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白先勇:召回崑曲的青春生命

[複製鏈接]

9777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禁止發言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積分
1200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ullbird 發表於 2007-5-7 21: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白先勇談崑曲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宣傳海報





永遠的白先勇
著名作家白先勇近照。(許培鴻 攝)
    5月11日至13日,北京將迎來崑曲青春版《牡丹亭》的百場慶演。自2004年4月25日在台北首演以來,青春版《牡丹亭》輾轉兩岸四地,又遠赴大洋彼岸,從香港、北京、天津、上海、蘇州、杭州、廈門、廣州,到美國加州,至今已演出99場,觀眾達15萬人次,盛況可謂空前。暮春時節,牡丹亦白。借其製作人、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專程赴京為青春版《牡丹亭》預熱的機會,本報記者對他作了專訪。談到青春版《牡丹亭》,白先勇並不避諱表現出輕鬆和欣慰,齣戲入戲,話語間仍帶著一襲淡遠的古典。
    崑曲不必越演越老它要面向青春的未來
    2001年,中國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排在入選19項遺產的第一位。可是由於種種原因,崑曲的處境相當艱難,當時全國僅有6個崑曲院團,表演從業人員也才300多人,演出市場的低迷讓崑曲面臨著衰亡的危險。也許,青春版《牡丹亭》給振興崑曲提供了某種形式的參照,以及更多的思考。
    我們的這個版本叫青春版《牡丹亭》,為什麼叫青春版呢?第一,我相信,崑曲本身就有一個青春的生命,我推出青春版《牡丹亭》,是想召回崑曲青春的生命,崑曲不必越演越老,它不是存在於博物館里的老化石。第二,《牡丹亭》本身,它就是歌頌青春、歌頌愛情、歌頌生命的,男女主角都很年輕。第三,我們起用年輕演員,他們是合乎劇中的人物形象和氣質的。我們想藉助《牡丹亭》這樣一部經典大戲,訓練一批有才氣的青年演員來接班,來傳承崑曲。而且,我們也要培養青年觀眾。一個劇種如果沒有青年觀眾,是很難傳承和延續下去的。因此說,青春版《牡丹亭》面向廣大觀眾,更面向它的青春未來。
    我們開始演出的時候,崑曲的處境相當艱難,已經處於非常低迷的狀態,社會上關心崑曲的人很少。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播撒了崑曲的信息,從大學校園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大家對崑曲的了解增多了。很多人認為崑曲曲高和寡,我認為不是的。如果崑曲能夠製作得很精美,而且前後的宣傳達到某種程度,我想是會引起很多人的興趣,看了以後也是會著迷的。青春版《牡丹亭》巡演以來,演遍大江南北,受到廣泛、熱烈的歡迎,是能證明這一點的。青春版《牡丹亭》跟北京很有緣。大家知道,北京觀眾對傳統戲曲的眼光是很高的。2004年我們第一次到北京演出,在世紀劇院,有一件事情讓我很感動。那場演出年輕觀眾很多,1700多個座位,都坐滿了。謝幕時都快晚上11點了,觀眾看完都不走。那時天已經很涼了,我走出來時,發現兩位老先生在那裡等我,我事先不知道。他們跟我說,青春版《牡丹亭》把多年來我們心目中的《牡丹亭》演出來了。2005年在北大演出,一位北大的教授警告我說,北大的學生不好惹的,如果戲不夠好,學生會站起來走人的。我跟他說,不會的,他們會喜歡的。後來演出時,他們百年紀念講堂的2200個座位,坐得滿滿的,到了第三天,還要加座位。戲演了兩輪,兩輪都是滿的。
    對傳統戲曲來說,有青年觀眾是非常重要的。崑曲是高雅藝術,文學性很強,大學生一直是我們主要的演出對象。我常感覺,我們大學裡頭的美育課程太少了。有的學校有音樂欣賞課,欣賞西方古典音樂,為什麼不能欣賞湯顯祖、欣賞《牡丹亭》呢?青春版《牡丹亭》在美國巡演期間,加州大學伯克利學院音樂系馬上就開設了崑曲課,把它當作世界性的歌劇來研究,六七十個學生都選了課。他們也表演,不會中文,就用英語唱。現在崑曲已被納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系列,成為人類共同的遺產,我們有什麼理由不進行這樣的美育教育,不開設這樣的課程呢?
    我向大學推廣崑曲,就是要引起大家的興趣,去研究它,保護它,弘揚它。崑曲需要大學生這樣的觀眾群體,大學也需要崑曲這樣的美育課。我也希望,相關教育部門能夠重視到這一點,把傳統文化中如此重要的部分納入到美育教育的範疇里。譬如學校,可以開設崑曲欣賞之類的課程,甚至可以和一些戲劇院團合作,推出崑曲演出,培養一些觀眾。在不同場合我也呼籲過,要把崑曲納入到大學的課程教學中。從培養觀眾到引領更多人加入到崑曲藝術事業中,都要從教育開始。在台灣,我們鼓勵成立大學崑曲社。像台大、政大的崑曲社,正是這些崑曲社的社友,讓崑曲一代一代地傳下去。為什麼到現在台灣的崑曲還存在呢?很大程度上是台灣的大學崑曲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從前正式的昆班衰落了,可是很多民間的崑曲社還存在著,有所謂的清唱雅集。我覺得,學校裡邊應該要有這樣的傳統。
    很多人說,這是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不是的,其實青春版《牡丹亭》是很多文化人士和藝術家合作的一個大的文化工程,而且是提供給很多人共享的文化事業。三年來,青春版《牡丹亭》走了很長的路,但並不代表崑曲就已經成為強勢,它還很脆弱,還需要更多人的共同努力。

