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扯下中國院士的神秘面紗:喪失了社會良心的院士

[複製鏈接]

1

主題

25

帖子

9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agle2007 發表於 2007-5-6 18: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亦明


在西方世界,有一種十分流行的說法,這就是,「知識分子是社會的良心」。據說著名學者鍾敬文先生在去世前曾說:「知識分子應該是社會的良心,是社會的中流砥柱。」從知識分子在西方「是」社會的良心,到在中國「應該是」社會的良心,人們大概不難發現二者的區別。

所謂良心,實際就是一個人的道德標準和價值觀念,一個人判斷事物的正確與錯誤的底線,英文是conscience,詞義是sense of right or wrong。所謂「社會的良心」,就是指一個社會的道德底線。「知識分子」 的概念尚且沒有人人認可的內涵(可能永遠也不會有),但位於一個國家學術金字塔頂尖的院士怎麼也算得上是知識分子吧?那麼,一個自然而然的問題就是,中國的院士是「社會的良心」 嗎?

經過仔細研究之後,我得出的答案是,中國的院士不僅不是中國社會的良心,他們根本就沒有社會良心。「社會良心」 不同於「社會的良心」 ,它是指一個人,一個團體對社會的責任感和道義感。沒有社會良心,當然就不會成為「社會的良心」 。事實是,幾十年來,中國的院士為了一己私利,一直在昧著良心,欺騙公眾,欺騙社會。由於他們的特殊地位,以及社會對他們的盲目信任,院士對中國的發展所造成的危害也就十分嚴重。

說「中國的院士沒有社會良心」,可能有「打擊一大片」的嫌疑。不錯,中國的院士群體中,有學術水平高的,有道德修養好的,也有二者兼備的。但作為整體而言,這是一個腐敗的機構。判斷一個群體、一個機構是否腐敗,並不是看這個群體、這個機構的成員中有多大的比例是腐敗的,而是看它是否有一個優勝劣汰的吐故納新機制,是否有一個嚴格全面的自我監督機制,要看它的內部到底是邪能壓正,還是正能壓邪,更是要看這個群體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集體表現。總而言之,就是要聽其言,觀其行。根據上面的這些標準,中國的院士根本就不及格。

新中國的院士制度開始於 1955年,當時稱之位學部委員。從1993年起,中國的學部委員改稱院士,院士人數也在幾年間翻了一番。與之相應的,是院士的學術水平和道德水平的大幅度下降。(亦明:中國院士制度的演變)。本系列文章分為三篇,將從不同的角度揭露、分析、批判腐敗的中國院士制度,撕下蒙在中國院士頭上的神秘面紗。中國院士學術水平的問題,不在本系列討論之內。本系列文章只討論中國院士的道德問題。

一 畝產萬斤與餓殍遍野

早在「大躍進」 時代的1958年,中國的學部委員錢學森就在報紙上鼓吹「畝產萬斤」 的可能性。在一篇文章的開頭,他引用了一首民謠:「前年賣糧用籮挑,去年賣糧用船搖。今年汽車裝不下,明年火車還嫌小」。當時河南有的地方先後「創造」了畝產兩千多斤和3530斤糧食的紀錄,於是錢委員自問自答道:「土地所能給人們糧食的產量碰頂了嗎?科學的計算告訴我們,還遠得很!」他說,太陽光能射到地表,只要利用其30%,畝產就可能達到「兩千多斤的20多倍!」(錢學森:糧食畝產量會有多少?)。一年後,他的計算又使畝產潛力精確為5.85萬斤。(錢學森:農業中的力學問題)。據說他的文章還真的使毛澤東對下面虛報的糧食產量信以為真,擔心起「糧食多了可怎麼辦呀」 這個問題。(丁抒:《人禍》第四章:吹牛皮亂放「衛星」) 。

