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黃埔村, 繁華塵封的千年古村

[複製鏈接]

12

主題

48

帖子

2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古村、古屋



繁華的廣州也有古村,而且比鄰市區。這不得不讓人好奇。

  務實得沒有一絲空靈、擁塞得沒有半點通透的一座巴不得現代到極致的煩囂都市,怎能在時尚的揚塵上浮現千年古村的海市蜃樓?車進「黃埔村」牌坊,懸念更甚——城市化進程中的產物「城中村」,它的尷尬和憋足,焉能與擁有1600年歷史的古村相提並論?

  古村、古屋、古廟

  黃埔村現還沒有開發為旅遊點。訪古前的
走進古村落觸摸活化石 2007五一·黃金周播報 徒步生活走出一片藍天 聚焦國內知名企業 準備中,我沒能找到黃埔村的示意圖和旅遊攻略,全憑直覺在村中遊盪。馬賽克、彩釉磚,依著手有餘錢的村民們的審美理想建起的各式洋樓,簇新而熱鬧地夾道排列。但進村后很快就發現,黃埔村和廣州其他「城中村」極大的不同:清潔、安靜,空氣中隱隱透著別樣的沉靜。青石板路光滑平整,早春桂花暗香沁鼻。大年初五造訪,但村中卻安然恬靜得讓人意外。可以想見,平日里村中更難有喧囂了。

  村中巷道規整有序,任由我這外來人怎麼轉悠,總能找著方位和通路,並且很快就能找到村子布局的規律:村子呈平面網格布局,一個巷子為中軸,民宅在巷子兩側,一個院落套一個院落,即所謂廣府鄉村「梳式布局」。由巷子的排列和走向,能推斷黃埔村的朝向:坐西北向東南。

  鑊耳屋!突然在路過的巷口瞥見只在圖片上見到過的廣府建築——鑊耳屋。朝陽灑在鑊耳上,深青靜穆的古屋恍然躍動,似老者微笑般親近和溫暖。繼而,在相鄰的巷子里,出現了更多的鑊耳屋。我一一記下那些略帶書卷味兒的古樸巷名:清風裡、來燕里、淳庸巷、橫辰里、中正里、申明大街……

  細看鑊耳屋,都用青磚、石柱、石板砌成。外牆壁均有花鳥圖案。鑊耳屋的山牆砌成鑊耳狀,故稱「鑊耳屋」。據說鑊耳狀的建築防火和通風性能良好:火災時,高聳的山牆可阻止火勢的蔓延和侵入;微風吹動時,山牆可擋風入巷道,進而通過門、窗流入屋內。民間還有「鑊耳屋」蘊含富貴吉祥豐衣足食意義之說。

  如果不是熟悉村中掌故的馮先生引路,村北入口古鳳凰樹下的北帝廟就會被我錯過。北帝廟正在修葺中,除了門前一對石獅子真相畢露,整座北帝廟都被裹在建築棚架中。建於宋代的北帝廟是黃埔村標誌性建築物之一。據馮先生說,黃埔村原有很多廟宇,如華佗廟、洪聖殿、聖母宮、天後宮等,可除了北帝廟因文革時被用作村衛生院而倖存外,其餘全部被毀。

  馮先生帶著我穿過棚架去看廟門正門楣上的廟名——玉虛宮。匾額石雕而成,儘管斑駁陳舊,但字跡和周遭的雕花依然清晰。馮先生向我介紹,除四舊時村民用泥土將匾額糊上,才使得「玉虛宮」匾額免於剷除之災。

  經馮先生引見,我特意拜訪了如今在村中主持北帝廟重修工作的黃埔村僑聯會長馮國全先生。他介紹說,北帝廟極具考古價值,在北帝廟中有一面被石灰封住的牆,鏟掉石灰后顯露出的八塊石碑上,寫有「黃埔稅口四元」等字樣,為考證黃埔古港的歷史提供了重要依據。


村中最大的馮氏宗祠


宗祠、姓氏、村名

  在黃埔村邂逅的第一座宗祠,是主山馮氏公祠,是村中現存19座宗祠之一。黃埔村現存的祠堂,是黃埔村所保留的傳統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祠堂風格基本與珠三角祠堂建築風格和式樣一致:青磚砌築,花崗岩牆裙,風火山牆;正脊上多為灰塑花鳥、博古文飾;中堂台基、石柱、石枋上的石獅子,雕刻風格粗獷;梁架上精雕細刻的花鳥、人物文飾豐富。主山馮氏公祠處
走進古村落觸摸活化石 2007五一·黃金周播報 徒步生活走出一片藍天 聚焦國內知名企業 在一個十字巷口,但門前卻清靜得難得碰上一個來人。

