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美不必成為能源競爭對手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7-5-22 19: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本周即將於華盛頓舉行的美中第二輪戰略經濟對話中,能源問題顯然不同於會議議程上其它具有爭議的重要問題。目前,貿易和匯率已經是導致美中雙邊經濟關係緊張的常見核心問題。然而,能源問題涉及全球競爭和衝突風險。在當前供應緊缺、油價高企的形勢下,這些風險還可能進一步加劇。

  本輪美中戰略經濟對話將由美國財長漢克•保爾森(Hank Paulson)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主持。在美國政府中,保爾森在中國問題上擔當著主要角色。此次對話的目的在於,為迅速變化的美中關係制定一個消除爭論和減輕壓力的框架。從能源角度而言,這一對話當然也是必要的——既要確保商業競爭不演變為地緣敵對,也需要對重大的環境挑戰做出回應。

  對一些人而言,美中經濟對話為時已晚。在他們看來,敵對風險已經產生。他們看到,具有重商主義傾向的中國正在一門心思地搶佔世界石油供應。對一些中國人而言,他們擔心其國家無法獲得能源供應,同時不斷拉長的能源供應鏈易受到攻擊。

  現實情況更加複雜。雖然中國的能源需求不足世界需求的10%,但由於經濟增長迅速,它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長。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市場,規模較日本高出40%。在不到15年的時間裡,中國已經從一個石油自給自足的國家,轉變為一個全部供應的半數需要進口的國家。

  因此,中國尋求在全世界範圍內收購和開發能源資產也就不令人驚訝了。中國擁有強大的國內產業,能夠支撐其「走出去」戰略。如果中國不這樣做,人們反倒會更加驚訝。對北美和歐洲的消費者而言,在當前能源需求日益增長的形勢下,中國進行投資以增加原油市場供應的做法,實際上要比不這樣做好得多。

  但有兩個關鍵問題需要深入分析。首先是規模。儘管人們都在談論中國的海外能源戰略,但其境外生產總量僅僅是任何一家大型石油公司的零頭。其次是理解能源安全對中國的重要意義和迫切性。對中國政府而言,這意味著確保有充足的能源支撐經濟增長,而經濟增長是確保社會穩定和城市每年吸納2000萬農民工所必需的。

  真正的風險並非來自全球市場上的競爭,而是當油氣開發受阻於更廣泛的外交政策問題(這一點伊朗和蘇丹最明顯不過)時,風險才會出現。美中經濟對話的作用在於,強調兩國作為全球最大兩個石油消費國的共同巨大利益。美國有60%的石油依賴進口,而中國為50%。兩國佔世界石油消費總量的近35%。如果市場穩定,雙方對貿易和投資持開放態度,兩國都能從中獲益。美中經濟對話能夠幫助中國建立起對全球市場可靠性及其安全維持機制的信心。誠然,當人們  對原油供應和油價的擔憂如此強烈時,要做到這一點更具挑戰性。

  中國才剛剛開始進行戰略石油儲備。現在一個關鍵的問題是,中美要對這種儲備的意圖及管理,以及在石油供應嚴重中斷的情況下如何協調一致,達成某種程度的共識。

  煤炭是美中之間的另一個共同利益。它們分別是全球煤炭儲量第一和第二大國。美國一半的電力來自燃煤電廠,中國的比例為四分之三。這不可避免地意味著,在中美有關能源的任何雙邊議程中,潔凈煤和碳封存議題佔據高位。

  最有成效的主題之一是在需求方面。目前全球對能源效率的重視,是過去數十年未見,甚至是前所未有的。如今提高能源效率已受到美國朝野各界的支持。預期到2020年將實現經濟增長翻兩番的中國,已將保護自然資源列為優先事項之一,正試圖向能源密集程度較低的擴張方式轉型。在一個增長如此迅猛的經濟體,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在中國,每一周都必須增加一家或兩家新的發電廠。在全球層面,因為少使用能源是減少碳排放的近期最有效機制,氣候變化已成為提高能效的新推動力量,這種力量的必要性將變得更大。對中國來說,同樣存在刻不容緩的迫切性——中國各地的空氣污染太明顯了,已經對健康造成直接影響。

  此次中美對話可能達成的一個具體「成果」將是:取消針對節能和可再生能源技術設備的關稅和貿易壁壘。這也可能成為更廣範圍的知識交流的一部分,旨在降低能源密集度和快速部署能效措施。伴隨政策和公眾輿論的推進,這類對話可能意味著在中美之間建立一個源自一年兩次對話的長效議程。它帶來的好處將造福中美兩國,同時也有益於全世界。


作者:劍橋能源研究協會丹尼爾•尤金(Daniel Yergin)

來源:FT中文網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0

主題

2918

帖子

59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91
沙發
hz0313 發表於 2007-5-22 19:5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5: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