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你知道這些日常用品的發明者嗎?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7-3-12 14: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電池的發明人是誰?

    伏打(Alessandro Vlota 1745~1827年),義大利物理學家。1745年2月18日生於科摩,成年後出於好奇,才去研究自然現象。1774年伏打擔任科摩大學預科物理教授。同年發明了起電盤,這是靠靜電感應原理提供電的裝置。伏打還研究了化學,進
行各種氣體的爆作試驗。1779年他擔任巴佛大學物理教授。1782年他成為法國科學學會的成員。1791年又被選為倫敦皇家學會的會員。1794年伏打由於在電學、化學上的貢獻,榮獲柯普萊獎章。1800年他宣布發明了伏打電堆。1801年拿破崙在巴黎召見伏打,法國科學院贈予伏打一枚金質勳章。
    伏打發明電堆時已經50多歲了,他絕沒有想到持續電流對以後的影響會有那麼大,他也沒有再作進一步的研究,一直在巴佛大學任教。1819年伏打退休回到故鄉,於1827年3月5日逝世。

麻將的發明人是誰?

    麻將,亦稱「麻雀」或「雀牌」 等,乃正宗國粹,自問世至今,一直是最受歡迎、普及率最高的文娛活動之一。放眼我赤縣神州,無論是在南國還是北方,鄉村還是城市,四人圍坐大擺方城之情景隨處可見,八手忙碌吃碰洗牌之聲不絕於耳,真可謂中華大地一大景觀也。

   考麻將的起源,可追溯至唐代,至今已有1200餘年。相傳,唐朝武則天秉政時期,魏州昌樂(今屬河南省)有名張遂者,自幼聰穎過人,后出家為僧,取法號曰 「一行」。一行法師六根清凈,心無雜念,終日苦苦冥思,參悟萬物機理,於天文、數學等方面多有建樹,為我國古代著名科學家。但佛門雖然清凈,卻又難避寂寞難耐之苦。為解除僧人平時之孤寂無聊,約在唐玄宗開元十年(公元722年)前後,一行法師特編製一套紙牌,以供娛樂之用。其寬二寸,長五寸,上印萬、索、筒等圖樣。后復增加東、南、西、北、中、發、白等七大種類,麻將形制初備矣。另有一說,麻將是由馬吊牌、骰子和宋代三十二張宣和牌整合、發展而成。發明者乃元末明初學者萬秉超,因崇拜水滸英雄,故以108旅牌隱喻梁山 108將。時至清代咸豐年間,寧波人陳政鑰改用竹骨材料並詳定遊戲規則。陳政鑰,拔貢出身,熟諳英文,以功敘內閣中書,加三品銜。因酷愛馬吊牌,故而深諳此道。有感於紙牌諸多不便,於同治三年(1864)改造馬弔紙牌為竹骨麻將。於麻將之大行於神州,功不可沒。

    考萬、索(條)、筒(餅),皆為古代貨幣單位。筒者,銅錢也,即外圓內方之銅幣;百筒為索;而百索為萬。硬質材料取代原有紙質材料后,紙牌便逐漸失去主流地位,但並未銷聲匿跡。后隨著時間推移,制牌材料又逐漸由竹片、骨料發展為當今的硬塑料或有機玻璃,麻將面目煥然一新。但在一些邊地或農村,至今仍有紙牌麻將存留。

    遊戲乃社會的產物,是文化的縮影。麻將之遊戲規則,集中折射出中國的文化精神和價值觀念。四人兩兩相對,安坐桌前,依照順序,分別取牌,既先後有序,又機遇相等。不同於西方撲克牌之二人結為一夥,相互配合,麻將是以個體為單位。吃牌時,上家先於下家,體現出中國先後有序的社會規則;上家可截下家,體現出「勢」 的顯著作用。而下家也可碰吃,體現出在特殊情況下「弱勢亦可戰勝強勢」的文化理念和變化莫測的世態國情。

    麻將技法,可體現出國人的智慧。講究看上家、盯下家、防對家,除根據自己擁有之牌決定基本打法外,還要判斷其他三人牌情狀況,以決定跟牌、出牌、釣牌。及時預見、推測牌情演變,判斷形勢利弊,是能否得勝的關鍵。麻將看似簡單易學,只要智商正常,一般數分鐘即可上陣。但如何打出智慧,何時可吃,何時可碰,何時喂吃,何時喂碰,有時甚至要故意放炮喂和,以避免更大損失,則可體現出技術之高下,學問之深淺。度勢審時,當機立斷,屬高手一大功夫,絕非凡夫常人可精當掌握者。因此,麻將既是對人預見力之檢驗,亦是對人判斷力之考核,且兼具形、聲、色、觸等感覺之美,因而對牌家極具吸引力,常使得此輩廢寢忘食、通宵達旦。

