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德《世界報》記者評述:關於中國將來的10個問題

[複製鏈接]

6

主題

195

帖子

4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eutschina 發表於 2007-3-8 20: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德國《世界報》3月4日文章,原題:關於中國將來的10個問題 歐盟視中國為「戰略夥伴」,而對美國來說,中國是經濟和軍事上的競爭對手。今天,沒人能預測這個亞洲大國的未來。記者在此斗膽談談中國的風險和潛力。
  
  1.中國崛起會引發與西方的戰爭嗎?
  
  不會。中國的崛起沒有令這個世界變得更反覆無常。儘管中國的安全政治政策缺乏透明度,但其宣稱的「和平發展」是可信的。爆發大規模衝突對中國來說得不償失。戰爭會嚇跑投資者,使經濟增長停止。中國需要穩定的環境。北京嫻熟地運用外交手腕,不需武力就有效地實現了其外交政治利益。
  
  2.中國會再次爆發大的政治動蕩嗎?
  
  不大可能。大規模示威或政治動蕩幾乎不可能發生。中國絕大多數城市居民對根本的制度變革沒興趣,他們是中國經濟繁榮的獲益者。
  
  3.中國會成為(西方式)民主國家嗎?
  
  暫時不會。依照其領導人的說法,中國將保持目前的社會主義制度至少100年。專家們設想了另一種可能:領導層啟動自上而下的民主改革;經濟發展推動公民提出政治參與權利要求。但促成這種發展的條件目前還不成熟。
  
  4.中國會崩潰嗎?
  
  不會。確實,中國面臨重重問題,貧富差距在拉大,人口未富先老,腐敗吞噬著國民經濟。但是,經濟成功確保了政府的合法性和社會的穩定。
  
  5.歐洲有必要害怕中國的經濟奇迹嗎?
  
  有必要。中國經濟崛起對歐洲既是福音又是威脅。中國購買我們的產品,但賣給我們更多的產品。對數百萬中國人來說,這意味著就業和擺脫貧困的機會。西方本來無法在低工資領域與中國競爭,遠東的服務業和創新也在迎頭趕上。歐盟委員會預測,到2010年,中國科研投資在其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將高於歐盟。
  
  6.中國對能源的渴求會導致戰爭嗎?
  
  不會。飛速經濟增長使中國對能源的需求逐年擴大,但不必擔憂中國的能源渴求會使西方資源告危。截至2005年底,中國公司控制的世界石油生產不到1%。這一比重在今後數年也不大可能改變。因爭奪資源而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極小。中國致力於採取務實做法解決與西方的能源分歧,並與歐美或日本合作節能或開發可再生能源。
  
  7.中國會用武力收復台灣嗎?
  
  暫時不會。只要台灣不宣布「獨立」,北京就不會尋求改變現狀。北京希望通過「一國兩制」和平統一台灣,其手上握有的王牌是這個島嶼在經濟上日益依賴中國大陸。
  
  8.中國的環境污染對世界是威脅嗎?
  
  是。中國快速經濟增長破壞了本國環境,也給世界帶來越來越大的威脅。中國是世界頭號二氧化硫排放國,二氧化碳排放居世界第二。但不可忘記:有義務減少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是西方。美國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為20噸,德國為10噸,而中國只有3噸。
  
  9.中國失去對網際網路時代的輿論控制了嗎?
  
  否。網際網路對中國的審查者來說是個挑戰,但用於對網際網路進行管理的軟硬體也被大量使用。而且中國政府認識到,網際網路能為己所用,不僅可以在國內擔當重要的宣傳作用,而且是增加中國文化在海外影響的利器。
  
  10.中國會面臨一場金融危機嗎?
  
