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9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鹼性營養攝補與健康--看完再寄給別人-功德無量

[複製鏈接]

16

主題

193

帖子

7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2

積分
7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annels 發表於 2007-6-14 00: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有關癌症--看完再寄給別人-功德無量

三十多年前有一位服務於公賣局台北啤酒廠的張先生,參加該啤酒廠選派技術人員到國外深造的考試,以優異的成績及格。但在出國前經某公立醫院體檢發現,罹患有像孩拳頭大小的肺部腫瘤,因而不能出國。
張先生失望之餘,一直懷疑診斷有誤;於是再到另一家醫院檢查,結果還是證實原來的診斷並無錯誤。當時年輕力壯的張先生得到這樣的絕症,在人生絕望之餘,多次打電話給當時任職台東縣政府黃順興縣長機要秘書的魏姓同學。
魏姓同學便利用星期日趕到台北和張先生見面,張先生向魏同學詳述相關絕望的詳情和悲觀感受,並請魏同學協助其料理後事,恰逢魏同學與前任馬偕醫院的院長(1949-55 ,專精於癌症臨床研究)呂革令博士系知交好友。當即建議前往訪求呂博士醫治,起初張先生說不願再看醫生,以免徒增傷悲;但魏同學說先前已以電話請教過呂博士並安排好時間,張先生只好偕同前往呂博士住處造訪。呂博士和張先生見面就說:魏先生是我的好友,介紹你和我認識是我們緣份,感謝上帝賜給我們這個機會;我請教你:『癌為什幺叫絕症,你可知道嗎?』」
張先生和魏先生都不知道如何作答。
呂博士又說:「人類醫治癌症到目前為止只有兩條路,第一條路是消滅病源,第二條路是增加抵抗力。但很奇怪的是,癌無論用鈷60還是其它藥物去消滅癌細胞,可是癌細胞還沒被消滅,好的細胞卻先被殺死。無論用什幺營養、補藥,好的細胞還未吸收,癌細胞卻先吸收,讓癌長得更快;因此可說上述兩條路都行不通、所以叫絕症。」
呂博士又說:人類的聰明連登陸月球也都已經成功,但為什幺沒有人去懷疑上述兩條治癌的路是在鑽牛角尖,另外找第三條路?感謝上帝賜給我以往在馬偕醫院做癌症方面的臨床實驗,並得院內各部同仁協助的機會,我發現癌症病人血液檢查的結果百分之百都是酸性反應。長期素食、且生活接近然的佛寺僧尼,由於體質都偏屬優質弱鹼性,所以尚沒有發現罹患癌症的病例。因此我大膽的斷定在弱鹼性體質的狀態下,癌細胞是無法生長、甚至是無法生存的。張先生我建議你從現在起少吃酸性的葷食類,多吃鹼性食物,另外可吃綠藻和帶殼菱角湯,改變你的體質,並勵行接近自然的良好生活規律;如果五年內不死、你就沒問題了,願上帝祝福你。」
張先生依照呂博士的建議,認真改變吃的習慣,每天又吃綠藻、喝菱角湯,樂觀加上每天適當的運動,一年後再到同一公立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腫瘤不但沒有長大、反而已呈現萎縮狀態,遂令醫院檢查人員驚為奇迹,五年後竟完全處於萎縮、至近於消失狀態。
