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閑話美國國慶節--獨立紀念日

[複製鏈接]

615

主題

818

帖子

129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uiyunwang 發表於 2007-6-30 02: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國慶節的正規叫法是「 獨立紀念日」,它是美國的主要法定節日之一,日期為每年74日,以紀念177674日大陸會議在費城正式通過《獨立宣言》。它標誌著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和英國正式分家,走向獨立建國的道路,而《獨立宣言》就是一份闡述分家理由的說明書。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in Congress, at the Independence Hall, Philadelphia, July 4th, 1776, oil on canvas by John Trumbull, 1819; in the United States Capitol Art Collection, Washington, D.C.

(The painting features the committee that drafted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John Adams, Robert Sherman, Thomas Jefferson (presenting the document), and Benjamin Franklin--standing before John Hancock, the President of the Continental Congress. The painting includes portraits of 42 of the 56 signers and 5 other patriots. The artist sketched the individuals and the room from life.
www.historicaldocuments.com/DeclarationofInde...)

《獨立宣言》是由托馬斯·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 )起草的。177674日經大陸會議專門委員會修改後獲得通過,並由大陸會議主席約翰·漢考克(John Hancock)簽字生效。

《獨立宣言》的發表,不僅表明北美殖民地人民與宗主國英國公開決裂的決心和意志,而且也揭示了一種政治信念,即一切人生而平等,具有追求幸福與自由的天賦權利。這種政治信念導致了美國革命的爆發,而美國革命的實踐也為後來的歐洲革命以及亞非拉的革命運動樹立了光輝榜樣。因此,近代大力倡導革命的人士如馬克思,列寧以及解放前的中國共產黨人,都對美國革命讚譽有加,老拿美國革命來說事兒。


其實,美國的獨立運動的性質和二戰後非殖民地化過程中誕生的一大批新興國家的民族獨立運動多少還是有區別的。如果說後者屬於「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的範疇,美國革命則是北美殖民地的大英帝國的臣民與政府鬧分家。在性質上,和南北戰爭差不多,一方想分,一方不要分,就打起來了。只不過,美國革命的結果是要分家的一方打贏了,就有了美國獨立建國這一「世界史上的偉大事件」。南北戰爭的結果是要分家的南方被打敗了,南方不但無法實踐《獨立宣言》倡導的政治信念,反而成為分裂國家的反面教材。假如南方打贏了,那就是又一個偉大的國家出現在西方的地平線上了。您說,這歷史學家有多麼的勢利!正應了中國的一句老話:「成者王侯敗者賊」。

美國獨立建國運動在本質上是與大英帝國鬧分家,而不是本土的印第安人趕走入侵的歐洲人而重建自己國家,這就是它與其他國家的民族獨立運動的區別。我們不妨簡單回顧一下歷史。

近代世界歷史是一部以歐洲國家唱主角的歷史。五百多年前,經歷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西歐國家基本上完成了組建民族國家的歷史任務,並開始從偏居一隅的大西洋沿岸向全世界擴張。其對外擴張的動力是所謂的3G (God, Gold, Glory),即上帝,黃金和榮譽。

1492年,哥倫布歪打正著地發現新大陸,強有力地刺激了歐洲國家對外擴張的步伐。哥倫布冒險出海乾嘛去了?他誤解了馬可.波羅對中國的描述,以為中國遍地黃金,想到那兒去淘金,到亞洲販香料,賺大把的銀子。這位老兄敢想敢幹,帶了一夥兒人,駕著幾條小船兒就想橫渡大西洋。因為算錯了距離,剛到巴哈馬,就以為到日本了,美滋滋地向西班牙王室報功。

葡萄牙人當時正在跟西班牙人爭奪海上霸權,一看哥倫布犯了這麼個可笑的錯誤,樂了。這傻小子,在那兒呆著吧,咱繞個道,南下好望角,繞個彎兒,進印度洋,給哥倫布那伙子人甩後頭再說。

