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淚如雨下!中華之星黯然下馬拆零報廢!

[複製鏈接]

91

主題

367

帖子

164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6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terfallsz 發表於 2007-4-5 09: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6年2月18日,湖南重鎮株洲,剛剛下過一場小雨,天氣潮濕而陰冷。

坐在劉友梅位於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大樓的寬大辦公室里,卻顯得異常悶熱,屋子裡暖氣開得很足。窗外不時從廠區的試驗線軌道上傳來機車響亮的汽笛聲。這位「中華之星」的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顯得格外消沉。

「有什麼辦法呢?『中華之星』實際上被鐵道部否定了,但我們的工作問心無愧。」劉友梅略微停頓了一下,說,「理由很簡單,鐵道部就是認為『中華之星』不可靠,雖然試運行五十幾萬公里,但還遠遠不夠。」

作為中國自主設計的目前時速最高的交流傳動動力集中型動車組,「中華之星」拉響的第一聲汽笛還是相當響亮的——它甚至出現在中學時事政治的考卷上。 2002年底,這種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高速列車在秦沈客運專線進行正線試驗時,曾經創造了每小時321.5公里的「中國鐵路第一速」。

但從2004年開始,「中華之星」迅速從新聞中消失了。在日本、法國、加拿大和德國的高速動車組紛紛中標中國鐵道部採購項目的時候,卻見不到「中華之星」 的身影——它甚至連投標的資格都沒有——按照2004年鐵道部《時速200公里鐵路動車組項目投標邀請書》規定,此項目合格投標人應該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合法註冊的,具備鐵路動車組製造能力,並獲得擁有成熟的時速200公里鐵路動車組設計和製造技術的國外合作方技術支持的中國製造企業(含中外合資企業)」。

「現在,我們的整個團隊都很消沉。」望著窗外,劉友梅連聲說,「無奈!無奈!」
剛過春節,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的一位領導告訴劉友梅,技術中心又有兩名技術骨幹要辭職離去,而類似的事情已經在去年早就發生了。這對於素有「中國電力機車之都」的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來說,似乎並不意外。
院士很傷心,但他沒有辦法,只是勉強說:「我們盡量勸說或者創造一些其他的條件,讓他們等一段時間再看看。實在勸不了也沒辦法,人才流動是正常的。」

記者採訪劉友梅的時候,由他掛帥設計的「中華之星」還在秦沈客運專線上運行。但按照鐵道部的規定,運行區間只限于山海關到瀋陽,而且最高時速不能超過160公里。

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的母公司中國南車集團的一位人士透露,秦沈線上的「中華之星」就是個試驗品,「鐵道部已經把它斃了,以後估計也不會再生產『中華之星』了」。

這個曾經的國家重大產業化項目,在付出數以億計的資金和集合整個中國鐵路機車研發製造系統眾多科技人員的多年心血后,在產業化道路上已經約等於中途夭折了。

低調的臨時列車
從北京坐火車,經過4個小時左右,就到了古城山海關。一輛漂亮的「大傢伙」靜靜地停在站台上,鴨嘴獸形狀的動力車頭分掛兩邊,藍白綠相間的流線型車體,讓它顯得是那麼與眾不同。

山海關車站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就是由株洲電力機車廠和大同機車廠等聯合製造的「中華之星」高速動車組,每天往返山海關和瀋陽之間一趟。

「中華之星」按照二動九拖方式設計,也就是兩節動力車,9節拖車,9節拖車包括2節一等座車,6節二等座車和1節酒吧車。該動車組屬於時速270公里高速列車,但記者在動力車頭上看到,標記的卻是「160km/h動車組」。

2月10日,記者登上由山海關開往瀋陽的這趟L517次列車,16點54分準點發車。「中華之星」行駛在中國第一條客運專線秦沈線上,坐在一等座車寬大舒適的可調節軟座椅上,打開前排座位後面的小型液晶電視,欣賞好萊塢大片《蜘蛛俠》或者優美的MTV,確實是火車乘客們從未有過的享受。