  公祠大門緊鎖,外牆斑駁,樑上蛛網散布,祠名依稀難辯。沒有重修、沒有翻新,一任寥落蒼涼,反平添古祠的韻味。外檐房樑上的木雕,精緻得讓人瞠目結舌。在馮先生的引領下,我還在村中見到據稱有99個門的一座馮氏宗祠。宗祠的祠名已經沒有了,門前的石雕也慘遭毀壞。馮先生說,這是村中最大的馮氏宗祠。在馮氏宗祠的對面,就是曾經被用作幼兒園的羅氏宗祠。莊嚴的宗祠和牆壁上色彩斑斕的兒童畫搭配在一塊,頗有點黑色幽默。馮先生說,這是村中惟一的一座羅氏宗祠。

  據載,黃埔村有馮、梁、胡、羅四大姓,還有關、黃、衛、陳等小姓。村中曾經出過眾多官宦、商人,這些人衣錦還鄉后,捐錢建了不少祠堂。鼎盛時期宗祠達99座。

  說及姓氏,自然提到至今仍說法不一的「黃埔」村名來歷:一說是自千年之前北宋嘉佑年間「黃埔」建村以來,「黃埔村」便因黃姓最多而得名;一說是由原名「鳳浦」訛讀為「黃埔」而得名。無論村名來歷如何,有一個可以確認的事實——赫赫有名的黃埔港和黃埔軍校,其得名其實均源自這個與它們隔江相望的古村。

  名宅、名祠、名人

  與主山馮氏公祠一巷之隔的榮西里,便是左垣家塾所在地。左垣家塾是「十三行」之一天寶行行主梁經國生活過的地方,由梁經國號「左垣」得名。梁經國19歲加入馮氏洋行做幫工,由於他執掌的洋行生意紅火而得馮氏洋行資助,出任天寶行的行商,他和兒子梁倫樞都成為廣州行商的巨擘。眼前的左垣家塾,與古樹相伴,殘破、安靜地矗立在窄巷的拐角,在周遭各色新建洋樓的簇擁圍合下,絲毫顯不出當年主人的叱吒風雲。

  當巷陌突然呈現「半畝方塘一鑒開」的明凈時,我知道池塘中的倒映便是胡氏大宗祠了。正午的陽光把村中最顯赫的胡氏大宗祠照耀得通透生輝,可宗祠后層層疊疊的新樓卻擁塞成大煞風景的背景。胡氏大宗祠是胡姓的始遷祖祠堂。胡姓祖籍福建崇安,其祖先到南雄保昌縣,南宋時從南雄珠璣巷遷到廣州濠畔街,后遷至黃埔村。祠堂面闊三間,進深三間,頭門兩側的門聯上寫著「派溯崇安源遠流長綿世祚」、「基開黃埔根培本固大宗祊」。

  村裡人最引以為豪人物,是胡姓中的胡旋澤。他是19世紀中後期名噪一時的新加坡僑領,中國駐外領事第一人,同時又是國際外交史上第一個身兼三國領事的外交官,曾先後被澳大利亞國封為男爵、被英國授予CMG三等寶星爵位。由於他的卓絕貢獻,人稱「黃埔先生」。現胡氏家族重新做了「欽命新加坡領事胡旋澤」的豎式掛匾懸掛在宗祠內。


黃埔村裡的胡氏大宗祠


古街、古港、古渡口

  留意每一處街巷的名字,終於讀到黃埔直街、浦南直街、海傍街的字樣。可怎麼也想像不出,這些寬不過一米、長不過百餘米的窄小街道,竟是往昔商貿往來繁盛的主幹道。依史料記載細細打量,現今黃埔直街、浦南直街、海傍街沿街那些不起眼的連排房子,倒確鑿是店鋪形式、建築風格基本一致的單層平房,而房前臨街處的門窗均設置可搬動的板門和半截櫥窗,據
走進古村落觸摸活化石 2007五一·黃金周播報 徒步生活走出一片藍天 聚焦國內知名企業 稱這些都是清代店鋪的形式。這些細微的發現,著實令我興奮不已,確信自己的確踏在了前清的古街上。

  順著石基村(舊屬黃埔古村,明代初期劃出)西南向古巷走到盡頭,就是黃埔古港(原稱醬園碼頭)。巷陌的牌坊上鑲嵌著署有「咸豐四年」年款的「海傍東約」石匾,這正是黃埔古港的歷史印記。

  1685年,清政府在廣州設粵海關,並在黃埔村南邊醬園碼頭設立黃埔掛號口,頓時中外商船雲集,舳艫相接,貿易繁榮,進入黃金時代。1757年至1840年間,清政府決定只保留粵海關,黃埔掛號口作為貿易必經之地隨之聞名世界,所謂「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有專家認為世界上能與它媲美的只有地中海亞歷山大港,但亞歷山大港在16世紀已經衰落。而這一時期廣州處在中國外貿的中心地位,瑞典的「哥德堡號」曾經的停泊地--黃埔古港,有幸見證廣州最輝煌的歷史。

