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之文化流行詞十年備忘錄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張行行 發表於 2007-3-20 02: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詞窺天下

  PK

  2006年初,我瞎編了個詞,叫「PK元年」,我用它來特指2005年的語文,當然,也只是一種勉強的概括。在2005年,由真人秀節目「超級女聲」的大力傳播,「PK」成為年度熱詞。

  考證「PK」的起源有些困難。有人說它由遊戲用語「Play Kill」引申為較量,(VSVerSus),也有人說直接就是「Play  Killer」的簡化,還有人說,它其實是粵語中「撲街」一詞粵語發音+英語發音的字頭簡寫。甚至還有人說,它其實是英語「play cool」的刷新 2.0版。我質疑過這最後一種解釋。我知道,「Play Cool」的意思是「扮酷」,可它再趕時髦,也不該一夜之間就變成了「PK」啊。而對方的回答讓我啞然。辯方對手認為:「Play Cool」=「PK」的道理在於,它實際上是「Play」+「Ku」(酷的漢語拼音)……厲害吧?要不怎麼說是2.0 版呢。我服。

  關於「PK」,更多的混亂來自聯想。「PK」是「朋克」嗎?也許。「PK」是「嫖客」或者「剽客」?也許。而假使「PK」是「撲克」,那我還是不喜歡21點,而更迷戀爭上游——打爭上游時我比較會有成就感。

  全球化

  進入後現代社會後生成的一個重要理論範疇,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關於它的爭執與研討從未歇息,僅較大的學術流派即有四五種之多。

  除作為一種理論範疇外,「全球化」應屬經濟文化現象,它與族群、財經、影視、科技、理念等景觀或衝突,或互動,構成當今全球秩序的動態結構,異常複雜。

  本語詞為很多辭書必收之詞。為了更好闡釋本詞,有專家常為「全球化」概念開列相關語詞。在我看來,提示相關語,相當於給出一個場,給出歌星的背景版,給出作家的學歷表,或給出一個導演的出身……說得更直白,就是參照物。

  當全球化與跨國主義、麥當勞化、世界新秩序、美國化、世界體系、網路化等語詞置放在同一束聚光燈下后,何為全球化也就比較容易鑒別。

  80后

  本語詞最早是對生於80年代作家群體的一個集體性稱呼,仿照此前由文學期刊《芙蓉》雜誌打造的「70后」作家群概念而成,后這一概念也泛指一種文化現象,用以代指80年代后出生年輕人在文學藝術諸多領域的活躍狀態,又稱「80后現象」,用以區別以青春小說、青春文字等為主要特色的「80后寫作」。

  隨著在市場上漸次取得驕人的經濟回報,本語詞在迅速泛化的同時迅速賤化。截至2006年,「80后」對很多青年才俊而言,已如挖苦。不僅已然鮮見有 「90后」硬往「80后」扎堆兒借光,也暫時不見有誰還願風風火火未雨綢繆刻意打造「90后」乃至「00后」。更有甚者,將「八零后」刻意讀成「八十后」,既揶揄一把「80后」,也順便向那些老夫少妻愛好者投去艷羨的一瞥。

  忽悠

  動詞,口語,本義為晃動;搖擺。本詞同時也為東北方言,經趙本山、高秀敏、范偉等合作的小品《賣拐》而成為流行語。其多半作動詞。造個句,說:「黃金甲盡瞎忽悠」;再造個句,說:「黃金甲不把大家忽悠進電影院決不罷休」

  有時,「忽悠」之意帶有辦事離譜兒、誇大其實、吹牛沒邊沒沿兒等意;而在另一些語境中,「忽悠」則約等於欺騙、欺詐等義項。

  既為東北方言,用播音腔或南方方言念誦「忽悠」二字會非常怪異。在東北方言里,「忽悠」一詞的「忽」與「悠」之間有一個小小的拖腔,不長不短,韻味別有,需反覆練習方可接近傳神。

  「忽悠」快速流行與趙本山關係密切,但從社會學的角度考量,其實它更與社會生態、價值生態失衡關係密切。我曾見到一個邪門的改編版已將當下諸多商廈設置的「導購小姐」更名為「忽悠寶貝」,雖為調笑,可卻相當深刻。