但整個車廂里,包括記者在內只有6名乘客,雖然舒適,卻顯得格外冷清。

L517次列車的一位乘務員告訴記者,「中華之星」是從2005年8月1日正式開始載客運營的,但鐵道部一直沒有做過宣傳,即使在瀋陽和山海關,知道的人也不多,所以每天的乘客很少,9節車廂滿員可載772人,但當天的乘客不到100人。在他的記憶里,從正式運營到現在,只有過一次幾乎滿員的情況,好像是來了一個參觀團。
「直到現在,『中華之星』還『享受』的是臨客待遇。」這位天天在秦沈客運專線上看風景的小夥子說:「臨客就意味
著不知道哪天就被取消了。」

車窗外是茫茫白雪,「中華之星」行進在關外大地上,孤獨而寂寞。
晚上19點48分,列車到達瀋陽。389公里的路程用時2小時54分鐘,記者算了一下,平均時速只有134公里。

在採訪劉友梅的時候,他對於目前「中華之星」的運行限速也顯得很無奈。
「160公里的最高時速是鐵道部規定的,我當時向鐵道部一而再再而三說,『中華之星』在正式運營后,應該跑到每小時200公里。」劉友梅說,「但鐵道部不允許,理由是目前秦沈線的行車條件達不到要求。」
這種說法讓劉友梅感到很奇怪,因為秦沈客運專線最初就是按照時速200公里設計的高速客運專線。

其實,屬於270km/h動車組的「中華之星」在運行考核期間就被限速,致使考核里程中的200km/h速度里程僅佔到全部考核里程的40%,就此事,劉友梅和項目組曾多次向鐵道部要求恢復全線200km/h速度運行考核,但均未被允許。
「中華之星」上線載客運營后,劉友梅也曾多次向鐵道部建議,應該在秦沈客運專線全線實現200km/h載客試運營,作為產業化前的延伸考核,以便繼續提升「中華之星」的攻關工作。但直到今天,鐵道部沒有給劉友梅任何答覆。

「這使得本該繼續進行的項目工程建設目標和進一步的試驗難以保持,並造成了工程建設上的浪費。」 劉友梅說,去年8月1日「中華之星」載客試運營前,他也曾建議運營線路要從瀋陽到秦皇島,因為秦皇島是旅遊勝地,所以在乘客數量上會有保障,但鐵道部最終決定,運營線路從瀋陽到山海關,並且低調開行,不做任何宣傳。

「山海關是個小地方,而鐵道部又不做宣傳,所以直到現在也沒有幾個人知道秦沈線上運營著中國自己的高速列車。」 劉友梅說。

關鍵時刻掉「鏈子」

如果沒有後來發生的一些事情,或許「中華之星」今天已經順利運行在更多的客運專線上,並按照最初的目標實現產業化。

「這一切都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劉友梅說。作為技術專家,他深刻感受到了來自人治和行政權威背後的巨大壓力。
2003年4月,國內曾有報道樂觀估計,2003年7月1日秦沈客運專線開通之後,「中華之星」高速列車將投入北京至瀋陽的試運營。記者在採訪中也了解到,2003年6月10日至18日,「中華之星」動車組從秦沈客運專線上下線整修,目的就是為各製造單位在7月秦沈客運專線開通前解決各自存在的問題。6 月24日,中國南車集團和北車集團曾會同各廠家和皇姑屯動車所在瀋陽市沈鐵大廈召開「中華之星」動車組運營籌備會,會上還提出了12條整改意見。

但2003年7月1日,「中華之星」並沒有如期進入載客試運營。有人士披露,是因為「中華之星」上進口的法國信號系統出現了問題。劉友梅對記者承認:「在初期,進口的法國TVM430信號系統確實出現了一些問題,但問題很快得到解決。」

他認為,原因在於鐵道部對「中華之星」的技術性能和安全性不放心。
「實驗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事情。速度這麼快,會出現什麼問題,誰也不清楚。在搞新產品開發過程中,失敗和遇到各種問題都很正常。」劉友梅說。
但鐵道部有關領導的態度也有理由,因為平時很少出現故障的「中華之星」,在領導親身體驗的關鍵時刻卻掉鏈子了。

