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人很虛偽

[複製鏈接]

104

主題

1184

帖子

320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qew123 發表於 2007-3-17 02: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看了
http://club.backchina.com/main/v ... &extra=page%3D1及其中4#的談話有感:

原帖由 chico 於 2007-3-16 10:25 發表
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家花不如野花香。
自己不要孔夫子,一個勁的往外送,到處建孔子學院。有一天日本會把漢方葯,朝鮮把韓醫傳給中國。


這話很有道理,為什麼唐僧西天取經,為什麼印度佛教傳遍神州大地,就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

說得不好聽點,中國人很虛偽的,中國人一面強烈反對西化,要保留自已的中華文化,一面卻在西化.

其實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在現在的所謂中華文化中只佔很少很少一部分,並且已不成主流,現在中華文化中的主流文化就是西洋文化,如民間的宗教,大都信的是佛教與基督教\伊斯蘭教,而學校教育的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再加某某思想\理論等,科學用的是大部分來自西洋的科學如相對論進化論,很少有幾個中國人的理論,如果有的話,也是跟在人家後面如馬克思列寧主義再加某某思想\理論等.

相反,中國還在拚命擠兌自己的文化,如中醫,現在有人要廢除它,春節也有人說要廢除,但聖誕卻轟轟烈烈的,

一個以垃圾食品著名的肯德基,被中國人做為一種奢侈來享受.

等等..........

當然,我們很多人說,我們是改革,是學人家的長處,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可以說是進步,但還是參照西方的文化,並是中國土生土長的.

我不反對改革,不反對學人家,但我們不要太虛偽,我們應該承認現代中國文化中的主流是西方文化.傳統文化已在慢慢地被侵蝕.

[ 本帖最後由 qew123 於 2007-3-17 02:24 編輯 ]

104

主題

1184

帖子

320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0
沙發
 樓主| qew123 發表於 2007-3-17 02:38 | 只看該作者
什麼是中華文化?

我認為中華民族所運用的文化就是中華文化,不管是外來的,還是自己產生的,只要是為中華民族接受並在使用的文化就可以稱為中華文化.別再執著只有儒道兩家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40

主題

6187

帖子

2113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盤古教主

Rank: 4

積分
2113
3
kickbird 發表於 2007-3-17 02:44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qew123 於 2007-3-17 02:38 發表
什麼是中華文化?

我認為中華民族所運用的文化就是中華文化,不管是外來的,還是自己產生的,只要是為中華民族接受並在使用的文化就可以稱為中華文化.別再執著只有儒道兩家了!



你得問問別的國家同意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

主題

1184

帖子

320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0
4
 樓主| qew123 發表於 2007-3-17 02:5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kickbird 於 2007-3-17 02:44 發表



你得問問別的國家同意嗎!


不同意又有什麼辦法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5
chico 發表於 2007-3-17 02:5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 qew123 的帖子

中華文化用一個字解釋「孝」。四個字「孝親尊師」。
再多點,儒釋道,諸子百家。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

主題

1184

帖子

320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0
6
 樓主| qew123 發表於 2007-3-17 02:59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hico 於 2007-3-17 02:55 發表
中華文化用一個字解釋「孝」。四個字「孝親尊師」。
再多點,儒釋道,諸子百家。


就這麼一點點?
中國真的是已差不多全盤西化了

那麼西洋文化怎麼定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

主題

1184

帖子

320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0
7
 樓主| qew123 發表於 2007-3-17 03:0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hico 於 2007-3-17 02:55 發表
中華文化用一個字解釋「孝」。四個字「孝親尊師」。
再多點,儒釋道,諸子百家。


釋是不是指釋迦牟尼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

主題

1184

帖子

320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0
8
 樓主| qew123 發表於 2007-3-17 03:34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hico 於 2007-3-17 02:55 發表
中華文化用一個字解釋「孝」。四個字「孝親尊師」。
再多點,儒釋道,諸子百家。