    從文化角度言之,麻將規則,可折射出國人的處事風格與理念。欲取得勝利,就必須看住上家、盯住下家、防住對家,而欲出納得體,進退有據,則須揣度他人手中牌勢,知己知彼。體現著國人注重人際關係,上下溝通,左右逢源,瞻前顧後,首鼠兩端的行為特點。不似西方撲克牌之兩兩結對,陣線分明,麻將思維講究既單打獨行,又相互利用,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合而不同」的精神,也折射出國人陣線不明,兵無常法,忽視合作精神,強調個人作用的個性取向。而有用之牌保留,無用之牌棄之,更體現出在國人心目中將人分為有用、無用,高低貴賤分明的思維方式。有用者則奉若至寶,強勢階層總被傾心關照;而無用者則不屑一顧,弱勢階層常被棄之不惜。

    從社會功能角度考察,打麻將益處頗多,對老年孤獨症和多種慢性疾病,對調節神經緊張等,皆有緩解作用。《論語》有云:「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由此可見,孔老夫子亦認為「博弈」勝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惶惶不可終日者多矣。特別是對於年長者,體力腦力皆在逐漸衰退之中,疾病增多,不免有日薄西山之嘆,孤獨憂鬱之感。雖有養花釣魚可修身養性,打拳散步可舒筋壯骨,然於心志之磨礪,腦力之保持,人際之交流,實屬無補。而若有數人相聚而行方城之戲,其間歡言笑語,爾碰我吃,其樂融融;勝負難料,卻總有希望,讓人心繫未來。不分男女老弱,無論貴賤賢愚,規則劃一,地位平等。日出三竿,興緻正濃;月上柳梢,流連忘返。於排遣孤獨,消磨時日,效果甚為彰顯。因此流傳甚廣,經久不衰。時至今日,麻將不止縱橫於海內,並傳至日本、韓國、東南亞甚至遠達歐美各地,所向披靡,勢不可當。

    在業餘文化娛樂生活一向不發達的中國,麻將一直擔當著家庭娛樂活動的主要角色。當然,古往今來,多有將麻將作為賭具而設局牟利者。但切不可因噎廢食,將麻將視為禁物。如何興利除弊,的確值得社會各界尤其是體育界予以研究和探討。經各界多年不懈努力,國家體育總局終於在 1998年6月18日正式批准,將麻將作為一種體育競技項目,並正式編定《中國麻將競賽規則》,已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這是麻將從家庭走向社會,成為正式體育競技項目的關鍵步驟,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我們相信,只要加強管理,投入精力,麻將這一國粹必將更加發揚光大,給人們帶來無盡的快樂和享受。

撲克牌的發明人是誰

撲克牌的歷史

    撲克牌的誕生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但迄今沒有一個定論,法國人認為撲克是法國人在 1392 年發明;比利時人說比利時早在 1379 年就出現了撲克牌;義大利人則說撲克是義大利人 1376 年發明,還有說是埃及、印度、朝鮮等國發明,而更多的西方人卻認為,中國紙牌在 12-13 世紀(南宋時期)傳入歐洲,依此說法,最早發明撲克牌的國家應該算是中國。

   根據文字記載,中國最在公元 969 年時就出現了類似撲克的紙牌遊戲。當時中國的一副紙牌有四個花色,每個花色有 14 張牌,既作為紙幣使用,又用來進行牌戲。

撲克牌的演變

    開始的時候,撲克全部是由藝術家手工繪製,所以價格昂貴,特別是流行於義大利及法國的塔羅牌,通常是由宮廷畫家所繪製。

    1428年,一位名叫Miguel Arcanyis的著名畫家受西班牙瑪麗(Mary)皇后委託,為她繪製一副撲克牌,一名商人特意贈送了一個精美的盒子來放這副撲克,可以想象,這必定是一副非常精美的撲克。

    在法國,保留著1392年法國國王查爾斯六世命令雅奎明·格林公紐爾(J.Gringonneur)手工繪製一副紙牌。

   在德國,博物館中收藏著1427到1445年手工繪製的以狩獵為題材的撲克。

    在古代保留下來的一些撲克上,可以發現有針眼,經過考察,這是當時的撲克牌牌主把這些撲克牌作為藝術品釘在牆壁上展示所致。這可以證明,當時這些撲克是非常珍貴的。

    在15世紀,由於木刻印刷術的發展,使到撲克可以進行工業化生產,使到撲克牌戲得到迅速推廣。當時印刷用的木模主要是用黃楊木及梨木製造。

    當時的撲克是先在紙板上用黑色油墨印刷黑白圖案,然後按照印刷好的線條用人工上色,但上色的時候不一定按照印刷好的線條來上色,這種上色方法上色速度非常快,生產效率高,受到了一些善於調配顏色的畫家的歡迎。