在2002年11月27日「中華之星」衝刺試驗並創造了312.5公里最高時速的第二天,時任鐵道部部長傅志寰希望親自上車試乘,體驗「中華之星」的速度。當天,傅志寰還把幾位副部長都帶來了。

按計劃是9點鐘正式試驗,為穩妥起見,全體試驗人員起了個大早,先在線路上跑了一趟,最高時速達到285公里。但恰在快回到基地前的17秒鐘,安裝在「中華之星」上的轉向架故障診斷系統出現報警。
列車回到基地,下車檢查發現B動力車有一個根軸的托架軸承座冒煙。當時在場的南車、北車集團領導和技術人員都很
著急,據說當時急得南車集團的副總工程師都鑽到車下去檢查。北車集團的領導更是著急,因為這節動車頭是北車旗下的大同機車廠負責製造的。

這套故障診斷系統原本用於診斷軍用航空發動機的故障,由航空集團「608所」開發並轉化民用。劉友梅趕快叫人上車去查看數據,發現軸承溫度已經達到109攝氏度,完全超標,屬於一級報警。隨後用紅外線測溫計檢查,軸承座溫度也達到90多度。

但部長們都還等著登車,是繼續試驗還是立刻停止?在看完數據、分析完現場后,作為總設計師的劉友梅找來南北車的兩位領導商議,他個人意見是接下來的試驗應該停止,「因為已經列入一級報警了,應該相信這套系統,否則就會出大事故」。

隨後,情況向傅志寰做了彙報,傅也決定取消接下來的試驗。

故障轉向架被馬上拉回大同廠解體,檢查發現是進口軸承質量問題。在與國外製造商協調后,軸承得到退換。劉友梅告訴記者,到現在替換的軸承也沒問題,「這也證明安裝在『中華之星』上的故障診斷系統是有效的」。
「但這件事情卻成為『中華之星』安全性不可靠的最重要依據。鐵道部一些先生大做文章,否定『中華之星』,說『幾位部長的命差點都要被中華之星報銷了 』。」 劉友梅很氣憤,「我認為這恰恰說明『中華之星』安全診斷保障系統很有效,能提升『中華之星』的可靠性,就看你站在什麼立場上去說了。」

隨後在2003年9月19—20日長春召開的「高速動車組專家研討會」上,「中華之星」被評價為「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在技術水平、產品成熟程度和可靠性等方面還存在較明顯的差距」。這次會議已經明確要從國外引進200km/h動車組和300km/h以上高速動車組,但專家們在「建議綜合」里仍強調,要進一步完善12日,鐵道部主持召開「中華之星」階段驗收總結會,會上鐵道部對國家立項自主研發的高速列車在口頭上表示了支持。「但實質上對『中華之星』持全盤否定的態度。」 劉友梅認為,這次驗收會刻意否決了「中華之星」項目從設計、研製、試驗、運行考核的嚴格過程以及「中華之星」所具備的200km/h以上速度級技術能力的事實。

2004年,在鐵道部200km/h動車組項目採購招標中,「中華之星」徹底出局。當時本刊曾發表文章,認為「中華之星」極有可能重蹈當年大飛機項目「運十」的覆轍。

「這次驗收會極大地傷害了我們科技人員的自信,也損害了政府部門的誠信形象。」劉友梅很痛心,但更關鍵的是,「『中華之星』高速列車夭折了,中國剛剛自主建立起來的高速列車技術的系統集成平台被扼殺了」。

是不是自主創新的希望?

