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漫談解放軍陸軍的裁軍!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張行行 發表於 2007-6-2 00: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yling99

    自03年開始的這一輪裁軍,已告結束,解放軍陸軍到目前為止,還保留有十八個軍的番號。網上對於哪支部隊該被裁撤,一直議論紛紛,各有各的標準,各有各的說法。不過由於這些說法,多半參雜了個人感情因素,所以缺少參考價值。本人在搜集了一些資料分析后,發現現在的裁軍結果,其實相當的合理,相當的科學。

    首先,我想討論一下保留或是裁撤一支部隊的標準。第一,當然是看戰績了。不過網上的很多議論,說到戰績的時候,往往只討論該部隊在三年解放戰爭中的戰績,這樣討論出來的結果,是無論如何不能說服人的,要知道,解放軍從八一南昌起義到現在,經歷了很多次的戰爭,不可能只由三年解放戰爭就能概括。當然,寫這種文章的人,一般都是哈林的,或是哈粟的,這也可以理解,畢竟,林彪和粟裕兩人,最輝煌的時候就是在解放戰爭時期,不過對於像我這樣的局外人來說,就沒有什麼說服力了。我認為,一支部隊的戰績,最重要的是看朝鮮戰爭,畢竟,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能在與美軍的對壘中取得戰績,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受人尊重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不是靠毛在天安門城樓上喊出來的,而是靠自願軍戰士在長津湖,在松骨峰,在上甘嶺上打出來的。美軍的戰鬥力可不是在45年還被日軍打得一潰千里的國軍可以比擬的,如果不是因為朝鮮戰爭,在西方列強的眼裡,會因為解放軍在內戰中打敗了國軍,就摘掉中國人東亞病夫的帽子了嗎?所以在朝鮮戰爭中取得了戰功的部隊,是我軍傲視世界的資本。38軍因為在朝鮮的戰功,獲得萬歲軍的美名,成為當之無愧的軍旗部隊。15軍因為上甘嶺的戰績,成為我軍唯一的空降軍。首批入朝參戰的七個軍,西線的38,39,40,42(66軍,50軍在西線入朝晚於上述4個軍),東線的20,26,27,全都保留到了現在。這些都說明了這點。

    僅次於朝鮮戰爭的,應該是抗日戰爭,對印,對越做戰了。這是因為外戰重於內戰,解放軍畢竟是用來保家衛國的。當軍委考慮對印方向的部隊時,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在對印邊境戰爭中打得印度人一敗塗地的149師,這樣才有威懾力嘛,對越南也是如此,所以,在這些戰爭中有戰績的部隊,也應該優先考慮保留。

    最後才是解放戰爭中以及紅軍時期的戰績,畢竟一是內戰,二是國軍的戰鬥力實在高不到哪裡去,網上拿對國軍的戰績來胡吹什麼現代韓信之類的,只會讓人笑話。中國這樣的內戰一統江山的例子太多了,如果每次都來一堆的軍神戰神,那這稱號也太不值錢了,遠的不說,國軍北伐,兩年時間就一統天下,那些國軍將領該怎麼稱呼?當然有人會說以後解放台灣的時候還會同國軍打仗,可是,一旦台灣要獨立,國軍早就割斷了自己的歷史,變成了台軍,而且是氣溫高於多少度就不出操的台軍。對國軍的戰績,實在是沒有必要強調了。

    第二,是要看軍隊的歷史,也就是軍隊的山頭。我軍歷史上來源不一,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山頭。紅軍時期的三大主力,抗戰時期的各個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的各個野戰軍,這些都需要有代表性的部隊保留下來。總不能說因為359旅戰績不行,就把部隊都裁了,那紅六軍團的仗就都白打了?我軍的主力部隊,基本上都形成於抗戰時期,所以相對來說,抗戰時期發展較快的山頭,現在留下來的部隊就比較多。

