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諸葛亮的六齣祁山難掩其心虛

[複製鏈接]

1884

主題

3498

帖子

2748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無敵殺手會員(一萬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4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常殺銀 發表於 2007-7-15 11: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諸葛亮的六齣祁山難掩其心虛





失荊州,敗白帝后,蜀之勢弱,已顯山露水。

諸葛亮面對殘局,更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而且,蜀漢一下子暴露出的許多問題,與他早年的政策是很有關係的。在這時動手改革,猶如對病重之人用重葯,諸葛亮的個人性格,又決定了他採取保守療法,竭力以戰術代替戰略,夢想假取巧改變大局。於是,以攻為守,有了苦澀又艱難的六齣祁山。但這六齣之中,除了對手強大的原因外,諸葛亮的舉動已難掩其心虛。他心虛什麼呢?

一,  是劉備留下的爛攤子。這個攤子,曾是他和劉備從出茅廬時就定下的,雖說一切按計劃實現了,但確實不理想。猶其是入川后,起用的大多是些舊官僚,加上兩人都是主張道德治國的,久之,形成固疾,人材出不來,不象剛起事時,雖弱,但用道德這面旗,還是聚集了一批人材。有了這個攤子后,再用道德治理,其虛偽性和落後性便進一步顯現出來,道德一旦被戳破,其形式主義便會流行起來,在形式主義的掩蓋下,便是一道道可怕的裂紋,經不得任何摔打了。再者,有了這個攤子,就怕再失去,一有了這個思想,就失去了戰略上的靈活性和主動權。

二,  是那些越來越強的離心力。由於不敢動原有的官僚體制,人民的生活不僅沒得到根本的改善,知識分子的出路也沒一個改變。在片面的道德構架下,沒有自由的競爭,只有主觀的判斷和權力的重壓,不求進取,只求無故,這大約便是蜀漢官吏的一種心態。在這種麻木下,人民的生活更可想而知。

三,  失去了荊州,更是無法彌補的一大損失。用武力去奪回,會破了蜀吳的聯盟,且更不用說是否有實力奪回。不奪回吧,蜀漢之民心自然會萎迷。死了那麼多人,卻委曲求全,自然傷了民心。

在這諸多矛盾下,諸葛亮明知不可為,卻依然六齣祁山,渴望用戰術來創造奇迹。可他的心中是這樣的虛弱,又怎能不如驚弓之鳥,可以說,每進一步,他都想好了所要退的三步。他賴以創造奇績的戰術,一個失誤,就可使蜀漢崩潰。而一次又一次的勞師無功,又正在耗去蜀漢的國力。諸葛亮英年早逝於祁山軍中,便是這種矛盾煎熬的結果。

蜀漢真的沒機會了嗎?

應該是有的吧。對內,應該建立一種新體制,一是大力發展生產,二是不拘一格選拔人材。諸葛亮也看到了這點,也化了不少努力。但他是在舊體制下進行的,結果,並沒取得大的效果。象孟達、李嚴、劉封一類的大官僚,一直是分長裂之患,諸葛亮不能動之,實為失策。也許是怕亂,這一顧忌,一念及當日之功,便虛了蜀漢重興的機會。

對外,似急了點。多準備幾年,合六齣為一出之力,當或可有所為。這隻能是等,等魏吳之變。可以猜想,諸葛亮是在然魏、吳漸更強,而又不給他一個機會的情況下沉不住氣了。他還是虛在他的背後,一個正在失去生機的蜀漢呀。


也說三國(四)的一點補充∶何為重法

三國演義中,劉備登基稱帝,諸葛為丞相。於是立法,本想效漢高祖約法三章,可一到具體,出來的法可能便繁且有些過於理想性了。法正曾向諸葛亮提出∶法重了。諸葛亮作了一通解釋,說服了法正。

不知當時蜀漢的法的具體。法正說的重,大體該是這兩種情況吧。一,是虛高,以道德入法,大搞什麼意識形態。二,是擾民,重在稅賦吧。

蜀漢初成,諸葛亮似急了點。

從實際實行的效果看,便是執法不嚴,依然靠的是一套道德治國。孟達、劉封是關羽走麥城的主要責任人,諸葛亮竟為一時之利,接受他們的回降。李嚴假報軍情,使諸葛亮失去一次良好戰機。這一些,均未真正依法查處。

那麼,這法重重在何處,一定又是一邊高唱道德,一邊又是把重壓壓在老百姓身上。

從某種意義上,對刑事犯罪的定罪,一般略重一點,只要公平、公正,也不致影響整個社會。一般的重,該是將罪的範圍擴大,以道德來論罪,這對權力集團,就說不清了。而對一般老百姓,就不堪重負,可能以一件事、一句話而獲重罪。

這其實還是一種道德治國。諸葛亮在這方面是有責任的。
http://www.hotik.com/sign.png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21: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