2005年6月26日,中國工程院召開了一場「提高裝備製造業自主創新問題」的座談會,在這次由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親自主持的會議上,劉友梅就「中華之星」面臨的困境向與會院士們做了彙報。 「院士們聽完后感到問題很嚴重,認為這種現象也是中國當前開展自主創新面臨的普遍問題。」劉說。

會後,劉友梅聯合包括原鐵道部部長傅志寰在內的52名院士,以中國工程院紅頭文件的方式,向國務院呈送了一份《關於報送院士反映「中華之星」高速列車有關情況的簽名信》。

《簽名信》認為,中國是鐵路大國,發展及產業升級中可以適度引進借鑒,但不能完全依靠技術引進來解決中國鐵路的問題;鐵道部最近引進「日、法、加」三國共計140列200km/h等級電動車組的實踐說明,包括設計技術、系統集成技術、交直交變流技術和網路控制技術都難以獲得技術轉讓,中國企業僅分工承擔組裝製造任務,處於產業鏈的低端,使國內企業失去了自主創新的機會,使已經培育起來的科研隊伍面臨人員流失。

《簽名信》建議,對於自主研發的「中華之星」高速列車,有關部門應儘快組織鑒定,並實現產業化。院士們強調:
「培育高速列車的民族品牌,可拉動和發展一批相關產業,千萬不能讓國家立項自主研製的成果不了了之。」
《簽名信》呈送上去后,劉友梅一直在等待結果。

但採訪中,鐵道部的一位專家認為,很難說「中華之星」能體現了中國自己的技術創新和系統集成能力,充其量是眾多進口零部件的拼裝,更不要說什麼核心技術。

對此劉友梅並不諱言,但他認為,雖然有些零部件是從國外進口的,並不妨礙我們由此獲得系統集成能力。他反問到:「『神六』的零部件有很多是進口的,但你能說『神六』不優秀嗎?」

「更重要的是,「中華之星」自主解決了高速列車的主要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問題,初步打造了中國高速鐵路技術的系統集成平台。」劉友梅認為,「中華之星」自主解決了以下幾大核心技術:

一是動力系統,即交流傳動系統。這是高速列車的核心,沒有強大的動力,列車跑不起來。「中華之星」動力車的一整套動力系統,從牽引變壓器,到牽引變流器,到交流非同步牽引電動機,全部是中國自主研發和自己生產。

二是高速制動系統。「中華之星」的整個制動系統是自主知識產權的,從整個系統的控制邏輯單元到基礎制動到防滑器,一整套子系統的集成都是中國自己做的,並自主研發了動力再生制動加列車電空制動的直通式數字制動機。

三是轉向架。轉向架除承載功能外,還起到減振和安全功能。轉向架有兩種,一種是動力轉向架,一種是非動力轉向架。「中華之星」的動力轉向架由南車集團的株洲廠和北車集團的大同廠聯合承擔自主研發,非動力轉向架由長春廠和青島四方各承擔一個方案。

此外,自主研發的系統還包括「列車控制網路系統」和「氣動力學與輕量化車體」等。

「當然,在系統集成和核心技術實現自主的同時,我們並不排斥國外先進部件。」劉友梅說,高速受電弓、真空斷路器、GTO器件、去離子水泵、高速軸承和螺桿空氣壓縮機等部件都是從國外進口的,「這可以彌補國產器件的不足,提高國產高速列車的質量水平」。正文轉載完畢,請各位熱心網友幫忙轉載到全國各大 BBS,希望這篇文章和院士們的呼籲引起廣大群眾的注意。外部力量和內部既得利益者勾結,扼殺民族工業自主創新的悲劇,在大飛機上已經發生了一次(運 10),忠心希望這次高速鐵路能有幸逃出扼殺。

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課題組2005年組織完成的《中國高速鐵路技術發展路線》報告也指出,「中華之星」的意義更深層次在於,雖然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可靠性還不高,與國外技術水平還有相當的差距,「但通過這一項目,中國畢竟有了自己的技術開發基礎和高速鐵路技術平台」。

「『中華之星』是一項新生事物,它同發達國家開發高速列車一樣要經歷誕生、成長、成熟的過程,而實際上我們目前的水平已遠遠超過了日、法、德等發達國家在開發初期的水平。」劉友梅說,「中國這樣的后發國家,在技術上與發達國家確實存在差距,但這不能成為自己否定自己的理由。」

