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宏良整理:銀行資產流失統計

[複製鏈接]

28

主題

64

帖子

7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2

積分
7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馬架001 發表於 2007-7-5 19: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銀行資產流失統計
1,中國工商銀行
2006年,美國高盛集團、德國安聯集團及美國運通公司出資37.8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295億)入股工商銀行,收購工行約10%的股份。上市后,按照2007年1月4日盤中價格計算,市值最高達到2755億元,三家外資公司凈賺2460億元人民幣,不到一年時間投資收益9.3倍,世界罕見。1.16元
2,中國銀行       
蘇格蘭皇家銀行、新加坡淡馬錫控股、瑞銀集團和亞洲開發銀行投資中國銀行共51.75億美元(合人民幣約403億).上市后,按照2007年5月10日盤中價格計算,市值最高達到2822億元,四家外資公司凈賺2419億元人民幣,不到一年時間投資收益6.6倍。1.22元
3,興業銀行
2006年,香港恆生銀行、新加坡新政泰達和國際金融公司賺共出資27億,以每股2.7元的價格購入興業銀行10億股,上市后,股價就達37元多,三家外資公司凈賺約370億。根據2007年2月12日《參考消息》報道,以後每年都有300%以上回報。該銀行上市募集資金共159.95億,等於全部送給了三家外資公司。該銀行國內發行價格每股15.98,吸引的網上網下申購資金高達11610億。
4,深圳發展銀行
美國新橋投資集團以每股3.5元購買深圳發展銀行3.481股,目前股價已達35.8元,投資增殖10倍,按照深發展20億多股計算,新橋用12.18億獲得了700多億,。根據新橋目前的做法,很快將達到1000億元。而新橋集團本身就是莊家,根本不是銀行,如何能改善我國銀行治理結構?況且整個銀行都被美國人拿走了,能不能改善對我國又有什麼意義?
5,華夏銀行
德意志銀行和薩爾•奧彭海姆銀行聯合組成的財團將出資26億元人民幣,購入華夏銀行約5.872億股份,占華夏銀行總股數的14%。每股價格4.5元,現在近14元,凈賺56億多人民幣。目前已被德國銀行控股,500億落入對方手中。目前德國人對華夏已形成了聯合控股,該銀行名義上還是中國銀行,實際已成為外資控股銀行。
6,中國交通銀行
滙豐銀行(滙豐)持股交行19.9%的股權,出資144.61億元購買91.15億股,每股為1.86元。交行2006年5月在香港上市,現在市價超過10港元,凈賺近800多億,07年國內A股發行上市又賺取500多億,合計將近1400億,10倍回報。
7,中國建設銀行
上市前,美國銀行和淡馬錫公司分別斥資25億美元和14.66億美元購買建行9%和5.1%的股權,每股定價約0.94元港幣。發行價格2.35元港幣,最高市價5.35元港幣。按照目前建行共有2247億股計算,2家凈賺1300多億港幣。
8,浦東發展銀行
花旗集團出資6700萬美元收購浦發行4.62%的股份,超過1.8億股,每股約2.96元,並且協議規定日後花旗集團有權收購19.9%的股份.目前浦發行股價超過38元,花旗凈賺62億元。目前花旗尚未行權,一旦行權將賺取62億的數倍。
 9,民生銀行
2004年,淡馬錫控股旗下的亞洲金融公司以1.1(約8億人民幣)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民生銀行2.36億股股份,占民生銀行總股份的4.55%,約3.72元,目前該股已達12元多,加上兩年送配,市值已達50億元,凈賺約40億。
(上述交易低價轉讓外資凈賺約9200多億,加上下面廣發行,損失超過1萬億人民幣,其中絕大部分是2006年一年轉讓的損失,再加上已經全部完成合資的等待上市的幾十家地方銀行,未來損失將越來越驚人)
10,廣州發展銀行
今年美國花旗銀行以聯合收購的名義,自己出資不過60億,就控制了擁有3558億元總資產、27家分行、502家網點,與世界83個國家和地區917家銀行具有代理行關係,連續多年位列全球銀行500強的廣東發展銀行。並且中國移動、國家電網和中國信託還各搭進去60億,共180億。把銀行白白送人還要再搭進去180億,已經完全超越了市場交換的範疇。
11,渤海銀行
另外,2005年掛牌成立的我國第一家股份制銀行——渤海銀行宣布,渣打銀行以1.23億美元購入即將成立的渤海銀行19.9%的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12,中國平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是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公司,也是第一家引進外資的保險公司,滙豐集團是平安最大外資股東,滙豐是2002年投資6億美元,50億人民幣投資平安;平安集團04年6月24日在香港成功上市,發行價11.88港元,目前已上升到40元港幣。今年2月又募集A股資金388億。截至2006年6月30日,集團總資產為人民幣3,587.18億元,權益總額為人民幣381.04億元。目前,公司市值近2000億港元,A股5500億人民幣。滙豐原本10%,又購買了高盛和摩根9.9%。
13,新華人壽
新華人壽即將上市,現在蘇黎世保險持有新華人壽22800萬股,每股5.25元,持股比例為19%,已成為新華人壽的最大單一股東。但實際上,目前新華人壽的實際控制者是東方集團,由於東方實業和東方集團分別持有新華人壽5%和8.02%的股權,再加上東方集團持有新華人壽其他股東的股權,東方集團直接或間接持有新華人壽的股權肯定超過20%。(據說,蘇黎世通過中國公司暗中控股已超過56%,投資34億,一旦上市,市值至少600億)

除了參股渤海銀行之外,渣打銀行參股光大銀行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德意志銀行參股華夏銀行的事宜也在積極推進中。除了參股渤海銀行之外,渣打銀行參股光大銀行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德意志銀行參股華夏銀行的事宜也在積極推進中。
目前,外資銀行在華進入了加速發展期。目前,已有18家外資銀行參股了16家中資銀行,投資總額接近130億美元。其中,四大行中的建行和工行分別獲得外國投資54.66億美元、36.7億美元;股份制銀行獲得外國投資26億美元;城市商業銀行獲得外國投資12億美元。
結論
參股中資銀行,通過不斷地增資或者收購股份,或者通過人員安排或者技術業務方面的控制,來取得對中資銀行的控股權或者實際控制權,從而以占該中資銀行總資產5%左右(我國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要求為8%,則一般取得5%的資本金投資即可控股)的投資就可以控制和動用該銀行100%的資產,資金槓桿效應可達20倍左右,控制中國60萬億金融資產只需要3萬億人民幣,不到4千億美元。銀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資金的槓桿效應特別大,理論上8%的資本金就可以控制100%的存款等各項資產,從而可以運用這100%的資金量來進行各項貸款和投資獲取利益,況且中國銀行業是壟斷行業,外資銀行控股之後通過改善管理和產品創新加上原有的金融服務優勢,一定會獲得巨額的超額利潤。深圳發展銀行和廣東發展銀行已經被外資實際控制,如果四大國有銀行在不久的將來也逐步被外資控股或者控制,那麼中國的金融安全將面臨巨大的威脅。


說明:以上材料由中央民族大學張宏良教授整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2 02: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