沈豐英(左)、俞玖林在崑曲青春版《牡丹亭》中分別飾演杜麗娘、柳夢梅。(許培鴻 攝)
    崑曲的美觸動了我們對民族文化的鄉愁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錢夫人驀然想起當年桂枝香請生日酒時唱《遊園》一折的情形,一時時空倒錯,物是人非。這是白先勇小說《遊園驚夢》中的一個情節。如今,青春版《牡丹亭》即將迎來它的百場慶演,從某種意義上講,它也代表了白先勇先生的某種情結和對民族文化的悠悠鄉愁。
    青春版《牡丹亭》演出成功,引起那麼大的影響,我想並非偶然。我用兩個字來概括它,一個是「美」,一個是「情」。崑曲是一門結合文學、音樂、舞蹈、戲劇、美術等多重元素的綜合藝術,它們糅合起來,糅合得天衣無縫,精緻、精確、精美。青春版《牡丹亭》是抽象的、寫意的、充滿詩化色彩的,它講述了一個由生而死、死又復生的愛情故事,非常浪漫。而它的唱腔那麼美,唱詞也那麼美,它就是我們中國古代的歌劇。
    水袖是崑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崑曲的伸延,有一套非常豐富的表現情感的動作。中國戲曲的水袖動作,非常難,要很精確。我親眼看到的,張繼青老師教女主角沈豐英,一個動作重複了33次,笛音吹到那個地方,水袖就要甩到那個地方,一點都不能錯。崑曲的可貴,的確也因為它很難,是用水磨調磨出來的。我們到美國演出,美國觀眾也很驚訝,沒想到崑曲的水袖動作那麼豐富,那麼能夠表現兩情纏綿。像《驚夢》一折,男女主角就那麼水袖勾連、眉目傳情,足足20分鐘,載歌載舞,把兩情纏綿表現得那麼高雅,非常不可思議。
    崑曲的美學是抽象的、寫意的,是抒情詩化的、以簡喻繁的美學,可以讓演員充分發揮他們的表演。所以,我們也用書法和繪畫來給舞台襯底。比如,我們用了柳宗元的文章書法,因為主角柳夢梅自稱是柳宗元的後代。崑曲和傳統的書法、繪畫其實是相通的,它們都講究線條的美。如果把崑曲的水袖動作、舞蹈動作描摹出來,想必就是很好的狂草。崑曲的婉轉唱腔和笛音,它們也都是拋物線的,很美。可以說,崑曲和傳統的書法、繪畫,它們代表了相同的美學原則下不同的文化符號,是我們的傳統文化所特有的。
    2006年9月到10月,我們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學院演出,在聖巴巴拉市演出,西方人對我們的崑曲簡直如痴如醉,很多人把演出跟1929年梅蘭芳赴美演出的盛況相比。應該說,《牡丹亭》講述的愛情故事並不難懂,西方也有類似的歌劇,講述到地獄尋找愛人的故事,它們都具有普適性。但我們崑曲的表現形式實在太美了,我們的唱腔、音樂,我們的水袖,是他們所沒有的。我們在聖巴巴拉市演出期間,他們的市長特地宣布那一周為「牡丹亭周」,在聖巴巴拉市的主街上到處插滿了我們的旗子。觀眾里有很多華人,許多人看了都淚流滿面。
    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得到廣大學生的熱烈反響,我有一個感受,就是現在年輕一代的華人,可能內心最深刻的地方,對我們的傳統文化、對我們自己的文化,有一種渴求,可能還沒找到在哪裡,或者還沒找到那個點,但這是我們共同的文化基因。我們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和文化,我們一定會回頭去看,尋找我們的文化到底在哪裡,我們文化中最感動人的地方在哪裡。這個時候已經到了,我們應該為此做點什麼了。對傳統文化的有些方面,也許我們感覺很遙遠了,失去了,很久沒看到了,很懷念它們,這時候突然看到,立刻就很感動。看了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美國的很多華人都泫然淚下,是《牡丹亭》打動了他們,打動了他們內心最深處的一種思念、一種對民族文化的鄉愁。
    大家看這個戲,除了男女主角非常美,崑曲音樂很好聽,很動人,我想還有一個很大的文化的力量。文化的力量在很深刻的層面上,從公眾的層面走向人的內心,否則的話是坐不住9個小時看演出的。我在台灣演出的時候,一個台灣政治大學的女學生走過來說,白老師,看完你的戲以後,我感覺到作為一個中國人的驕傲。她講的時候很嚴肅,讓我也肅然起敬。她是學法律的,她的話讓我也很尊敬,因為她是發自內心的。我自己在美國住了40多年,西方的許多文藝表演幾乎都看過了,看過了我也感動。但是看完后,節目是人家的。但這個戲,我們看了,會覺得這是我們的。所以那麼多華人看了會那麼激動。

