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紹興烏篷船

[複製鏈接]

12

主題

48

帖子

2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紹興烏篷船



烏篷船,是紹興水鄉一道獨特的風景。八百里鑒湖,猶如一張銀燦燦的巨網,撒在古越大地上。烏篷船,就是活躍在這張網上的哈黑精靈。從十八世紀以來,多少中外人士曾把古城紹興比喻為"東方的威尼斯",的確,這裡湖泊棋布,河港縱橫,整個紹興城鄉彷彿就輕輕浮在水面上。而那載著客人、載著笑聲的烏篷船,猶如水上"的士"穿梭其中,令人油然想起威尼斯的"剛朵拉"(載客小船)。

  
走進古村落觸摸活化石 2007五一·黃金周播報 徒步生活走出一片藍天 聚焦國內知名企業 越州之地原來是大片低洼的沼澤地,經過歷代改造,成為一片肥沃的河湖平原,人們出門見水,依水而居,烏篷船成了紹興人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載客用船,運貨用船,看社戲用船,嫁娶亦用船,還可作居所,去篷則可用作打魚。一些臨河酒店往往也自備一艘烏篷船,養著多種鮮魚,客人在雅室內開窗俯瞰,點食即捕,烹煮上桌。如今,水鄉公路已四通八達,但烏篷船作為水鄉風情的載體,仍然受到中外遊客的青睞。

  紹興烏篷船起源於何時,已無從查考。不過南宋大詩人陸遊曾在《鵲橋仙》詞中寫道:"輕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斷蘋洲煙雨。"詞中"輕舟八尺,低篷三扇",指的就是紹興的烏篷船。可見烏篷船至少有800年的歷史了。

  在紹興城鄉,筆者看到,各式各樣的烏篷船有小有大。大的可坐一二十人,是交通船,叫"埠船"。小的可載四五人。烏篷船兩頭尖翹,船身為木舟,船艙覆蓋半圓形船篷若干扇,可自由移動。船篷用竹片編成,中夾竹箬,上塗桐油黑漆。黑,紹興方言叫"烏",故稱"烏篷船"。大的船身較大,篷高可容人直立,艙寬可置放桌椅,供乘客打牌、飲宴,船尾裝一二支櫓,船工立著搖櫓,即作航行的推動力,又可控制航向。現在遊客在紹興風景區所見的烏篷船大都是小烏篷船,船身丈余,靠腳躅槳行進,航向則用手划槳來把握的,故又稱之為"腳划船"。船行進時,船工坐在後艄,一手握著挾在腋下的划楫,兩腳踏在躅槳的尾部,這樣兩腳一伸一縮,躅槳便一上一下地擊水推進。魯迅在《好的故事》一文中寫道:"我彷彿記得曾坐小船經過山陰道……"這小船指的就是小烏篷船。由於船體小,船身輕,河江小一些,淺一些,也暢通無阻。你進這類烏篷船只能席地而坐,上下船時都要當心,這種小船真如一葉扁舟,你坐在船底席上,兩手可以擱在左右的船舷上,也可以拍打船外的河水,在這種船里彷彿是在水面上坐。

  
    乘烏篷船是一種樂趣。置身船中,那船槳汩汩的擊水聲和船尾的 乃聲,給人以飄然之感。晴天朗日,撥開烏篷,但見遠山好像就在稻田的上部與船一起向前移,靠近田岸時,泥土便和你的眼、鼻接近,你甚至可以聞到花草的清香。船游湖中,還不時可見一道道魚箔(養魚分隔水面用的竹壩,利用竹片的彈性讓船通過),輕舟過箔,聲如琴韻。倘若雨中行舟,更有一種"船底江聲篷背雨,遊船聽得最分明"的感覺。煙色朦朧,岸柳輕舟,魚燕飛躍,此中之趣,惟有置身其中方可一一領略。

  與戴烏氈帽的船工聊天也是一種樂趣,看他一邊用腳躅槳,一邊用一口地道的紹興話與你聊一些越中掌故、鄉間趣聞,間或抿上一口紹興老酒,唱上幾句紹興大班,雖不純正,但在空曠的郊外聽來別有一番風味。



  最有意思的當數坐烏篷,品老酒,看社戲了。坐在輕輕蕩漾的烏篷船上,剝剝茴香豆,喝喝紹興酒,聽高亢激越的紹興大班,或一出委婉文秀的越劇,你可聯想到許多,關於水的溫柔,關於酒的熱情,關於紹劇的激昂和越劇的婉約,看似風格迥異,卻又和諧共存。