  話語權

  源自西方後現代主義理論的一個學術術語。該理論認為,「話語」作為人的社會交往本體性存在方式,與人的全部問題息息相關。「話語」一旦形成,便擁有了自己的意義世界。「話語」系統是一個散布系統,包括對象、表達形式、概念和主題選擇四個建構維度。「話語」所具有的強制性和排他性的影響力即「話語權」, 「話語權」的作用力構成了話語的外在系統。

  依照學者福柯的觀點,話語權必須通過「規訓與懲罰」的形式,將權力自身變成滲透到社會每個角落的「普遍的力量」。在這個層面中,知識的形成與權力的增強有規律地相互促進,使得任何客觀化機制都可以被當作一種征服手段在其中得到使用,任何權力的增長都可以在其中促成某種知識系統的形構。

  由此可見,在當下現實語境中,「話語權」一詞在被廣泛運用的同時,也被廣泛地簡單化及世俗化。它常常被直接理解為「可以說話」或「不可以說話」,但其實,它遠非如此簡單。

  快餐文化

  本詞為複合詞,由「快餐」+「文化」組成,前者為形容,也是一種定義。作為上個世紀80年代中後期進入中國人視野的「快餐」概念屬舶來品,港台地區將其譯為「速食」或「即食」等,英語中稱之為「fastfood」,強調的均為「快速進食」。

  食品專家常用「制售快捷、食用便利、價格低廉」之類描述快餐特點。「快餐」與「文化」嫁接后,尤其當下語境中,本語詞已大致成為「流行文化」代稱。 「快」當然不錯,可它不應該成為速生速朽粗製濫造的代名詞。假使有一天我們這裡的流行文化除了「快」還能做到質量標準、服務簡便、價格低廉,我看才是真到位,大進步。

  從波普藝術到流行音樂,從通俗唱法到詩歌朗誦,我從來認為,與經典文化相對應,流行文化或大眾文化或快餐文化可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問題的關鍵是,正如快餐不是毒藥餐一樣,流行文化也該有自己的質量標準。

  潛規則

  最早由學者吳思先生提出。2001年,吳思在他的史學專著《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遊戲》,首次正式提出本概念。他將那些掩藏在歷史褶皺深處、獨立於 「元規則」、「明規則」之外、沒有規定、約定成俗、被廣泛認同、在實際生活中發生作用、人們必須遵循的那種規則統稱為「潛規則」。

  吳思說:「潛規則」便是「隱藏在正式規則之下、卻在實際上支配著中國社會運行的規矩」。此後,吳思在他的另外一本史學專著《血酬定律》中,進一步定義「潛規則」。主要觀點有:潛規則是人們私下認可的行為約束;這種行為約束,依據當事各方的造福或損害能力,在社會行為主體的互動中自發生成,可以使互動各方的衝突減少,交易成本降低。這種在實際上得到遵從的規矩,背離了正義觀念或正式制度的規定,侵犯了主流意識形態或正式制度所維護的利益,因此不得不以隱蔽的形式存在。

  吳思先生多半沒想到,本語詞經他發明后,會在5年成為一個年度熱詞。不過說實話,相比吳思用無數歷史考證研判的那些鮮血淋漓的潛規則而言,「先上床後上戲」之類的「潛規則」實在小兒科,不過「淺潛規則」而已。

   共享

  電腦術語,大意為將某一資源通過某種方式與他者共有或分享。如下載軟體的授權方式即有商業版、試用版、免費版、自由版、破解版或共享版等多種形式。在這裡,所謂「共享版」所指為共享軟體,它是一種以「先使用后付費」的方式銷售的享有版權的軟體。

   「共享」在計算機術語中屬關鍵詞,使用頻次亦高。如「共享文件」、「共享硬碟」、「硬碟自動共享」、「共享IP地址」等很多。其概念多與信息資源的共同享有與佔用相關。

  在公眾語言範圍內,「共享」一詞日益大眾化,其含義基本剔除了它原有的技術含義,而成為「分享」的近義詞。

  八卦

  本語詞本義出自《周易》,原為8個物象符號的代表,分別為乾、坎、艮、震、巽、離、坤、兌。當下流行語詞中的所謂「八卦」與此是否有關待考。

  當下語境中所謂八卦出處說法不一。一說來源於粵語,指那種機械煩瑣的生活態度,凡事卜卦,其全稱為「諸事八卦」,后衍生為「八卦新聞」,用指那些專門挖掘明星隱私的是非與饒舌。

