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貼:什麼是佛法

[複製鏈接]

13

主題

124

帖子

38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不痛不癢 發表於 2007-1-3 10: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什麼是佛法

  凈空法師講述

  前 言

  正確的認識佛教,對於初機很重要!很多的同修對佛教的觀念是錯誤的,所以我們廣泛的印行、流通此書,幫助初學,把佛教的正確觀念樹立起來。雖然言未完全盡意,但是真誠的供養、真誠的發心,希望有緣的同修,都能歡喜,並得到真實的受用和法益!

  一、什麼是佛法?

  諸位同修:

  在修學佛法之前,一定要對於佛法有正確的認識。假如我們把佛法認錯了,即使費了許多的時間修學,到後來得不到結果,這就非常可惜!因此,我們先把『什麼是佛法』,給諸位同修作最簡單扼要的一個會報。

  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佛,世尊在三千年前,出現在北印度。根據中國歷史所記載,佛誕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於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入滅,住世七十九年。現代中國佛教,老一輩的大德們,對佛入涅槃的紀念日,便是用這個紀年。歷史上記載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曾經為大眾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佛入滅后一千年,也就是中國東漢明帝永平十年(西元六十七年),佛教才正式傳入中國。

  我們想要認識佛教,首先要知道:

  什麼是『佛』?

  什麼是『法』?

  什麼是『佛法』?

  什麼是『佛教』?

  這幾個問題,對於我們修學,關係非常之大。『佛』這一個字,是從印度梵文音譯過來的,它是『智慧、覺悟』的意思。當年為什麼不用『智、覺』這兩個字來翻譯,而采『佛陀』這個音譯呢?因為佛陀的含意,是無限的深廣,我們中國字彙里的智、覺二字不能夠全部包括,因此,就採用音譯,然後再加以註解。『佛』這一個字,有體、有用。從它的本體上說是『智慧』,從它的作用上來講是『覺悟』。

  就體上講,智有三種:

  第一、『一切智』:用現代哲學的名詞來講,就是正確的了解宇宙的本體;這樣的智慧,在佛法里稱為『一切智』。

  第二、『道種智』:種是指種種繁多的現象,宇宙之間的現象,種類無量無邊,這許許多多的現象,怎麼產生的?從那裡來的?現象、過程如何?後來結果如何?能夠正確明了宇宙萬象的智慧,叫做『道種智』。

  第三、『一切種智』: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究竟圓滿的明了,沒有一絲毫的迷惑,也沒有一絲毫的差誤,這樣的智慧,叫做『一切種智』。

  釋迦牟尼佛,具足這三種智。由這個智慧起作用,當然,對於整個宇宙人生的真相,得到完全正確的了解。智慧起用就是大覺。佛在經上給我們說『覺』也有三類:第一、是自己覺悟了。第二、是能夠幫助別人覺悟,這叫做覺他。第三、是圓滿的覺悟。小乘阿羅漢、辟支佛,這些人自己覺悟。他們自覺之後,還沒有發心,主動的去幫助別人覺悟;經典里常常說這是小乘人。大乘菩薩自覺之後,能夠主動的去幫助一切希望覺悟的人。『希望覺悟』,就是機緣成熟,菩薩一定會主動的幫助他,使他從自覺到究竟圓滿的覺悟。這『究竟圓滿』正如同其他宗教裡面讚美『全知全能』的主——上帝——一樣,在佛教稱之為『佛陀』。佛告訴我們,這樣圓滿的智慧德能,『覺』就是它的德能,它的作用,一切眾生本來具足。圓覺經中講得很清楚,『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也是華嚴經上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換句話說,眾生與佛都是平等的,沒有差別。現在我們把智慧德能都失掉了!怎麼失掉的?佛用一句話,把我們的病根說出來了——『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就是我們的病根之所在。我們從佛境界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就是受妄想、執著之害;每天還在繼續不斷的搞生死輪迴,也是妄想、執著;生活過得這麼苦,還是妄想、執著。妄想、執著的確是一切迷惑、災難的病根啊!妄想、執著去掉一分,我們就得一分自在,就恢復一分的智覺;要把妄想、執著斷得乾乾淨淨,我們的佛性就重新又恢復了,恢復到本來佛了,這個事實真相佛在大經裡面明白的告訴了我們。

  大智大覺的物件,就是無盡時空裡面所包含的一切萬事萬物。這個『萬』不是數字,只是形容極多——無量的無量。佛經上常說,人身上一根汗毛,或說微塵,這是講小的。『正報』小的毛端,『依報』小的微塵;大的可到虛空法界,這一切事物就是我們智覺的物件,佛用一個代名詞代表這些萬事萬物,這個代名詞就叫做『法』。所以『佛法』這兩個字連起來,就是無盡的智慧、覺悟,覺了宇宙人生一切萬事萬法。中國人常講『佛法無邊』,確實是無量無邊。所覺的物件沒有邊際,能覺的智慧也沒有邊際。這無量無邊的智覺,諸位要記住,是自己的本能。

  不過這裡面還有一件事情是我們很不容易體會的,那就是佛跟我們講:『我們本能的智覺與智覺的物件(宇宙人生萬事萬物),是一不是二。』這個我們很不容易理解。實在說,如果我們很冷靜的去思惟、觀察:假如佛所說的這句話真的能成立——這個智覺是究竟圓滿的——,那這句話就可以相信,我們便應該相信;如果說『能知』跟『所知』是對立的,這個智與覺就很難講到圓滿;換句話說,那是有限的,不是究竟圓滿的。但是佛告訴我們,『能知、能覺』與『所知、所覺』是一不是二。這是佛法裡面常講的『一真法界』,也就是華嚴最真實、最圓滿、最高的境界。凈土宗講的西方極樂世界都是屬於一真法界。以上,我們明了『佛法』這個名詞的含意,對於什麼叫『佛法』,會有一個粗淺的認識。

  民國初年有一位歐陽竟無先生,是當代的大佛學家,他在南京創立支那內學院,培養了不少的佛教人材,有出家的,有在家的。這一位大師,於民國十二年,在第四中山大學(現稱南京師範大學)發表了一次講演,講題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當時在中國引起相當的震撼。他舉了很多例子為佛法正名。這篇講演由王恩洋居士整理印成小冊,台灣也有流通,諸位仔細看看,他的觀點是非常正確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7: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