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市場經濟就好比奶牛賣奶

[複製鏈接]

30

主題

46

帖子

3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天天數綿羊 發表於 2006-12-26 19: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奶牛有個特點,就是如果它一天正常能產100斤奶,那麼當你把這100斤奶擠出來后,第 二天它還能產100斤,可是如果今天你只擠50斤出來,那麼明天你還是只能擠100斤出來 ,而不是150斤,這是因為它的奶包的容積是有限的。所以它這個特點可以總結為:在 產奶能力的範圍內,產奶量完全受擠奶量的制約,與擠奶量相等。
  
   假設一頭奶牛和20隻猴子生活在一起,奶牛產奶給猴子喝,猴子拔草給奶牛吃。再假設 一頭奶牛一天能吃100斤草,20隻猴子一天能喝100斤奶,能拔100斤草,那麼這頭奶牛 和這20隻猴子就能很好地生活在一起,它們的生產一點也不浪費,一點也沒有不足。它們 之間是共同勞動,共同消費,各取所需,它們之間是「共生」關係。如果從經濟角度來 看,它們的經濟形式屬於產品經濟,也就是計劃經濟。
  
   假設有一天,奶牛感覺到自己吃虧了,它要把它的奶變為商品,讓猴子拿草來交換,而且要2斤草換1斤牛奶(商品之間互相交換的數量比例就是價格。這個比例你可以任意假設,就是1斤草換2斤奶也行,反正它們之間得達成一個交換比例,才能交換)。這樣猴子就拚命去拔草,一天下來,只拔了150斤,就只換到了 75斤奶,顯然吃不飽。而奶牛就高興了,它吃了100斤草后,還節餘了50斤,它望望那 一小堆草,興奮地想:明天這一小堆草又會增加50斤,以後每天都會增加50斤,哈哈, 不久就會成一座山,我就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了。
  
  下面我們從奶牛和猴子的整體來分析結果。 猴子的勞動量雖然比原來增大了很多,產草量也多了50%,但是它們的生活反而下降。 而多產的這些草對它們這個整體是無用的,猴子不吃它,奶牛也不吃它,只是聚集起來 看著高興。奶牛的財富增加了,但是它的奶產量卻下降了25%,它雖然還有25斤的生產能力,但是因為猴子買不起,所以它這25斤的生產能力就浪費了。所以這樣的結果就造成了無用的生產能力增加,有用的生產能力下降。
  
  經濟分析家野豬興高采烈地報導:「今年青草的產量比去年同期增加50%,GDP增加100%。」
  
  受奶牛的啟發,猴子內部強壯的也認為自己吃虧了,就鼓動分開單幹。結果強壯的猴子每天可拔十幾斤草,能換七八斤奶,自己吃不了就用來洗澡,說可以美容;而老弱的猴子一天累死就只能拔三四斤,只能換一二斤奶,哪裡夠吃的,餓得眼眶比酒盅還大。
  
  這邊猴子有餓得半死的,而那邊奶牛的奶子漲得跟燈籠似的,直埋怨需求不足,把剩餘的牛奶往河裡擠;富裕的猴子則高興得說:「現在真好,牛奶供應真充足,要多少有多少!」
  
  弼馬瘟孫悟空一次偶然下界遊玩,看到他的子孫很多都餓得皮包骨頭,大吃一驚,慌忙向玉帝稟報。玉帝不信,邊剔著牙邊說:「野豬不是說GDP增加100%了嗎,猴子的生活應該比過去好,怎麼還有挨餓的?」派千里眼一望,果真是實。玉帝就說:「各位愛卿有什麼妙法?」大學士太白金星出班奏道:「慣例,每隻猴子每年都要向御馬園交50斤青草的稅,我看免了這稅就完全解決了。但是免了稅後,馬又不能不吃草,我看這草就全部由奶牛出,奶牛最富,這不僅稅沒有減少,而且還能減小貧富差距呢。」眾神仙連稱妙妙妙。太上老君就說了:「杯水車薪。50斤青草能換25斤牛奶,這25斤牛奶分到365天里去,一天就是6錢8分4厘9毫,按西秤就是34.25克,那餓得半死的猴子一天多吃這麼點牛奶就能飽?再說,給奶牛加了稅,奶牛也不是傻冒,她勢必要給牛奶加價,結果猴子的生活會比免稅前還要糟糕,大學士連『羊毛出在羊身上』這個常識都不懂?」玉帝白了他一眼,譏諷他說:「你有什麼好法子就說出來吧。」太上老君說:「吾知吾不言。」
  
  哎,原來多好的世界,硬被奶牛這個狗東西給破壞了。
  
   市場經濟同奶牛賣奶的本質和現象都一樣。市場經濟里,富人聚集了大量的財富,而這 些財富中的大部分對他們的生活是沒有一點用處的,例如比爾蓋茨有幾千億美圓的身家 ,他自己能花多少呢,他那麼多房子自己能住幾間呢,只是讓他看著興奮,但是他們還 要拚命的聚斂,用句時髦的話說,就是要把蛋糕做大。聚斂財富是動物和人的本性。 他們要聚斂財富,那麼社會就要加班加點為他們生產,無用的生產能力增大,無用的東西也增加到很多,然而窮人需要的東西,窮人因為沒有錢買就停止生產,致使有用的生產能力提不起來,有用財富的產量也提不起來,就造成了窮人想好也好不起來的局面。 市場經濟表面看起來是熱鬧的,是繁榮的,可是無用工太多,人民生活的改善是極慢的 ,最底層人的生活幾千年都不能有改變。(最後這一句,我本想寫成「經濟增長是極慢 的」,可是一考慮,他們好拿票子的多少來衡量經濟增長速度,而他們又能印票子,所 以如果我這樣寫,他們肯定會拿GDP年增長多少多少來反駁我,因此我想我就不如乾脆 摸到根,說:「人民生活的改善是極慢的」,這樣票子的多少就派不上用場了。哈哈)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7: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