    後來發明了新的上色方法,使用打孔薄紙板覆蓋在印好的圖案黑白上,然後用上了紅、藍、黃等顏色的埽子在紙板上面掃過,顏色通過紙板上的孔印刷到撲克上,這種方法使到生產效率大大提高,為撲克的大眾化普及起了重要作用。在所有的國家中,直到19世紀還在使用這種方法。

    與此同時,撲克生產商用銅板印刷,生產出品質優良的撲克,這種撲克仍然由美術家手工上色,圖案非常精美。這種高質量的撲克在17世紀前的歐洲各國幾乎都能找到。

    由於技術的限制,撲克上色仍然比較困難,價格相對較高,所以,19世紀前的撲克始終是一般老百姓買不起的,只有中上階層的人才能享受。

    1832年,英國倫敦一位叫多馬的撲克印刷商發明了一種新的印刷技術,大大提高了印刷質量,為此,英國皇室還特別對他進行了表彰。

    1833年,德國B.Dondorf發明了平板印刷技術,並應用這種可以同時印刷16種顏色的技術印刷撲克,這種技術的使用,使到撲克生產飛速發展,真正得到了普及,進入千家萬戶,進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最早的圓形撲克是由15世紀德國生產,美國在1874年第一次生產圓形撲克,之後英國、西班牙等國也陸續有生產。但必須注意的是,印度的傳統撲克是圓形的,但很難考證到它的最早生產日期。

    開始的時候,撲克的背面都是不印刷圖案的,直到17世紀中葉,才開始有生產商在撲克的背面印刷一些簡單的幾何圖案。

    早期的西班牙撲克商人就把自己的姓名印刷在撲克中,以作為質量保證書。17世紀開始,一些廠家開始使用一些天文學的符號,如太陽、星星、月亮等圖案作為商標。

    在西班牙,16世紀,開始有撲克製造廠家生產上下邊線有缺口的撲克,以方便在打牌時持牌人分辯4種花色。無缺口代表「硬幣」,一個缺口是「杯」,兩個缺口是「劍」,三個缺口是「棍棒」,這種撲克很快就成為當時撲克的標準,其它廠家爭相效仿。18世紀末,開始在牌角上印刷1~12的羅馬數字,後來使用阿拉伯數字。與19世紀美國發明的角碼不同的是,只印有數字但沒有花色標記。18世紀,西班牙第一次印刷可倒過來看的雙向人頭牌,現在收藏著的最早的雙向人頭牌撲克是在1790年生產的。而在19世紀,這種印刷方法才在其它國家推廣開來。

    1778年,西班牙最早生產出專門提供給小孩子玩的小型撲克。

    18世紀以前的西班牙式撲克,花色「杯」騎士一牌中都印有「AI VA」或「AHI VA」字樣。

國際象棋是誰發明的?

    國際象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搏鬥遊戲之一,和中國的圍棋、象棋和日本的將棋同享盛名。一般認為,在公元500年之前,在印度北部就有了這類遊戲。當時的棋子比起今日的國際象棋在著法上簡單得多,它們代表在古印度的步兵、武士、戰車和大象。在棋盤上,國王和他的維齊(即今天的后)統帥一切。據多數史學家認為,國際象棋從印度逐漸傳到中亞細亞、中國、波斯和歐洲。11世紀時盛行於君士坦丁堡,是拜占庭皇帝阿列克西斯?康姆涅紐斯很喜歡的一種消遣。

    這種遊戲一傳到西方,有個別棋子的名稱和設計便與當時歐洲的封建制度中的社會階層掛上了鉤。王和兵當然沒有改變。大象在印度軍隊中是一種重型的力量,在西方則由主教替代,主教在當時中世紀教會中頗有權力,而大象在西方戰事中沒有人知道其威力無比。棋史學家列維在敘述第二次普尼克戰爭中漢尼伯曾經在義大利本土上使用獸力作戰。印度棋盤上的武士,變成了馬,世人公認為是騎士制度的一個代表。古戰車變成城堡(德文"turn",西班牙文"torre",法文"tour",均為"城堡"的意思),英文中則為「rook」(城形棋子)。此字源出於波斯文"ruhk"(戰車的意思)或者是出於義大利文"rocco。"(城塔的意思)。最後,維齊轉而名為後,是中世紀宮廷的主要人物。