     第三,就是要看運氣了。一是在戰爭年代,正好趕上了關鍵的戰役。如149師當年正好趕上了對印的邊境戰爭,現在成了成都軍區的頭號王牌,否則的話,現在是否還存在都難說。二是指揮部隊的領導和部隊之間的關係,大家只要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在某場戰爭中獲得較大的戰績的,往往是指揮該戰役的領導的嫡系部隊,外來戶要建功立業,往往很困難,歷史上凡是離開了自己的大山頭,加入到了其他系統的部隊,最後總是沒有好的戰績,很快就被裁撤。比如看看三野的部隊,三野的部隊大體上分兩大塊,老新四軍的部隊,在粟裕的指揮下,1,4,6縱,在解放戰爭中戰功赫赫,唯一能與之相比的就是9縱,而9縱是另外一大山頭,山東軍區的部隊,解放濟南時一舉成名,其指揮者正是老上司許世友,而由老115師部隊發展而來的山東8師,其能力絕對不在上述的部隊之下,可是幾大關鍵的戰役,總是得不到重用,最後終於被打發去守了海島,早早就被取消了番號。如果8師當年去了東北,應該不會比其它的幾個山東主力師差。最後一點看運氣的,就是解放后的駐地,一支部隊,在其他軍區,說不定不算很差,可是如果正好被調到北京軍區駐紮,跟38,27這樣的部隊在一起,那就多半被裁了。

     至於網上常說的中央領導的關係,我覺得反而不是很重要,裁軍不是一次兩次,靠著領導的關係,也許可以逃過這一次,可是下一次呢?每支部隊在一段時期總是會出幾個領導,大家都有關係,就跟大家都沒有關係一樣,再說了,難道領導會一直在台上,會長生不老?當然了,由於中央一直是一方面軍的人掌軍,從五十年代的彭,到六十年代的林,到七十年代的葉劍英,甚至到了八十年代,代老鄧掌軍的楊尚昆,其在軍隊中的履歷,也是一方面軍的紅三軍團,所以一方面軍的部隊相對來說,要發展得好一些。

    討論完了標準,我們來具體看看裁撤的是那些部隊,保留的是那些部隊,我們就會發現,結果還是相當的合理。這裡要說明的是,所謂保留的部隊,不考慮武警和預備役部隊,更不考慮空海軍和技術兵種,畢竟,如果一支部隊轉成了其他兵種,比如空軍,那他原來的歷史,戰績等等對於新的部隊而言毫無意義,總不能讓空x軍,拿著步兵的戰績出來說話吧。中國人是一個喜愛歷史的民族,網上總有人考證一支部隊被裁了以後,余部去了那裡,在那裡有種子等等,就歷史研究而言,不失為一種不錯的興趣愛好,可是就實際層面來說,毫無意義。

    首先來看華北野戰軍系統,這些部隊的前身主要來自於紅一方面軍的紅一師,一三軍團的都有,抗戰初期為115師的獨立團,後來的晉察冀軍區。這支部隊的戰鬥力不算很強,戰績也不是很突出,所以到目前為止,還保有一個軍的番號,65集團軍。就戰績而言,可能63軍的戰績更突出,大家都知道著名的鐵原狙擊戰,也許保留63集團軍的番號更好一些。不過考慮到63集團軍並不像38集團軍那樣出名,而65集團軍有著名的紅一師,整個華北野戰軍的部隊幾乎都源於紅一師,以65集團軍作為代表,也可以接受。如果看保留的師(或旅,下面談到師級番號,都是指師或旅)級部隊,一共是6個,其中原來晉察冀的主力部隊4,5,8,10旅都保留下來了,現在對應的番號是193師,199,188,190旅,而191旅的前身是百色起義的紅七軍部隊,後來的紅十三團,晉察冀11旅,也算是主力。至於196旅,則是66軍唯一保留下來的部隊,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部隊,也是接待外賓最多的部隊,為此,當初享有「中國開放第一師」的美稱。 這樣,從63到67軍,基本上每個軍都留下了一個師做代表。可見,當初華北野戰軍的精銳,基本上都保留下來了。至於冀熱遼軍區的部隊,後來歸了東北野戰軍,我們在後面會談到。另外,原徐向前的18兵團,多數由地方部隊升級而成,並不屬於晉察冀軍區,目前僅留有一支部隊了,就是著名的臨汾旅179旅,後面會談到,這個旅算陳賡的太岳山頭更合適。