於是,達.伽馬搶佔了先機,提前到達亞洲。葡萄牙人憑其先進的航海技術,在十六世紀建立起其海洋霸主的地位。中國的澳門就是那時候讓葡萄牙人占的。

哥倫布代表的國家西班牙雖然在海上被葡萄牙打敗了,但因禍得福,人家知道在海洋上爭不過葡萄牙人,就把注意力集中到在新大陸上找金子了。當時的美洲大陸並存著印第安人的印加,瑪雅和阿茲台克三大帝國,都存了不少黃金。大鼻子黃頭髮的歐洲人一來,沒見過世面的印第安人驚為天人下凡,趕快熱情款待,他們哪裡知道歐洲人到這兒可不是串門兒聊天來做客的,人家是一門心思找金子來的。

印加人沒那麼多心眼兒,國王又好客,聽說來了外鄉人,趕緊吩咐手下,設宴給客人接風。酒席宴上,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看看國王喝醉了,赴宴的西班牙軍官Francisco Pizarro一聲令下,叫士兵把國王拿下綁了。等國王醒過酒來,要了鑰匙開國庫,運黃金,末了,把國王一殺,齊活。就這麼簡單,印加帝國就滅了。接著,瑪雅帝國滅了,阿茲台克也滅了。當然,也有小部分人印第安人企圖反抗,羽毛弓箭能敵得過人家洋炮洋槍嗎?您說,這和入室搶劫沒什麼兩樣?可人家Francisco Pizarro和哥倫布一樣,一下子就成了英雄。要不說竊鉤者誅,竊國者侯呢。

中南美洲這地方,氣候好,咖啡,煙草,土豆,番茄,甘蔗,玉米,棉花,等等等等,這兒全有,是個發展農業的好地方。既然黃金搶得也差不多了,那就在這兒開農場種莊稼吧。這樣,以種植園經濟為基礎的西班牙殖民帝國就建立了起來,所以中南美洲國家(巴西除外)至今都講西班牙語。


地處歐洲南部的西葡兩國在殖民擴張過程中一馬當先,大獲其利,地處北部的西歐國家也沒閑著。荷蘭人看航運賺錢,鉚足了勁發展造船業和航運業,很快建起一支數量超過十萬條船的超級船隊,雄踞世界第一,終於在十七世紀打敗葡萄牙,建立起海上霸權。中國的台灣就是這時候讓荷蘭人佔領的。


要說英國人,他們比荷蘭人更厲害,看到葡萄牙人從海路到達亞洲,英國於1553開始,也派出一批批探險隊,想從北邊找到通往中國的航道,無奈,幾次都讓北冰洋給擋了回來。

但是,他們卻發現了哈德遜海灣,由此進入北美大陸的皮毛產地。十六世紀的殖民擴張不是讓葡萄牙和西班牙爭了頭籌嗎?英國人暫時爭不過他們,就打起做生意賺他們錢的算盤。

要說做生意,西班牙人沒法兒跟英國人比。西班牙人連搶帶奪地沒少往回倒騰金銀,按說,有了錢,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發展點兒資本主義,不是挺好的事兒嗎?可他們藐視工商,有了錢拿去買貴族頭銜,擺譜兒,凈干那些燒包的事兒。人家英國人就會算計,也很精明,瞧准了機會一個勁兒掙錢。西班牙人在美洲的種植園不是缺勞力嗎?好,咱從非洲給你們販奴隸。

從1562年開始,英國人在從事的奴隸販運的買賣中掙了大錢,連伊麗莎白女王和她的大臣們都看得眼饞,從第二批奴隸貿易起,也悄悄地投資於這種生意。人們不是都喜歡物美價廉的英國紡織品嗎?咱先可著勁兒地紡紗織布,充當服裝供應商。國內農民的地不是讓人給圈了嗎?告訴他們,上新大陸去跑馬佔地。有人不是覺著在國內受到宗教迫害嗎?到新大陸去尋找自由,咱不攔著。甭管跑到哪兒去,你們也是大英帝國的臣民。