    15世紀末,國際象棋規則在歐洲起了一個自然而然的變化。  

    自從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之後,大量的關於新大陸的題材出現在撲克圖案上。

    18世紀,出現了鑲嵌銀片的撲克牌。

    17世紀以來,具有教育意義及紀念性意義的花色撲克廣為流行,幾乎所有的歷史事件都在撲克中被反應出來,還生產出了大量其它具知識性及教育性的撲克。如諷刺漫畫、神話故事、天文知識、音樂、地理、動物、戲曲等等題材。這些撲克都非常受歡迎,並被收藏家們收藏。

    一副撲克牌為什麼是52張(大、小王除外)?這是因為一年中有52個星期。撲克牌中的紅桃、方塊、草花、黑桃四種花色分別象徵著一年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每種花色有13張牌,這表示一個季節里有13個星期。

  如果我們把54張牌的點數全部加起來,就可以進一步證明撲克牌與曆法的關係。如果把「J」當十一點,「Q」當十二點,「K」當十三點,大、小王各當作半點,把54張牌的點數加起來,恰巧是全年365的總天數。
  
包子或稱饅頭是誰發明的?

    饅頭的起源要追溯到三國時代。據《誠齋雜記》載「孔明徵孟獲。人曰:蠻地多邪,用人首祭神,則出兵利。孔明雜以羊豕之內,以麵包之,以像人頭。此為饅頭之始。」又據明朝郎瑛所撰《七修類移》說:「饅頭本名蠻頭。」當年諸葛亮親自率兵征伐割據於雲、貴一帶稱霸的孟獲,七擒七縱。叛亂既平,凱旋迴師至瀘水時,忽然間狂風急浪,兵難以渡。當地人告訴諸葛亮,說是「猖神」興風作浪,要用七七四十九個人頭及白羊、黑牛祭祀,才能平息風浪。諸葛亮不忍用人頭來祭瀘水,便「偷換內容」而「遷就形式」,有了這樁機巧的發明創造以祭「鬼神」。

    諸葛亮始創的饅頭,畢竟須夾入牛、羊肉餡,工序複雜且花費較多,後人將做餡的工序省去,就成了仿天人們俗稱的「饅頭」。而有餡的則被稱為「包子」。

    還有一種麵食,叫「開花饅頭」。相傳明太祖朱元璋奪取了天下。在大擺慶功宴時,朱元璋點了一道點心,要吃「白銀如意」。御廚不知怎麼做才好,只有皇后馬娘娘心領神會。原來馬娘娘是洛陽東鄉馬家莊馬員外家的大小姐,她同當時在家當雜工的朱元璋海誓山盟,私訂終身。朱元璋經常幫助廚房燒火,而馬員外的家廚有一款拿手的蒸麵食便叫「白銀如意」,是用發酵的麵粉和鹼水揉勻,去掉酸味再摻上白糖急火蒸熟的,狀如花朵開瓣。馬娘娘熟知朱元璋的生活習慣,便傳旨御廚,授以方法,立即做出「白銀如意」。眾人吃后,讚不絕口。據說此種麵食代代相傳,到清末慈禧太后專權時,每日的早點還離不開「白銀如意」呢,後來,傳到民間,老百姓為順口,改叫「開花饅頭」。

宋體字是誰發明的?

宋體字的由來

    中國文字有正、草、隸、篆、行五種。每種字體中,又根據各種風格,以書家的姓氏來命名,像楷書中有歐(歐詢)體、嚴(真卿)體、柳(公權)體等等。真是體中有體,令人目不暇接呀!

    有一種字體,卻不是創始人的姓氏,用朝代名來命名,這就是宋體字。

    宋體字的創始人是秦檜。這個秦檜博學多才,在書法上很有造詣。他綜合前人之長,自成一家,創立了一種用於印刷的字體。按一般的習慣,應該叫秦體字才對。可是由於他人品太差,在抗金鬥爭中,是投降派的代表人物,曾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民族英雄岳飛父子,成為千古罪人,所以人們痛恨他,雖然應用他創立的字體,可是卻把字體命名為宋體。

    是源於宋代的,但是宋體字在明代確立。

    宋體字是印刷行業應用得最為廣泛的一種字體,根據字的外形的不同,又分為書宋和報宋。宋體是起源於宋代雕版印刷時通行的一種印刷字體。宋體字的字形方正,筆畫橫平豎直,橫細豎粗,稜角分明,結構嚴謹,整齊均勻,有極強的筆畫規律性,從而使人在閱讀時有一種舒適醒目的感覺。在現代印刷中主要用於書刊或報紙的正文部分。

    宋代"興文教,抑武事",文化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昌盛景象.印刷出版業在宋代進入了黃金時代,雕版印刷興旺,刻書中心發展較快,活字印刷發明.元、明大量翻刻宋本,宋體字在明代確立.宋體字便於書寫和刻寫,字體美觀端莊,適應了印刷出版業的行業操作要求,成為宋代文化造極的見證者.