    再來看西北野戰軍,西野的部隊主要來自於紅二方面軍,抗戰時期為120師,後來為晉綏軍區。同華北野戰軍一樣,目前還保有一個軍的番號,就是駐浙江的第一集團軍,其前身為紅二軍團,後來的358旅,解放戰爭時的1縱和3縱合編而成,現在分別為1師和3旅。而359旅則一分為二,一部分去了東北,就是後來的47軍,剩下的則是2縱,雖然解放后保留的是4師番號,而不是359旅演變而來的5師,不過實際上組成這個4師的各部,來自於2縱的各個部隊,所以也可以說4師是2縱的後代,359旅的後代。另外,後來組建的6師,也是在原來2縱的部隊基礎上組建的,也可以說是2縱和 359旅的後代。這麼一算,2縱並不比1,3縱差多少。至於4縱,則保留了由陝北紅軍發展而來的11師,這是一個紅軍師,應該說精華也保留下來了。新疆軍區的另外一個獨立師,8師,則源於騎兵1師,是後來調入的。最可惜的是6縱,論歷史,論戰績,都沒得說,可惜由於是外來戶,連一個師都沒能留下來。可能有人會問,既然是外來戶,為什麼戰績還不錯,那是因為當時指揮作戰的彭總對於西野來說,本身就是個外來戶,不過憑著解放軍副總司令的資格強勢介入。現在網上有人胡說什麼一野是彭總的部隊,四野是林總的部隊等等,甚至有人編出毛派彭總去朝鮮是要釋彭和林的兵權之類的神話,難道一野的王震,許光達,賀炳炎,廖漢生是彭總的人馬?難道一軍不是賀龍軍,而是彭德懷軍?彭的班底紅三軍團一直就在四野,大家看看五十年代彭掌軍時用的都是那些人馬吧。讓彭去指揮四野的部隊,按這些人的說法,不是放虎歸山嗎?毛雖然愛搞權謀,但也不能看見風就是雨吧。大家都知道,紅二的小圈子是很緊的,6縱雖然表現不錯,也有歷史,可是等彭離開西北去了朝鮮,6軍番號就被撤銷,下面的師也沒能保留,不過其核心部隊,771團和16團組成了4師的12團,總算還有點底子留下來。

     接下來就是中原野戰軍的部隊了。不像前面兩個野戰軍,中野的山頭就比較複雜一些了。如果細分的話,可以分為冀魯豫,太岳,太行,冀南四個山頭。先說冀魯豫這個山頭,不像中野的其他部隊,這個軍區的部隊前身是紅一方面軍的,抗戰時期也多半是自立門戶,原來的16,17,18軍到現在為止還有16軍這一個番號,其屬下有紅五團和紅十二團,而中央紅軍到陝北整編以後一共也才8個團(3團是陝北組建的,老團就8個),所以這樣的部隊是不會考慮被裁的。再看師級部隊,則是四個師,其中16軍保留了46師,但是把紅十二團也調到了46師,這樣相當於合編了原來的主力1旅和2旅,而18軍留下的149師(原52師),前身是20旅,由於在對印作戰中一舉成名,現在是成都軍區的頭號快反師,這樣算下來,原冀魯豫軍區的主力1,2,20旅都在這裡了。還有西藏軍區的山地 53旅也是18軍的後代,主要部隊應該來源於53師,不過也整合了54師的部隊。在青藏高原守邊那麼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保留下來也是應該的。18軍相對於16軍是小弟,不過活得似乎更好,聯想到在南疆的359旅的後代也活得很好,看來去艱苦地方守邊也是保留部隊的好辦法啊。17軍的49師雖然原來不算主力,不過八十年代在者陰山一戰成名,又是17軍留下的唯一部隊,保留下來也不為過。雖然相對於整個中野來說,這個軍區的部隊是外來戶,不過畢竟劉鄧出身於一方面軍,所以戰績還算不錯。

