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隨緣,有時候這更像是一個借口

[複製鏈接]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5-26 08: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有時候我會遇到一些人,他們想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才是修行,我很高興他們可以關心修行這麼乏味的東西。在我們這個時代,很多人對修行的關心程度還不如對自己剪掉的腳指甲的關心程度。

我為他們提供了一些意見,比如要求他們開始念一些咒語並且看一些書,作為了解佛教的開始。當我再次遇到他們的時候,我詢問他們的進展如何,他們則告訴我,最近實在是太忙,所以沒怎麼修。最後他們會找些理由為自己開脫,被經常使用的理由之一就是:一切隨緣吧。在這裡隨緣被當做一個偷懶的借口。我不認為這是可以接受的。

我發現人們普遍對於「隨緣」存有嚴重的誤解。當他們說到「隨緣」的時候,我幾乎可以看到他們心裡的隨緣是什麼樣子,那是一種非常消極非常頹廢非常無力的狀態,幾乎是對命運不加反抗任人宰割的形象,我很難想像佛教徒被賦予這樣的形象。我想這和佛教所說的隨緣是有一定距離的。

假如隨緣真的是他們所認為的那樣的話,那麼釋迦牟尼應該呆在皇宮繼續他的王子生涯。他為什麼不隨緣?為什麼要跑出皇宮製造美麗新世界。假如隨緣是你所理解的那樣的話,我們為什麼要去改變自己的命運?如果隨緣真的如你理解的那樣,那麼釋迦牟尼就是最不隨緣的人,因為他居然想改變自己和所有人的命運,並且為此連媳婦也不要了。假如釋迦牟尼也隨緣的話,那麼他應該繼續呆在皇宮裡,做他的好兒子好老公好爸爸,過著錦衣玉食的日子,直到老死。

我想我們對於隨緣有著非常不正確的理解。我可以做一個比喻,如果一個人在煮一隻雞蛋,他把雞蛋放在鍋里,兌上了水,但是沒點火,過了一個小時,他開始抱怨為什麼雞蛋還沒熟,並且開始質疑自己的命運。從佛教的觀點看,這個人就沒有隨緣。他產生抱怨是因為他認為自己已經做了所有的工作,但是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但是顯然他並沒有做到面面俱到,他忘記了點火,缺乏這樣一個重要因素,雞蛋就無法被煮熟。假如他隨緣的話,他應該去檢查自己煮不熟雞蛋的原因,並且把這些導致雞蛋無法煮熟的因素排除,這樣他就可以煮熟雞蛋。

在這個過程中,他不應該抱怨,也不氣餒,他應該知道假如有足夠的因緣的話,雞蛋沒有可能不被煮熟。如果他沒有被煮熟,那麼一定是缺少某種因素。你要做的是找到這種因素而不是怨天尤人。

隨緣不代表你要安於現狀,佛教從來也不鼓勵你安於現狀,佛教徒被鼓勵改善自己和他人的現狀。因為佛教認為你的現狀非常糟糕。你充滿了煩惱,每天做著那些會把你送到地獄的事,所以你需要改變。但是在改變的過程中,假如有任何出乎你意料的事情發生,你也不要震驚沮喪。因為沒有一件事情會無緣無故發生。當你知道一件事情的發生的全部過程,你也許就不會抱怨。

就象我們前面說說的那個煮雞蛋的人,假如他知道他無法煮熟雞蛋的原因是因為他沒有點火,他就不會繼續抱怨,因為他知道了問題在自己。但是通常人們並不能找到自己遭遇不幸的原因,也不知道自己遭遇幸福的原因,所以他們無法維持自己的幸福,他們總是遭遇不幸。我想你現在應該對隨緣多了一點了解,佛陀並不鼓勵你成為一塊木頭。你應該掌握一切,然後運籌帷幄。

當你的雞蛋沒煮熟的時候,你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檢查原因,假如是因為沒火的話你應該把火打開。但是很多人並不這麼做,他們做的是抱怨鍋,或者抱怨水,甚至抱怨路過的人。他們總是把時間花在這上面。他們由此認為世界缺乏公正,事實上,這個世界很公正。只是你不了解規則,所以你老是犯規。這樣你就會受到懲處,所以你最好先了解規則,這樣你就會遵守規則,這就是隨緣。隨緣就是你對一切事物的規則瞭然於心,然後運籌帷幄,無論出現的結果是好是壞,你都知道為什麼會這樣以及如何改變這樣的狀況,而不是去憤世嫉俗。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沙發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5-26 08:16 | 只看該作者
是的噢,隨緣里除了順其自然,還有為所當為呢.