經過了將近四十年歲月,現在張先生的健康情況完全正常,生活起居甚為愉快。繼張先生之後,有位前台東省立醫院總務課長陳添壽先生,同樣得到肺癌;魏先生得知后將張先生的經過轉告陳添壽先生,陳先生乃依照呂博士的建議進行改變體質,結果與張先生同樣,肺癌消失。
那時呂博士全家已移民美國,事後呂博士回來台灣再與魏先生見面時,魏先生將張先生和陳先生的經過告訴呂博士,並提議由他們倆位親自向呂博士陳述,請呂博士發表其改變體質之自療成果報告。呂博士謙虛地回答說:我年事已大,!  且沒有臨床紀錄不能做為成果。請魏先生轉告親友,如果友人認同的話,請他們繼續做體驗並廣為宣導........。」
關心自己也要關心別人,85﹪癌症病患屬於酸性體質。健康人的血液是呈弱鹼性的,大約是PH7.35~7.45左右。嬰兒也是屬於弱鹼性的體質。成長期的成人有體質酸化的現象。根據一項六百位癌症病人體液分佈的研究,顯示85﹪癌症病患屬於酸性體質。因此,如何使體質維持在弱鹼性就是遠離癌病的第一步。
酸性體質的生理表徵:
1.皮膚無光澤。
2.香港腳。
3.稍做運動即感疲勞,一上公車便想睡覺。
4.上下樓梯容易氣喘。
5.肥胖、下腹突出。
6.步伐緩慢、動作遲緩。
為什幺會形成酸性體質?
1.過度攝取乳酸性食品
a)肉類、乳酪製品與蛋、牛肉、火腿等皆屬於酸性食品。
b)攝取過量的酸性食品血液會傾向酸性而變黏稠,不易流到細血管的末稍,而易造成手腳或膝蓋的冷寒症,以及肩膀僵硬和失眠等。
c)年輕力壯時吃適量的肉類是對的,但老年人則以蔬菜或小魚為宜。
2.生活步調失常會造成酸性體質
a)生活步調失常會造成精神與肉體的壓力。
b)據統計,晚睡者罹患癌症的機率比正常人高出五倍。
c)人類本來就活在節奏的世界里,無法事先儲備睡眠或飲食,也不能日夜顛倒。
d)人體內臟受自律神經控制,白天主要是交感神經活動,晚上則由副交感神經工作,若使其錯亂及倒置,就亦百病滋生。
3.情緒過於緊張
a)文明社會會造成的壓力。
b)工作上或精神上的壓力。   
c)當一個人承受精神壓力后,一旦緊張鬆弛,時會造成猝死,稱為潛在性副腎皮質機能不全症。
4.肉體的緊張
a)動手術之前應先檢查腎上腺皮質機能是否正常。如果副腎皮質機能較差, 或手術壓力遠超過副腎調整功能,則可能造成病人死亡或其它不良影響。
b)若發現病患臉部浮腫,需詳加詢問病史及服藥狀況,為長期服用腎上腺皮質賀爾蒙者,施以針灸要特別注意反應。
c)勞動或運動過度,通宵打牌、開車等壓力都應盡量避免。
附錄:常見食物的酸鹼性
1.強酸性食品:蛋黃、乳酪、白糖做的西點或柿子、烏魚子、柴魚等。
2.中酸性食品:火腿、培根、雞肉、鮪魚、豬肉、鰻魚、牛肉、麵包、小麥、奶油、馬肉等。
3.弱酸性食品:白米、落花生、啤酒、酒、油炸豆腐、海苔、文蛤、章魚,泥鰍。
4.弱鹼性食品:紅豆、蘿蔔、蘋果、甘藍菜、 洋蔥、豆腐等。
5.中鹼性食品:蘿蔔乾、大豆、紅蘿蔔、蕃茄、 香蕉、橘子、番瓜、草莓、蛋白、梅干、檸檬、菠菜等。  
6.強鹼性食品:葡萄、茶葉、葡萄酒、海帶芽、海帶等。 尤其是天然綠藻富含葉綠素,是不錯的鹼性健康食品,而茶類不宜過量,最佳飲用時間為早上。