在重大技術項目中,優先保護民族產業和支持自主技術是國際慣例。劉友梅不理解的是:「難道不讓『中華之星』繼續投入200km/h速度運營和進一步改進、開發,把其扼殺在搖籃里,就可以解決自主研發中出現的問題嗎?」

「恰恰相反,這隻能使中國企業喪失研發200km/h以上動車組的實踐機會。」劉擔憂,從長遠看,更會對業內公認的中國最具有自主創新潛力的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業帶來致命打擊。

《中國高速鐵路技術發展路線》報告在批評目前鐵道部「以市場換技術」思路的基礎上,進一步認為,鐵路是我國的巨型國有企業,它的採購,也應在一定程度上受《政府採購法》的約束。

劉友梅對此深有同感。最近他注意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正在修訂之中,裡面新增的第52條讓他看到了絲許曙光。該條款為政府採購扶持政策,其中明確規定:政府機構、公用事業國家重大建設項目以及其他使用政府財政性資金購買重大裝備和產品的,屬於國內企業能夠生產的就應當訂購或採購國內企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裝備和產品;國家採取政策措施支持企業採購國內企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裝備和產品。

「但願這些法律文字儘快在現實中得到落實。」劉友梅說。--經過漫長的等待,又聽『漲』聲響起來,我的心中有無限感慨。荷包里的數字依然還在,可是我仍需要在夢想門前徘徊。

2

主題

1083

帖子

22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1
沙發
山南水西 發表於 2007-4-5 11:2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190

帖子

48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2

積分
48
3
musicsun 發表於 2007-4-5 11:41 | 只看該作者
靠,胡溫年代了,咋又出了運十的故事呢?莫非再過30年,才再次向全世界宣布開始生產高速列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3

主題

3746

帖子

86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61
4
fsspider 發表於 2007-4-5 13:36 | 只看該作者
不可能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68

帖子

17

積分

註冊會員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1

積分
17
5
wsygzr 發表於 2007-5-7 14:18 | 只看該作者
欲哭無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6
laodai 發表於 2007-5-7 15:47 | 只看該作者
按照2004年鐵道部《時速200公里鐵路動車組項目投標邀請書》規定,此項目合格投標人應該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合法註冊的,具備鐵路動車組製造能力,並獲得擁有成熟的時速200公里鐵路動車組設計和製造技術的或有國外合作方技術支持的中國製造企業(含中外合資企業)」。按照這些標準衡量,「中華之星」顯然並不具有參與投標的資格。這次會議明確要從國外引進200km/h動車組和300km/h以上高速動車組。

2005年中國鐵道部「第六次鐵路提速招標」結果揭曉,三家國際公司和三家中國公司分別聯合競標成功,包括日本川崎重工、法國阿爾斯通、加拿大龐巴迪公司等,但德國西門子集團和中國自己研發的「中華之星」雙雙落選。這次落敗意味著「中華之星」在經歷了短暫的輝煌之後最終成了劃過天際的一顆流星。

「中華之星」僅是國內幾個機車研發組的一個,當然組長劉友梅院士來頭不小。但技不如人,中國高速鐵路的建設不可能再「耗」這麼多時間,現在在線上跑的其它國產「動車組」已經證明迷信是不足取的,比如名聲顯赫的「和諧號」。

我認為「淚如雨下」根本不值,為自己的失敗找什麼「感情理由」掩蓋不了某些權威的無能。

請看laodai掌握的「中華之星」的一些紀錄,這樣的列車你敢坐嗎?招標中落敗是必然的。

「A」代表A級,為嚴重故障,會對列車的運行造成影響,必須恢復或隔離后才能維持運用;「B」代表B級,為一般故障,可隔離或帶故障運行,不影響應用,但回庫后必須查找並處理;「C」代表C級,為零碎小故障,可在下一個修程時處理。

去年,在東北某線段事故:

