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央行加速嚴厲調控 加息還是來遲了

[複製鏈接]

239

主題

728

帖子

33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redchildren 發表於 2007-5-31 21: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7月是2005年匯改兩周年,中國央行正在悄然改變。在過去兩年時間內,央行一直推行穩健的匯率政策和保守的利率政策。在經過五年的低通脹、高增長后,人們正在審視兩年來人民幣升值和低利率環境下的經濟效果。部分專家判斷,5月18日「利率+匯率+準備金率」的組合調控與其說是一個嚴厲的調控手段,還不如說是央行匯改后的貨幣政策一大轉變。



人民幣升值或可加速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4月份中國經濟正在延續第一季度的高增長勢頭。一個明顯的佐證是來自4月的主要經濟數據——1~4月份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5%,前4個月1.8萬億元的新增貸款和27.5%的出口增速足以再次推高上半年的GDP增速至11%左右。

  4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長17.4%,投資者預期,第二季度規模以上企業利潤增長將超過30%。4月份宏觀經濟最閃亮之筆來自於消費增速。藉助於消費升級需求釋放和股市財富效應增長,4月份社會零售總額增長達15.5%,幾乎創造了十年來中國單月增幅最高紀錄。

  在國際投行不斷感嘆中國經濟的低通脹、高增長的格局看不到盡頭的同時,中國政府正在擔心經濟增長偏快轉向經濟過熱。

  政府找到了偏快運行的宏觀經濟的根源——寬鬆的貨幣政策。尤其是低估的人民幣拉高了出口,形成外部不平衡;而低利率助推了國內投資熱,形成了內部不平衡,同時推高了房市和股市等資產價格上漲。

  5月18日,央行同時提高存貸款利率,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並擴大人民幣浮動區間。三劍齊發,史無前例。花旗集團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評價本次擴大匯率浮動區間時說:「這給了市場一個更大的想象空間。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民幣升值進程可能加快。」

  政府似乎正在重新審視人民幣升值給宏觀經濟帶來的影響。自2005年7月匯改以來,儘管人民幣兌美元不斷升值;但是,正是這兩年時間,中國對美貿易順差激增至2006年的2000多億美元。

  中國不斷延續的高增長低通脹的黃金增長態勢,在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中不斷催生過剩流動性。而隨著宏觀經濟的主要矛盾從早前的產能過剩轉向流動性過剩,人民幣升值對於中國經濟的影響已經悄然發生改變。

  國信證券宏觀分析師林松立說:「以前政府擔心如果人民幣繼續升值,將會造成出口和經濟增長的回落,影響就業;但兩年升值歷程后的中國強勁經濟增長表明,政府可以承受更大幅度的匯率升值。」

  中信證券宏觀分析師陳濟軍說:「事實上,升值並非一無是處,其實也是一種緊縮調控方式。人民幣一定幅度的升值,不一定對經濟和就業打擊很大;相反,人民幣升值速度過慢,反而引發過剩流動性風險。」

  人民幣升值兩年來,人民幣一直盯住美元。雖然人民幣兌美元已升值7%,然而由於過去一年時間,美元大幅貶值,這導致人民幣兌其他非美元貨幣大幅度貶值。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說:「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的升值幅度並不夠。實際上,自匯率改革以後,人民幣兌歐元大幅度貶值,對馬來西亞、印尼、韓國、英國貨幣都是貶值的。這樣,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的名義有效匯率基本沒有變化,甚至貶值,因而人民幣升值對出口貿易沒有什麼影響。」



告別中美3%利差政策



  自2004年10月29日一年期存、貸款利率均上調27個基點,九年來首次上調利率來,央行的後續利率政策一直保持低調。

  特別是2005年7月匯改以來,存款利率鮮有變動。在數次加息后,一年期存款利率僅為3.06%,扣除20%的利息稅後為2.47%,扣除3%的物價上漲,實際利率仍為負值。
 
  有專家感嘆,本輪經濟增長以來,利率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要動的,但升息之難超出多數人的想象。

  中國人壽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繆建民說,兩年以來,匯率政策捆住了利率政策的手腳。為了保持中美3%的利差,央行一直在犧牲利率政策,而保全匯率政策。應該儘快改變此種狀況,改變低利率環境。

  在2005年年底,一位央行官員曾表示:「國內隔夜拆借利率大約為1.5%,與美聯儲4.25%的隔夜拆借利率存在近3個百分點的差距。這樣,如果人民幣未來一年升值幅度小於3%,則賭人民幣繼續升值的資金將無法得到超額收益,人民幣和美元之間存在的套利機會將顯得不夠明朗。」

  不過,事過兩年,匯改下的中美3%利差,在保證人民幣穩步升值的同時,壓低了利率,催生了一波又一波的投資過熱和資產價格上漲走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說:「對於熱錢的流入,央行要充分認識到,中美利差不是關鍵因素。」

  事實上,3%的中美利差幾乎難以阻擋國際熱錢對中國市場的巨大投資衝動。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外匯交易經理說,國際資本進入中國市場的目的並不在於央票和一年期存款那點微薄的收益,他們更看好資產價格,如股市和房地產上漲帶來的高回報,根本不會在乎幾個百分點的利差。

  繆建民說:「理論上保持3%的利差,可以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但在實際操作上並非如此,目前過剩國際資本主要來自於日本,而不是美國,大量日元利差交易者不斷進入亞洲新興市場,推高資產價格。」

  夏斌感嘆地說:「加息還是晚了!」儘管如此,這一遲來但堅決的加息舉措顯示出央行利率政策的重大調整——從早前服務於匯改政策后,利率政策開始走上前台,更加靈活,針對國內物價和經濟情況,更多地發揮作用。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08: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