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彈性退休和記分社會服務

[複製鏈接]

23

主題

87

帖子

4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2

積分
4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海{老兵 發表於 2007-2-27 23: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彈性退休和記分社會服務
                 楊培根
  
退休的安排是社會保障的措施,自有其存在的價值。

  然而,社會富裕康泰和醫療保健的進步讓人長壽,工藝科技的機械化減少工人的勞力和體能要求,教育普及與知識經濟則創造更多智力型的工作和增加遠程作業的機會。

  這些因素衝擊人們對員工年齡的傳統看法,使我們不得不因時而變、對退休概念重新審視。所以,總理公署部長林文興關於「退休一詞或應停用」的說法來得非常及時。

  從雇傭關係上看,退休這個詞幾乎沒有多大的實質意義。沒到退休年齡的員工,僱主一句「很抱歉,您的服務不再需要,感謝您過去的貢獻」云云,員工的的職業生涯就劃上句號。反之,如果公司有需要,員工要退也不可以。

  退休制度之下,我們都必須為了退休而退休。然而,年長員工的一棄一用之間到底有多少經濟和社會損失,不知有沒有人去計算?

  人口普查顯示,新加坡人的平均壽命是79.6歲。如果退休年齡劃在60歲,銀髮一族還有近20年的未來日子要怎樣過?除了幫忙帶孫兒女、遊山玩水、在組屋樓下的「樂齡角落」打發時間之外,人力資源難道不能更好地應用?

更有人情味,更有尊嚴

  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以下是兩點想法:

  第一,建立彈性退休制度

一個員工到達法定年齡,比如60歲,公司和員工可以面對面、自由和志願地來作抉擇。
  以彈性的退休制度來代替強制退休,好處在於使雇傭關係更加人性化,消除遺棄感,而且也提高勞動者的尊嚴。

  第二,開闢記分社會服務

  職場的彈性退休能夠創造的工作機會畢竟有限,所以、要開闢記分社會服務來吸納更多健康、有能力又想做事的樂齡人士。

  我們熟知的社會義工是不計酬報的。記分社會服務概念的不同在於投身社會服務當義工的人雖然不支取薪水,但是要為他們的服務記分。分數的高低和服務的性質與質量掛鉤。

  義工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來選擇社會團體和服務類別。通過服務,義工獲得分數,這些分數累積起來可以變為貨幣價值——由使用義工服務的社會團體和政府共同承諾——允許義工用來支付保健醫療的費用。

  義工的社會服務活動可以產生經濟價值來保障自身的利益,這就是名副其實的利人利己。

  記分社會服務的好處很多,主要是給個人和社會創造新動力,讓樂齡者退而不休、老有所用,把老人問題的社會包袱變為社會財富。

  記分協助提高支付醫保能力,解決社會服務機構對義工的需求,促進終身學習社會的發展等。如果管理得當,彈性退休和記分社會服務可以把個人的工作生涯延長到最大的可能性,耆老之年也有機會再為社會服務,利人利己。

·作者是新加坡教育工作者(聯合早報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7: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