~轉寄亦是積陰德~

215

主題

2419

帖子

88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有房有車(十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2
沙發
chickenrun8 發表於 2007-6-15 18:23 | 只看該作者

thx lot!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

主題

193

帖子

7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2

積分
77
3
 樓主| channels 發表於 2007-6-16 00:08 | 只看該作者
encouraged, just wonder if i can get more THX


4 注意酸鹼平衡 確保身體健康
  人體內細胞和血液的酸鹼性是否平衡,決定著身體健康與否,食物的偏酸或偏鹼,都關係著人體是否患病的程度。水溶液的酸鹼性與味覺截然不同。酸性:指的是糧糖肉蛋魚類食物富含蛋白質、脂肪、糖等多種營養素,這些食物在體內氧化分解的共同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它們能結合成碳酸(酸性),這些食物含磷、硫、氯元素較多,所以稱「酸性食物」。如大麥、麵粉、玉米、核桃、花生、白米、砂糖、酒、肉類、雞、鴨、蛋黃、魚蝦貝類等。鹼性:指果蔬中含有較多的有機酸(乳酸、檸檬酸、蘋果酸的鉀鹽、鈉鹽等),其中有機酸根可在體內合成糖原(如肝糖原),而鈉離子或鉀離子則可與碳酸氫根結合成碳酸氫鹽(鹼性),同時果蔬和豆奶食品含較多的鈣、鉀、鈉、鎂等元素]它們在人體內最終代謝物均為鹼性,所以稱「鹼性食物」。如大豆、赤小豆、綠豆、蠶豆、碗豆、水果、蔬菜、粟子、百合、藕、奶類、蛋清、海帶、紫菜、藻類、茶葉等。
  人體體液在健康狀況下表現為弱鹼性,健康人的血液一般保持在pH值7.35~7.45之間。酸中毒主要是過多攝取了酸性食物的高蛋白、高脂肪,大量食用白糖和飲酒,導致血液偏酸性,這樣會增加鈣鎂等鹼性食物的消耗,使血液粘度增高,引起酸中毒,易患神經衰弱、胃酸過多、便秘、痛風、腦心血管動脈硬化、骨質疏鬆症等。而鹼中毒則由於過多「吃素」,缺乏人體必需的蛋白質、脂肪、糖類,易發生頭暈、低血壓、低血糖、心律不齊、腎功能衰竭等疾病。當酸鹼平衡失調時,人體對多餘的酸或鹼,一般能自行調節,但是,長期形成了以偏酸性食物米面為主食的飲食習慣或長期攝入魚肉蛋等酸性食物比重過大,最終會導致人的免疫功能下降,人體諸器官都會受到影響而不同程度的患病。
  總之,人類延緩衰老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除遺傳、環境、社會、心理、醫藥、體育鍛煉等因素外,合理營養、平衡膳食在抗衰老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影響作用。在新的形勢下,我們應貫徹中西結合的優勢,把現代營養學的合理營養「要素飲食法」與祖國醫學以調整人體陰陽平衡、調整人體寒熱及體質偏差為基點的傳統食養、食療法結合起來,才能延年益壽。
作者單位:廣西中醫學院 (南寧 530001)參考文獻:

[ 本帖最後由 channels 於 2007-6-16 00:13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