    中國書法和雕版印刷的結合產生了宋體字,因此,宋體字不但有中國書法的魅力,還具有雕版印刷及木版刀刻的韻味。

1、宋體字承傳了中國書法的審美韻味

中國書法藝術除了漢字本身獨特的象形性、圖畫性特點外,獨特的書寫工具毛筆,是形成中國書法的最重要的原因。毛筆它柔軟而富有彈性,能意地彎曲扭動,張馳有度,能瀟灑自如地表現出各種粗細、大小、曲直,剛柔的線條變化。更能把書者的情感賦予其中,這種「軟筆」可橫、可豎、可點、可撇、可捺,形成了中國書法特有的形式特徵。書者的技藝到一種高度時,毛筆在手,字已非字,點畫線條隨心書寫,千變萬化,以至所書之字似有生命的境界。

宋體字在筆畫上,仍然保持了中國書法的本質特徵。在與唐楷顏體比較時,我們看得更清楚,如點、捺、撇及轉折處的頓挫處理,就是對書法運筆進行了高度的藝術化概括。

從漢字書寫的發展來看,唐代三大家的楷書,是中國書法程式化的顛峰。楷,模範也。因此,也順理成章地成了中國刻版印刷字的楷模。在品味和設計宋體時,追求中國書法和木版刀味、雕版印刷痕迹的韻味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沒有這種感覺,那只是美術字而已。如現在的圓體,綜藝體,根本沒有傳統書法的味道。

另外,從宋體字的角度來看,唐代三大家的楷書因追求方正和程式化,從而失去了書法藝術所需要的隨心自由的激情和靈動。唐楷太程式化了,使人極易想到宋體字,實際上唐楷也就是今天的宋體字的範本,它們像個成熟而正襟危坐的長者,不愈矩,缺乏變化的勇氣,因而失去了自由的偶然性。

唐三大家的楷書,雖然給後來的習字者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可說是人學人像,個個都是柳公、顏公,但卻毫無個性可言,很難習得此法而成為書法家。倒是能成為入門習字和寫好字的範本,但不能作想成為書法家的始終範本。學書者應直追秦、漢、魏、晉,特別是漢代書法,隨心抒寫、大氣豪邁,如《漢簡》、《泰山經石峪金剛經》等等。

唐楷是中國書法楷書的頂峰,頂峰面臨的是什麼?是下坡,是重新開始,唐楷也就是宋體字的起始點。

2.傳統印刷與木版刀刻的痕迹韻味

今天版本學家對於宋體字下的定義是:「橫平豎直,橫細豎粗,起落筆有稜有角,字形方正,筆畫硬挺。」起落筆的稜角,應是宋體字的最大的特徵,它是雕版刻工們在長期的刻寫過程中對唐楷的筆畫進行歸納化處理,形成的特有的裝飾化特徵,是刻刀留下的韻味,它既保留了唐楷的本質特點,卻又比唐楷更加方正,正刀口挺刮有力。這種刀刻的痕迹在傳統印刷的過程中,因為印墨和中國紙張的特徵,再加上壓力,使得最後印製的的成員呈現在我們面前時,宋體字的稜角又稍稍圓潤渾厚起來,十分耐看,這無意之中,把楷書的書法味和雕版的刀刻味揉和在一起,形成了宋體字的典型特徵。因此,學書法要上溯秦漢,而設計宋體字卻要直追唐楷和宋明的雕版刻刀味,因為,那才是宋體字的源頭,唯有源頭活水來。

宋體字的秀氣,鋼筋有力,變化得當,吸引了後人的喜愛。

來源:光明網

[ 本帖最後由 laodai 於 2007-3-12 14:11 編輯 ]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2409

主題

9365

帖子

4007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4007
沙發
be2000 發表於 2007-3-12 22:40 | 只看該作者
好帖,加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54

帖子

3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7
3
同一片天空 發表於 2007-3-14 07:0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5

主題

2150

帖子

456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56
4
xmlxml 發表於 2007-3-14 16:42 | 只看該作者
長見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62

帖子

3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2

積分
34
5
jerry-lee 發表於 2007-3-19 12:4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0 17: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