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在中國,為什麼只有「傻瓜」才讀博士

[複製鏈接]

398

主題

851

帖子

768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6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草民 發表於 2007-1-15 09: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中國,只有「傻瓜」才讀博士》是騰訊12日話題的一個組題,裡面有幾個十分醒目的標題,比如虛弱的中國博士群體、博士教育成了「放羊教育」、功利化學術:導師成「老闆」、博士注水:讀博=賭博等等。

鳳凰淑女:關於這個話題,看起來好沉重!本來博士群體應該是真正的天之驕子,但現在卻弄成了不但是窮人還是"受剝削受壓迫者"。一方面是在校讀博士的人生活清苦,思想壓力和經濟壓力大,以後的就業壓力也大,他們帶著美好的心愿,過著清教徒一般的生活,本來指望著讀個博士,能出點成果,也讓自己的內心有所追求,但是,他們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光明,美好的希望在現實面前被打的粉碎。因為導師忙自己的事情,對他們不關心。另一方面,學術界很腐敗,導師未必想讓學生有所作為。再有,就是錢大氣粗的在職、有錢讀書者,他們擠佔了老師的時間和精力,他們勾兌老師的目的是功利的,他們有錢有手段,這些人對在校讀博的青年學生構成很大的壓力,老師當然就天平傾斜,哪裡還會有時間和精力好好地帶在校讀博的清貧學生?

所以,假如讀博士的人沒有很好的心理素質、頑強的拼搏精神、沒有釘子一般的自學和鑽研精神,那些混飯吃的老師拿不出課題來給你研究和指導你,你自己也放棄努力去混時間,那樣情況就是,我們國家的博士人才培養制度就真的完了!

一個急功近利的時代,一些浮躁惟利是圖的老師,能培養出好的博士嗎? 根本是不可能的。

不過我也想問問你們這些讀博士的人,當你們在學校起那個心要考碩士和博士的時候,按道理你們已經看到了中國那些所謂的導師的弊病,在本科階段就知道他們從來不會和你見上面:好的,在國外國內飛來飛去,差的在國內各地飛來飛去,一年有大半年在外面跑,怎麼可能指導學生呢?這些情況怎麼不引起你們的警惕、還要去考他的博士?你可以不選這樣的老師啊!很多優秀人才就是看到導師不敬業,才直接考到外國去讀博的,當然,考出去,不但是看到外國的教學機制,還有學費生活費全免,最重要的,是學術風氣比國內好,容易出成果.。

很多人問:北大和清華的學生為什麼那麼多人出國了?聽聽這些國內讀博的學生的心聲吧,他們遇到了多麼尷尬和苦悶的學術環境、經濟壓力、心理壓力、就業壓力,這就是大部分優秀學子出去讀書的原因。

夏天,正是學生畢業照象的日子,北大門口有兩個穿著理科博士服裝的年輕人照相,他們比本科生老,但比本科生孱弱,他們歷經滄桑缺乏營養的臉上,能夠讀出來他們的生活和環境,我從心裡佩服他們的毅力,艱苦啊!真的不是一般的人能過的日子,他們能畢業,還是在北大畢業,那真是有值得稱讚的超強毅力。

我的熟人最終選擇了出國碩博連讀,他說國內導師不負責任,看不到人影,天天飄來飄去,半年在國內,半年在國外,對學生無法指導。剩下的助手導師,在國內思想陳舊,對學生困難不了解,不寬容,對學生的基本品質不能掌握,常常發生誤會,沒有學術氣氛。本科受點氣呢就算了,讀博還這樣,那人怎麼活?!

到了國外,拿人家的錢讀書,還有生活費不少,日子寬餘,當然要做很多事情,比如帶大一同學做實驗什麼的。最重要的,是選導師了,導師的確有絕對的權威,因為導師手上有錢為你付出生活費和學費。但你可以自己選擇認為合適的導師,這對導師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假如沒有學生選他為導師,他第二年大概就無法續聘。有個北京的同學說,他連續三年都沒有成果,他的導師耐心的等待,到第四年,他還有事情回了國一趟,導師也沒有取消他的學籍,一直給他保留著,第五年,他回到導師那裡,如泉涌般的創造發明就出來了,結果出了許多成果。假如沒有導師的理解和等待,他是無法完成這些的。後來的學生聽到這個例子,當然很願意選這個老師做自己的導師。

因此,我說中國的博士制度,現在是很混亂的,對博士生培養,導師的心被分成兩半:一半需要對付在職在位錢大氣粗的那部分不在圍牆裡的這批所謂的學生,在職混文憑的人厲害,可以給導師帶來榮耀,帶來經費和課題,老師忙著和他們一起,實惠多多呢!導師需要讓他們及時拿到博士這塊敲門磚,以便更多的在社會上撈取好處。剩下不多的一半精力才用來對付這些辛苦考進去的在校讀博窮學生。一個導師每天有多少精力啊?居然能帶三十多個博士?!真是不怕誤人子弟啊!