1、1月12日,運行途中發生輪對擦傷。(A)
2、2月26日,B車操縱時,B車與A車網路數據有丟失現象。(B)
3、2月26日,電制動級位顯示不正常(1592%)。(B)
4、2月26日,綏中北站檢查發現A車2、4軸托架漏油。(B)
5、2月26日,綏中北站剛開車時,B車停放制動燈不亮,A車停放制動燈亮閃不止。(A)
6、2月26日, TVM430工作不正常,A、B機無故障轉換幾次。(A)
7、2月26日, A車機車高壓櫃主斷路器合不上,停在區間進行微機全複位處理。(A)
8、2月27日,出庫時 A車*縱B車合不上主斷。(A)
9、2月27日,停放制動時,B車*縱時,A車停放制動燈亮閃不止。(A)
10、2月27日,A車*縱時,B車停放制動燈不亮。(A)
11、2月27日,運行中,經常跳主斷。(A)
12、2月28日,A車三次跳主斷路器。 (A)
13、3月1日,錦州南至盤錦,B車主斷路器合不上。(A)
14、3月2日, B車Ⅱ轉向架變流器水溫高,動力切除。(B)
15、3月2日,運行途中發生輪對擦傷。(A)
16、3月10日,396km+100m處,制動表壓力顯示為零,制動失靈。(A)
17、3月10日,晚點發車9分鐘。(C)
18、3月10日,全車組大部分儀錶過期未進行效驗。(C)
19、3月11日,B車發生輪對空轉現象。(B)
20、3月13日,B車出現兩次踏面二級預警。(B)
21、3月13日,前後動車車載電話呼叫不良。(B)
22、3月14日,A車起車打滑。(A)
23、3月14日,B車3軸1位二級預警。(B)
24、3月14日,10979車電熱器燒壞一個。(C)
25、3月14日,10984車斜頂板松。(C)
26、3月16日,出現水壓報警。(C)
27、3月16日,計算機死機,B車無數據。(B)
28、3月18日,A車Ⅰ轉向架主變流器水溫高,動力切除。(A)
29、3月20日, B車Ⅰ轉向架變流器水溫高,動力切除。(A)
30、3月22日,第二次電空制動防滑試驗時,發現變流器冷卻水泵從水封處流出油水混合物,A車動力切除。(A)
31、3月22日,第三次電空制動防滑試驗時,B車3軸、4軸發生踏面擦傷,10981號(酒吧車)拖車1軸發生踏面擦傷。(A)
32、3月22日,返回皇姑屯時,A車無法控制B車(因A車動力切除,只能使用B車動力)。(A)
33、3月23日,A車Ⅱ架冷卻水泵漏水,切除動力。(A)
34、3月23日,起車發生空轉。(A)
35、4月7日,皇姑屯站發車時不能啟動。(A)
36、4月10日,過葫蘆島北后連續兩次TVM430掉碼。(A)
37、4月10日,從K22km返回時(上行線)直到綏中北站TVM430無碼,顯示故障代碼「023」。(A)
38、4月20日,塞拉門指示燈亮。(B)
39、4月22日,開水爐和集便器多數不能正常工作。(B)
40、4月25日,A車主斷路器合不上。(A)
41、4月27日,發現10984車緊急制動閥玻璃罩板丟失。(C)
42、4月30日,10982車空調不製冷。(B)
43、5月1日,微機顯示屏無11位軸溫顯示。(B)
44、5月2日,報A車Ⅰ架4QS1相構件兩個GTO擊穿,同時發現兩個冷卻水管外部有深度裂紋。(A)
45、5月3日,在K25處發現10984車二位空氣彈簧高度控制閥進氣口活接漏風。(B)
46、5月7日,10985車一位端車體制動管與轉向架連接的橡膠管漏風。(B)
47、5月7日,拖車空調故障。(B)
48、5月8日 過分相顯示黑屏,B車頭燈壞。(B)
49、5月9日 A、B車誤報對方車停機,複位不解決問題。(A)
50、5月10日 輔助變流器故障。(B)
51、5月11日 主斷跳、10:40-11:40顯示屏黑屏、逆變器板報故障晶元故障。(A)
52、5月12日 A車跳主斷。(A)
53、5月17日 下雨,6車3位門和3車4位門漏雨。(B)
54、5月18日 A車LCC通訊不正常,停車複位后恢復。(A)
55、5月19日 LCC網側變流器中模塊控制板故障,複位后正常。(A)
56、5月20日 無線列調雜音大,A車速度顯示與實際相差8km/h。(A)
57、5月31日 兩個車逆變器故障。(B)
58、6月1日 一位電機感測器故障;A車一位轉向架切掉。 (B)
59、6月2日 A車一位轉向架隔離。 (B)

