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港媒討論政改趨勢 官媒批捏造事實篡改觀點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張行行 發表於 2007-5-22 15: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官方媒體人民網21日發表聲明,指新近出版的香港《亞洲周刊》(第21卷第20期)發表署名文章,捏造事實,篡改《人民論壇》雜誌所刊文章的觀點。對此,《人民論壇》雜誌社予以澄清,以正視聽。

  來自人民網的報道說來,4月15日出版的《人民論壇》雜誌(2007年第8期),發表汪玉凱教授的文章《嚴治官,善待民:中國政改趨勢》(全文附后),探討中國行政體制改革問題。

  報道說,香港《亞洲周刊》刊發署名華陽生的文章——《中國政改新路徑十七大前曝光》,捏造事實,篡改《人民論壇》雜誌所刊文章的觀點。華陽生的文章中引用的所謂「中國政改新路徑十七大前曝光」、「和諧社會主義模式」等一系列觀點,在《人民論壇》雜誌發表的汪玉凱的文章中根本沒有,純屬無中生有,憑空捏造。

  報道稱,香港《亞洲周刊》的做法嚴重地違背了新聞出版道德操守,極大地損害了《人民論壇》雜誌社的聲譽。《人民論壇》雜誌社現予以鄭重澄清,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052
沙發
 樓主| 張行行 發表於 2007-5-22 15:17 | 只看該作者
人民網貼出汪玉凱教授發表在《人民論壇》雜誌(2007年第8期)的文章原文:

嚴治官,善待民:中國政改趨勢(全文)

作者:汪玉凱

  地方黨委的新一輪換屆高潮仍在繼續,剩餘17個省份的換屆工作,將在今年上半年全部完成。種種跡象表明,這次換屆工作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換屆問題,而是與行政體制改革并行,貫穿著中央一系列幹部制度的新舉措。

  目前中國行政體制改革趨勢:「嚴治官,善待民,創新政體,穩定銀根」

  筆者2004年曾撰文對未來改善公共治理的策略概括為四句話,即「嚴治官,善待民,創新政體,穩定銀根」。兩年多以後,如果再用這個應對策略來分析中國目前的公共治理的狀況的話,我們會有很多啟迪。

  從「嚴治官」方面來看,這幾年新一屆領導人明顯加大對官員治理的力度,特別是對高官的腐敗採取了嚴格的高壓政策,有資料顯示,僅2006年一年,中央查處的省部級高官的腐敗案件已經超過了20起,是這幾年來查處人數最多的一年,進一步顯示了中央反腐敗的堅強決心,給民眾以信心。這就是說「嚴治官」的力度明顯加大。

  在「善待民」方面,也有突破性進展。其最主要的標誌是,關注弱勢群體的利益,解決普通民眾切身的問題,特別是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解決全民最低生活保障。這些舉措,同樣受到了廣大民眾的擁護和響應。

  在「創新政體」方面,我認為主要是從兩方面展開的:一是以地方黨政換屆為契機,擴大黨內民主,如制定了黨政幹部的任用條例、迴避條例、異地交流條例,減少黨內專職副書記的數量,改善黨內的決策領導體制,在產生十七大黨代表中,擴大差額選舉的範圍等;二是進一步推動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如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的步伐,建立法制政府,建立行政問責制,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立對政府的績效評價體系,推進政務公開。

  在「穩定銀根」方面,應該說從2004年起,就一直在進行宏觀調控,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儘管在這方面我們也遇到了很多阻力和問題,但是沒有動搖宏觀調控的決心。人們很清楚,中國經濟到了現在這個程度,已經非常大了,經濟能不能保持平穩的發展,能不能穩定,對我們國家影響是很大的。這也是說,今天的中國經濟已經經受不起大起大落的打擊了。

  基於上面的分析,我把中國過去一年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的特點概括為以下五點:

  一是開始把改革重點向行政體制改革轉移,為實現本屆政府行政改革的目標在多個層面進行推進;二是配合地方黨委換屆,擴大黨內民主,打擊腐敗;三是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得到進一步重視和加強,並有一系列實質性舉措,包括取消農業稅,建立包括農村在內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四是人們對未來中國行政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產生了很多的聯想和期待;五是宏觀調控雖然步履艱難,但大體保持了中國經濟的穩定和發展。

  中國的改革中心將戰略轉移到行政體制改革上來

  從2005年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制定「十一五」發展規劃起,中國的改革實際上已經進入戰略轉折期。如果說過去29年中國是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中心帶動其它改革的話,「十一五」規劃中有關「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將是未來中國改革開放的關鍵」這樣的表述,標誌著我們的改革中心將轉移到以行政管理體製為中心。我認為這不是權宜之計,而是帶有戰略轉移的屬性。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如何認識這樣的戰略轉移呢?