  不會。就在不久前,中國的銀行壞賬比例還高達40%。問題現在依然存在,但發生金融危機的風險已大大降低。銀行將壞賬轉讓給資產管理公司。兼并和私有化使許多國有企業變得贏利。此外,中國的高儲蓄率確保了銀行的資金流通。擁有世界最大外匯儲備也是中國金融安全的一大保障。

6

主題

195

帖子

4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5
沙發
 樓主| deutschina 發表於 2007-3-8 20:43 | 只看該作者
那些對於台灣自視過高的人,大可以看看,究竟外界是如何看待台灣和大陸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195

帖子

4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5
3
 樓主| deutschina 發表於 2007-3-8 21:09 | 只看該作者
預測不斷落空 美國:我們真的不瞭解中國

美國《新聞周刊》日前刊發文章說,多年以來,經濟學家和分析師們一直在思考:什麼會使金融市場感到恐慌。戰爭、政變、物價飛漲、能源消耗、失控的房地產市場等因素似乎都沒能做到。上周,我們得出了一個答案:中國。上海股票市場大跌引起世界範圍內的神經過敏。這反映出中國對於全球經濟的重要性越來越大,但同時也揭示了圍繞著「中央帝國」的迷惑和不解。

  上海股市和中國總體經濟之間幾乎毫無聯繫。它並沒承擔起股票市場在美英所扮演的角色。過去若干年中,中國股市不斷下跌,而中國經濟卻蓬勃發展。

  環球時報報導,該篇文章指出,我們真的不瞭解中國,現在可能該是承認這一點的時候了。中國不符合我們對於一個國家如何實現增長的最基本的常識。秘魯學者赫南多•德•索托曾令人信服地說過,財產權利的清晰和穩固是經濟增長的前提。中國卻是個例外,這個人類有史以來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擁有一個極不清晰、極其脆弱的財產權利體系;艾倫•格林斯潘曾說過,法治是市場經濟的關鍵。而中國是個例外,其法律體系不協調,執法不規則;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全球各地兜售的「華盛頓共識」認為,不能自由浮動的匯率體系會導致經濟嚴重變形。中國拒絕了這一建議,卻繁榮發展。中國是一個大謎團。

  這種悖論在政治領域更加突出。在研究了中國的政治體系后,學者們確信它不會長久。但是,中國的現政權幾十年來卻一直使關於其解體的預測落空。我們認為,中國人不喜歡他們的政府,但民意調查卻給出相反的結果:80%的中國人支持現在的政治體系、81%的人對現政府持滿意態度。也許被調查者沒說實話,但這些數字在幾次不同的調查中是一致的,而中國人也常表達對腐敗、環境退化等的不滿。公民對政府的感覺是由文化、歷史和感情態度等多種因素共同組成的複雜混合體。美國人不理解這一點的原因是美國的民族主義是以意識形態為基礎的。

  有關北京政府脆弱不堪、不堪一擊的說法很多,批評論調也極具才智。但是,考慮到中國面臨的眾多挑戰,北京政府多年來都能講究技巧地一一處理。它總能解決一些看似無法解決的問題,推遲其他一些問題,躲開另一些。中國領導人成功地使2億農民從農村遷到城市,並解決了國有企業倒閉引起的大規模下崗問題;周期性地放緩經濟以防經濟過熱;為歷史上最大、最快的城市化進程建立計畫,控制了高速增長過程中產生的社會不滿。舉措並不完美,但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很好地處理了這些問題。

  因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中國人可能會對現狀滿意。在過去一個世紀中,中國幾乎每十年就要經歷一次混亂。但在過去的30年中,中國享受著穩定和任何其他國家都無法比擬的最快速度的經濟增長,中國在世界建立了一個全新而閃耀的形象。如果你是一個中國人,你或許也會為此感到自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2

主題

352

帖子

357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57
4
dayuku 發表於 2007-3-9 00:54 | 只看該作者
要說到對世界開放程度的接受,中國人比外國人更開放,大陸人又比台灣人更開放!通常在大陸,如果是介紹起某個國家或地區,通常媒體甚至官方媒體都是以較現實的角度來介紹當地的人文經濟風景等,極少負面報道。而國外媒體尤其是官方媒體介紹大陸時,仍然採用舊時思維,大量採用文革時的中國場景,或是用些現時還較落後的山村,來個特別誇張的特寫,久而久之,也難免他人產生極為負面的印象!而台灣在這方面更是不遺餘力貶低度大陸制度,大陸,繼而大陸人!也難怪海外的中國人會被歧視!

[ 本帖最後由 dayuku 於 2007-3-9 02:47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09: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