可能是"天地君親師"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

主題

1184

帖子

320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0
9
 樓主| qew123 發表於 2007-3-17 21:46 | 只看該作者

取經求佛

漢光武帝為鞏固他的統治,大力提倡儒家的孔孟之道。他每到一個地方去巡視,就打聽當地有沒有熟讀四書五經的人。要是有這樣的人,他就親自登門拜訪,務必要把這個人請出來做官。當時一些精通儒家學術的人,聽說皇帝這樣尊崇儒術,就從四面八方背著圖書趕到京城裡來。光武帝在京城裡修了一所太學,設立了五經博士,讓那些熟讀經書的人在裡面講學。京城裡的學術空氣濃厚起來了,儒家的忠孝節義等學說,為維護專制統治起了很大的作用。

漢光武帝死後,兒子劉庄即位是漢明帝。漢明帝不僅信仰儒家學說,而且信仰佛教,用佛教的教義來維護他的統治。永平八年(公元65年),明帝劉庄還派人到印度去取經求佛。

佛教起源於印度,它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姓喬答摩,名字叫悉達多,大約於公元前565年,生於一個釋迦族的貴族之家。他的父親凈飯王,是今天尼泊爾境內避毗羅衛地方的一個統治者。因此,悉達多的青年時代過的是養尊處優的日子。但是,這個悉達多王子卻不滿意自己的生活。他覺得人世間存在著生、老、病、死的痛苦,應當想辦法解脫。在二十九歲那年,悉達多離別了自己的雙親、妻兒,出家去修道。他在一棵菩提樹下冥思苦想了七年,據說最後終於大徹大悟,進入了一個至高無上的精神境界,成了「佛陀」(即「覺悟者」的意思)。在這以後,他就到印度的恆河流域去招收門徒,傳播他創立的佛教。最初有舍利弗、阿難陀等人相信了他的說教,投在他的門下,成了他的第一批信徒。接著,信仰佛教的人越來越多,佛教成了印度的一大宗教。

佛教的重要教義是因果報應的「輪迴」學說。根據佛教的說法,凡是有生命的東西,總是像一個車輪似地在那裡不斷地轉動著。從生到死,好像車輪轉了一圈。緊接著死而來的就是來世的生。有了生,就又有死,從生到死,就又轉了一圈。再緊接著的又是再一世的生。一個人這一世是人,他前一世或者下一世不一定是人。他的前一世可能是神。因為不修行,這一世就被罰做人了;也可能他的前一世是牛馬等牲畜,因為修行了,就讓他這一世升級做人。一個人的下一世做什麼,得看他這一世的表現,如果這一世修行了,下一世就可能成為神;這一世不修行,下一世可能降格做牛馬等牲畜。這種因果報應的輪迴學說自然是唯心的,決不可能真有那麼回事,但是它很符合統治階級的需要,他們可以利用佛教的這種說教,消除被統治階級的反抗思想,叫他們這一世忍耐服從,好好修行,把希望寄託於來世。

佛教創立以後,在印度廣泛流行。公元前3世紀,也就是相當於中國的戰國末期,阿育王統治印度,他規定佛教為印度的國教。從此,佛教逐漸的傳播到錫蘭(即今斯里蘭卡)、緬甸、暹羅(即今泰國)和越南等地。西漢末年,西域有些小國也崇信佛教。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信奉佛教的大月氏王派使臣伊存到長安。西漢的博士弟子秦景憲跟著伊存策浮屠經。從此以後,佛教就逐漸在中國傳播開來了。

佛教傳入中國以後,一些王公貴族首先信仰佛教。他們吃素念佛,希望來世能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做神仙。漢光武帝劉秀的一個兒子被封為楚王的劉英就是個佛教徒。劉英的母親許美人沒有受到光武帝的寵愛,所以他的地位比較低,雖然被封為楚王,封地卻是又小又貧瘠。劉英希望自己的來世能過得比這一世更好,所以就信了佛教,並且還經常把自己知道的一些佛教故事到處宣講,也講給他的異母兄弟明帝劉庄聽,勸明帝信仰佛教。