青春版《牡丹亭》劇照。(許培鴻 攝)
    整編製作要留住傳統的根基
    清代乾嘉期間,昆班藝人對許多明清傳奇本子進行了刪改和整編,以適應崑曲演出的需要。折子戲的興起給當時的崑曲演出帶來了繁榮,但陸萼庭先生在《崑劇演出史稿》中也指出,演出的繁榮恰恰遮蔽了劇本創作上的乏力,同時折子戲的興起對崑曲劇本創作也產生了負面的影響。在現代社會環境下,崑曲該如何整編、製作?崑曲的劇本創作該何去何從?
    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跟製作有關,我們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從物力到人力,編導演,我們集中了許多行內優秀的藝術工作者,花了很大的精力。譬如編劇,四位編劇要把55折的全本《牡丹亭》精簡為27折的戲,的確是頗費心血的。我們的定位是青春版《牡丹亭》,主題是「情」字,圍繞這個字編劇,並把它呈現到現在的舞台上。在舞台設計、服裝、燈光這些方面,我們也要最好的,然後大家一起磨合。服裝是台灣著名導演王童先生設計的,他學美工出身,親自替我們設計了200套,從顏色到圖案花樣,都是他選擇的。做工也用了有名的蘇州刺繡,全手工製作。《驚夢》一折中杜麗娘身上的那件披風,繡的是蝴蝶,翩翩起舞,就很能表現女主角青春萌動的情態意趣。
    男女主角都是我親自挑選的。2002年,我應邀到香港演講,主講崑曲,需要幾個做示範的崑劇院學生。非常巧,俞玖林的嗓音非常好,唱高音悅耳又不刺耳,而且形象也好,很有古代書生的氣質。我說,這不正是唱柳夢梅的小生嗎?後來到蘇州,要物色一個飾演杜麗娘的旦角。挑選宣傳劇照的時候,我一指沈豐英的照片,說,就是她了。我們需要那種眼角含情、飛波流轉的演員來演杜麗娘,沈豐英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後來我找到崑曲界的著名表演藝術家張繼青老師和汪世喻老師,請他們教男女主角,一招一式都手把手教。他們現在都60多歲了,已經退休歇業,他們的藝術如果不傳承下去,真是崑曲界的一大損失。經過一年多的嚴格訓練,又到各地巡演,如今俞玖林和沈豐英在舞台上已經很有把握了。
    在製作青春版《牡丹亭》的時候,我給了它一個大原則,即我們做的是崑曲,崑曲的基本法則要遵守,它的念唱做打,它的唱腔,它的水袖動作,這些都是不好亂動的。我們不能把水袖剪掉。我看過有些崑曲,把水袖剪掉了,剩下大袖子,那就違反原則了。它就是要靠水袖去表情的。崑曲主要是曲,是要唱的,如果編出來的都是對話,也是不行的。但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表演方式和條件,明清時代是沒有舞台照明的,在白天演,或者在廳堂里演,點蠟燭的。現在我們有了歌劇型的舞台,有電腦操控的燈光和音響設備,我們能夠利用到的一些現代舞台元素,是可以也應該謹慎地加入到裡頭去的。我們要尊重古典,又不因循古典;要利用現在,又不濫用現在,一切都要建立在傳統的根基上面。
