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葯價頻頻降百姓沒感覺 藥品降價是「偽風暴」?

[複製鏈接]

943

主題

1808

帖子

117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4

積分
117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nln 發表於 2007-5-11 08: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7年05月11日 07:03:43  來源:市場報  



    國家發改委5月8日宣布,調整260種西藥最高零售價格,其中70%品種價格進行下調,降價金額約50億元。針對本輪西藥調價,有媒體報道解讀為此次調價是藥品「大降價」時代的終結,今後葯價將由集中大規模降價轉變為定期微調。5月9日,國家發改委對外闢謠,表示此種說法不準確,葯價還將延續按種類分批調整的方式進行。然而,藥品「大降價」時代終結的謠言也引出了「葯價頻頻降,百姓沒感覺」的議論。[相關新聞:發改委:葯價繼續分批調整]

    藥品降價為何成雞肋?

    5月9日,有媒體報道稱,今後國家對藥品價格不再進行藥品大降價,將由集中大規模降價轉變為定期微調。該報道認為,這意味著國家發改委藥品「大降價」時代的終結。

    不承想,那邊話音未落,這邊著急上火。次日,國家發改委急急忙忙站出來闢謠,稱:上述說法並不准確,藥品降價模式未變,仍將按種類分批調整。

    同一事件,卻產生兩種截然相反的結論,看起來煞是熱鬧。孰是孰非暫且不論,單就這兩則新聞而言,恰恰印證了藥品降價正處於進退維谷的兩難境地:一來藥品降價實已淪為雞肋,二來卻又不得不勉力為之。

    之所以說藥品降價形同雞肋,是就其效果而言。藥品降價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取得實效,解決老百姓看病貴的難題。為此,10年間葯價降了20多次,價格主管部門不可謂不盡心、不努力。然而,結果卻是「葯價頻頻降,百姓沒感覺」,甚至出現「葯價越降,看病越貴」的怪現象,這就怨不得消費者不買賬了。

    藥品降價儘管無人喝彩,卻仍在勉力為之,也是出於對效果的考量。在發改委已經採取的20多次藥品降價措施中,降價總金額達500多億元。硬梆梆的數字說明,藥品降價是有效果的。

    藥品降總金額達500多億元,老百姓卻還是沒感覺,這是為何?

    再看一組數字:根據衛生部醫院統計數據測算,通過葯價加成,全國醫院每年的藥品加價獲利收入500多億元。也就是說,發改委窮10年之功為老百姓降下的葯價,僅等同於醫院一年之利。另外,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日前向國務院上交的《關於改革「以葯養醫」機制的建議》中曾指出,目前全國醫院和醫生每年從醫藥企業獲得的「公關費」和「回扣」有數百億元。若把兩者簡單相加,便可得出每年「以葯養醫」的金額高達近千億元的結論。

    可見,現行「以葯養醫」體制「慾壑難填」的弊端,才是藥品降價進退維谷、淪為雞肋的根源。

    顯然,光靠藥品降價解決不了「看病貴」的難題。因此,新醫改方案出台迫在眉睫。但由於目前的醫藥管理格局複雜,發改委負責葯價調控,衛生部主管醫院,葯監局分管藥品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缺乏統一的協調機制,如何制約各部門在新醫改方案出台過程中進行利益博弈,未免使人擔憂。

    而且,這種擔憂從各部門近期的言論中已可見端倪:發改委官員表示葯價居高不下,關鍵在於現行的「以葯養醫」機制;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則認為藥品招標採購領域存在制度性缺陷;衛生部反戈一擊:新葯審批過濫、把關不嚴。

    但不管如何,都應該看到,要想解決「看病貴」,藥品降價和改革「以葯養醫」就像馬車的兩個輪子,缺一不可。政府必須拿出「釜底抽薪」的勇氣,首先改革「以葯養醫」體制,使醫療機構承擔藥品價格下降的部分成本。(張向永)

    辨析

    藥品降價是「偽風暴」

    降價了!降價嘍!從1997年開始,隔三岔五,國家發改委都要吆喝一陣藥品降價,並正經八百地張貼出一張單子,昭示天下。這曾屢次被輿論稱之為「藥品價格風暴」。

    多年來葯價虛高,老百姓期盼藥品降價,就像老農盼甘霖一般。風起了,雲動了,群眾仰頭望天,「奇迹」卻出現了:只聽雷聲咚咚響,雨點嘩嘩落,卻就是不見有一滴落到自個兒身上。老百姓雖然滿心納悶,也只好悻悻回屋了。