從理論上說,錢學森可能並沒有錯。植物如果能夠利用太陽光能的30%,並且植物五分之一是可食用的糧食,畝產量確實可能達到五萬多斤。但在現實中,這兩個 「如果」是明顯不可能的,即使根據現在的科學技術水平來看。而放在1958年、1959年那個已經危機四伏、餓殍遍野的年代,公然大肆鼓吹「畝產萬斤」這套理論,那就是明顯的火上澆油、雪上加霜、助紂為虐、為虎作倀。這可能是中國院士喪失社會良心的最早例子。

錢學森先生在五十年代經過長期爭取才輾轉從美國回到中國,在1957年當選為中國第二批學部委員,並在1958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錢先生回國的目的不外是報效祖國,那麼他為什麼會犯這麼低級的錯誤、干這種今天看來如此愚蠢的事情呢?即使是五穀不分的公子哥,也應該知道把當時糧食平均畝產從數百斤提高到數萬斤應該是多麼的不可能吧?更何況,從「前年賣糧用蘿挑」 猛升到「今年汽車裝不下」 ,恐怕連小孩子都騙不了吧?在「中國院士制度的演變」 一文中,我曾說過:「政治標準在院士選舉中的實施,使院士成了政治制度的附庸,使他們喪失了社會良心」。錢學森先生在美國受到麥卡錫反共狂潮的迫害,回到中國后,又耳聞目睹反右運動的殘酷激烈,這些,對他不可能毫無影響。把個人的利益、集團的利益放在了人民的利益、社會的利益之前,是院士社會良心喪失的主因。

除了錢學森,另一個在「大躍進」 運動中喪失了社會良心的是第一屆學部委員、經濟學家薛暮橋。薛暮橋曾任國家統計局局長,並且在中央財經小組工作。他明明知道各地官員上報的數據是假的,但他仍舊指示下屬:「現在大躍進的浪潮誰也頂不住,就按省委意見上報。」(丁抒:《人禍》第四章:吹牛皮亂放「衛星」) 。

「大躍進」 造成數千萬中國平民死於飢餓,筆者在此無意計算其中有多少是畝產萬斤理論的犧牲品。今天看來,「大躍進」運動的實質就是愚昧,而當時中國最有知識的人,也就是那些學部委員們,卻沒有利用自己的知識,承擔「社會的良心」 這副重任。相反,他們利用自己的知識、自己的地位來使這種愚昧的行為變本加厲,使愚昧行為穿上」科學「的外衣。應該承認,在那個年代,主動拋棄自己社會良心的學部委員還是極少數的。但絕大多數的學部委員卻通過沉默,被動地支持了這些喪失良心的人。錢學森完全可以保持沉默,但他卻選擇了說假話。其他學部委員應該說真話(當然要冒風險,否則還叫什麼社會的良心),但他們卻幾乎全都選擇了沉默。可憐的學部委員們,你們為什麼會全部做出錯誤的選擇?

二 「基因皇后」裙下的中國院士

2000 年8月25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基因組北方中心主任強伯勤代表國家在北京長城飯店接受了被中國媒體譽為「基因皇后」的美籍華裔科學家陳曉寧教授的捐贈。同一天,陳曉寧被聘請為國家基因組北方中心分子細胞遺傳實驗室主任及教授。(《北京晚報》2000年8月28日)。據說,陳曉寧的捐贈是一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價值尚無法估量的人類基因克隆庫。此前,中國各大媒體都用大量篇幅介紹了這個陳曉寧。據《北京青年報》的文章:「昨晚10:30,當剛從美國歸來的陳曉寧教授小心翼翼地將一片片活體基因板放入零下86度的冰箱中時,標誌著我國已成為繼美國之後掌握最頂級基因技術的又一個國家。」(陶俊峰:三大基因庫昨日順利運回國內)。北京電視台在7月8日和7月15日的《中國人才報道》節目就說:「據有關人士粗略估算,她(陳曉寧)現在的身價價值5億元之多。」這些「有關人士」就包括中國的著名教授和院士。