    青春版《牡丹亭》是傳統的,但同時它又是現代意義上的崑曲,是既傳統又現代的一個戲。要讓崑曲的精神、古典的美學,呈現到現代的舞台上,這對我們是很大的一個挑戰,也是我們一路摸索過來,一路嘗試過來,並漸漸磨合成現在的樣子的。崑曲到現在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了,有一套已經很成熟、很精確、很精緻的古典美學,不好隨便去動。但它在舞台上呈現的方式,燈光也好,服裝也好,讓它和現代的舞台契合起來,我們花了很大的功夫。而事實是受到年輕人歡迎的。我們推出青春版《牡丹亭》的原因之一,就是要培養年輕的觀眾,讓更多的人對崑曲感興趣,對我們的傳統文化感興趣。
    至於新的崑曲劇本的創作,我覺得,這有一定的難度。崑曲的本子以明清傳奇為主,它們的曲牌是全套的,這些曲牌都是古典的詩詞,是從我們的唐詩、宋詞、元曲延續積澱下來的,唱詞都是古典詩。像《牡丹亭》,它之所以那麼美,那麼迷人,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它的文學性很高。譬如「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非常美。以現在人們對古典詩詞的修養,要去創作全新的,要達到如此的境界,我想有一定的困難。因為它要求既要有非常好的古典詩詞修養,又要對曲牌的音韻很熟悉,更是難上加難。如果寫成大白話了,那就不是崑曲了。
    現在我們現成的崑曲傳奇本子,如果加上有些元雜劇的話,還有幾百本,裡邊有很多很好的劇本。我覺得,現在我們的當務之急,是拿它們去改編。我們可以拿一些原來的演出本和文學本做個對比,然後找出合適的,加以整理,重新編排製作。如果我們能夠整理出20本,排20出大戲,就已經不得了了。所謂改編,不是改變,而是拿來重新整編。原來的傳奇本子往往好幾十折,甚至一演就演一兩個月,不符合現代劇場的要求。那麼,如何把它們濃縮到現在一到三天的舞台呈現中呢?像青春版《牡丹亭》,我們在400多個曲牌中,選了120多個,一些枝節,與主題關係不大的,我們就精簡掉了。
    張繼青老師是唱《遊園驚夢》的著名表演藝術家,她有一出非常有名的戲,叫《爛柯山》,是說朱買臣馬前潑水的,明朝的時候就有這個本子。後來江蘇省崑劇院把它改了,就有了現在的《爛柯山》,改得非常好,成為張繼青老師的保留劇目。像講西施故事的《浣紗記》,很有名的本子,還沒有人把它改編出來,到現在全本的《西廂記》也沒有好好排過,還有很多很多。我想,創新不是不可以,但是有一定的難度,必須保持足夠的慎重,別把崑曲寫成話劇了。
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我可以增加它的深度,我不能左右天氣,但我可以掌握心情;

我不能改變容顏,但我可以展露笑容,我不能控制別人,但我可以主宰自己;

我不能預知明天,但我可以把握今天,我不能樣樣第一,但我可以事事儘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9: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