    就這樣,20多個藥品降價令前赴後繼,10個年頭也過去了,老百姓卻始終沒有感受到多大實惠,到後來乾脆是對藥品降價充耳不聞,只有發改委自吹嗩吶自擂鼓。這不,就這幾天,發改委又是發布第24個藥品降價令,又是對媒體失實報道闢謠,忙得不亦樂乎。

    葯價虛高,百姓怨言很大。發改委多次發布降價令,儘管效果平平,似乎還讓人覺得「沒有功勞有苦勞」。為啥?葯價形成受醫療體制、社保制度、藥品管制政策、藥品採購制度等多因素的影響,單靠行政降價並不能解決問題。

    但問題的關鍵是,虛高的葯價到底是誰核定、審批、備案的!答案是,發改委、物價局!既然如此,為何不最初就把葯價定好了,反而一次次發布降價令?明知價格定高了,卻屢降屢敗,即使不是瀆職,難道不是辦事不力!

    有人說,發改委也是沒法,因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根據經濟學上「劣幣驅逐良幣」的理論,對降價葯,廠家不再生產,而是改頭換面,重新高價上市。此稱之為「降價死」。

    還有一種說法,醫院賣便宜葯沒利潤,醫生開降價葯沒回扣,會選擇替代的高價葯。所以雖然發改委多次降價,百姓還是得不到實惠。此為「醫療體制」問題。

    但事情最怕往深處想,既然是「劣幣驅逐良幣」,既然是「以葯養醫」的體制問題,那些改頭換面重新上市的冒牌新葯,那些價格高高、回扣高高、醫院愛用、醫生愛開的葯,其虛高價格又是誰核准、誰審批的呢?難道不歸發改委管轄?(王海)

    反思

    葯價頻頻降,百姓沒感覺

    面對「葯價頻頻降,百姓沒感覺」,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公開承認,目前醫藥管理格局十分複雜,缺乏統一的協調機制:發改委負責葯價的調控,衛生部分管醫院,葯監局分管藥品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因而對葯價虛高的監管,往往是「按下葫蘆起來瓢」。

    筆者認為,之所以出現尷尬,還在於發改委本不是市場供求主體,而是一個市場監管主體。藥品降價的正途,在於相關部門放開市場管制,加強市場監管。

    國家發改委的資料表明,除了少數專利藥品和原研製藥品面臨供不應求外,像仿製藥品等已經嚴重供過於求。但是,為什麼對那些「供過於求」的仿製藥品市場,市場規律起不了作用呢?發改委為什麼還要不辭辛勞地實行「降價令」?比較合理的解釋就是流通環節的交易費用過大。而要減少藥品的流通環節和杜絕藥品流通中的腐敗交易,就遠不是發改委一家就能完成的了。

    另外,對那些供不應求的專利用品和原研製藥品,不分青紅皂白限定價格,有百弊而無一利,一方面會造成藥廠研發經費的捉襟見肘,另一方面會打擊藥廠的生產積極性。這都有可能進一步加劇藥品市場的供求矛盾。

    要想把藥品價格真正降下來,筆者認為,一是放開市場管制,通過市場競爭讓價格降下來,同時相關部門必須加強市場監管,嚴厲查處腐敗交易行為。(鄧璟)

198

主題

8841

帖子

199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1
沙發
xinjinni127 發表於 2007-5-11 16:06 | 只看該作者
筆者認為,一是放開市場管制,通過市場競爭讓價格降下來,同時相關部門必須加強市場監管,嚴厲查處腐敗交易行為。(鄧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

主題

5763

帖子

118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83
3
番茄好味 發表於 2007-5-11 16:20 | 只看該作者
老百姓玩不過那些奸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4
mm021 發表於 2007-5-11 17:25 | 只看該作者
10年調整了了24次,竟然還如此。

該追究相關部門的瀆職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918

帖子

59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91
5
hz0313 發表於 2007-5-11 19:5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06: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