生活里,時不時的會用隨緣二字當借口,變成一種逃避.
簡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6

主題

3734

帖子

1154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心靈的烙印-玥

Rank: 3Rank: 3

積分
1154
3
lovelily 發表於 2007-5-26 08:34 | 只看該作者
隨緣和緣分一樣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4
 樓主|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5-26 08:37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lovelily 於 2007-5-25 16:34 發表
隨緣和緣分一樣嗎?


緣份是名詞,隨緣是動詞+名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6

主題

3734

帖子

1154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心靈的烙印-玥

Rank: 3Rank: 3

積分
1154
5
lovelily 發表於 2007-5-26 10:0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 和而不同 的帖子

這有這些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9

主題

4838

帖子

108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84
6
揚-- 發表於 2007-5-26 10:35 | 只看該作者
不隨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9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281
7
長白山 發表於 2007-5-26 11:20 | 只看該作者
佛教之內有太多避世的痕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9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281
8
長白山 發表於 2007-5-26 11:2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子竹青青 於 2007-5-26 08:16 發表
是的噢,隨緣里除了順其自然,還有為所當為呢.

生活里,時不時的會用隨緣二字當借口,變成一種逃避.


什麼是「當為」?「誰」當為?你說「當為」我說「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9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5-27 02:1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8 長白山 的帖子

你小樣兒吧
這幾天沒查經,開始轉投大和尚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578

帖子

11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8
10
漂泊的心 發表於 2007-5-27 02:30 | 只看該作者
隨緣就是你對一切事物的規則瞭然於心,然後運籌帷幄,無論出現的結果是好是壞,你都知道為什麼會這樣以及如何改變這樣的狀況,而不是去憤世嫉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11
 樓主|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5-27 02:39 | 只看該作者
青青還是領悟了一些東西的,我也領悟了一些東西。比如善和惡,放下和拿起,有和空,順和逆,細細追究下去,你才會發覺事物的真相往往被一重重假象所包裹,而假象往往是最迷惑人的,而假象往往就是我們習慣性理解的那個含義。
當你領悟到真相的時候,你又往往發覺,說無可說,或者說,說出來,往往你說不明白。
一旦你能說得明白的時候,或者說,你還能照著真相去做的時候,回頭一看,你認識事物的境界已經高出許多了。
當你認識到真相的時候,這時候再去談善和惡,放下和拿起,有和空,順和逆,愛和不愛等等,又是另外一番感受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578

帖子

11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8
12
漂泊的心 發表於 2007-5-27 02:5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9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281
13
長白山 發表於 2007-5-27 03:1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子竹青青 於 2007-5-27 02:14 發表
你小樣兒吧
這幾天沒查經,開始轉投大和尚啦


總得偶然讓咱做幾件正經事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7

主題

5438

帖子

1421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21
14
區分小大寫 發表於 2007-5-27 06:5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7 長白山 的帖子

白山兄,應該不是你說的這樣的,佛學是活生生的,是可以積極應用於生活中的,是一種看透與徹悟,是一種寬容與了解。

無為並不是放棄,世人按照字面的意思去理解,會有好些謬誤的,隨緣是一種態度,是一種理解,而絕非放任自流。

謝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7

主題

5438

帖子

1421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21
15
區分小大寫 發表於 2007-5-27 07:0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7 長白山 的帖子

簡單的講,按我的理解,佛學是入世的,而不是出世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6
chico 發表於 2007-5-27 07:1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7 長白山 的帖子

不知道誰給了老兄這個印象。我就是因為在基督教的查經班上有人說佛教,避世,厭世,沒有基督教積極,才看佛教經典的。就是想看看佛教如何避世,厭世。結果發現佛教教你認識生命,改變命運的方法和智慧。簡單說:

想健康長壽,可以,你要種下健康長壽的種子。無畏布施。慈心愛護一切生命,包括自己的生命。切忌殺生。用殺害其他生命的辦法來延長自己生命的做法,是錯的。違背自然規律。

相得聰明智慧,沒問題。法布施是種子。當別人來請教問題,自己知道的全部告訴人家。盡自己的努力,要給人圓滿的解答

想發財,可以。你也要先播種,然後才能有收穫。發財的種子是財布施。

想當官,也可以。你要有福,大福才能大貴。你也要播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都要做。
有人說,我做了怎麼沒有得到?第一,種子種下到收穫要有一段時間。咱們農民也是春種秋收。第二,要看機緣,因果通三世。種一定有收。

老兄要干幾件正經事。當下就有一件可干 以你的根基,我覺得你可以看看「首楞嚴經」,通過這部經典了解佛教的東西。

[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07-5-27 08:33 編輯 ]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15: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