  目前我們在行政體制改革層面遇到的主要問題,除了經濟層面上的以外,從體制的或者政治層面來看,主要有以下三個突出問題:

  首先,中國經濟經歷了29年的高增長,經濟社會發展積累了一系列深層次的問題,仔細分析這些問題,幾乎都與我們不合理的體制有關。比如宏觀調控在某些方面的失靈,中央權威得不到應有的維護,地方主義明顯抬頭,這些都是中央和地方體制架構內在衝突的外在表現;再比如,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薄弱,也與傳統行政管理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和運行行為息息相關;還比如,權力行使的非理性,權力濫用,權錢交易,是與我們至今沒有建立起有效的權力制約結構有關。因此,從體制和制度層面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就成為我們面臨的關鍵問題。

  其次,以部門主導的公共政策過程使權力部門化、部門利益化、利益法定化更加突出,部門利益已經凌駕於公眾利益甚至國家利益之上,從而導致了公共政策的扭曲、變異。這樣的公共政策過程,導致的直接後果是,公共政策制定的成本很高,周期很長,效率也很低,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被消耗到毫無意義的部門利益的爭奪、扯皮和推諉之中。與此相聯繫,這樣的公共政策過程,也可能使政府所代表的公平、正義的天平發生傾斜,導致部門利益危害社會的公共利益。

  另外,權力行使的非理性以及由此產生的官員腐敗現象並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儘管新一屆領導加大了反腐敗的力度,採取了被稱之為「四管齊下」的改革舉措,即制定黨內監督條例、制定黨內紀律處分條例、對中央部委的紀檢監察實行垂直管理、對地方實行巡視制度。這些制度所發揮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這些制度並沒能有效遏制住腐敗在一些地方蔓延。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反思,中國反腐敗的出路究竟在那裡,這種腐敗蔓延的現象,究竟是機制層面的,還是制度體制層面的,我們需要構建一種什麼樣的體制才能真正防止權力的非理性?

  未來中國行政體制改革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十七大對改革的整體布局

  2006年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的種種跡象表明,我們目前對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思考和推動,主要集中在本屆政府較早確立的改革目標層面,還不可能和黨的十七大以後行政體制改革的總體走向相對接。

  鑒於此,筆者認為,未來中國行政體制改革能走多遠,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十七大對改革的整體布局,或者說這樣的布局能夠為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提供多大的空間。

  換句話說,未來以政府為中心的行政體制改革在十七大以後的整體走向,第一個變數取決於十七大在政治層面做出什麼樣的戰略選擇和整體布局;第二個變數就是在這樣的政治體制改革戰略下,在政府自身以及行政體制改革方面,會提出哪些具有實質意義的改革目標、內容以及有可能的戰略安排。這些都是未來影響中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最主要的制約因素。

  從目前的情況看,有一點似乎是可以肯定的,這就是在黨的十七大以後,仍然有可能按照目前推進改革的思路,在兩個方面深入:一是繼續以擴大黨內民主為切入點,穩步地推動政治體制改革,解決政治層面一些關鍵性的問題;二是重點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並為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掃清政治方面的一些障礙。從這個意義上說,無論是目前在政治體制方面所進行的一系列改革,還是十七大以後政治層面改革的戰略、布局、視野,都將對未來中國的行政體制改革產生深遠影響。

  就行政本身的改革來看,未來中國行政體制改革首先要有改革策略的改變。我們過去行政體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筆者認為,過去的5次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至少有三個方面是值得我們反思的:一是過去5次行政體制改革在某種意義上講陷入了改革目標的低效率重複。我們的改革幾乎每次都有裁減人員、轉變職能、政企分開等目標,但每次都不很成功;二是1987年以後,我們的行政改革沒有和事業改革整體推進,而是孤軍深入,最後在一些地方把行政體制改革甚至變成了行政和事業的數字遊戲;三是我們一直認為,行政層面的問題,是可以通過行政管理體制來解決,但後來人們發現不完全是這樣。行政體制改革只能解決行政層面的一部分淺層次問題,更深層次的問題可能和政治層面發生聯繫。為什麼經濟增長方式難以轉變?這首先是一個官員的激勵、考核和選拔方面的導向和機制問題,而不是一個簡單的行政層面的問題,是政治層面的問題。

