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股市泡沫的陰魂正在回歸 牛市或近尾聲

[複製鏈接]

398

主題

851

帖子

768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6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草民 發表於 2007-1-25 18: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現在是該提起警惕的時候了,1990年代晚期泡沫的陰影已經開始籠罩當前的市場。還記得那些線上折扣券商膾炙人口的廣告嗎?

現在,火光已經再度點燃,其光亮度絕對超過警燈。巨大財富的幻影在空中漂蕩,引誘著愈來愈多的此前心智健全的人們放棄自己大有前途的工作,到彩虹的盡頭去尋找黃金。「洛杉磯時報」報導指出,嘉信理財「在2006年前九個月當中的日均交易數量達到了24萬2300筆,較前一年同期增長29%,甚至略略超過了2000年24萬2000筆的峰值」!
這意味著什麼?我們已經走到了相同的道路上,而在幾年前,正是這條路將我們引向了2000年至2002年的大熊市!
有趣的是,時報還報導了一個退學從事交易並致富的人的故事。這讓我不由得想起了1990年代晚期「財富」雜誌的一篇文章,後者介紹了一位牙醫,在他診所隔壁的辦公室里有三台電腦和八部顯示器,他每月要進行200次交易。

一切都彷彿往日重現,而這就是最大的警告:股市泡沫的陰魂正在漸漸回歸市場。我們似乎都忽視了一個簡單的事實:當前這一輪牛市從長度上說來已經是1929年以來的亞軍了。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盤整隨時都可能開始!可惜我們仍然生活在白日夢中,連最基本的歷史經驗都置若罔聞了。

不錯,我承認,或許你是屬於那極為少數的例外,或許你是一個成功的日間交易者。不過,你也應該明白,全美的投資者多達9500萬,而其中只有極少數擁有成為真正成功交易者的潛質。大多數人要麼不具有必需的技術,要麼不具有必需的資金,要麼不具有必需的心理素質、時間或者興趣……在一個即將垮台的市場中,這一切就顯得尤其重要。

在當前這樣的牛市當中,投資者很容易就會開始產生幻覺,認為自己是理財天才。與此同時,上一次熊市--它讓我們損失了8兆美元--的慘痛回憶則逐漸淡去。其實,我們只是在牛市中水漲船高而已。這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我們的自我會在這時候偷偷發出暗示,讓我們相信這是因為自己的能力。過份自信的陰謀總是會在牛市尾聲時得手,讓所謂的天才們投身交易的遊戲。

不過,在投身交易派對之前,你最好還是進行一次心理測驗,以確定自己是否真的可以成為一個能夠適應各種市場環境的的交易者。在進行這一測驗之前,最好不要立刻放棄自己的工作和拿家庭的積蓄來孤注一擲。下列十條,每一肯定答案可以為你加上10分。

1. 我有很多時間來追蹤市場和進行交易

各位,這的確是一個非常耗時的工作,需要我們每天投入許多個鐘頭。你真的有那麼多時間,每天可以拿出一個甚至兩個小時來收看有線電視頻道上那些推銷員的喋喋不休么?你還想瞭解更多關於深奧的隨勢操作體系的知識?想研究市場數據?想投入積極交易?

讀讀艾德曼(Ric Edelman)的「尋常人、大財富」(Ordinary People, Extraordinary Wealth)罷,它會告訴你,「多數百萬富翁每天花在個人理財上的時間都不會超過六分鐘。」至於「隔壁的百萬富翁」(Millionaire Next Door)則會告訴你,美國的800萬百萬富翁是靠他們的工作,而不是靠交易賺錢的。"

2. 即便在壓力下我也能夠遵守紀律

不錯,你是有足夠的時間,但是當你像個賭徒,坐在拉斯維加斯的賭桌邊上,拿全家人借來的錢去冒險時,你具有必需的心理素質嗎?

「其實隨勢操作真正能夠幫助到的只有那些能夠遵守紀律的人。」著名資產經理人梅里曼(Paul Merriman)指出,「理論上說來,所有投資者都具有遵循隨勢操作紀律的能力。不過,並非所有人都具有必需的情感條件的。在真實世界當中,大多數人的嚐試最終都以失敗收場。」

在內心深處,大多數賭徒其實都具有失敗者的潛質,而且也的確是在按照失敗者的方式行事。

3. 市場固然是在波動之中,但是我能夠輕鬆處理各種變數

我們必須再重複一遍,交易其實就像是心理層面的雲霄飛車。重新閱讀一下西格爾(Jeremy Siegel)的「長期投資選股」(Stocks for the Long Run)罷。他對市場1801年至2001年間漲幅最大和跌幅最大的交易日都進行了研究。這整整兩個世紀的歷史告訴他,市場75%的波動行情都根本沒有任何理由可言。只有以鐵的紀律堅持自己的隨勢操作技術體系,無論市場如何波動,也無論世界如何瘋狂,才有成為成功交易者的可能。

