點就是:高舉「愛國」兩個大字,凝聚民眾力量,達成自己形形色色的目的。

前些天在sohu上看到的報道,「太子童裝,因為欠希望工程的捐贈款,被告上法庭」,讓我加深了對中國式的「愛國」的理解。那些愛國者在台上慷慨激昂、一擲萬金,下台後,翻臉無賴,十推九諉。這樣的商家,不在少數,都希望在愛國捐贈裡面露一把,這樣的炒作,並非出於個人愛國心理的滿足,不過是一變相大做廣告的策略,投入那麼多「空白愛國支票」,只為回報更多的經濟利益。
   還有在幾年前,大做「中國人自己的可樂」廣告的非常可樂,雖然幕後的股份,法國的達能公司,比中國的娃哈哈集團要持有更多,但因為據說品牌在我們自己手上,所以娃哈哈理直氣壯的高喊「民族品牌」,「中國人自己的可樂」並不為過,其實透過這種愛國情操、民族產業的光環背後,不過是一場赤裸裸的商業廣告運營:外國人出錢,中國人出品牌,一起打愛國牌,賺愛國錢。什麼時候,只要幕後的策劃者,覺得把品牌買出去,更符合自己的利益,也許又一則中國品牌搖身一變成外國品牌的神化又要上演了,「小護士」、「卓越網」等等民族品牌改頭換面的消息,已屢見不鮮。市場不相信眼淚,更不談什麼民族感情,只要利益存在,無論什麼走向都有可能。「民族產業」、「愛國主義」、「支持國貨」,只不過是資本驅動,商業運作的一種最常用的伎倆罷了。

  另一則消息,就比較具有中國式的冷幽默了:「記者從多家基金會和慈善機構了解到,雖然言而無信的捐贈人所佔比例非常小,但肯定比被媒體曝光的訴訟案例多。1998年,我國部分地區遭受特大洪澇災害之後的一次大型電視賑災義演上,許多人上台對著電視攝像鏡頭、當著廣大觀眾的面,莊嚴地把捐款信封投入密封的捐款箱內。可是工作人員事後開箱發現,竟有一半信封是空的。」
  我想,這麼多人都不謀而合的使用空白信封,決不是某個人因一時窘迫的靈機一動,而是長期以來,中國人自然而然的摸索出的如何處理「愛國高調」與「實際利益」的解決方案。也許那些投了空白信封的,獲知這些消息時,還要道貌岸然的怒斥其他的人,為什麼這麼不愛國呢!愛國的調子越唱越高,而實際行動越離越遠,大概總不免要落入這種尷尬與鬧劇中。
  前天有一個網友,在qq上給我發了一個那種一傳十,十傳百的廣告,不過與以往的「祝福情人」、「祝福母親」或者某個小女孩得了絕症云云不同,這次是高唱「愛國簽名」的活動,用詞很煽情,我不能不為所動,然後打開那個網頁一看,首先第一個迎接我的,就是網上臭名昭著的「3721」插件,我對網站經營很熟悉,深知「3721」雖然討厭,但很利於增加網上的收入,如果短期內有10萬個人簽名,有十分之一的人點了那個插件的話,收入是很不菲的,大概相當於一個白領的一個月工資吧。我看了看簽名的內容,很能打動人,對於愛國熱情高漲的眾網友來說,花一兩分鐘去填一下那個表單,確實找不到拒絕的理由,我甚至對他們的主張,找不到一絲不妥的地方,就像我們無法對某個邪教的三大主張,找到任何駁斥的理由一樣。他們費盡心思的編製那麼一段煽情、感人的話,究竟是為了推廣愛國教育,還是其中別有目的呢?至少給人以動機不純的猜測。然後我看了看他的主頁,「勿忘國恥」做成了文學網站,其中的內容99%的和愛國無關,只有一個友情連接,是連到其他的「愛國同盟」去的。我一直以為只有投機的商人會去搶注奧運冠軍的商標和域名,沒想到愛國、國恥的概念,也可以另作它用,看來我很低估了「愛國」這張牌的分量與作用。

   想起以前自己有個校友,也很是熱衷於傳播這種愛國消息,甚至不遺餘力去轉貼那種「仇日、反對日貨」的帖子,他自己也寫過一點片段文字,表示要從自己做起,改過從新,不再購買日貨(他以前用的很多產品都是日本貨),我甚至都有點感到自己跟不上他的覺悟了,雖然我從來都極力避免使用日貨。不過後來,他畢業求職,因為面試之後,沒能進入那個日資企業而耿耿於懷,向我訴苦,我終於清楚中國的愛國青年,所謂「愛國」,是如何的面目。我並沒有對他過多譴責的意思,當時也沒忍心點破他,畢竟就業是一件大事,又怎麼能強求別人時刻站在愛國的高度呢。就像很多愛國人士,仇恨美國,但擠破了頭,都想去美國深造,抵制日貨,但決不放棄日元。那些說的和唱的,做的和行的,完全不是一回事。高唱愛國,喊聲最響的,雖然未必定是叛徒,但決不是真正最愛國的。

   也許每個民族,都有過這種價值5000美元(引自外報評論的中國目前的愛國主義癥狀)的愛國主義,溫飽問題解決了,人們自然會更加關心國家、民族榮譽,「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不但人如是,國家也如是。可是在紛亂的愛國潮中,學會辨知如何才是真正愛國,方為最重要的,一聽到愛國的字眼,就聞聲躁動,群起響應,甚至助長和縱容一些「偽愛國主義」,比不進行愛國教育更要糟。愛國不是一張牌,不是用來標榜自我,或者商業炒作的,如果你的「愛國」居心不純,而且言行不一致,請在愛國兩個字上加上引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5: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