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香港這十年之五:仲有最靚的豬腩肉

[複製鏈接]

78

主題

431

帖子

139

積分

版主

倍兒親成員[一品]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3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lvinlee1120 發表於 2007-6-26 20: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有了麥兜,於是便有了香港人自發相連在一起的香港情。

如果要截取一系列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來標註香港這十年的曲線走勢,可以很輕易地找到諸如九七回歸、亞洲金融風暴、網路科技熱潮、SARS 疾疫、經濟通縮、財政赤字、負資產、CEPA、港人北上消費潮等宏大的敘事,然而將這些事件串聯在一起,引導香港人從與香港休戚相關的命運發展中寄託同感、追尋香港人精神價值的,卻是一隻粉紅色的小豬——麥兜。

麥兜誕生於1988 年,是香港漫畫家謝立文、麥家碧夫婦創作的《麥嘜》漫畫系列中的一部分。事實上,在1997 年香港回歸之前,這一系列漫畫故事的主角並不叫麥兜,而叫麥嘜。
麥嘜是一隻生活無憂的幸福小豬,他成長於一個富裕的家庭,受盡寵愛,隨心所欲,能畫得一手好畫,中英文基礎也很好,有事商討會「call 齊朋友出嚟飲杯」(叫朋友出來喝茶),是個典型的香港「醒目仔」(Smart Boy,即精明的意思)。

那時的香港,正值好景: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物質橫流,樓市股市興旺,沒有什麼大風大浪。無論是對內對外,香港都被看作是經濟神話,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個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的國際大都會。「精叻醒目」的麥嘜,就此投射出香港人當時自覺的身份和精神體現:中英文俱通,懂多門技術,靈活多變,無論在經濟和社會制度上都比國內或周邊國家進步,對自己的香港身份充滿了樂觀和自豪。

1997 年香港回歸之後,麥嘜角色逐漸淡化,取而代之的主角便是麥兜。麥兜和麥嘜外表很相似,差異僅僅在於麥兜的右眼多了一塊圓形胎痣。但是,這兩隻小豬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麥兜出生於香港九龍大角咀的一戶單親家庭,與母親麥太相依為命,社會經濟地位貼近於中下階層,性格雖然單純、樂觀,但愚鈍、資質平平,生活中充滿了挫折。

2001 年聖誕期間,從漫畫改變的動畫片《麥兜故事》在香港上映。電影將漫畫中的麥兜放置於香港的真實地名、街景之中,從他出生,上幼稚園、中學,一直講到他成為上班族,直到最後在金融風暴衝擊下變身負資產。於是,一個小時候曾有過豪氣夢想,長大后在酸楚現實面前掙扎的普通小豬形象,頓時激發起了整個香港的共鳴。特別是當麥兜在香港帆船運動員李麗珊獲得奧運金牌的感召之下,親赴長洲拜師學習帆船技術,站在船頭上迎風高呼「香港運動員不是臘鴨(垃圾)!」的時候,好多的香港人都為之感動,似乎又從現實的經濟困局背後看到了希望。於是,從電影院走出來的香港人,一面凝聚自己零碎的集體夢想,一麵糰結在一起,共同邁過最艱難的經濟衰退期。

2004 年,《麥兜故事》續集《麥兜菠蘿油王子》上映,續集以麥兜父親麥炳為主角。麥炳是菠蘿油國一名王位遭篡奪的落難王子,雖然看似呆傻沉默,一事無成,卻始終一心想尋找失去的光輝王國,甚至不惜拋棄溫暖的家庭,留下麥太獨自撫養麥兜。麥炳緬懷昔日,麥太則眼望將來,不過動蕩面前,未來是如此的飄渺不定,於是麥太前往「逸海陵園」墓地,周詳計劃身後的安葬之所,以作自己「理想的永久居庭」。三人之中,「爸爸活在過去,媽媽活在未來」,只有麥兜一個選擇活在當下,卻在沉悶的大時代中拿掐不到進退,「不太想動,又不想只坐著不動」。無力之下的麥兜只能像父親一樣選擇抖腳,「至於我抖腳這件事,
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解釋……就像跳舞一樣,一看見人家抖,我也會抖。各位請注意到,我臀部的肌肉在顫動,其實,我哪也不想去。」這一時期的香港,政經情況都降到了谷底。在外部,全球網路經濟神話破滅,衝擊著香港正處於轉型期的創新科技產業發展;在內部,資產價格持續下跌,財政赤字又高企不下,香港名義上的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率,已經由1997 年的11%急速跌至2003 年的負3.4%,香港的失業率也由1997 年的2.2%躍升至2003 年的8.6%之歷史最高,加之2003 年SARS 疾疫襲港,香港政府推出的「八萬五」、教育改革、公務員改革等連串政策失誤,外憂內困之下,整個香港社會瀰漫著一片愁雲慘霧。於是,香港人開始集體沉默,很少說話,這種「哪也不想去」的失語心態,導致了整個香港社會對香港八九十年代黃金歲月的深切懷念。

今年暑假,麥兜系列將會推出第三集《麥兜•武當》。在這最新一集動畫中,故事的場景被轉移到了內地:麥太來到武漢做食肆生意,跟隨媽媽一起北上內地的麥兜,只好被暫寄在武當山的武術學校「太乙春花門」學習太極拳,開始一段普通話的生活。

今日的香港,已經完全從經濟衰退的困境中走出,股市樓市暢望,人心振奮,而促成香港重現繁榮的一個重要因素,則來自於內地環境的推動。CEPA 的實施,自由行的開放,都刺激到香港經濟的強勁復甦。在香港與內地的頻繁互動之下,越來越多的香港人開始選擇「北望神州」,主動去思考中國、認識中國,他們不僅北上消費,也北上工作,甚至定居。這組港人北上的大軍中,於是多了小豬麥兜的身影。回望香港回歸后的這十年,麥兜已經升華成為香港人的獨特符號。在香港本土的一次「香港生存的十個理由」調查中,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理由就是:香港人有成人的童話——麥兜故事。

有了麥兜,於是便有了香港人自發相連在一起的香港情。
讓我們 環聚英倫,放眼世界!

..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沙發
mm021 發表於 2007-6-27 17:31 | 只看該作者
麥兜的小片段我看過些,雖然不是很明白,但是感覺很人性化.也蠻有香港精神的,就象麥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21: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