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本人要將「風水」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

[複製鏈接]

12

主題

31

帖子

1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zjl54gc 發表於 2007-7-29 08: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正當我們還在為「風水到底是迷信還是科學」這個極其無聊的話題而爭論不休時,曾經靠著學習他國文化與技術而發展壯大后一路耀武揚威、招搖過市走到今天的東北亞島國日本,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一件事:那就是將流傳到日本的中國古代風水學術以對待文化寶藏般的虔誠態度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自從寶通執筆開始撰寫本專欄至今,已有近五年的光陰。在此期間,我國已陸續將崑曲和古琴(曲目)成功申請為「人類非物質遺產」。其實,中國傳統文化中最應該、也最有資格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正是易經、風水、以及各種源於古代的術數。

  這幾年,先是韓國人搶先一步將早已在中國流行了兩千餘年的「端午節」在國際上註冊成非物質遺產保護;緊接著就是申請註冊自古以來早已成為每個中國人生活中一部分的「中秋節」;繼韓國人剽竊「端午節」和「中秋節」之後,日本人又來了。這回,他們肯定認為比韓國人進行得順利。因為,當得知別人要和我們搶奪「端午節」及「中秋佳節」時,中國人的反應比較強烈。而這回就不一定了,道理很簡單:風水文化在它的發源地是國家的棄兒。

  日本人曾經有無數次在公開場合(或是在書籍中)以無比自豪的心情這樣說:「我們(日本)的文明源於古代中國……但是,我們將其發揚光大了。」

  這就是我們的鄰國日本人的真實心態。說實話,這個在二十世紀盛產強盜和戰爭販子的東北亞島國,其國民心態中有一點兒到頗為讓我們中國人另眼相看,那就是他們承認自己的文化承襲的是中華文明。
其實,只要看看日本的文字就會明白一切。因為,任何人也不會否認日文中有大量的中文文字。為什麼日文看起來像極了中國文字裡面的偏旁部首?答案很簡單:日文是日本人在繼承了中國字的基礎上將中國字進行了簡化的結果。

  再說建築。眾所周知的是,日本有一座世界聞名的古城——京都。這座完完全全模仿中國唐代建築風格式樣營造而成的仿唐城市,被列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物質遺產」保護名錄。1945年二戰尾聲,美軍就是因為不忍將這樣一座獨一無二的仿唐古城徹底摧毀,才最終決定將原本計劃投向京都的一顆原子彈改投了另外的城市。
說來令人鬱悶,作為一名當代中國人,如果想要看看中國最強大、最興盛和最繁榮的時期——唐朝——的建築是什麼樣子,還要到亞洲的東北角——日本——才能看得到。

  不管怎樣,東北方位上的這個島國,還是非常虛心、非常好學和認真的。而且,他們學起別國的長處來,是那麼的一絲不苟、全心全意。單憑這點,就很值得我們學習。

  盛唐時代,在被日本政府接二連三的派遣來中國學習各種先進的文化和技術的「遣唐使」群體中,有人關注到了中國的國粹——風水。於是,日本使者向唐朝統治層請求傳授風水知識。
不僅日本要學風水,當時的鄰國高麗人(即今天的朝鮮半島),亦非常急迫地向大唐請求傳授風水術。

  中國古代有句話,叫做「國之利器,不可輕易示於人。」即是說,國家最為重要的法寶、最有價值的絕學,不能輕易的讓番邦(外國)得知詳情;更不能讓他們掌握。因為,當一個國家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時,「國之利器」就會發揮決定成敗的作用。這情形,就好比上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搶先一步掌握了原子彈這個「國之利器」,所以贏得了戰爭。試想一下:假如當時德國或日本搶先擁有了原子彈,這個世界會怎樣。

  風水,在歷朝歷代統治層眼中,是最為玄妙的「國之利器」。一向對中國稱臣進貢的鄰國高麗和東洋虔誠地提出求教風水之道,實在是給唐朝政府出了一道難題。想想看,如何做到既要體現我泱泱大國樂於施教於異邦的仁厚禮儀之風範,又不能讓真正的「國之利器」落入番邦弱小民族之手,怎麼辦?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大唐決定向高麗和東洋「輸出」風水術。

  歷史介紹到這裡,讀者要注意到一個關鍵之處,那就是唐朝向這兩個鄰國輸出的是「風水術」而非「風水學」。真正完完整整的風水知識,應該是「學」與「術」兼而有之才行。

  有學無術,等於空有理論而不能應用。好比過去那些紙上談兵的書生,等到真被委以重任領兵上陣,結果大敗而歸;
有術無學,等於光有技能而無理論,茶壺裡煮餃子倒不出來。在我國民間,有不少此道高手,看風水時也很准、很管用。但是,如果讓其講講道理何在可就難為他了。不是他不願意講,而是真的說不出個子午卯酉,只會說師傅當初就是這麼傳給他的。

  風水界還混跡著一類人,他們既無風水知識更無風水應用技能,但卻能通過關係出版一本又一本的「風水書」,光明正大地誤人子弟。此類學術皆無的「職業編書者」,屬於不學無術。

  在今天的風水亂局形勢下,市面上亂鬨哄滋生的風水雜書,其中的一半是喝了多年墨水的書生們紙上談兵之作;另一半,就是不學無術的江湖術士們東抄西湊外加胡編亂造之作。 間或有那麼寥寥幾本真知灼見之作,也因為書中沒有像市面上暢銷的風水偽書那樣充塞大量的與風水無關的插圖(大多是彩色插圖),而導致銷量不暢。這些插圖,要麼是從裝修公司的圖片資料中拷貝過來,要麼找個畫匠按其意圖畫上半本書(這樣只須寫半本書的文字就夠了)。

  歷史實在是驚人的相似。早在唐代,象今天這樣的風水亂局就已經出現了。不同的是,今天的偽術是由不學無術的職業編書人「發明創造」;而唐代姆縊?筆醯?詞怯梢晃簧?艘皇峙謚頻摹?/p>

  原來,當時的大唐朝廷授意一位名叫一行的禪師編創了偽風水術。然後,再將這種偽術「饋贈」給了高麗(朝鮮)和日本來的使者。

  為什麼選中一位僧人干此事?因為,當時的日本和朝鮮自從接觸到由中國傳過去的佛教后,信眾日增,佛法大行。選擇僧人造假,自然讓對方深信不疑。其二,一行禪師本人也是位研究風水的高僧。行家造假,輕車熟路。其三,道家人物(歷史上不少真正的風水宗師同時也是道家)肯定不願幹這種事。

  就這樣,風水偽術伴隨著佛教信仰,漂洋過海到了東北亞的這兩個島國紮根落戶。從此以後,日本和韓國也有了「風水」。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6 18: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