不過,這出鬧劇只上演了不長時間就嘎然而止。原來,旅居美國加州的方舟子從來沒有聽說過附近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還有這麼一個華人「基因皇后」,於是動了好奇心,結果讓國人見識了中國科學史上空前的大騙局。長話短說,這個「基因皇后」實際是美國大學的一個實驗技術人員,她帶回去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價值尚無法估量的基因庫」實際上花個幾千美元就可以在美國市場上買到。陳曉寧捐獻的真實目的是要為自己的公司造勢,以便進入香港的股票市場。方舟子起草的一篇公開信馬上就把這個西洋景戳破了。(方舟子等:關於「陳曉寧帶回三大基因庫」 事件的公開信)。

問題是,當這場鬧劇在中國的報紙和電視上隆重上演之際,中國的院士們都幹什麼去了?中國的老百姓養活了上千名院士,怎麼當外國科學騙子大肆欺騙國人之時,卻要靠一個旅居國外的義士來揭穿騙局?如果中國的院士看不穿這個騙局,那是他們學術水平太低;如果他們看穿了騙局,但卻默不作聲,那是他們的道德水平太低。不論哪種情況成立,中國的院士都不配當院士。

其實,中國的院士何止是默不作聲,有的人實際上成了這個醜劇的吹鼓手和廣告牌。那個「代表國家」接受「捐贈」的院士強伯勤還擔任陳曉寧的 「博寧基因公司」國內顧問團首席成員,名列第二的是另一名院士吳旻。儘管吳旻院士後來否認與「博寧」的關係,但那已經是在醜劇敗露之後好長時間了。(吳旻:關於《博寧基因公司宣傳材料》的聲明)。博寧公司國內顧問團的其他成員包括:現任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金力教授;現任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所長楊煥明教授;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的沈岩博導;北京大學的丘鏡瀅、陳珊珊、戴灼華博導;中國醫學科學院的方福德、蔡有餘博導,等等。(見:博寧基因公司、創辦人、顧問、產品介紹,http: //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genelibrary25.txt)。如果沒有方舟子,強院士和吳院士可能早就成了百萬富翁,而那些教授、博導們大概早就晉陞為院士了。怪不得有人那麼恨方舟子。他斷送了多少人的美好前程!

到了今天,事情的真相早已大白於天下。這是中國知識界的奇恥大辱,是中國院士對中國社會的嚴重背叛。可是,中國科學院向中國人民道歉了嗎?中國的院士檢討自己了嗎?強伯勤院士受到任何處分了嗎?沒有。一切都好象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似的,被慢慢遺忘。

六十年代,中國有一個非常有名的話劇,名字叫做「千萬不要忘記」。對,千萬不要忘記!忘記了,醜惡的東西就還會捲土重來。

三 震動世界的「核酸營養」騙局

幾乎與「基因皇后」鬧劇前後腳,中國大陸猛然間颳起了「吃基因補基因」的風潮。印有38位諾貝爾獎得主肖像的核酸營養品廣告鋪天蓋地般地充斥中國的各大媒體,不明就裡的老百姓象著了魔似地掏出大把大把的鈔票去購買價格昂貴的各類核酸營養品,其中以「珍奧核酸」最火,它的營銷點剎那間遍布全國。2000年 10月,衛生部在青島召開「2000年中老年保健國際學術論壇暨中國保健品國際博覽會」,「珍奧核酸基因營養素」獲得唯一的金獎。2001年1月5日,《光明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讓生命核酸造福人類----記我國著名基因科學家、大連醫科大學博士生導師崔秀雲教授》。在這篇採訪報道中,這個著名的「基因科學家」竟然得意忘形地把自己「發明」的「生命核酸」吹噓成當年秦始皇到處尋找的「不老仙丹」。

學過大學本科程度生物化學的人都應該知道,人類的食物中含有四大類高分子化合物,它們是:蛋白質、核酸、脂肪、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澱粉)。這些化合物質需要在人的腸胃分解成組成它們的單體或小聚合體,然後才能夠被人類吸收利用。所以,儘管你吃的是蛋白質,但被吸收利用的卻是氨基酸;吃的是核酸,被吸收利用的卻是核苷或核苷酸。由於這四大類物質在普通食物中大量存在,並且人體細胞本身具有生物合成能力,所以只要飲食正常,幾乎沒有人需要單獨進補蛋白質或核酸。打一個簡單的比方。一個人可以選擇吃米飯,也可以選擇把他要吃的米飯用物理化學方法分成蛋白質、核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然後把它們分別裝入膠囊。到底是應該吃米飯,還是應該吞食膠囊?如果沒有病,一個人選擇後者的原因只能是愚昧。而教唆別人選擇後者的人,如果不是愚昧,一定是一個想要從中牟利的騙子。

