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4月19日專電 (記者王蔚)我國「風雲二號」D星3月1日正式投入業務運行,與「風雲二號」C星共同實現在軌對地同步立體觀測,星載五通道掃描輻射計每半小時獲取一幅圖像,雙星每日共獲取圖像96幅。
19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獲悉,3月1日,「風雲二號」D星雲圖正式對外廣播,現在C星每逢正點取圖,D星每逢半點取圖,在啟動加密運行模式時,可以做到每15分鐘獲取一幅雲圖。
在中國第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二號」C、D雙星上,實現重大創新的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製的五通道掃描輻射計,擁有可見光、水汽、兩個長波紅外和1個中波紅外共5個觀測通道,其中中波紅外通道的增加,使衛星探測能力有很大提高。
目前「風雲二號」D星擁有觀測能力與國外第二代三軸穩定的氣象衛星相當,而且定位精度高。1月12日衛星獲取了第一套衛星雲圖,圖像清晰質量好。
負責這個項目研製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桂林介紹,五通道掃描輻射計是在三通道基礎上研製的,把原來的紅外長波分成2個波段,增加了1個中波紅外。整個研製過程的難點在於,在第一代靜止氣象衛星上,國外也只做到四通道。
「風雲二號」氣象衛星雙星在軌觀測系統的形成,這將進一步提高對氣象和環境的監測能力。2006年5月下旬,中國東北地區發生森林火災后,立即啟動「風雲二號」C星加密觀測模式,對火災區進行了全天24小時監測,生成的火情監測圖像為滅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決策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