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際都市與華人觀念---從新加坡華人看中華文化

[複製鏈接]

32

主題

66

帖子

5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2

積分
5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龍眼 發表於 2007-1-24 22: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 吳韋材 ·作者是旅居北京的本地寫作人

  在平日一般接觸上,新加坡的奮鬥成績人人有目共睹,國人普遍的雙語能力讓人羨慕,國際轉口、金融、通訊上的優勢及成績也受到肯定,但在文化屬性上,也常引來不少中國友人的好奇。就如不久前有位老師問我:你們國家聽說管理得很出色,但在文化屬性上能否說說是個什情況?

  多數中國人覺得新加坡華族人口居多,總是很自然就打了個底:新加坡該是屬於傾向華人觀念較重的社會。然而,他們這「華人觀念」是指中國多數人所認知的傳統華族觀念。

  而尷尬是,當談到些結婚、生育、家庭、人生理想、終極信仰等話題,往往就越談越「陌生」,甚至「難以理解」。

  原來在人生觀、思維方式、辦事態度、抒情方式的具體表現上,新加坡人那套與他們認知的「華人觀念」是如此迥然不同。甚至曾有中國人問:「真奇怪,你們每個簡體漢字都看得懂,但是否海外華人在接受西方文化影響后多數都會變成你們這樣子?」

屬於移民文化的社會

  新加坡是否就屬於中國人定義中的「海外華人」,此處暫不討論。但這時仍作東西文化僵硬分界思考,確已有些不合時宜。不過,抱此想法的中國人當然也有其思維背景,中國近年崛起帶來50年內沒有過的文化再度覺醒及自信是主因,在他們如今也受「洋風」掃拂的同時,在新加坡人身上看到使他們「保留警覺狀態」的疑惑,也是自然的事。

  其實遇到這類問題,我更想建議問者直接到新加坡真正接觸「新加坡人」。是新加坡人,不光是新加坡華人。只有那樣才能更客觀地看到,一個屬於移民文化的社會,一個政治及經濟體系有其專屬需求的社會,在文化功能的要求上與他們是多麼地不同。

  不同並非不好。不同是因為各有合乎其社會所需的理由。

  新加坡確實更像一塊務實而吸收力特強的小海綿。而「務實」及「吸收力」正是新加坡常備的必須條件:吸收最適合我們自己需要的。

  若論文化屬性問題,即便數出島國各族母文化情結,在今天及未來的新加坡,即便只能是一種文化情緒的皈依感那也不是一件遺憾的事。
  時至今日,成熟的新加坡國人理應已能領會新加坡社會生活一直就處在各種母文化個別項目的汰選及磨合狀態里。文化特質原就不屬單純,它在任何社會化過程中都避不開客觀摘取的步驟。

  這不只在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發生,即便在一族文化里,也會根據實際需要而作謄清與放大。

文化同源,但會衍變

  因某些觀念鬧個面紅耳赤,也是常有的事。

  最近一例,就在「新加坡老人工作現象」上,兩地觀念差異還真是明顯。好些中國人認為,傳說中人人幸福的新加坡,老人命運竟是可悲的。因為在他們傳統觀念里,幸福的老人就該留在家裡看孫子而不是七老八十還得出去工作。

  這點異向價值觀就辯得難分難解。老人問題外,「傳宗接代」也極敏感,新加坡人並非不生孩子,但今天新加坡人的「下一代」與「香火觀念」肯定已難歸為一回事。

  常常只要去到某些價值關卡上,兩地倫理、道德、審美、人生價值的差距就大相徑庭。卻也因此證明就算同個母源文化,在星移物換社會背景及時代差距下,衍變即是自然。

  下回再遇文化屬性問題,或許筆者只能說,作為國際都市,新加坡經濟方式肯定在文化影響上占著主導地位,我們如何生存那我們就是具有那種生存價值觀的人。開國時如是,如今如是,相信以後也會如是。

  新加坡人長期曝晒於各族母文化的氛圍下,這些都是新加坡人的文化源頭。筆者認為,更多向的思維、更圓通的心態、更靈活的文化情緒,都是新加坡人自己的特色。
當新加坡人仍在新加坡時,這種自我精神價值的認知或許還不強烈,不過,當進入另個文化語境不同的背景里,新加坡人的真正自我感覺,無論我們能否自覺,在相對之下都會很自然地彰顯出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21: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