  一說此語源自香港早年的黃色書刊,其時,這類書刊的封面喜歡選用清涼養眼的美人照,而礙其風俗,照片在重點部位會加貼八卦圖,生成類似後來所謂馬賽克效果,這類以報道明星私生活為內容的雜誌遂被稱之為「八卦雜誌」。「八卦」一詞也逐漸從名詞衍生出形容詞、動詞等不同用法。

  一說「八卦」一詞在語源上的第三種說法是由台灣娛樂圈流行語「八婆」一詞演變而來。

  也有人認為當下所謂八卦,其實是今人對易經名言「陰陽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誤讀,認為儘管人世紛紛擾擾,但其實無非陰陽恩怨,有如陰陽生八卦。

  在互聯網出現前,中國流行語一直有著南詞北伐的傳統,「八卦」仍需繼續考證,但它來自沿海城市應大致無疑。

  簡訊

  利用手機等移動或固定通訊設備,在A與B之間點對點發送的文字信息或圖片信息即如今已然婦孺皆知的簡訊。點對點發送文字或圖片這種發送方式其實只是簡訊發送方式之一。它操作簡便,所以使用的人數也最多。2002年前後,簡訊開始漸次成為一種大眾化通聯工具。它不僅開始成為一種迅速風靡全球的通信手段,同時也開始成為一種急遽膨脹的經濟增長點,它是一種新的文化現象、社會現象。它甚至開始對固有語文及符號系統產生影響。

  2002年,蘭登書屋曾評選出美國青少年最常用簡訊縮略語,如PCM=Please call me(請打我電話)一句即入選當年簡訊縮略語榜單。而後,不僅娛記用手機向供職媒體發稿件、傳圖片稀鬆平常,無數電視真人秀節目用簡訊投票實現天價經濟回報也已成為屢試不爽的盈利模型——在這個模型上,甚至被鑲嵌上了裝飾性民主的蕾絲。

  奇幻

  本語詞為文學體裁術語,所用範圍通常局限於虛構類文學作品。在大眾文化語境中,它今天牽手《哈利·波特》,明天也可能下嫁《魔戒》,亂得厲害。在近似語詞中,「奇幻」、「玄幻」、「魔幻」等彼此膠著、滲透,很難釐清。

  有論者稱,一部小說是否可定義為「奇幻」,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是否具備超越現實世界的物理規律、以魔法為主要符號代表的超自然現象,一是其社會背景是否以古希臘、古羅馬、歐洲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或類似於以上背景的社會……

  於是,至少在中國圖書市場上,奇幻或玄幻或魔幻已如一鍋爛粥,咕嘟咕嘟燉在那兒。

  DV

  英語「Digital Video」的縮寫,其意為「數碼攝像機」。用DV拍攝影像時,使用者通過其液晶顯示屏可直接觀看被拍攝的活動影像,拍攝后可以馬上看到拍好的活動影像。通過DV,可將拍好的活動影像轉換為數字信號,連同麥克風記錄完成的聲音信號一起存放於DV帶中。

  DV與計算機或電視機連接后,直接讀取DV帶中的影像數據,並根據需要對其進行編輯處理,並可將影像數據刻成VCD或DVD予以保存。像素是DV最重要的技術指標,像素越高,圖像解析度也越高。

  DV以其卓越的性能及相對低廉的價格受到了廣大用戶的青睞。

  在洪水般洶湧而來的影像文化洪流里,DV扮演著重要角色。它是天使還是魔鬼?它日益清晰的技術參數所呈現的究竟是心靈的美景還是人性的荒漠?沒人知道。至少我不知道。

  唐裝

  本語詞認可度較高的語源性解釋是「出口轉內銷」。這種說法認為本語詞為「唐人街」的延伸,泛指所有「中式服裝」,而非僅指「唐朝服裝」,正如「唐人」一詞泛稱中國人。其文獻記載如《明史·外國真臘傳》:「唐人者,諸番呼華人之稱也。凡海外諸國盡然。」據此,「唐人-唐人街-唐裝」大致是其演變模型。

  而從狹義上說,唐裝是指APEC會議各國元首所穿「唐裝」。其時款式基本上是清末中式著裝,由清代的馬褂演變而來的,其款式結構特點:一是立領,一是連袖,一是對襟,一是盤扣,其面料主要使用織錦緞面料。

