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台灣來鴻:民進黨與故宮文物

[複製鏈接]

27

主題

139

帖子

8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2

積分
8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eeperleon 發表於 2007-1-31 07: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BBC中文網駐台北特約記者 楊孟瑜:


台北有座故宮博物院,有人說與英國的大英博物館、法國的羅浮宮、俄羅斯的冬宮博物館和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並列為世界五大博物館。來到台北的中外人士,少有不到故宮一游的,當然,遊客里包括了台灣政府看重的外賓、外國元首們。

像某次,一傢具民進黨色彩的電視台,播報著來台訪問的友邦總統到故宮參觀的新聞。仔細一聽,新聞中提到友邦總統對故宮文物大感興趣,這播報員說的是「東方」古老的銅器,而不是「中國」古老的銅器。

也許播報者無心,而是聽者太敏感了,不過,這倒也符合民進黨長期以來給人「去中國化」的印象。(所謂「去中國化」,基本上,就是漸漸去除中國的影響,割除台灣與中國的關係。)

國寶「別用」

這台北故宮裡,數不清的珍貴文物可都是從中國大陸帶過來的,屬於幾千年來的中華文化菁華。

當然,國民黨的蔣介石政權當年倉皇撤退也帶著故宮文物千里迢迢撤到台灣的舉動,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大陸那邊批評他是「掠奪國寶」,台灣這邊則肯定他即使倉皇逃難也不忘保護文物的用心並說若非如此,這些文物若留在大陸,可能會在大陸的十年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浩劫。
不管是那種評價,無論如何,故宮文物已保存在台灣超過半世紀了,成為台灣珍貴的文化資產。只是蔣介石大概也沒料到,國民黨會在台灣丟了政權,而奪了國民黨執政權的民進黨近日則靠這些文物幫了個大忙。

民進黨籍總統陳水扁的夫人吳淑珍,7月23日剛風光結束歐洲外交之行返回台灣。這位坐著輪椅的總統夫人訪問了與台灣沒有邦交的德國、義大利並在梵諦岡見了教宗,陳水扁去接機時,就這麼盛讚妻子∶「台灣要站起來,中華民國要走出去,吳淑珍女士沒辦法用她的雙腳站起來,但她憑著她的毅力與熱情用輪椅把台灣推出去、推到國際的舞台。」

吳淑珍這次訪問歐洲的重頭戲正是和故宮有關。在德國柏林,參加台北故宮博物院與當地博物館合辦的「天子之寶」故宮文物展開幕活動,吳淑珍的這趟外交之行,也因此被台灣政府命名為「珍藏台灣,文化睦誼」之旅。

這是繼法國、美國之後,台北故宮文物近年來第三度「放洋」展覽,故宮這些「天子之寶」,儼然成為台灣當局突破外交困境的一個利器。吳淑珍返台後也表示,這趟歐洲行最大的收穫就是一向與中國大陸關係密切的德國,這次也對台灣「展現超乎想像的熱情」。

第一夫人「拚外交」

台灣媒體駐歐洲的記者說,吳淑珍很盡責、很努力,但平心而論,台灣朝野也都明白,這趟外交之行是搭了故宮文物的「便車」,歐洲大國德國才為台灣開了方便之門,還歷經近10年,完成修法程序,確保台北故宮這批文物不會被北京那邊申請扣押或討回去。

對於這點,台灣反對黨之一的親民黨在吳淑珍出訪前就曾質疑過,會不會讓台北故宮文物「有去無回」?在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杜正勝提出德方的保證,祛除掉這點疑慮后,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則進一步批評,吳淑珍這次出訪是「拿故宮文物買門票」,意指憑著故宮這些寶貝來換取進入德國的「門票」,民進黨政府再藉此來誇耀自己的外交成績。

對親民黨這些批評,吳淑珍的反應是不予苟同。她說,故宮文物是中華民國的,她也是去為中華民國拼外交。

陳水扁則透過民進黨人士,對親民黨的論調提出反駁說∶"很遺憾宋楚瑜以如此狹隘的心態,來看待這次文化交流。宋楚瑜不要與中共沆瀣一氣,來打擊台灣拼外交的信心。"

親民黨這邊還是不甘示弱,在吳淑珍返抵台灣這天,發布了一份新聞稿,肯定吳淑珍的辛勞,但也批評民進黨多年來一直在搞"去中國化",這次卻以來自中國的文物去做外交,根本是自相矛盾。親民黨還說,如果今天是在野黨帶故宮文物出去展覽,恐怕早就被民進黨指為"與中共唱和"、"賣台集團"了。

正在德國接受歐洲觀眾們讚歎的故宮文物,大概沒想到台灣內部又為它們引起了一番唇槍舌戰。政治人物就是這樣,在野的親民黨,看到民進黨既要割裂與中國的關係,又要捧著中國的寶貝為自己增添光,是有些憤憤不平,又有些酸兒,還擔心民進黨因這些"外交成績" 漲了聲勢,在明年初總統大選中得利;而如今掌握執政大權,也掌握了台北故宮的民進黨,則似乎被人說中了心事,卻又不忘倒打一耙,指親民黨是跟中共一個鼻孔出氣。

撇開這些政治思維,台灣輿論間倒是指出了這次民進黨籍總統夫人隨故宮文物「放洋」的「文化交流」中,最值得思索的地方。有社論指出,這些輾轉來自大陸北京,而經過台灣半世紀以上整理保護的文物,與台灣一起經歷過風霜歲月,已累積了台灣人民點點滴滴的回憶,成為台灣共同的文化。評論者說,「來自中國,生根於台灣,走向世界的,何止故宮文物而已」,從台灣保留了優美的中文繁體字、大陸大江南北的風俗習慣等等,在生活中融合,在文化中發揚光大的種種例子來看,台灣在政治發展中,實在不應一味否定包含有「中國」的過去,割裂與中國的關係。

想想也是,朝代、政權會有更迭,但這些文物卻傳世千百年,展現著歷史與文化吸引著一代代的世人。不論台灣朝野那一個政黨,不要只想著這些文物的「政治意義」吧,若能擴大視野、格局來看待這文化的精華,那麼這場放洋的「天子之寶」展對台灣的意義將不只是在外交上而已。

27

主題

139

帖子

8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2

積分
85
沙發
 樓主| keeperleon 發表於 2007-1-31 07:12 | 只看該作者
這是舊聞了。補充一下時間:2003年07月28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1:38北京時間19:38發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02: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