永平八年的一天晚上,明帝劉庄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又高又大的金人,圍繞著金人的腦袋和脖子,有一圈耀眼的光芒,看起來十分威武尊嚴。明帝一覺醒來,猜不透夢中所見的金人究竟代表什麼,自己這個夢究竟是吉兆還是凶兆?第二天上朝,明帝把這個夢講給文武大臣們聽,請他們幫助他圓夢,也就是幫助他分析這個夢。明帝說完夢以後,合朝的文武大臣聽了,你望望我,我看看你,沉默了大半天,誰也說不清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最後還是楚王劉英給做了分析。劉英對明帝說:「稟告陛下,您大概夢見佛了。我聽西域天竺國來的佛教大師說,佛高一丈六尺,通體都是金黃的顏色,頸項上佩有日月的光輝。這跟您夢見的不是完全一樣嗎?佛給您託夢,這是吉祥的預兆,希望陛下趕快齋戒沐浴,並且派人到天竺國取經求佛。」

漢明帝聽說自己夢見的是佛,夢見佛又是吉祥的預兆,高興極了,就趕快齋戒沐浴,鄭重其事地派郎中蔡愔(yin)和博士弟子秦景等人,帶了黃色的和白色的上等絲綢,到天竺國去取經求佛。

天竺國就是張騫說的身毒國,也就是現在的印度。據說印度的商人早在西漢初年就跟中國的巴蜀有通商關係,張騫通西域的時候,曾經在西域見到過蜀地出產的布和邛竹杖,那是西域人從身毒國那裡轉運出去的了。張騫一度想出使身毒國,但是沒有能夠實現。

東漢的時候,由於生產的發展,各地之間的交通比西漢時候方便得多了。蔡愔、秦景和他們的隨從,經過艱苦的長途旅行,終於到了天竺國,並且找到了佛教大師,向他們介紹了漢朝的情況,轉達了漢明帝想要取經求佛的虔誠願望。佛教的大師們認為漢明帝不遠萬里地派人去取經求佛,確是出於虔誠的心情,就決定派遣竺法蘭和迦葉摩騰兩位大師,帶著許多寫在貝多羅樹葉上的佛經,跟隨蔡愔、秦景等人到中國來。貝多羅樹是天竺生長的一種樹,葉子寬闊堅韌,佛教徒用它來寫佛經。

竺法蘭和迦葉摩騰到了中國,朝見了漢明帝,向漢明帝講解了佛教的教義。漢明帝認為佛教的教義很符合他加強封建專制統治的需要,就請他們帶著一些佛教徒,把他們帶來的貝葉經翻譯成為漢文。竺法蘭和迦葉摩騰起初住在漢朝政府招待貴賓的鴻臚寺里。他們希望漢朝政府能按照印度佛教寺院的樣子修建一所佛寺,供他們居住,就畫出佛寺的圖樣來交給漢明帝。漢明帝從國庫里撥出一大筆錢,並且調來了有名的工匠,在洛陽城裡修建了我國的第一所佛寺。因為竺法蘭和迦葉摩騰是用白馬馱著貝葉經到中國來的,所以這所佛寺就取名為白馬寺。

自從漢明帝派人去天竺取經求佛以後,佛教就在中國廣泛地傳播開了。因為佛教起源於印度,有些教義跟中國的傳統思想和風俗習慣不合,後來,有些佛教徒和皇朝的統治者就對佛教進行了部分的改造,把中國道家的黃老思想和儒家的孔孟之道摻和進去,把它變成了既符合中國的風俗習慣,又有利於鞏固封建專制統治的一種中國式的佛教。中國封建社會綿延達兩千多年多久,封建思想十分頑固地盤踞於人們的頭腦之中,這一方面是由於儒家孔孟之道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是由於佛教的影響。

《成語故事》吳兆基編
http://www.pep.com.cn/200406/ca440773.htm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 04: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