  在大眾文化生活領域,「唐裝」一詞使用頻率較低。我倒是更願意將本語詞與熟詞「香蕉人」對比著揣摩或聯想。唐裝上身不難,可心的顏色則很難測定。

    解構

  又稱「解構主義」,是由法國后結構主義哲學家德里達所創立的一種批評學派。比如,關於閱讀,德里達即認為,一個被解構的文本會顯示出許多同時存在的各種觀點,而這些觀點通常會彼此衝突。

   作為學術術語的「解構」或「解構主義」極具爭議性。它被指責為虛無主義、寄生性太重以及根本就很瘋狂。而在大眾刊物中,它也被當成是學術界已經完全與現實脫離的一個象徵。儘管有如此紛爭,解構主義仍舊是當代哲學與文學批評理論里的一股主要力量。

  不過,在大眾文化語境中經常使用的「解構」,其真實語義多半僅為本語詞的皮相之義,它與2006年度熱詞「惡搞」多少有點兒貌離神合曲徑通幽。有人說, 「解構」的本質即「破壞那些天經地義的信條或對它們提出質疑。」據此,我大膽地說,至少在中國當下語境中,「惡搞」的學術版非「解構」莫屬。不同的是,國外的解構主義服裝設計師們質疑的是「為什麼小夜禮服一定要有緞面的新月領或尖角領」,而本土惡搞界那些層出不窮的新銳們則在質疑一個饅頭為什麼會引發滔天血案。顯然,這樣的挪用製造混亂,可它同時也製造機會和熱鬧。

  MP3

  一種音頻壓縮技術的簡稱,全稱為「MPEG Audio Layer3」,1999年~2000年前後進入大眾生活。

  這種壓縮技術將人耳無法聽到的頻率波段省略,致使音頻文件體積大為縮小。以一張容量為650M的光碟計算,作為CD它能容納的不過60-90分鐘、15首左右的音樂,而用MP3格式,則可收容下100多首音樂。

  可見「壓縮」是MP3技術的關鍵詞。提取這個關鍵詞,反觀近年來你我狼狽不堪的生活,發現同樣也就是這個讓人愛恨參半的「壓縮」……不過三五年後,你我的睡眠、愛情、生活、夢想乃至善良等等已是三五年前的1/10了?有點難過。

  選秀

  清朝從順治開始「選秀」。當時規定,凡滿族八旗人家年滿13歲至16歲的女子,須參加每3年1次的皇帝選秀女,中選者留在宮裡隨侍皇帝成為妃嬪,或被賜給皇室子孫做福晉。未經參加選秀女者,不得嫁人。閱選時,按八旗的順序,一般七八個人站成一排,由皇帝、皇太后們挑選。被挑選女子的名字,每排寫一張單子,留宮中存檔,這種名單,在檔案中稱為「秀女排單」。

  在當下語境中的「選秀」,當然並非清代的「秀女排單」,但挑選和備存,同為多種電視選秀的基本主題。不同名號的選秀過程中,程序或標準千差萬別,但競爭、淘汰、勝出,則為其共有的規定動作。以2005、2006年情形論,當下最為時髦的選秀為「電視選秀」。在國內,電視選秀的引爆節目是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其模式來自美國的同類電視真人秀節目「美國偶像」……時間並不很長,但現在選秀節目已有爛街趨勢。

  據史學家計算,清代從順治到光緒,9朝總計選秀80來次,按後來入葬陵寢的后妃統計,共214人,她們的命運各不相同……我忽然發現,關於選秀,其實最為悲慘的,是那些被「海選」拋棄的「死鬼」。在這一點上居然古今一律。而今天的選秀,海選更是帶有裝飾性的過場。誰說商業不暴力?誰說時尚不血腥呢?