   太岳軍區部隊的前身是紅四的31軍,八路軍的386旅,後來的4縱,這個4縱後來分成了13, 14,19三個軍。其實386旅的771團早早就被調出,去了冀南,又回了延安,最終成為西野6縱的一部分,並早早被裁撤,所以可以說,4縱主要是由 772團發展而來。到現在為止,這個山頭還有13,14兩個軍的番號,應該說運氣不差,不過看師的番號,實際上只留下了三個師,就是13軍的37師,14 軍的40師,以及19軍的55師(現21軍的55旅),對應於當時的10,11,12旅,也正好對應於1942年,太岳軍區將第386旅和決死第1縱隊整編為太岳縱隊時,下轄的第386旅、決死第1旅和第212旅,當時的主力一個也不少,不過也沒多。另外,前面說到的臨汾旅179旅,其實也出自於這個山頭,這麼說60軍也可以說出自於此。好像從4縱一共有兩次調出兩個不同的12旅,對應的是最初8縱的23旅和24旅,前面一個就是現在的臨汾旅,后一個就是19軍的55師,4縱和8縱的歷史糾纏不清,看得讓人頭暈。看來太岳的部隊到現在為止,一共留下了4個師級番號。

   下面來看劉鄧直接領導的太行軍區的部隊了,這些部隊的前身是紅四方面軍的紅4軍,八路軍的385旅769團,後來的3,6,9縱。385旅的另外一個團,770團,長期留守陝甘寧,最後消失在中原突圍中。9縱就是後來的15軍,成立最晚,算不上主力,解放戰爭期間沒有什麼表現,不過在上甘嶺一舉成名,現在已經改編成了唯一的空降軍,算是活得最好的。11軍(3縱)與12軍(6縱)相比,組成11軍的各部隊從歷史來看,要比12軍強,主力769團,以及八路軍總部送的朱德警衛團,都在11軍,不過比較兩軍的戰績,則12軍要出色多了,所以到現在為止,保留了12軍的番號,不過論到師級番號,則12軍僅留下了一個34師(現 12軍34旅),11軍反而留下了兩個番號,31師(現12軍36旅)和32師(現16軍48旅)。至於冀南軍區,由於其部隊不是很多,加上其屬於紅四山頭,解放戰爭時又一直在劉鄧指揮下,所以我把他也算在這個山頭了。10軍番號已經撤銷,留下了一個29師(現47軍56旅),這個師在上甘嶺替15軍掙得了莫大的榮譽,現在還有人出來替他打抱不平。算下來,不算15軍,一共是4個師的番號。

    紅四的山頭就這兩個,綜合起來一看,除去空降15軍外,到現在為止,一共還有3個軍的番號,12,13,14軍,8個師的番號,太岳4個(包括臨汾旅),太行及冀南4個,師級番號不是很多,像原紅一的一師,115師的獨立團發展而來的華北山頭,就有6個師的番號。四方面軍的發展一直不太好,西路軍損失了一半,兩個軍9軍30軍消失。抗戰時期,4 軍和31軍改編成了129師,下屬4個主力團,770團,長期留守陝甘寧,最後消失在中原突圍中,771團到太岳冀南走了一趟,還是被調回延安,雖然在西野6縱風光了一把,畢竟是外來戶,早早被裁。最後只留下了769和772這兩個團,看來紅四的人抱怨,也不是沒有道理。