  "水如空,橋如虹,一葉扁舟煙雨中。""煙雨溟朦泛鑒湖,烏篷碎玉語非虛。"這是古今詩人對烏篷船的溢美之詞。烏篷船從遠古走來,如今依舊散發著勃勃生機,可以說它已超越"水上交通工具"的範疇,成為一個世人了解紹興的窗口。坐著水鄉特有的烏篷船,行進在碧波蕩漾的湖面,你才真正了解江南紹興的水之秀、水之靈,你才能了解水鄉的歷史和風情.(文/陳國榮)

  鏈接:烏篷船

  烏篷船是水鄉紹興的獨特交通工具,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800年前的陸遊老先生說它是「輕舟八尺,低篷三扇」。烏篷船船身狹小,船底鋪以木板,即使有滲漏,船艙也不會沾濕。船板上鋪以草席,或坐或卧,可以隨便,但不能直立,因船篷低,如直立,便有失去平衡而翻船之險。它的動力是靠腳躅(紹興人讀為suo)槳。

  划船的人坐在後梢,一手扶著夾在腋下的划楫,兩腳踏在槳柄末端,兩腿一伸一縮,槳就一上一下地擊水推進,時速可達10多公里。船的航向是用手槳來控制的,船行進時,船工腳手並用,背景是水鄉澤國的自然景色,「占斷萍洲煙雨」勾勒了這唯獨紹興才會有的畫面。有時船工便把作舵用的那手槳夾在腋下,把雙手空出,可以於輕舟快捷的迅行中捧一碗酒品嘗,腦袋讓烏氈帽遮著。烏氈帽也是紹興特有,天下無雙。帽為黑色,頂圓、卷邊,原料為純羊毛。製作十分複雜,從揀毛、去油、捏坯到套盔、下淘、染色、彈毛等,前後有30多道工序。它和烏篷船、莓乾菜並稱紹興三烏。

  烏篷船用渾黑來打點自己,固然一副老氣橫秋,骨子裡卻是十二分精巧,掉頭轉彎,都十分自如。這是朴貌與慧心的統一,也如舊棉襖里輕裹著一個靈氣外溢的俏女子,在反差上能令人含心一。你即使不能舟游水鄉湖中「巷」內,沒有用親身參與來獲取體驗性的感悟,光是眼看著烏篷船在水鄉的各種情態也會領受到鄉野逸趣的。

  其實紹興烏篷船,並不只有這腳划船,也有小畫舫大小的烏篷船,船身上雕刻著花紋、圖案,船頭上雕刻著虎頭形象的動物(一種水鳥),它們似乎在微笑,頗為滑稽。民間傳說:龍見面避之,行船可獲安全。這種烏篷船的船身較為高大,篷高可容人直立,艙寬可以置桌椅,供遊人打牌、飲宴,航速較快。《阿Q正傳》中描繪舉人老爺從城裡裝載著家財到未庄趙府避難所用的船,就是這。這種大船中有一種名叫「明瓦船」。其中的三明瓦是在船的兩扇定篷之間裝一扇半圓形的遮陽篷,三扇篷的木格子上,嵌著一片片一寸見方的藻蠣殼片,既避雨,又透光,這就叫明瓦。魯迅小時候就是坐這種有「三道瓦窗的大船」到東關去看猖會的。

  魯迅筆下還提到「文人的酒船」,這酒船俗名「梭飛」,有兩個「石墩磉」放在船頭,用以壓船,以免行船時船頭上翹影響速度。船中可擺竹椅長凳,乘客可坐可卧。這些大烏篷船從前多是少數官宦、富商作客、遊覽、掃墓、迎親、看戲時用的,多少有點競奢鬥富的味道。 烏篷船是紹興水鄉流動的生命,也是紹興的一道風景,又是越文化里的精靈。它如今幾乎成了紹興的一種象徵,畫面上只要有了烏篷船,不是紹興到了,就是紹興人來了。如今紹興的許多年輕人越來越喜歡玩烏篷船,他們常雇一條烏篷船去鄉下訪友觀光。
人生三大美事:讀書,交友,行走于山水間.

8659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342
沙發
春江水 發表於 2007-6-5 18:39 | 只看該作者
水鄉美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71

主題

1萬

帖子

7804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7804
3
孤獨一身 發表於 2007-6-21 19:38 | 只看該作者
輕舟八尺,低篷三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8

主題

431

帖子

139

積分

版主

倍兒親成員[一品]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39
4
alvinlee1120 發表於 2007-6-26 21:06 | 只看該作者
好愜意的地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4: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