  因此,下一步以政府為中心的行政體制改革要真正推進,必須改變我們的推進策略。也就是說,要把行政體制改革乃至政治層面的改革和事業改革進行整體推進。並要建立超越政府部門利益之上的一體化推進改革的機構,只有通過這樣的機構來設計改革方案,制定改革的目標,我們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才能真正跳出以往的受制於部門利益的窠臼。

  未來需要解決的政改重點問題

  首先要按照改變政府主導型的經濟增長轉向市場主導型的經濟增長方式的思路,調整政府的組織結構,確定政府的基本功能。這就要在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進行改革。在結構和功能的設計方面,要拋棄政府機構改革的概念,明確提出建立公共行政體制的組織架構。這中間,尤其要解決前面我們提到的政府部門主導公共政策過程所帶來的一系列嚴重問題。如果我們的改革不能抓住這個關鍵的問題進行具有實質意義的改革,重新配置政府的權力結構和功能,改變目前的公共政策過程,改革仍然可能陷入失敗。

  適應社會公共需求的變化,加快公共服務體制建設建設的步伐。加大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無疑是未來中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點。在這方面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要圍繞建立公共服務體制,重構公共服務體系,加強政府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領域的職責。因此,促進政府由傳統管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由單一的經濟建設型政府向公共治理型政府轉變,由主要靠手工作業的政府向信息化政府轉變,就成為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使命。

  要抓住公共財政體制和公共投資體制改革這兩個關鍵,實現主要由政府主導型增長方式向由市場主導方式的轉變。從長遠來看,只有在這兩個層面的改革實質性的突破,我們才能真正建立起一個與現代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政府管理架構。 (作者系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部教授、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導)《人民論壇》 ( 2007-04-15 第八期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052
3
 樓主| 張行行 發表於 2007-5-22 15:17 | 只看該作者
香港《亞洲周刊》刊發的《中國政改新路徑十七大前曝光》原文(全文)

作者:華陽生

  在中共十七大前民主大討論的濃厚氛圍中,北京智囊汪玉凱在人民日報主辦的理論刊物《人民論壇》發表文章,提出政治改革新路徑:主張「和諧社會主義」民主模式,借鑒民主社會主義的經驗,結合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但排除三權分立及多黨制,在當前最具有可操作性,為十七大的政治改革鳴鑼開道;並且呼籲一場新思想解放運動,徹底清理教條左派的「毒瘤」。

  今春以來,中國出現一股辯論民主模式的暖風,其中最受矚目的是,被視為北京智囊、中國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最近在《人民日報》的理論刊物《人民論壇》發表專文,提出「和諧社會主義」民主模式,為未來中國規劃出最具操作性的政治改革路徑。在排除三權分立、多黨制的前提下,中共正試圖憑藉民主社會主義的經驗,結合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尋找政治改革的突破口和新模式。

  在今秋中共十七大召開之前,中央級的理論刊物、黨報,乃至國家領導人都大談民主。高層智囊俞可平喊出「民主是個好東西」的響亮口號;一批中共元老支援的《炎黃春秋》雜誌也提出了借鑒民主社會主義,中國轟轟烈烈展開了一場民主大討論。胡溫主政五年來的政治體制改革藍圖,在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都在此次爭鳴中顯山露水。

  在這樣的背景下,黨內學者汪玉凱接受專訪時指出,新一輪的政治體制改革即將啟動,這需要一種新的思想解放運動與思想變革,徹底清理教條左派的思想。「現在這些(教條左派)思想成為中國發展的干預與阻撓因素,是一個毒瘤。現在又到了一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時候了,到了中國思想解放的十字路口」。

  汪玉凱指出,今年秋天中共召開十七大后,可能將在兩個方面進行政改:一是繼續以擴大黨內民主為切入點,穩步地推動政治體制改革,解決政治層面一些關鍵性的問題;二是重點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並為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掃清政治方面的一些障礙。而最終的目標是「在不實行多黨制和三權分立以外,找到有效的政黨政治形式,找到有效的權力制約的架構,找到有效的保證人民能夠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具體形式」。

  具體來說,汪玉凱解釋說,首先在選官、任官方面擴大民主黨派的任職範圍。其二,賦予人大會議更多的罷免權,更多的糾錯功能。其三,民主黨派的全國代表大會及中委會應該和共產黨一起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應該通過這個會議進行多黨協商。其四,基層的一些直接選舉可以擴大選舉範圍,提升級別,體現人民當家作主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汪玉凱強調指出,民主黨派對共產黨的監督也有制度上約束機制,「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榮辱與共,肝膽相照」,框架一直有,但卻一直沒有將其制度化,如果把建國初期多黨合作制度恢復起來,並且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創造新的多黨合作的形式,這樣,中國將形成一個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相結合的新的民主形式。