    接下來看華東野戰軍,華野由原來的華中野戰軍和山東野戰軍組成,後來又有內線和外線之分。先看原來八路軍115師留下來的老部隊,新四軍一共有7個師,不過實際上 3,4,5師原來都是八路軍系統的,5師不用說了,基本上消失在中原突圍中,3師則去了東北,成為東北野戰軍的一部分,只有4師留在了華東野戰軍,由於9 旅和10旅的互換,使得4師下屬各旅歷史都不是很長,後來在21軍又得不到重用,現在全部被裁,沒有師級番號留下來。八路軍115師系統的山東8師,後來的3縱,22軍,儘管實力很強,號稱「陳軍長袖子里的小老虎」,又有紅十一團,但是外來戶的身份,導致其在關鍵戰役中總是得不到重用,最後還被打發去守了海島。這個師最輝煌的是在洛陽力壓772團一頭,搶了「洛陽營」,現在還有人拿這個來說話,認為3縱在華野比不上1,4,6縱,但是比中野的主力4縱強,所以華野如何如何厲害。我不認為1,4,6縱就比3縱強,解放戰爭時1,4,6縱的戰績要強,不過是受到了領導的重用而已。22軍與其在東北的老大38軍相比,實在是相差得太多,相信如果8師去了東北,現在應該還在。總而言之,八路軍系統過來加入華野的,現在已經全部被裁撤了。

    至於原來的老新四軍,1,2,6,7師,7師是皖南事變中突圍出來的余部組成,主力19旅後來成為25軍的73師,現在是16軍68旅,總算留下了一個師級番號。6師最弱,在遭日軍重創后,就被1師「兼并」了。1師與2師分別代表了當年紅一紅四長征留下來的紅軍游擊隊。2師的主力,由第4、第5支隊發展而來的4,5旅,後來分別成為21軍61師,25軍74師,這兩個軍在解放戰爭中沒有像1師部隊那麼出彩,不過現在21軍在蘭州軍區活得很不錯,而由2師發展而來的這兩個主力師也保留下來了,現在分別是21軍61師(4旅)和65軍70旅(5旅)。1師的主力,1,2,3這三個旅,分別成為了20,23,24 軍的主力,這三個軍在解放戰爭中由於近水樓台先得月,戰績顯赫,1,4,6縱,「葉王陶」部隊,名聲很大。不過在朝鮮戰爭中,就先期入朝的老大20軍比較出彩,後期入朝的23,24沒有聽說有特別突出的表現。2003年23,24這兩個軍被撤銷,現在只剩下了20軍,至於師的番號,計有原1旅發展而來的 20軍58師(現20軍58旅),原2旅和6師16旅合併的新16旅(主要成份應該是2旅)發展而來的24軍70師(現北京衛戍區警衛3師),原3旅發展而來的23軍69師(現16軍69旅)。至於20軍的60師(現60旅),是從浙東遊擊縱隊升級而來,這個師能夠擠掉同集團軍由6師18旅發展而來的59 師以及山東7師發展而來的128師保留到如今,不知道是山頭原因,還是因為這個師打了解放軍第一個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的戰役,一江山島之戰。綜合起來,老新四軍留下來的部隊,現在還有20,21這兩個軍的番號,師級番號,則一共是7個,新四軍1師3個(1,2,3旅),2師2個(4,5旅),7師1個(19旅),浙東遊擊縱隊一個,抗戰時候的主力都在這裡了。比較有意思的是,名氣很大的23,24軍,都只留下了一個師級番號,而默默無聞的25軍,解放初就被撤銷了番號,卻留下了2個師級番號。