  黃埔古港興旺發達的時候,正是17世紀到19世紀廣州海外貿易最為鼎盛的時期,也就是近代西方商人津津樂道的「對華貿易的黃金時代」。除了 「哥德堡號」,黃埔古港還停泊過美國的「中國皇后號」、俄羅斯的「希望號」和「涅瓦號」、澳大利亞的「哈斯丁號」等等外國商船。

  史料記載,古黃埔港作為廣州的外貿港口有170多年歷史,1757年後的83年間,廣州港被清廷指定為全國偌大海岸線上惟一對外貿易港口后,古黃埔港便異常繁忙。在黃埔古港鼎盛的80多年間,共停泊外國商船5000多艘。鴉片戰爭后,廣州在全國對外貿易的首要地位為上海取代,黃埔古港失去昔日繁盛,醬園碼頭也因逐年淤塞而被廢棄。

  古老的碼頭,現今成了村民的渡口。渡口長堤的一邊淤泥乾裂,觸目頓生滄海桑田的感慨。長堤另一邊依然江水蕩漾,岸邊停泊著幾尾渡船。搖櫓到對岸,便是另一村鎮――侖頭。

  儘管總有與古村味道不協調的新式洋樓干擾視線,可漫步在沉靜的千年古村,總會恍惚自己是否身在廣州。因為,不過十來分鐘的車程便會將自己再度匯入都市的車水馬龍,而這種時空,竟使廣州的兩個繁華時代「斷代」。究竟,是當下的繁華封塵了曾經的繁華,還是往昔的繁華衍生出當下的繁華?古村無語。出村的時候,夕陽正好打在殘牆垛上蔓延盛放的炮仗花上,安靜,卻絢爛。


古港碼頭今貌



 交通:

  A、自駕車路線

  1.自駕車從廣州市區出發沿黃埔大道東行,經琶洲大橋到琶洲島,沿東西向公路朝新洲碼頭方向直行,途中就可看到緊靠公路邊的黃埔村牌坊,由牌坊進村。自駕車走華南快速幹道、曉港東路都十分便捷。

  B、乘車線路(廣州市區去往黃埔村,可就近選擇公交車)

  1.在珠江北岸的城東,可往動物園南門公交總站搭乘137路公交車至黃埔村站下,票
走進古村落觸摸活化石 2007五一·黃金周播報 徒步生活走出一片藍天 聚焦國內知名企業 價3元;

  2.在珠江北岸的城西,可往西華路尾公交總站搭乘229路公交車(或打的直達)至總站下,票價2元;

  3.在珠江南岸,可往赤崗公交總站搭乘262路公交車至黃埔村站下,票價1元;

  4.另可選擇搭乘地鐵2號線至琶洲站,再轉乘229路。

  C、輪渡線路和時間

  1.深井-新洲單純客渡輪渡時間從早上6:00-21:00,票價0.60元;

  2.黃埔造船廠-新洲單純客渡輪渡時間從早上7:00-18:00,票價同上。由新洲碼頭可步行(約半小時)或乘137路、262路公交車至黃埔村。

  小吃:

  雲吞面:黃埔村的生記麵店,店是本村人開的,聽說雲吞師傅做了四十幾年的雲吞,面與雲吞分量的搭配法很多,價錢超值。

  艇仔粥:黃埔村西南側石基村碼頭的艇仔粥地道傳統,目前有 "雞記"和"貓記"兩家船舫經營,後者出品細膩、服務較好。艇仔粥粥底有海鮮味,料足味美,只需2元一碗。在小艇上吃粥,更能品嘗出「艇仔粥」的別樣風味。其它炒粉、炒麵、炸雲吞、油菜和各式煎餅(南瓜餅、蓮藕餅、蘿蔔餅)味道也很地道,價格在1~5元內。值得推薦的還有清炒河蜆,清甜鮮香,一碟不過3元。

  其它:石基碼頭河堤上還有村民擺賣自家出產的時令瓜果,十分新鮮。

  提示:黃埔古村現尚在規劃開發中,對前來訪古探幽者不收門票。村內新居和古屋夾雜,居者為本地村民和部分外來務工者。多數古屋和祠堂關閉閑置。村中十分安靜,商業氣息不重。村內沒有住宿。古村遊覽,假如不做專業攝影或深訪,半天時間足矣。冗餘的半天可前往順路景點。

  順路景點:黃埔古村與長洲島、深井島一江之隔,由新洲碼頭坐渡輪可到著名的黃埔軍校舊址、東征烈士墓、長洲炮台遺址、深井古村等。

[ 本帖最後由 走過一村又一庄 於 2007-5-11 00:12 編輯 ]
人生三大美事:讀書,交友,行走于山水間.

147

主題

278

帖子

18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84
沙發
weisihaowish 發表於 2007-9-26 14:37 | 只看該作者
ding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0: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