主題

193

帖子

7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2

積分
77
4
 樓主| channels 發表於 2007-6-16 00:20 | 只看該作者
extras

  認識食物的酸鹼性
  大部分人對食物酸鹼性的認識十分模糊,認為吃起來酸酸的檸檬就是酸性的。其實,食物的酸鹼性不是用簡單的味覺來判定的。所謂食物的酸鹼性,是指食物中的無機鹽屬於酸性還是屬於鹼性。食物的酸鹼性取決於食物中所含礦物質的種類和含量多少的比率而定:鉀、鈉、鈣、鎂、鐵進入人體之後呈現的是鹼性反應;磷、氯、硫進入人體之後則呈現酸性。鹼性食物主要分為:一、蔬菜、水果類;二、海藻類;三、堅果類;四、發過芽的穀類、豆類。要避免或減少以下酸性食物的攝取:一、澱粉類;二、動物性食物;三、甜食;四、精製加工食品(如白麵包等);五、油炸食物或奶油類;六、豆類(如花生等)。
  酸鹼失衡影響腸胃
  蛋白質的食物如肉、蛋類等,需要在強酸的胃液中消化,而澱粉質的食物如麵包等,則要在鹼性的環境發揮,如果將以上食物一起食用,蛋白質的食物與澱粉類的食物不能進行同時消化。澱粉在胃中停留等待消化的時間裡,易造成糖類的發酵、腐敗,引起胃腸過重的負擔,所以容易引起飽脹、吐酸或口中有異味,也影響到營養的吸收。
  而檸檬、橘子等酸性水果,或是食用的醋以及有機酸進入體內后,經過胰液、膽汁、腸液、碳酸的中和后被肝臟吸收,很快燃燒成二氧化碳,對身體不會造成負擔。有機酸被分解后,留下的礦物質成分即鉀、鈉、鈣、鎂等。所以,消化功能不良的人應該盡量避免過度攝取酸性食物,尤其要減少蛋白質、脂肪、澱粉類食物的攝取,增加鹼性食物的比例。
    鹼性食品推薦
  1.蘋果。水果是食物中最容易消化的,也是最好的體內清潔劑。在水果中,蘋果被稱為最佳的鹼性食物,它可以改善酸性體質以維持人體的酸鹼平衡,吃蘋果可以迅速中和體內過多的酸性物質,從而增強體力和抗病能力。除了中和酸鹼平衡,研究分析還表明:常吃蘋果有利於減肥,這是因為蘋果會增加飽腹感,飯前吃能減少進食量,達到減肥的目的。
  2.蔬菜類:幾乎所有蔬菜,尤其是綠葉蔬菜都屬於鹼性食物。它們富含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能夠為身體增加養分。蔬菜中的大量纖維素還能夠使人體的消化功能得到改善,保持腸胃的健康。所以,非常適合用它們來中和體內大量的酸性食物如肉類、澱粉類,幫助食物及時消化和排泄。
  酸性體質VS鹼性體質
  健康人的體質應該呈弱鹼性,PH值在7.35~7.45之間。酸鹼平衡是人體重要的平衡因素之一,對身體健康和各個器官的正常運行起著重要作用。我們在日常飲食中所攝入的食物的酸鹼性以及排泄系統對酸鹼平衡進行的調節是維繫人體內酸鹼平衡的基礎。
  酸性體質的健康隱患
  當人體處於正常的弱鹼性時,機體免疫力強、生病機會少。酸性體質的人易患多種疾病,這是因為酸性體質者體內的激素分泌、神經調節及臟器功能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並由此誘發出其他疾病。屬於酸性體質的人的表現有:
  1.關節疼痛。人體在新陳代謝時會生成一些有毒的酸性廢物,在不能馬上排除時,這些廢物堆積在體內,而各個關節就是它們最喜歡的場所。接受過多酸物廢物,人體易患各種風濕病及痛風,感覺關節四肢麻木、全身酸痛或腰背痛等。
    2.皮膚問題。酸性體質的人容易出現如濕疹、青春痘、痔瘡等癥狀,這與他們大量攝取酸性食物有關。當酸性食品攝取過多時,人體內血液的酸度增高,血液流通的速度減慢,皮膚就會出現暗啞問題。反之,鹼性食品可以改善血液循環的狀態,預防和治療皮膚出現的炎症和其他皮膚疾病,防止皮膚過早粗糙和老化。
  3.精力匱乏。人體內的酸鹼比例正常有利於機體對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並使體內的血液循環和免疫系統保持良好狀態,人的精力也就顯得較為充沛。而那些導致脾氣暴躁,學習、工作精力不集中的主要原因是體內的糖、脂肪、蛋白質被大量分解,在分解過程中,產生乳酸、磷酸等酸性物質。這些酸性物質刺激人體組織器官使人感到精神疲憊。
  4.壓力重重。都市人時時要面對不同的壓力,這些信息透過間腦而傳達腦下垂體,通過荷爾蒙的分泌再傳到各器官,此時,血液中的鈣離子會有所下降,血液則變成酸性化。可見,環境污染及不正確的生活及飲食習慣,使我們的體質逐漸轉為酸性。
  如何達到酸鹼平衡
  1.減少攝取酸性食物。
  為了防止人體組織、血液和體液的酸性化,在日常生活中應將酸、鹼性食物的攝取比例控制在1∶2,保證營養攝入的均衡。多選擇進食偏鹼性食物如水果、蔬菜、蘇打水等。在食用酸性食品尤其是肉類時,一定要同時食用充足的蔬菜,通過蔬菜中的鈣和鉀來中和肉類中的硫酸和磷酸
  2.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心情和情緒對體液酸化影響重大,所以保持愉快的心情十分關鍵,戶外運動和鍛煉都是解壓的好方法;熬夜會使人體毒素增加,體質呈酸化,所以盡量不要熬夜;晚上八點以後進食,由於新陳代謝的減緩,食物易停留在腸中變酸、發酵,使體質變酸;杜絕抽煙、酗酒等不良嗜好。
  自測——你屬於酸性or鹼性
  1.是否免疫力低下,容易生病?
  2.經常夜裡睡眠不好,晨起后又頭暈腦漲?
  3.情緒不穩定,容易發怒?
  4.經常食欲不振?
  5.經常腰腿酸痛,全身乏力?
  6.是否一上車就想睡覺?
  7.一年四季都容易手腳冰涼?
  8.是否皮膚粗糙,易患皮膚病?
  9.常出現便秘、口臭現象?
  10.是否經常神經衰弱、記憶力下降?
  如果你的情況符合以上問題中的數量的一半以上,說明你屬於酸性體質,容易誘發多種疾病,應在日常飲食中有意識的多攝取鹼性食物,並在生活習慣上加以改變,以平衡身體內的酸鹼指數,達到理想狀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