    最後一個山頭就是山東軍區的部隊,這個山頭是解放軍最大的山頭了,是由原八路軍115 師師部率領686團到山東,合併了山東地方組織發動抗日起義后組建的山東縱隊形成的。抗戰後期整編后,一共是8個主力師,大部分進軍東北,其中留下了4 師,就是後來的26軍,5師和6師的一部分,就是後來的27軍,8師,就是後來的22軍,我們在下面的東北野戰軍部分再來詳細談這些部隊的來龍去脈。28 軍是3師去了東北以後渤海軍區留下來的部隊組建的,31軍則是膠東軍區在組建了27軍后留下來的部隊組建的。這個山頭的部隊都很強,先不談東野的,留下來的這部分,到現在為止還有三個軍的番號,26,27,31軍。按理說是22軍的歷史最長,是原來的115師的後裔,也就是因為這樣,早早就歸華野指揮,成為了偏師,加上說得上話的115師的領導多半去了東北,所以早已被裁撤。下面來看師級番號,26軍留下了76師(現31軍86師)和77師(現26軍77 旅),分別對應4師和後來成立的魯中軍區9師,27軍留下了79師(現27軍235旅,即濟南第一團所在部隊)和80師(現27軍80旅),分別對應5師和6師去了東北以後膠東軍區新組建的5師和6師,28軍留下了82師(現27軍82旅),對應渤海軍區組建的第二個7師,31軍則留下了91師(現31軍 91師,濟南第二團所在)和92師(現31軍92旅),分別對應膠東軍區第三次組建的5師和6師。這樣一算,一共是3個軍的番號,7個師的番號,師的番號跟老新四軍一樣,軍的番號還多一個。

    最後討論一下東北野戰軍,東野雖然大部分來源於原紅一方面軍,115師的部隊,不過經過抗日戰爭,已經分化得很厲害,可以說來源比較雜。大體上來說,有來自山東軍區的部隊,新四軍的3師,華北屬下冀熱遼軍區的部隊,來自延安的359旅的部隊,我們分別來細談。

     來自山東軍區的部隊,是東北野戰軍的主力,38,40,41,以及43的128師,都是來自於山東軍區的部隊。115師師部率領686團到山東以後,先是 3營調出,去了冀魯豫,就是16軍的139團,后是2營營部及7、8連調出,就是後來的山東8師,22軍洛陽營,現在在舟山守海島。2營的5,6連和1營則是後來的山東1師,特務連和偵察連則是後來的山東2師,當然,山東2師還有紅25軍的部隊,688團的一部分,688團也是抗戰時候拆分的比較厲害的團,現在有人喜歡把山東2師說成是紅25軍的後代,這樣說也未嘗不可,不過實際上,這個部隊原來是新四軍3師的,後去的山東,所以說山東2師源於686團更合適,去看看113師的師歌歌詞就知道了。1師和2師去了東北,後來組成了38軍,有名的萬歲軍,1師和2師分別對應112和113師。魯中軍區的部隊則組成了3師和4師,4師就是前面提到的26軍的核心,3師去了東北,成為了40軍的核心,7團和8團組成了118師,9團則和冀熱遼軍區的主力12團組成了119師,5師和6師的大部分則組成了後來的41軍,分別對應於123師(塔山英雄團所在)和121師。山東7師則和新四軍7旅組成了43軍,由於磨合得不好,現已被裁撤。算下來,山東軍區去東北的主力基本上都在,三個軍級番號,38,40,41,6個師級番號,112,113,118,119, 121,123師,看來山東軍區的部隊的確能打仗。有哈林的喜歡把這說成是林彪的功勞,可是山東軍區留在山東的部隊也照樣打得很好,27軍似乎比41軍打得還好,難道許世友比林彪還厲害?晉察冀的部隊在東野照樣打得不太好,難道也算是林彪的錯?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052
沙發
 樓主| 張行行 發表於 2007-6-2 00:27 | 只看該作者
新四軍的3師,源於115師的685 團和344旅,344旅是紅15軍團的後代,而685團則是紅一軍團的後代。685團發展成為3師的7旅,而344旅則發展出8旅和10旅。8旅和10旅組成了東野的39軍,這兩個旅分別對應115師和116師,現在都還在,116師更是絕對的王牌。685團應該是正宗的紅一軍團後代,不過相對於紅三軍團後代的686團,發展似乎不太順利。685團2營去了冀魯豫,成為16軍的136團,其餘的則和344旅成為了新四軍的3師。到了東北,老上司林彪來了,給7旅配了很強的來自於渤海軍區的山東7師,組成了43軍,我總覺得林總過於愛護老部隊,反而是弄巧成拙了,強強相配,未必就一定合適,1師和2師都很強,可是這兩個師畢竟有相同的淵源,又一起在山東根據地呆了那麼久,所以才能配合得好,而7旅和山東7師,來源不一樣,又沒配合過,磨合不好,所以還是經常分開來使用,這樣一來,組成43軍的這兩個師絕對強,可是43軍卻比不上東野的其他幾個主力,最後43軍守了海南島,沒去成朝鮮,番號被裁,127師還行,畢竟是紅一軍團的後代,幾經波折,現在在54軍旗下,雖然比不上38軍那麼風光,總算不差,可是128師就慘了,堂堂的山東7師,現在成了武警部隊,不用說對比同去山東的幾個主力師,連渤海軍區留下來的部隊組建的28軍,現在還有一個師級番號呢。當初林彪如果給7旅和山東7師都配上差一些的二等部隊,說不定這兩個部隊現在都風光著呢。新四軍3師的直屬部隊則成為了44軍的132師,現在是海南軍區的132旅。算下來,3師的部隊現在留下了一個39軍的番號,以及4個師級番號,127,115,116,132,對應於原來的7,8,10旅,以及師直屬部隊。

