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不當總統 就作PE

[複製鏈接]

30

主題

1080

帖子

34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4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rrylarry 發表於 2007-6-15 10: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轉貼

  近日,美國私人股本巨頭黑石集團宣稱,加拿大前總理馬爾羅尼(Brian Mulroney)加入其董事會,這無疑給即將進行IPO的黑石集團又平添幾分光環。實際上在國外,政界要人和社會名流加盟私募股權基金是常見的事情,許多社會名流都把投身PE作為職業轉型的最佳選擇。

  
  梁錦松出任黑石集團大中華區主席

  廣攬社會名流

  被稱為「總統班底」的私人股本集團凱雷公司,從1990年開始,先後吸引了前美國總統喬治·布希、柯林頓政府的白宮辦公廳主任麥克拉提、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雅瑟·里維特、前國務卿貝克、前國防部長卡魯奇等。凱雷的豪華路線還體現在海外,先後聘請了英國前首相約翰·梅傑、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泰國前總理潘雅拉春作為顧問。正因為有這樣的團隊,所以有人戲稱這家以併購為主的基金在世界上「沒有它收購不了的企業」。凱雷集團同樣重視對職業經理人的吸引,前IBM董事長郭士納的加盟就促進了凱雷從軍方業務為主向市場化業務為主的轉型。

  美國最早的私募股權基金管理機構黑石集團,在創立之初聘任通用電氣前總裁傑克·韋爾奇加盟;2007年8月,鮑威爾以兼職合伙人的身份加盟矽谷著名風險投資公司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amp& byers;而前總統柯林頓宣布受聘私人股本公司Yucaipa,更讓人感覺到私募股權基金那充滿了神秘的誘惑力。

  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使其成為全球私募股權基金最為關注的新興地區。而私募股全基金進入中國的策略,也開始從依仗資金優勢向吸引國內社會名流轉變。黑石集團去年以來先後聘請了兩位社會名流,一位是美國前財長奧尼爾,另一位則是香港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梁錦松成為黑石集團大中華區主管后的幾個月時間內,黑石就成功獲得籌備中的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的垂青,後者以30億美元購買黑石10%的無投票權股份。無獨有偶的是,全球最大的私人股本基金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s)2006年底聘請前聯想總裁柳傳志、前中國網通CEO田溯寧為公司資深顧問,這顯然標誌著KKR加快了對中國業務的排兵布陣。

  為何受到青睞

  國外私人股本基金之所以吸引如此多的社會名流,主要是緣於自身的需求和自身的特質。從私募股權基金的自身需求來說,首先在創業階段的融資方面,私人股本集團需要整合社會名流提高公司信譽,成功淘得第一桶金。當年凱雷集團聘任老布希作顧問后不久,布希任州長所在地的德州大學很快將1億美元注入凱雷。

  其次,作為基金本身的運作,私募股權基金通常強調自身提供「投資加增值服務」,而提供增值服務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人脈資源。不管是高風險、高收益的創業資本,還是金額巨大的併購基金,都需要豐富的社會資源為其成功運作提供堅強保障。如創業資本的運作,需要發揮政府人脈關係,為所投資的高科技企業提供政府和軍方的訂單,加速其成長;而併購基金為順利收購優秀的目標企業,則往往需要動用社會名流開展高層次政府公關,甚至在國際範圍內進行政治關係的疏通,為「低買高賣」的生意經鋪平道路。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凱雷集團收購徐工科技過程中,美前國務卿鮑威爾會親自出馬充當「說客」。

  而作為自身的特質,私募股權基金充滿挑戰性的業務、全球範圍的事業空間、大手筆的運作手法和非常高的薪資待遇,往往會對政界與商界的成功人士產生巨大吸引力。也許只有在大型私人股本集團的運作中,才能重新體會調兵遣將、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成就感,所以才有那麼多國外名流選擇了「不當總統、就作PE」的道路。當然還有一點敏感的原因,就是許多境外私人股本集團實際上與政府利益、國家意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名流加盟私募股權基金可能在某些方面能繼續秉承國家意圖。

  人們通常認為,私募股權基金成功原因在於一流的專業技術,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在特定的企業類型上(如早期),在具體的工作環節(如投資操作),行業專家和資本運作高手的確要發揮決定性作用;而在很多眾人皆知的優秀項目面前,社會名流的前期工作對基金將其攬入囊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形象地說,在大型私募股權基金的內部分工,社會名流往往扮演前台人員;而大量的技術、財務和法律專家組成的基金經理團隊,會成為高效、務實的後台支撐體系。這是一種相得益彰的組合,社會名流因為身後這些基金經理的專業功夫感到坦然與自信;而作為從事投資交易的基金經理們通常會因為與如此名流的共事倍感自豪。

  在全球金融創新浪潮的推動下,國內對私募股權基金的接受程度越來高。隨著天津渤海產業基金正式獲准設立,國內私募股權基金正在悄然興起。據悉,山西能源產業基金、廣東核電新能源產業基金、四川綿陽高新技術產業基金和上海金融產業投資基金,已經由國家發改委上報國務院申請第二批產業基金試點,加上不斷崛起的民間創業投資公司,本土私募股權基金作為一個行業,開始在中國金融界和產業界的視線中崛起。毫無疑問,中國本土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必然會對國內的社會名流產生巨大的吸引力。柳傳志和田溯寧在投身PE方面開了先河,相信隨著這個行業的蓬勃發展,會有更多的社會名流加入到中國私募股權基金。在從政觀念依然根深蒂固的國內,如果社會各界成功人士都把PE作為職業轉型的最佳選擇,那麼這種轉變必然會加速中國私募股權基金的國際化進程。

  私募股權基金充滿挑戰性的業務、全球範圍的事業空間、大手筆的運作手法和非常高的薪資待遇,往往會對政界與商界的成功人士產生巨大吸引力。還有一點敏感的原因,就是許多境外私人股本集團實際上與政府利益、國家意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名流加盟私募股權基金可能在某些方面能繼續秉承國家意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6: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