4. 各種頭條新聞不會改變我的立場

專家們警告指出,隨勢操作的策略對於大多數投資者都不會有任何意義。當然,我們都知道有少數人確實可以從隨勢操作系統中獲得好處。關鍵是我們必須知道:那些真正的贏家是不會浪費時間在有線電視頻道或者財經媒體的廢話上的。他們像宗教徒一樣虔誠地信仰自己的交易體系。

理由?施瓦格(Jack Schwager)已經在其經典著作「新投資怪傑」(New Market Wizards)中作出了回答,「等到一個故事已經登上了全國性雜誌的封面,相對的趨勢恐怕也接近尾聲了。」換言之,我們知道的時候都太遲了。

5. 遭受損失我也無所謂

大多數投資者對於虧損都視如洪水勐獸。新的行為財務學研究告訴我們,這恐懼是如此強大,以至於我們的自我無論如何也不願意承認現實,因為一旦承認虧損,似乎就等於承認我們自己是徹頭徹尾的失敗者,而且還不僅僅是投資領域的失敗者。

真正的交易者看到的是另外一個世界,他們對於損失並不會那麼耿耿於懷。他們都知道,世界是不可預知的,交易的遊戲是有風險的,你有時會賺錢,有時自然就會賠錢。不過,豐富的經驗和嚴格的紀律會讓你處於優勢地位:他們知道自己賺錢的時候會多過賠錢的時候。

6. 持續受到損失我也不會慌張

你的自我能夠平靜面對這無窮的錯誤嗎?甚至是那些重大的錯誤,或者持續的損失?對於交易者而言,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

無論多麼訓練有素,無論多麼精明和複雜,沒有任何一個交易者和交易系統會是完美的。交易總是要面對各種風險和可能性。因此,交易者總是會犯下各種「錯誤」,錯誤地領會「訊號」,而且要麼入場太遲,要麼離場太早,這些都會招致損失。想在這個地方混出名堂,至少也要有「荒野大鑣客」的神經。

7. 我從來不會貴買或者賤賣

不幸的是,以隨勢操作者的標準來衡量,大多數共同基金投資者都只能得到不及格的成績。晨星公司的一份研究報告告訴完美,我們總是被情緒而非理智所左右:我們總是在峰頂買進,在谷底賣出。在牛市到達高潮的時候,貪婪的情緒會推動我們作出買進的決定,而這時參加派對其實已經遲到。恐懼則總會在市場觸底前後誘發我們恐慌地逃離。這兩種交易方式都指向失敗的方向。

8. 我可以迅速作出決定,絕不後悔

要成為成功的交易者,我們就必須能夠迅速而自信地作出決定。不幸的是,大多數人在需要作出決定時都總是瞻前顧後,尤其是他們動用的是自己寶貴的退休儲蓄。曾經的錯誤,悔恨的情緒,以及不甚理想的結果都會成為你心頭永遠的陰影,令你變成驚弓之鳥。

9. 我不會過份樂觀,也不會否認現實

行為財務學研究顯示,88%的投資者都具有過份樂觀的傾向,他們總會覺得自己的表現是「好於平均水準」的!過份的自信往往都會導致糟糕的投資決定和虧損。事實上,他們的頭腦在欺騙他們:他們覺得自己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實際上他們的稅後表現卻落後整體市場5至15個百分點。

10. 每年5萬美元我就可以活得相當不錯

交易並不等於賺大錢。Dalbar Research的研究報告告訴我們,整體而言,基金投資者的平均回報甚至還不及通膨率。那些全職的日間交易者,年收入很少有能夠超過10萬美元的,平均都在5萬美元以下。線上折扣交易商的出現使得投資者的交易行為更為活躍,但是同時也增大了他們承擔的風險和遭受的虧損。正如德萊曼(David Dreman)在其經典著作「新逆勢投資策略」(New Contrarian Investment Strategy)中所指出的,「隨勢操作者,即便不以破產收場,也很難獲得超過整體市場的表現。」

將你的得分加起來,如果總分低於80分,那麼我的建議是:忘記隨勢操作罷,永遠不要試圖去作一個日間交易者。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行為財務學專家對6萬6400名投資者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最積極者的年均投資回報率為11.4%,而最消極者卻可以收穫18.5%。

不過,如果你仍然認為自己與眾不同,而且你可以坦然面對損失,那麼儘管作自己想作的事情罷!內線人士告訴我,大多數新的交易者把自己的本金賠光都需要大約兩年的時間。祝福你在2009年之前好運!

MarketWatch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00: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