英國憑藉其有利的島嶼位置,避開歐洲列強爭奪霸權的混戰,集中力量發展工商業,藉助商業革命之勢,迅速積累了財富和力量。到了十八世紀,終於取荷蘭而代之,晉級為海上霸主,進而打敗競爭對手法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

「為仁不富,為富不仁」。英國人在追求財富和權力過程中,從來不講仁義。從販賣人口到販賣毒品,只要掙錢,什麼都干。對海外殖民地的剝削,概不手軟。就說北美十三個殖民地吧,英國人在那兒斂錢也從不含糊。新移民乾的不是挺紅火嗎,那就多交稅,少一個子兒都不成。荷蘭航運發達,運費便宜,但英國人說了,必須用英國船運貨,違者重罰,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一來二去,北美殖民地的工商業者就跟英國政府有了矛盾。

經濟上出現矛盾,問題還不算太大,難辦的是政治上出現問題。而政治上出現問題,往往是思想上產生了變化。北美殖民地和英國鬧分家,首先是個思想問題。其根源則是歐洲的啟蒙運動。


十八世紀歐洲出現的啟蒙運動對整個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其倡導的理性主義是現代化運動的靈魂。啟蒙運動起源於法國,為什麼呢?因為咖啡。自從咖啡引進歐洲以後,喝咖啡漸漸演變成一種新的時尚。像北京上海的白領愛跑到星巴克顯示自己的小資情調一樣,當時法國的知識分子也忒喜歡新潮。於是,咖啡館就成了伏爾泰,狄德羅,盧梭等啟蒙運動的領袖人物經常光顧的地方。這些人聚到一起,幾杯咖啡下肚兒,在咖啡因的刺激下,大腦興奮,夜裡哪兒睡得著覺啊,睡不著也不能閑著不是?那就琢磨事兒,思想就變得異常活躍。

知識分子思想活躍對專制的政治制度必然造成威脅。啟蒙知識分子們在咖啡的刺激下,思想就沒了禁錮,嘴上就沒了把門兒的,逮什麼說什麼,什麼要提倡懷疑精神反對迷信啊,什麼自由經濟民主政治啊,什麼進步理性自由平等博愛,就全來了。您說,這些思想對當時歐洲各國的君主政體能沒影響嗎?實際上,這股思潮對歐洲各國君主想要保持的政治穩定的局面起到了顛覆性的破壞作用。就這樣,小小的咖啡豆掀起了一場啟蒙運動,而啟蒙運動奠定了全球現代化的思想基礎。怪不得有學者指出,咖啡改變了世界歷史。

啟蒙運動和美國革命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北美殖民地的許多領袖人物都是啟蒙思想的鼓吹者,毫無疑問,這些人都沒少喝咖啡。啟蒙使人的腦子開了竅兒,尤其是對北美殖民地人民來說,就像解放前多年飽受凌辱的小媳婦忽然聽說還有離婚這回事一樣,看見了一絲擺脫現狀的曙光。

想當年,北美殖民地的老前輩們飄洋過海來到新大陸,為的是逃避宗教迫害,追求自由。雖說北美這地界是天高皇帝遠,但大英帝國統治者的手伸得太長,殖民地人民作為二等臣民,苛捐雜稅一點兒都逃不掉。

隨著啟蒙運動思潮傳入北美,殖民地人民就再也不像以前那樣對大英帝國的欺壓逆來順受了。英國統治者蠢啊,就沒瞧出來這種變化。或者說,就沒認真考慮過如何主動改進對殖民地的政策,改善政府和臣民的關係。相反,為了補充因戰爭費用沉重而捉襟見肘的國庫,一再增加殖民地的賦稅。什麼印花稅,茶稅,糖稅,不一而足。至於殖民地人民的感受,則忽略不計,你們膽敢違抗,我就給你們點兒厲害看看。這就是專制政治體制中掌權人物的思維方式和做事風格,它往往導致當權者獨斷專行。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面對英國政府的政治高壓和沉重賦稅,北美人民很生氣,後果也真的很嚴重。他們組織起來,首先同英國人展開抗稅鬥爭。在整個18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之間,英國和北美殖民地之間的關係變得日益緊張。當17731216日「波士頓傾茶事件」發生后,英國議會在1774年先後通過了「不可容忍的法案」,採取高壓性措施,不但封鎖波士頓港,還動武,這下可激怒了北美人民。為了對付英國強大的武力鎮壓,北美十三個殖民地決定聯合行動。