     哈

  「哈」,與之相關的語詞如哈哈鏡、哈欠、哈腰等,均為熟詞。在詞性方面,「哈」可以是動詞,形聲,從口,合聲,本義為以唇啜飲,同「歃」;其另外一個含義為身體略彎,以此表示禮貌。其禮貌程度介乎於「鞠躬」與「敬禮」之間,不是非常鄭重。

   此外,「哈」也是一個常用感嘆詞,表示滿意、驚喜或讚歎。再有就是「哈」是常用象聲詞,模擬笑聲。有人考證過,說在《景德傳燈錄》已出現「哈哈大笑」這個片語。關於「哈」,最為不常用的,是作為姓氏出現的「哈」,其讀音不是第一聲,而是第三聲「hǎ」。

  流行語「哈日哈韓」中的「哈」,從語義上說是出現最晚的一種,其意大致為「崇尚」、「追逐」、「模仿」。一般認為這一語義的「哈」源於台灣青少年文化。作為一個流行用語中的動詞,其意強調的是「近乎瘋狂的佔有慾」。本語詞的另外一種語源闡述認為,「哈日」語境中的「哈」本為閩南方言,意思是被太陽光毒曬中暑,意指中了「太陽毒」。

  以我之見,我覺得「中太陽毒」這一解釋顯然更有民間文學的隱喻之美。面對一個中毒者,理性是多餘的,理智是奢侈的。也許人生在某個階段,「哈」終究難免,但終生矢志不渝地「哈」來「哈」去,則令人不得不懷疑其智商。

  惡搞

  從造詞上看,「惡搞」一詞為偏正片語,其中心詞「搞」在語源上屬於較晚出現的動詞,因為在《說文解字》中未曾記載「搞」字。據專家分析,從造字規律上分析,「搞」本為「敲」的異體字,義為「從旁敲擊」。后在西南方言中用以表示做、干、弄、辦、從事等多種含義。

  這一「通用」不要緊,「搞」在日常生活中日漸成為一個萬能動詞,尤其在口語表達中,在方便闡述原則的指導下,它逐漸替換掉了原本豐富多彩的漢語動詞,諸如「搞(從事)教育」、「搞(進行)基建」、「搞(編寫)教材」、「搞(拉)關係」、「搞(弄)幾張票」幾乎無論對誰,都能張口就來。「搞」已然是個爛詞。

  當然,「惡搞」不同於「搞」。2006年「惡搞」成為超級熱詞,其現實語義忽然無限豐富起來:有說它是一種基於「滑稽模仿」的引伸發揮,有說它是源自日本的「Kuso文化」的變種,有說它是一種基於網路平台的新生次文化,有說它是傳統諷刺幽默的升級版……可無論怎樣定義,確切框定本詞的要害,在於對其修飾詞「惡」如何定義——它有時是一種想落天外的創意,有時又是一種刻薄促狹的井蛙之見,有時是一種非凡獨特的遊戲精神,有時又是一種妒火中燒的哀怨……

  虛擬主持人

  指經由數字技術處理后虛擬創造出來、通過廣播、網路等通信傳媒與受眾形成信息交互行為的模擬人形象。其行為設計大都參照現實主持人例行標準,但卻無法預設真實主持人情感信息。

  虛擬主持人多存在於互聯網傳播平台,其配音多半由真人完成。2001年,世界上誕生了第一個虛擬主持人——阿娜諾娃,系由英國的某網路公司推出。此後,世界各國均不斷有各種巧立名目的虛擬主持人誕生,熱鬧是有的,但與真實主持人相比,孰優孰劣仍難成定局。

  在互聯網語境中,「虛擬」一直是關鍵詞之一。為此,還要將主持者或發言人虛擬,製造完全虛幻的人世圖景,這對於人類的自信與勇敢而言,極具挑戰性。

  盜版

  在網路語文中本語詞也常被寫成D版,指在未經版權所有人同意或授權的情況下,對其擁有知識產權的作品、出版物等進行複製、再分發的行為。在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此行為被定義為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甚至構成犯罪,會受到所在國的處罰。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情形相當複雜。以「盜版電影光碟」為例,即有槍版、碟版、大碟版等多種。槍版又稱影版,指在電影院偷錄的電影,通常效果模糊,色調黑暗,時有晃動、陰影和雜音,但發行速度極快,碟版為相對效果好一些的盜版光碟,通常是由國外或者其他正版公司流出,或使用正版發行光碟製作而成。效果與正版光碟基本無二,惟西方影片配音比較低劣,通常整部影片的男女聲都由兩人配音完成。而所謂大碟版即指高清電影,通常指DVD,也指由DVD轉成的質量較高的VCD。

  我國1992年7月1日中國申請加入伯爾尼公約,10月5日成為該公約的第93個成員國。此後,中國知識產權進程不斷加快。但其法律建設尤其是繁多知識產權保護細節的確認仍需不斷完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2: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