誰都知道在職讀博士的比學校圍牆內的博士軟火,可是導師可不這麼看,否則導師就不會連著幾個月都不見自己招進來的正規博士生了。這是弊端啊!教育的又一個弊端。我真的想問問,這教育怎麼總是走向歧途?正規讀書的、憑本事考進去的讀博士生,導師不好好培養,卻有精力有時間帶著其他在職的那些所謂的學生混,那些人又得名又得利,一頭工作拿錢,一頭還拿個高級文憑,厲害,世界上的好事情都拿給他們弄完了,也不怕閃了腰!

中國要崛起,是要加強教育的!但加強教育,必須加強博士生培養:一.對待在校博士這一批高端人才,國家要控制導師的質量,只有業務能力和思想能力都達到標準的,才能招博士生,沒有愛學生的心、沒有甘當人梯、培養人才的心,這樣的人不該給他帶博士生的名額和機會!美國著名的大學,考核導師的條件就有一條:對學生是不是關心?這是一條硬指標,達不到的,不再聘用。當然,對每個有資格招博士的導師,學校和財團該給他核定一定的經費,在經費允許內,讓他有能力發給招來的博士生全額獎學金,也就控制了招生的人數。這些博導的資格,是要有硬指標考核的。
另外,對在校博士、和在職在位讀博士的學生,要分別管理,老師也要分開,否則就不能保證公平,在校窮學生就會吃虧的。成人教育是一輩子的事情,對成人的教育和對在校生的教育應該分成兩部分導師,不要攪在一起。

還有,就是對待國內讀博士的學生,包括碩博連讀的學生,應該提高他們的待遇,給他們獎學金和生活費,特別是博士生,年齡偏大,又有了家,才 300、400一個月生活費,太清貧了,不符合高端人才的鼓勵機制。必須給他們適當的費用,否則,是留不住人才在國內讀書的。有人說,好點的人才都跑了,我們在為外國培養人才。怎麼不是呢,美國對待讀博士的學生,一個月相當於人民幣2000塊生活費,不但養自己,養老婆都夠了。所以,我們的教育要出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必須在獎學金方面大方點。

另外,就是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多關心這些博士,他們讀出來基本上都是國家的棟樑之材,應該好好培養他們的心理素質,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

這次網路討論,說讀博士的都是傻子,還有很多負面的說法,比如說博士找不到工作、(千萬別喊我博士!)找不到老婆和嫁不出去等等,我想,新的 「讀書無用論」說法又捲土重來了,但這次不能怪學生,形成這種社會負面看法的,是社會機制。年輕人知道什麼,他們只看現實。而社會必須高屋建瓴,必須看到人才是一個國家的戰略儲備,從科技興國,走創新之路等等國家方針來看,對待培養博士的教育方法都有必要改進,一直改到能夠吸引和留住最優秀的人才在國內。

騰訊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沙發
新鮮人 發表於 2007-1-15 10:4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小草民 的帖子

言重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94

主題

6625

帖子

8373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373
3
sujie_alex 發表於 2007-1-15 13:5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84

主題

3498

帖子

2748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無敵殺手會員(一萬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48
4
常殺銀 發表於 2007-1-16 07:07 | 只看該作者
中國的博士如果能與國際相關體系接軌的話,就不怕找不到工作!

如果找不到工作,
一是說明社會和國家以及市場需求不大,要專業重新定位。

二是說明個人能力的問題,所謂行行出狀元,都讀到博士了,難道你能力不會比本科研究生強?有能力的博士就是人才。沒有能力的就是蠢材。

三是說明體制的問題,國家每年擴招,招到博士的頭銜名不副實,能力大打折扣。社會需要的是實幹的人而不是虛浮的沽名釣譽的人。

至於找不到對象,對不起,我幫不上你。如果你本身風度偏偏 溫文爾雅 相貌堂堂 風趣幽默……難道找不到對象。
如果你長得帥或漂亮還是博士,還找不到對象?找不到對象不是「博士」的錯吧。

女博士嘛,
1是年齡問題,沒辦法,好學生的光環從小戴到大,最後發現還是早戀好
2是眼光問題,不能把學歷和知識看成是得分點,找合適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其實我認為就是要樸實點接近生活點,放下博士的架子找個老實的肯定是可以的。個人認為女博士和「圓滑的」「油嘴滑舌的」「愛貪小便宜的」之類不是美滿一對。

[ 本帖最後由 常殺銀 於 2007-1-16 07:17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1 07: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