    冀熱遼軍區的部隊,則組成了8,9,11縱,就是後來的45,46和48軍,其中45軍還有來自延安的紅九軍團的後代。紅九軍團和五軍團跟一三軍團分手之後,五軍團在西路軍覆滅,九軍團則歸到了紅二方面軍,抗戰中編為八路軍120師359旅718團,359旅的另外一個團717團則是紅六軍團改編而成,這兩個軍團都出自中央紅軍,編在一起正合適。718團在抗戰中擔負留守陝甘寧邊區的任務,抗日戰爭勝利後進軍東北,與冀熱遼部隊編為熱遼縱隊,后改為東北民主聯軍第8縱隊,就是 45軍。現在45軍的番號雖然不在了,不過嚴格來說,現在的54軍應該是45軍的後代,畢竟54軍的軍部是45軍軍部組成,現在原44軍的130師也已被裁,應該說54軍跟44軍已沒有什麼關係了。就師級番號來說,45軍下屬133師和135師都還在,分別對應現26軍138師和54軍162師,反而是紅九軍團所在的134師被裁,再次體現了外來戶容易被裁的規律。不過紅九軍團的後代瑞金團已經調到了135師,這個師以腰斬七軍而出名,這樣一來,這個師戰績,歷史都有了,皆大歡喜。另外,原48軍的144師也被保留下來了,現為42軍163師,原因在於下屬有一個紅一團,不過這個團原來應該是48軍142 師的,不知道現在師史怎麼寫的。當然,這個師在越南打得不錯。算下來,還有1個軍的番號,3個師的番號。總體來說,晉察冀軍區的部隊戰鬥力不如山東軍區的部隊,雖然大家都出自紅一方面軍這個山頭。