A級故障31項,B級故障22項,C級故障6項,總計59項


[ 本帖最後由 laodai 於 2007-5-7 15:54 編輯 ]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7
mm021 發表於 2007-5-7 16:10 | 只看該作者
鐵路、高速鐵路應該放在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來對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918

帖子

59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91
8
hz0313 發表於 2007-5-7 17:3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344

帖子

8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2

積分
89
9
hdxk 發表於 2007-5-7 22:3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212

帖子

4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2

積分
45
10
likp 發表於 2007-5-12 08:2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34

帖子

4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7
11
雲中慢步 發表於 2007-5-12 11:1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322

帖子

6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2

積分
69
12
寒英 發表於 2007-5-12 11:34 | 只看該作者
高速列車最基本的要件是
1。是列車,也就是說能拉很多人
2。高速
其他的什麼電子設備,有些確實提高運行效率,有些純粹是花里胡哨,都屬於非必須機能,是附屬的設備。我覺得鐵道部,其實也是多數官僚,他們往往盯著洋人的那些花里胡哨的附屬的設備,一味的追求什麼世界最新而不培育自己的已經具備基本機能的技術,反正花的是國家的錢,自己還可以拿外快,也不會有什麼責任風險。
其實,只要具備基本機能,那些附屬機能在實際的運用中很容易解決,比如說在實際的運用中如果覺得有某項控制機能后就能提高運行的安全性,把問題提出來,我相信隨便一個自控專業的研究生都可以解決的。機能是逐步完善的,技術是逐步積累的,技術積累過程中的Know How才是最寶貴的,這才是技術賴以發展的真正資本。你要購買技術,就算人家心善,告訴你要怎樣作,不告訴你為什麼這樣做,就算你把所有的圖子都背下來,充其量也就只能具備仿造的能力,是不可能具備研發能力的。中國的各個領域其實都是這種現狀。與日本比,中國輸的是自信和自尊,思想和戰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323

帖子

7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2

積分
71
13
imqh 發表於 2007-5-12 12:5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laodai 於 2007-5-7 15:47 發表
按照2004年鐵道部《時速200公里鐵路動車組項目投標邀請書》規定,此項目合格投標人應該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合法註冊的,具備鐵路動車組製造能力,並獲得擁有成熟的時速200公里鐵路動車組設計和製造技術的或 ...

是 啊  光有愛國的熱情是不夠的。還要看重事實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87

主題

6068

帖子

2188

積分

禁止發言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積分
2188
14
phtsl 發表於 2007-5-12 14:0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930

帖子

19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91
15
mulishness 發表於 2007-5-12 15:07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laodai 於 2007-5-7 15:47 發表
按照2004年鐵道部《時速200公里鐵路動車組項目投標邀請書》規定,此項目合格投標人應該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合法註冊的,具備鐵路動車組製造能力,並獲得擁有成熟的時速200公里鐵路動車組設計和製造技術的或 ...


這是事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1

主題

525

帖子

1254

積分

禁止發言

初過語言關(三級)

積分
1254
16
kuer 發表於 2007-5-12 15:52 | 只看該作者
三五年以後,再哭大飛機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3

主題

2631

帖子

739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39
17
zzbgw603 發表於 2007-5-12 19:57 | 只看該作者
要高瞻遠矚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21: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