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不寒而慄:美國眼中的中國下一代導彈技術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張行行 發表於 2007-4-11 14: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從美國對中國所謂「竊取」美國核武器技術的指控,也許可以看出美國對中國發展導彈技術的不斷努力而產生的一種憂慮和擔心。實際上,中國無論是通過隱蔽或是各種公開渠道所做的努力,其目標顯然是為了研究下一代導彈系統的核心技術,包括戰術和戰略彈道導彈、對地攻擊巡航導彈和用來防禦飛機和入侵導彈的定向能武器系統。在下一代導彈系統的研究中,中國最關心的技術可能會有:

  先進常規彈頭

  末端控制和引導系統

  可獨立行動的對目標能重定位的運載工具(MIRV,核攻擊中非常重要的系統)

  降低發射系統的雷達截面積(RCS,與系統的隱蔽能力相關)

  提高發射系統的機動能力

  用於實現定位及武器制導功能的軍用衛星系統等

  中俄軍事技術合作

  美國軍方認為,中國和以色列在軍事技術上的合作,如在反戰術彈道導彈系統(ATBM)研製上的努力,應加以關注;但根據簡氏防務專家的分析,中國的大部分軍事技術合作是與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分不開的,其中包括了商用技術交流(但具有潛在的軍事用途)帶來的一些影響。

  一位國際防務諮詢專家針對中國的上述努力,曾發表了以下類似的言論:「隨著蘇聯的分裂,中國,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還包括伊朗,快速的獲得了來自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特別是俄羅斯和烏克蘭全面的軍事技術。我知道,美國情報部門對中國在武器研製和軍事技術獲取上得到的成功,也許認為原來估計的過高,但我可以做出自己的結論,那就是,通過各種方式,從正式的協議到秘密的努力,中國人在軍事技術和人才兩個方面,都獲得了關鍵的『實際技能』(know-how),大大節省了他們的時間和精力,如果僅僅是從起跑線進行研究的話。」

  「我並非認為他們得到了一切,俄羅斯和烏克蘭政府與中國的軍事合作,對一些關鍵技術不會沒有保留」,這位專家還說,「我認為中國不可能獲得了俄羅斯最關鍵的軍事技術,如高能推進燃料、在低可探測運載工具(RV)中使用的電磁調製等離子體屏幕裝置等;但是,在另一方面,中國肯定在定向能武器項目的研製中取得了有利的地位。」

  另一位美國分析家說: 「當然,很難知道這些獲取的技術有多少已經應用於部署的武器系統之中,畢竟,在冷戰時代,前蘇聯雖然從美國獲取了大量的關鍵技術,但直到最後,還有許多沒能整合到他們自己的系統中去。當然中國在這方面可能做的比較好,他們建立了一筆重要基金,用於支持高投入研究和實現『蛙跳』式技術突破的經費。我們已經開始看到的例子,如DF-31型洲際彈道導彈(ICBM)系統的多用途可重部署運載工具(MRV),DF-15型短程彈道導彈(SRBM)系統的GPS制導系統,DF-21型中程彈道導彈系統(MRBM)的雷達末端制導系統等等,都實現了技術的重大突破,這與中國科技人員的辛勤工作是分不開的,當然,不要忘記在他們的18枚(部署的)洲際彈道導彈中,有13枚對準美國。」

  「我們可以拿相對簡單的短程彈道導彈(SRBM)來討論,比如由俄羅斯部署的『Tochka-U』(北約代號:SS-21聖甲蟲),這種導彈可以每秒1000米到1800米的速度
飛來,而雷達截面積(RCS)少於0.03米,攻擊的有效角度在40度到85度之間,並提供了可編程的末端糾偏功能,能承受高達13g的過載。那我們現在想一下,如果這種技術經過20年的發展,並應用於中程和洲際彈道導彈的話……」

  「另外,我們必須考慮到,由於中國可以向國外輸出軍事技術而大大增強經濟實力並帶動了科研能力,」這位專家還說,「某些國家一直對大規模破壞性武器很感興趣,這是對美國及其盟國的最大威脅,我們必須注意這些問題。」

  這位專家認為,中國可能會加強在軍事技術上與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的合作。

12

主題

5949

帖子

124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4

積分
1248
沙發
關愛 發表於 2007-4-11 15:2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2: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