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韓國朝鮮日報記者看中國:中國女教授喚醒孔子

[複製鏈接]

5

主題

19

帖子

12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1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朝陽鶴 發表於 2007-4-9 02: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的通俗演講人氣火爆
本報中國專門記者 池海范 (2007.03.16 19:13)  
▲在中國掀起《論語》旋風的北師大教授于丹去年11月26日,中國「矽谷」北京中關村大型書店圖書大廈,一位作者的簽字售書現場里人群擁擠。向排著長隊等待的讀者們簽字的人是一位40出頭的女性。這一天經她簽名的書就達12600餘冊。書店方面為滿足蜂擁而至的讀者不得不延長營業時間。這位創中國圖書銷售歷史新記錄的主人公就是北京師範大學藝術傳媒系副教授于丹。

據統計,于丹的《于丹<論語>心得》一書,從去年11月至今已銷售了250萬冊。如果連盜板書包括在內的話,可能要超過400萬冊。

不是什麼有趣的小說,而是乾乾巴巴的傳統倫理書,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裡就售出數百萬冊,讓一個平凡的女教授一舉成了民族英雄,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迹。中國目前正在發生什麼事情呢?中央電視台設有演講古典和歷史的「百家講壇」學術講座欄目,去年9月,他們尋找了在國慶節假日期間講《論語》的權威學者。電視台方面在找不到元老級學者的情況下,就徵求了平時為節目製作提供諮詢的北京師範大學于丹教授的意見。在攻讀碩士時就學習古典文學的于丹教授同意了演講提議。就這樣為13億人講解《論語》的不是白髮蒼蒼的元老教授,而是年輕的女教授。


▲立於中國某公園的孔子銅像于丹說:「電視台製作負責人向我提出了一個要求。『要講得通俗,15歲以上中學文化水平的人都能聽懂就行。』於是,我在如何演講上費了一番腦筋,想出了我自己的演講方式。」

於教授在接受中國《生活》雜誌(2007年1月8日期)的採訪時說:「在準備講稿的時候,經常在旁邊放著一杯水冥思苦想。想如何把論語的道理與我們自身的生活結合起來。於是在稿紙的左側放著論語的原文,右側則記錄生活中的小經驗。『于丹式演講法』就這樣誕生了。

她的演講方式是先提出從人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然後再從論語的語句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線索。比如,向觀眾提出下邊的問題。

「人活一世,既有順境也有逆境。一遇到不順的事,我們總是抱怨怎麼倒霉的事都落到我一個人頭上了。此時,我們應以什麼態度來對待生活呢?」

無論是就業不成的大學生,還是失業者,很多煩惱的人都面臨這樣的問題。于丹教授自問自答說:「要想解決不順心的事,首先要承認這種現象的存在。應該對自己說『好吧,這也是一種人生經歷。我深知這一點。』其次要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盡量將不好解決的事情加以完善,一步步走下去。」

接著,于丹教授引用了《論語》顏淵編里的語句。


▲2004年9月在中國山東省舉辦了「孔子誕辰2555周年紀念」活動,中國政府官員首次參加了這一活動。「孔子的弟子子夏對同門弟子們說,『君子敬而無失(君子懂得恭敬而沒有過失),與人恭而有禮(待人謙恭而有禮節)』,此處的『敬』是人心靈的端正、莊重和正直在表面上體現出的態度,使得他們信任自己。那麼,您再做事時,就會減少失敗的次數。另外,如果對他人禮節有度,也會為自己贏得尊重。這樣,世上所有人都會親如一家,事情也容易解決。」

于丹教授一周的課程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7個主題。觀眾的反響很強烈,該節目創收視率新高。全國從10多歲的青少年到80多歲的老者都成了她的粉絲,觀眾來信多如雪片。根據她的授課內容編成的《于丹<論語>心得》也成了歷年來的最暢銷書。于丹也有了「學術界的女強人」、「女易中天」(易中天,廈門大學教授,因在電視台講授三國志成為明星)的綽號。「于丹旋風」到底緣何而來呢?是因為中國人如此熱切地關注《論語》嗎?于丹最近做客電視台訪談節目時,介紹了一封某大學生髮自獄中的信。

「他沒有細說自己是因為犯了什麼罪進的監獄。但他說:『在獄里待了這麼長時間,還沒有被感動過。但聽了于丹教授的講課卻湧起一股感動之情。我發現自己會感動了,我非常高興。刑滿出獄在即,雖然前段時間迷惘不安,但現在充滿了希望。』其實,並不是這個青年一直遠離《論語》,而是我說出了他的心聲。」