  這一理論建構值得重視,有可能成為中共未來採納的一種新型民主理論——「和諧社會主義」。按汪玉凱的解釋,「和諧社會主義」以馬克思主義的人民主權思想為基礎,它的兩條主線分別為和諧社會理論與社會主義民主理論,在此基礎之上完善民主的基本政治架構和基本運行渠道。

  汪玉凱分析說,目前來說,民主推進的空間還很大。中共的底線是三權分立與多黨制絕對不是民主改革的方向。但除此之外,很多制度都是可以繼續討論和變革的,比如鄉鎮乃至縣級直選、民主黨派參政的制度化等。

  改革的整體策略是從黨內切入,這樣的風險可能是最小的。從擴大黨內民主開始,再往社會上輻射,即從黨內民主到人民民主。黨內民主,比如在一些地方推動黨代表常任制,在一些地方,縣一級取消黨的常委制,省市縣三級大面積減少黨委書記副職,改善黨內決策機制。

廢除總書記終身制

  汪玉凱強調,通過十七大的籌備,擴大黨內民主。比如有可能擴大黨內重要職位的選舉。像越南的黨內直接選舉,對中國黨內選舉有一定影響。黨內選舉民主的範圍正在擴大。

  去年出台了三個條例——縣級以上黨政幹部的選拔條例、迴避條例、異地交流條例,規定縣級以上黨政領導幹部在一個職位上最多只能任兩屆,這當然也包括黨的總書記。黨的總書記是最後一個終身制的領導職位,也給廢除了。

  在增強民主黨派的參政力度方面,剛剛任命了致公黨的副主席萬鋼擔任科技部的正部長,繼傅作義擔任水利部長三十五年來這是第一次任命民主黨派人士擔任政府高官。這不僅擴大了幹部選拔的視野,更重要的是,這將成為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新形式。這方面將會產生巨大影響,以後各個民主黨派將會在政府擔任更重要的職位,甚至是更高層的職位。

  種種跡象表明,這些舉措將會是政治體制改革非常重要的內容。汪玉凱提醒說:「不要認為十六大以來,新一屆領導人沒有改革,其實他們一直都在改革,從樹立理念、重塑信任開始,所採取的一系列舉措,已經是沒有打出政治體制改革旗號的政治體制改革。」

新理論平息民主爭論

  《人民論壇》最近推出的「中國民主模式已成形?」專題的諸多文章以立為主,著重介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模式,並非如外界所傳是針對《炎黃春秋》謝韜鼓吹民主社會主義的文章進行批駁。參與討論的南開大學政治學教授朱光磊透露,他在春節後接到《人民論壇》的約稿通知,請他及其他一些學者就社會主義民主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該刊並未限制這些文章的立場及觀點。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謝春濤認為,近年來的村民自治、政協的協商民主,跟過去相比進步不少。人大政協發揮的作用也在不斷增強。謝春濤說:「這三十年來,回頭看看,民主進程中,特別是個人自由,跟過去相比,進步是明顯的。民主要逐步推進,不能一蹴而就。」

  朱光磊介紹說,其實學界探討社會主義民主模式由來已久,這與國家長期發展密切相關。

  二零零四年中央建構馬克思主義工程時,就已經包含這方面的內容。朱光磊是該研究小組的成員之一,他透露說,當年四月底胡錦濤在會見小組成員時,曾經有一個即席談話,朱光磊回憶說,胡錦濤提出「深入研究重大的理論和實際問題」。主管意識形態的政治局常委李長春當時也表示,理論界要敢於研究新問題,要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的各種經驗。

  朱光磊認為,如果在政治體制上、在社會主義民主上沒有變化,經濟很難繼續保持穩定。目前也的確到了一個要出理論的時候了。不僅在經濟上,政治建設上也應該有一套新的東西。這些東西與西方的標準不一樣,但是與馬克思主義的經典理論也不一樣。

  朱光磊說:「新的東西容易受到左右兩派的攻擊。左的人說你背離了馬列,右的人說你改革還不夠。只能先做不說,埋頭探討比較好。」

  汪玉凱正在試圖建立這個「新的東西」。在他的理論闡述中,「和諧社會主義」民主模式將平息上述的種種爭論,否定科學社會主義中一些不合理的成分,汲取借鑒民主社會主義中一些優秀的成分,再結合中國傳統文化中「和諧大同」的理論,將這些融為一爐,錘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主義。香港《亞洲周刊》(第21卷第20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14: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