「核酸營養」案的炮製者就是這樣一群騙子。

與《光明日報》署名文章發表的同一天,方舟子在新語絲網站發表文章,「新的商業騙局和新的『基因皇后』」,撕下了核酸營養品的騙人面具。

又是方舟子!難道這麼一個簡單的科學騙局,就把全中國的科學家都給騙倒了?普通的教授、博導能夠被騙,代表中國科學技術最高水平的院士也被騙了?如果有誰真的這麼認為,那才是被騙了呢。就在方舟子放出第一槍之後一周,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載平發表了《致光明日報社的一封公開信》,否認他曾讚揚崔秀雲的核酸研究。 1月31日,時任中國「人類基因組計劃」重大項目秘書長的楊煥明教授公開指出,所謂的核酸食品在營養價值上和米粉沒有太大的差別。所以說,中國知識界頭面人物的學術水平還沒有低到大學本科以下的程度。他們就是沒有勇氣放第一槍。

不過,儘管「核酸營養」 案涉及的知識成分和知識水平遠比「基因皇后」案低,但要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卻令人驚異地艱難。這場戰爭前前後後持續了近一年,雙方你來我往大戰了數個回合,真可謂一波三折。交戰的一方是由方舟子率領的幾個手無寸鐵的文弱書生,而另一方則是包括國家衛生部、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中國保健科技學會」在內的強大勢力。需要特別提請讀者注意的是,這個衛生部就是在今年的SARS風暴中隱瞞疫情的那個衙門。

中國的院士在「核酸營養」 大戰中都幹了些什麼?自稱「對醫學可以說是一竅不通」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老院長盧嘉錫曾在1995年給一本宣揚核酸營養的書《正分子核酸和代謝療法》寫了一篇序言,「祝願正分子醫學及其分支核酸代謝療法,在中國得到比較健康順利的發展,茁壯成長,迅速開花結果,為人民健康造福」。這篇幾百字的序言被他的兩個學生楊秉淵、王中侃在五、六年後拿出來大肆炒作,在中國報刊上廣泛刊登。另一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樹政則在「核酸營養」的研討會和聽證會上公開為「核酸營養」辯護。(方舟子:我控訴:中國生物化學界專家向公眾做偽證)。這就是中國院士的表現。

倒是外國的科學家敢於主持公正。2001年3月1日,《自然》雜誌刊登一篇評論中國科技現狀的文章,提到了中國的「核酸營養」。這篇文章雖然沒有正面對「核酸營養」 提出批評,但已經十分明顯地暗示了對它的不屑,這從文章的題目,「中國的希望與炒作」(China's hopes and hypes),就可以看得出來。[Nature 410, 1 (2001)]。3月6日,諾貝爾獎獲得者沃森發信給新語絲網站,否認核酸有營養功能。(新語絲:諾貝爾獎獲得者沃森來函否認「核酸營養」)。另外三名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的戴維·巴爾的摩(David Baltimore)、保羅·伯格(Paul Berg),和瑞士的維爾納·阿爾伯(Werner Arber)也先後在不同場合表示核酸沒有營養價值。(碧聲:諾貝爾獎獲得者否認核酸營養)。2001年8月10日美國《科學》雜誌發表新華社記者熊蕾的文章:「中國:生物化學家發動反對道德敗壞的網上戰爭」。(Lei, Xiong: CHINA:Biochemist Wages Online War Against Ethical Lapses)。至此,這場令中國科學家丟人現眼的戰爭才出現了根本性轉折。8月24日,《南方周末》發表李虎軍、朱鵬程的文章:「鄒承魯:『核酸風波』 不是學術之爭」,這是中國的院士首次在這場大戰中站在正義的一邊。此時,距離戰爭爆發已經八個多月了。10月,中國生物化學學會制定「家規」:「學者不得為商家當『托兒 』」。(薛暉:學者不得為商家當「托兒」)。

