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不失愛心的論辯之道

[複製鏈接]

15

主題

71

帖子

4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idian 發表於 2007-4-3 00: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不失愛心的論辯之道
       ——讀《如何對待觀點不同的人》

基甸

在網上「坐而論道」,論辯不可避免。然而遺憾的是,很多時候唇槍舌劍的爭論都不能產生「真理越辯越明」的效果,反而帶來帶來混亂困惑、彼此傷害和浪費時間精力的無謂的口舌之爭。前段時間筆者跟准翔一起翻譯了美國神學教授尼寇爾(Dr. Roger Nicole)所寫的《如何對待觀點不同的人》(譯文見http://godoor.net/jidianlinks/ab/differ.htm)。文章很長而且比我想象的難翻。然而文中提出的一些論辯的原則和作者的建議讓我深感受益匪淺,我相信對我們這些在網上參與辯論的人會有很大的幫助。尼教授的文章本來針對的是基督徒跟基督徒之間的神學論辯,其總的原則是基督徒之間彼此的愛心合一。但我相信尼教授提出的這些原則和建議對基督徒跟非基督徒朋友辯論,甚至對一般網友之間跟基督教神學或信仰無關的的辯論,都可能有幫助——除非我們參與辯論完全只為了表面上的辯倒對方、贏得爭論。正如原作者所說,我們在生活中難免遇到跟自己意見不完全一致的人,合宜的論辯原則「也可以應用在政治上、在你工作中與人相處的困難中、在家庭摩擦中、在夫妻之間或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爭執上」。

尼教授建議的合宜的論辯之道主要有兩大原則和一些辯論的技術。以下是筆者簡單的總結。

第一個原則是「己所欲,施於人」——如耶穌所說,「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對基督徒來說,這是一個實踐愛心的原則。)我們都希望別人能正確了解我們的話。我們都不喜歡別人把話塞到我們嘴裡。我們可能都曾因為被人誤解或曲解而受到不公允的批評,而這讓我們非常苦惱、沮喪。既然這樣,我們在批評他人的時候就需要小心謹慎,儘力防止誤解他人的觀點。我們應該盡我們的努力去正確理解對方想要表達的意思,把我們的批評建立在對對方思想、意圖的充分了解之上。尼教授建議我們在批判他人的觀點之前先努力準確了解對方的立場,了解到一個地步,以至對方承認「這個人肯定了解我的看法」,甚至會說:「沒有誰比你把我的觀點表述得更好了」。在這樣的基礎的批判可以確保我們不會「大戰風車」,也令我們的批判更加令人信服。耶穌教導基督徒要「愛仇敵」,參與辯論的基督徒也應該愛我們的「論敵」。而盡我們所能去正確理解辯論對方的意思,也是愛心的一種表現。另外我們都承認語言和文字的有限,因此我們也不必窮摳字眼,在一些字詞的含義上過分計較(尼教授舉的那個他跟自己妻子爭論的例子讓我莞爾)。

第二個原則是努力從觀點不同的人身上學習。(對基督徒來說,這是一個實踐謙卑的原則。)我們都是不完全的人,我們都可能犯錯。當我們犯錯的時候,批評者的糾正對我們是一種幫助,我們應該真誠地改正並對糾正我們的人存感謝之心。真理常常是有兩面的(對基督徒來說,聖經真理尤其如此)。批評者的批評可能幫助我們免於片面和偏執。有時候我們自己的表述可能不夠清楚,批評者的批評可能幫助我們更努力地澄清我們的觀點。

在將心比心和謙卑溫柔的原則之下,我們與觀點不同者的辯論才能給雙方帶來益處。如尼教授所說,有了這樣的態度,「我們的手就不會隨時準備捏成打人的拳頭,而會伸出來作友誼和幫助的器皿;我們的腳就不會用來踩踏別人,而會帶我們走近站得很遠的人;我們的舌頭也不會發出苦毒和嘲諷的話,而會講出有智慧、有恩典和使人和平的話。」

在辯論技術方面,尼教授從(積極)「進攻」和(消極)「防守」兩個方面,針對聖經、理性、歷史和傳統等在辯論中的應用,為辯論者提出了一些中肯和切實的建議。尼教授滿有成熟老練的智者風範,而他最後對基督徒的勸勉更體現出一個老基督徒的愛心和溫柔:基督徒參與辯論的目的,不是為了贏得爭論,從而顯示我們的知識和辯才。那樣我們會贏了辯論但失去跟我們辯論的人。我們的目的,是要將人帶到上帝的真理和光照之下,從而贏得對方這個人。這才是榮神益人的論辯之道。

2007-04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沙發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4-3 10:3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jidian 於 2007-4-2 08:43 發表
不失愛心的論辯之道
       ——讀《如何對待觀點不同的人》

基甸

在網上「坐而論道」,論辯不可避免。然而遺憾的是,很多時候唇槍舌劍的爭論都不能產生「真理越辯越明」的效果,反而帶來帶來混亂困惑、 ...


對極,不為辯而辯,不為恨而辯,而是為互相理解互相寬容而辯。
宗教存在的意義,不是教我們恨,而是教我們寬容,教我們愛。
教人恨的宗教,總歸不是正信的宗教。辯論中產生憤恨之心,更不是正信的宗教徒該有的行為。
謙謙君子,和而不同。

[ 本帖最後由 和而不同 於 2007-4-2 18:49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5 09: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