1774年,各地代表聚到一起開了個會,史稱第一次大陸會議。會議提出一個劃時代的口號就是「我們都是美國人」。得,這下子動真格的了。17754月,在萊剋星頓打響了第一槍,這標誌著美國革命戰爭的開始。最初,許多北美人民並非真的想跟大英帝國分家,但是,北美的啟蒙主義思想家托馬斯·佩恩的小冊子《常識》非常及時地指出了分家的必要性,使人們相信對於殖民地來說,分出來另立門戶是唯一的出路。現在是槍也開了,臉皮也撕破了,怎麼辦?又開了一次會,就是第二次大陸會議,討論是不是鐵了心要跟英國鬧分家。到這時候,儘管還有些人反對分家,但分家已是勢在必行了。

要分家,總的有個理由吧?第二次大陸會議責成一個五人小組,負責起草大會宣言。負責執筆的就是來自佛吉尼亞的托馬斯·傑弗遜,此人是多才多藝的啟蒙主義思想家。這份宣言寫好后,於71日拿到大會上進行討論。經過幾天的激烈辯論,大會宣言於74日下午在費城栗樹街(Chestnut Street)的獨立宮(Independence Hall)內進行投票表決,13個殖民地中有9個贊成獨立,賓西法尼亞和南卡萊羅納反對獨立,達拉維爾尚未決定,紐約棄權。因此,大會宣言獲得通過,這就是著名的《獨立宣言》。在這份重要的歷史文件上簽字的,共有56名各界人士。


《獨立宣言》在曆數了英國統治者在美洲大陸倒行逆施的罪行后,莊嚴宣告美利堅合眾國脫離英國而獨立。「我們,在大陸會議下集會的美利堅合眾國代表,以各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義,非經他們授權,向全世界最崇高的正義呼籲,說明我們的嚴正意向,同時鄭重宣布:這些聯合一致的殖民地從此是自由和獨立的國家,並且按其權利也必須是自由和獨立的國家,它們取消一切對英國王室效忠的義務,它們和大不列顛國家之間的一切政治關係從此全部斷絕,而且必須斷絕」。

《獨立宣言》的發表,極大的鼓舞了長期遭受英國壓迫的北美殖民地人民。人們紛紛走上街頭,用各種方式表達心中的喜悅。從此,通過《獨立宣言》的這一天就成為美國人民永遠紀念的節日,被定為美國獨立日。

然而,「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雖然《獨立宣言》發表了,要獨立的理由也算說清楚了,但是,真正的獨立絕非由一紙宣言所能實現。最終使美國真正實現獨立的仍然是槍杆子。英國政府聽說北美殖民地想分家,要獨立,當然不幹。這不是反了嗎?派軍隊給我鎮壓。最後的結果還是槍杆子說了算。在華盛頓的領導下,美國民兵和剛剛組建的大陸軍經過8年苦戰,最終打敗英國軍隊,才使獨立成為現實。1783年,《巴黎條約》簽定,英國被迫承認美國獨立。

由十三個殖民地和英國分家后組建的美利堅合眾國,早已今非昔比。每年74日看到美國各地不同形式的慶祝活動,我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這段歷史,希望主張專制獨裁的統治者能認真地讀讀《獨立宣言》,真正理解其所揭示的不辯自明的真理。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美國革命給於世人的啟示非常明確:國家分合,取決民意。



3

主題

474

帖子

10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1
沙發
cutebuffy 發表於 2007-7-5 10:05 | 只看該作者
今天我們這裡下雨。國慶節快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7: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