核酸營養品雖然目前在中國還沒有完全銷聲匿跡,但也可以說是氣息奄奄了。現在看來,當時如果沒有方舟子挑起戰端,沒有外國志願兵的參戰,中國的老百姓可能直到今天還在受騙,而那些科技騙子也就會成為世界級的富翁。中國人養活了上千人的兩院院士,可最終卻要身在國外的科學家來充當中國社會的良心。中國科學家自己的社會良心哪裡去了?

四 小結

中國蒙學經典《三字經》中有這麼幾句話:「犬守夜,雞司晨」、「蠶吐絲,蜂釀蜜」,意思是說,每一種生物在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的功能和職責。在人類社會,當國家受到外敵的侵略時,軍人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奔赴前線,保家衛國。當一個社區不幸失火時,消防人員也必須奮力搶救受害人的生命和財產。做不到這些,就是失職,輕者要被開除,重者要受到法律制裁。

在人類社會,科學家的責任,除了在實驗室中從事自己的研究,還應該包括向社會傳播科學知識。而院士的職責,就是要在大是大非面前,代表科學界表明自己的態度。可是,從50年代的大躍進,到21世紀的兩起特大科技欺騙案,中國的院士不僅沒有表態(或及時表態),沒有站到正義的一邊(或及時站到正義的一邊),沒有保護社會和人民的利益,相反,他們還參與其中、推波助瀾,使本來非常愚蠢、簡單的把戲變得錯綜複雜,高深莫測。

為什麼科技行騙在中國這麼盛行?因為它每每能夠得逞。
為什麼科技騙局在中國容易得逞?因為中國的院士沒有社會良心!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見義勇為、扶弱濟貧,這些不應該是科學家的基本道德嗎?退一萬步講,一個人也應該懂得知恩圖報吧?中國封建社會的士大夫還知道,他們受著朝廷的俸祿,就應該為朝廷盡忠。2000年,針對有些人利用人類基因組計劃的聲勢炒作「核酸營養品」,美國人類基因組計劃負責人柯林斯(Francis Collins)公開出面,抨擊這些商業陰謀,要求美國科學家走出實驗室,象公眾傳播關於基因的知識。

在歐美社會,偽科學之所以站不住腳,主要原因就是科學家憑著自己的良心,敢於、勇於出頭露面,表明自己的立場。可看看中國的院士,他們享受著人民給予的至高無上的榮譽,享受著只有極少數高級官員才能夠享受到的待遇,可他們卻不僅不設法報答人民,為人民服務,卻在人民受到科技騙子危害之時,裝聾作啞,甚至參與其間,從中謀利。我不禁要問:院士們,你們的良心何在?

1

主題

25

帖子

9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9
沙發
 樓主| eagle2007 發表於 2007-5-6 19:17 | 只看該作者
一方面,中國的許多院士名不符實,被奚落為和美國一二流大學助理教授同等水平,還有的甚至抄襲剽竊,學術不端;另一方面,真正作出重大貢獻、被國際學術界認可的學者們如袁隆平、李愛珍等卻屢遭排擠,得不到應有的榮譽。
中國院士機構從整體而言,已經是一個腐敗的機構。袁隆平、李愛珍這樣真正的科學家不當這個院士也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918

帖子

59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91
3
hz0313 發表於 2007-5-6 20:0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7

帖子

1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
4
ERIE62 發表於 2007-5-7 05:46 | 只看該作者