有人說,于丹教授講課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出發,打動了觀眾的心靈,並且逐漸形成了「孔子熱潮」。但僅以此還不足以完全解釋這一現象。上海市作家協會理事俞天白是這樣解釋的。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悠久的傳統被認為是『陳舊腐朽的』,傳統節日被商業化的聖誕節或情人節取而代之。這種現象讓很多人困惑不解,有識之士也正發愁如何來維護傳統文化。就在此時,于丹教授在百家講壇推出了『論語心得』。引起了對宏博深遠的中國傳統文化渴望已久的廣大人民的共鳴。」

據估計,幾年前曾在中國掀起收視狂潮的韓國電視劇《大長今》,也促動了中國人對『自己固有的』有所覺悟。


▲于丹教授的《于丹<論語>心得》售出250萬冊中國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與毛澤東思想作為基本思想路線的由共產黨領導的國家。更何況,中國共產黨曾有徹底批判孔子文化的經歷。生活在春秋時代的孔子雖然2000多年來一直統治了東亞人的精神世界,然而在中國文化大革命時期,因5.4運動,孔子文化幾近被剖棺斬屍。紅衛兵給儒教戴上了象徵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擁護階級社會的「罪名」,將孔子廟和儒教書籍焚燒,還用鐵鎚將墓碑擊碎。然而,將幽閉于山東省曲阜孔子廟中的孔子向外界牽引出來的正是曾那樣討厭孔子的中國共產黨。

上世紀90年代後期,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打出了「精神文明建設」的口號。上世紀90年代是加快市場經濟改革速度的時期,也是公務員腐敗及組織犯罪、假冒仿造商品泛濫等社會頑疾滋生的時期。從中國前公安部副部長李紀周等人物被牽扯到腐敗問題的事情中不難看出,腐敗不僅滲透到共產黨內部,還反映了「管制腐敗的司法機關更加腐敗」的現象。

「精神文明」口號就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被推出來的。中央黨校的一位教授說:「隨著市場經濟的發達,物質文明的弊病擴大。故認為,僅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及毛澤東思想作為統治中國社會的思想體系是不夠的,便把目光開始轉向傳統文化。」

在這一時期,中國又推出了將漢族和其他55個少數民族通稱為「中華民族」的概念。然後開始積極通過傳統文化教育來加強「民族主義」理念。

接任江澤民的胡錦濤主席則推出了「建設和諧社會」的這一全新理念。其戰略為,縮短在20多年來進行市場經濟化的過程中所出現的貧富、地域間的差距,維持社會的穩定。胡錦濤體系在這個過程中,加大力度復興儒教,把「忠、孝、仁」解釋成鞏固社會的因素。2005年9月28日在孔子誕辰2556周年之際,將此次紀念儀式升格為國家慶典,正反映出了這一觀點。而且,胡錦濤政府還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中國人民大學等設立了國學院,而在國外正也正在興建孔子學校。

中央電視台除《論語》外,正在《莊子》、《三國志》、「康熙帝」等所有傳統領域擴大講座範圍。

春節假期負責《莊子》演講的是于丹教授。如此的傳統文化復興運動酷似19世紀中國的「中體西用」論。此外這也體現了「中國式發展模式」的自信。

與此相關,韓國的部分學者就中國重振傳統文化指出「這從側面反映出中國要以儒教發源地為旗幟,在未來創立文化霸權主義,對抗美國式(西方)文化的意圖。」

中國內部也有存在對於丹講義的批判。浙江省溫嶺市宣傳部的慕毅飛說:「于丹笑了,可孔子會笑嗎?如果孔子笑了,那也是苦笑。于丹的成功是學問迎合世俗的產物。」

但現今「孔子」在中國已完全復活,並興起了傳統文化潮。這一現象與幾年前韓國出版的一本書《孔子死了,國家才會興旺》的觀點完全相反。

今年2月3日,于丹教授與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共同被選為「2006品牌中國年度人物」。

任何社會現象都反映了該社會成員的思想,從這一點看孔子的復活是決不容輕視的變化。

首先,2000年前孔子所講的「忠孝禮義仁智信」之類價值觀是否會對21世紀的中國人產生作用,很值得關注。進而,如同上世紀90年代初期俞弘浚所著《我的文化遺產實地考察記》再次令韓國人領悟到民族遺產的寶貴一樣,孔子的復活會對中國社會帶來何種影響是一個很有價值的研究課題。

chosun.com中文版 chn.chosun.com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10: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