主題

193

帖子

7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2

積分
77
5
 樓主| channels 發表於 2007-6-16 00:27 | 只看該作者
In health circles there has been much recent talk about acid / alkaline imbalance. Let's see if we can clarify how experts recommend we correct this imbalance.
The problem
Your body functions best when neither too acid nor too alkaline. Unfortunately almost all of us have become acidic due to diet, drinks and stress -- both psychological and from pollution. Acids can build up in the body's system causing the body's pH to be out of balance.
The effects
According to Dr. Stefan Kuprowsky, "Acid wastes build up in the body in the form of cholesterol, gallstones, kidney stones, arterial plaque, urates, phosphates and sulfates. These acidic waste products are the direct cause of premature aging and the onset of chronic disease."
When this occurs, the body will restore its optimal pH by depleting certain minerals, such as potassium, calcium and magnesium, from organs and bones. In addition, your immune system may become fatigued from dealing with an excess of acid. Your body then stores acidic wastes in 'hiding places' such as muscles etc. rather than releasing the acids into the bloodstream. As Dr. Robert Atkins, the noted author, health and diet expert, notes: "Just about every condition I can think of, from arthritis to diabetes to cancer, is associated with acidity."
"The countless names of illnesses do not really matter. What does matter is that they all come from the same root cause...too much tissue acid waste in the body!" Theodore A. Baroody, ND, Ph.D.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15

主題

2419

帖子

88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有房有車(十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2
6
chickenrun8 發表於 2007-6-16 13:28 | 只看該作者

thanks again!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56

主題

6857

帖子

3030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030
7
空手 發表於 2007-6-21 17:27 | 只看該作者
謝謝,真還挺複雜的. 還是多鍛煉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6

帖子

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5
8
gudaju 發表於 2007-7-19 15:49 | 只看該作者
鹼性食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

帖子

31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31
9
wesg 發表於 2007-9-20 18:10 | 只看該作者
tks a lot!!!!!!!!!!!!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

主題

193

帖子

7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2

積分
77
10
 樓主| channels 發表於 2009-7-16 23:58 | 只看該作者
有人對此有不同看法的, 認為純粹是無稽之談。

http://pop./chan2/messages/72425.htm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0: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