中國兩院院士是當前中國社會披著「知識精英」的腐敗集團。其成員中既有政府官員和利益集團,又有學術作風霸道,靠欺世盜名起家的混混。許多政府職能部門的首長,正削尖腦袋往裡鑽,從歷年增補院士大戰的公關陣容越來越大可見一斑。這些當今中國院士中,許多僅有大學本科學歷,一部分只有中學畢業學歷,卻擁有這院士頭銜。從近年的國家『973』、『863』、國家重大項目、重點項目等科研項目資助對象,不管其研究背景和科研水平如何,院士們始終是「巧取豪奪」的高手,霸佔著現今國家科學研究的主要資源。由於院士在中國的特殊光環效應,已成為制約中國科技發展的一個消極因素。因此,「基因皇后」、「核酸營養」也是院士們作為國家科技推手的實例,也就見怪不怪了。

[ 本帖最後由 ERIE62 於 2007-5-7 06:17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

主題

923

帖子

35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54
5
hfang2005 發表於 2007-5-7 08:42 | 只看該作者
社會良心都沒有了,靈魂還在嗎?  這個社會還剩下什麼?  一堆堆行屍走肉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25

帖子

9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9
6
 樓主| eagle2007 發表於 2007-5-7 11:39 | 只看該作者
在此文發表之後不久, 中國又有一轟動全國乃至世界的科技詐騙案被揭露: 上海交大陳進"漢芯"系列晶元作假案. 大騙子,主謀陳進先不談, 看一看參加鑒定的院士專家們,國家一億元以上的科研資金,就是在他們的"鑒定"下打了水漂的, 他們至今沒有一人站出來向全國人民說聲對不起, 而是官照坐, 權照使, 還有臉以受騙受害者的面貌出來. 我不禁要問: 你們良心已經沒有了,難道連臉面也不要了嗎? 請大家記住這些院士們的名字,他們是:
1.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微電子研究院院長王陽元教授
2. 國家863計劃集成電路設計專家組組長, 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院長、浙江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院長,嚴曉浪教授
3. 中國科學院院士鄒世昌教授
4. 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居衍教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

主題

975

帖子

23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雙料碩士(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7
7
huaxin671 發表於 2007-5-7 13:16 | 只看該作者
永遠記住他們的名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1296

帖子

27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3
8
定軍山321 發表於 2007-5-7 20:3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1550

帖子

682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草根民

Rank: 5Rank: 5

積分
6821
9
nierdaye 發表於 2007-5-7 20:40 | 只看該作者

漢心真是讓人徹底寒心-請學術上層人士自省。

漢心的事情讓我對中國的有關高科技研究和有關的專家水平徹底寒心。

院士當中,我接觸的兩位,以為讓我非常崇敬,另外一位讓我確實感到院士選拔中國強的非學術干預。讓我崇敬的逝世的王選教授。有幸兩次面談,又在其他場合聆聽教誨,也親見王選先生簡單生活,周末加班,勤奮工作。

另一位工程院士,真是天上掉下一個金饃饃,有關部門指定具有歸國華僑(50,60年代),等等,有關貢獻不夠,就把別人的成果等等報上去,很多事情他也不願意,但是組織上單位上代勞。如果說譴責他,似乎有失公允;但是,個人真的就沒有力量抵制這種好事?這不是迫害和摧殘,而是利用物質和個人滿足感的引誘。難道,個人就這麼的脆弱,就如此的在巨大的榮譽面前失去謙虛和清醒?

在我們譴責有關制度,有關整體性的問題的時候,是否也應該促請學術上層人士能夠是不是得就個人的思想,品質,學術道德進行自我反省?

我不得不使用「學術上層人士」,他們在政治上,國家學術研究上,有關的榮譽和利益上,已經形成了特殊的利益集團和利益階層,已經成為學術統治階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20

帖子

2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5
10
伽瑪 發表於 2007-5-7 21:20 | 只看該作者

頭頂長瘡腳低流膿--------沒治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

主題

582

帖子

12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27
11
浙江玉環 發表於 2007-5-7 21:40 | 只看該作者
院士變成不是學術水平的稱號
變成行政職位高低的代名詞

在現有的行政體制下
行政的職差已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
包括早已墮落的學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12
mm021 發表於 2007-8-11 23:57 | 只看該作者
其實學者的良心不用扯到「道德標準和價值觀念」那麼遠,用科學還事物的真相就可以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1: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