    東野其他的部隊,還有47集團軍,就是紅六軍團,359旅的後代,雖然359旅戰績都不是很好,不過既然是一大山頭的代表,就保留下來了,不過也只有一個師級番號,就是139師。至於42集團軍,現在爭議最大的就是這個軍了,不過作為首批入朝的部隊,打得雖然沒有像38,39那麼出彩,也不算太差,得了兩個守備英雄連的稱號,在前三次戰役結束后的總結中,第42軍第124師被列為表現最好的三個師之一,跟113師和116師並列,1952年10月回國后,第42軍在全軍首批進行了蘇式裝備的改裝試點,可見那時就已經升格為主力部隊了,從這些來看,42軍被保留下來很正常,只能說是美國人成全了42軍,如果沒有朝鮮戰爭,42軍應該早就不在了。42軍的師級番號也只有一個了,就是表現最好的那個124師。49軍的145師,現在成了海軍陸戰隊的164旅,既然已經成了海軍,就不去說他了。還有一個就是50軍的149師,現在是西藏軍區山地 52旅,這支部隊在朝鮮戰場上打得相當不錯,有名的漢江阻擊戰,後來又在西藏艱苦守邊,雖然是起義部隊,被保留下來也是應該的。

     分析完各個野戰軍保留下來的部隊后,我們就會發現,這些部隊多數都是在抗戰時候就已經基本成形的主力,保留下來的師級番號基本上都可以跟抗戰後期我軍各根據地的主力部隊一一對應起來,解放戰爭時期新擴出來的部隊基本上都不在了,除非是在後來的朝鮮戰爭,對印作戰,對越作戰中有特別出色的表現,像15軍, 124,149,49師等等。這些保留下來的部隊,都可以說是我軍的百戰精英。軍委在裁軍的時候,是相當的公平合理,不應該存在網上所說的全憑關係這類說法。

    網上現在流傳的文章,很多作者由於自身跟某部隊或某領導有關係,往往說話很不客觀。比如有一個流傳甚廣的十大王牌師的文章,把130師排在第一,也不想想排第一的王牌師會被裁嗎?還有吹捧163師的,論歷史,紅一團當然不錯,可是論戰績,163師能跟其他王牌部隊比嗎?中央選擇124師而不是163師改裝成兩棲機步師,就可見這兩個師在軍中的地位高低。還有一篇文章在介紹127師的時候,竟然誇耀該師除了朝鮮、印度之外幾乎無役不與,殊不知,以目前我軍面對的對手,部隊在這兩場戰爭中的表現才是最重要的。如果43軍去了朝鮮,應該就不會被裁撤。127師在軍中的地位,能跟 112,116師比嗎?這兩個師早就是重裝機步師,配備的是99坦克,有個四大王牌師的排名,把127師排第一,把113師排在112師的前面,這樣的排名客觀嗎?

    我軍目前的集團軍和師旅級部隊,相對於我國這樣一個領土大國來說,已經不算很多了,所以就算再次裁軍的話,估計也不會有太多軍師級的番號被裁了,畢竟,我們跟美軍不一樣,美國本土幾乎沒有來自地面上的威脅。其實,首先應該裁撤的,應該是七大軍區,由中央軍委直接領導下面的各大集團軍,還有省軍區,大量的非戰鬥部隊,這些都應該精簡。在最近這一二十年,應該是沒有打大規模地面戰爭的可能,那麼,保留大量的預備役部隊也沒有什麼意義,大量的武警機動師也應該拆散成武警機動大隊。當然了,我軍目前重點發展的是海空軍部隊,不過,以目前我國的經濟實力,齊頭並進的發展陸軍部隊,也是必要的。希望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我軍部隊實現機械化,並進一步信息化,揚我國威軍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9

主題

4838

帖子

108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84
3
揚-- 發表於 2007-6-2 08:55 | 只看該作者
用幾十年前的戰爭來說明哪支部隊應該保留?人都枯骨了,真的以為作戰精神能延續?

唉,真不想說。
是水手就要出海,
是男人就要迎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6

主題

4240

帖子

101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終生會員(天子級)

Rank: 4

積分
1011
4
天子 發表於 2007-6-2 21:53 | 只看該作者
不愧為漫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466

帖子

14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7
5
1989+2005 發表於 2007-6-3 09:37 | 只看該作者
本人不是軍迷,沒資格指手畫腳。但是讀了這篇文章覺得很是頭頭是道,有道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4: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