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07年社會藍皮書:"看病難看病貴"是百姓心中最痛

[複製鏈接]

66

主題

885

帖子

24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iwkcn 發表於 2006-12-26 04: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7年社會藍皮書:"看病難看病貴"是百姓心中最痛



(2006-12-26 02:43:13)

本報駐京記者 程福俊

昨天上午,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2007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社會藍皮書。藍皮書指出,調查顯示,在17個社會問題中,「看病難、看病貴」,「就業失業問題」和「收入差距過大、貧富分化」成為最突出的三大社會問題。其中,「看病難、看病貴」首次被排在了第一位。另外,最高20%的人口與最低收入者,實際收入差距達到18倍左右,公務員工資地區差距也達到了十幾倍,而且這種差距還在向縱深發展。

城市居民生活滿意度首次超過農村居民

藍皮書指出,2006年中國居民對自己生活的總體滿意度是3.47,略高於2005年的3.4分,而城市居民的總體生活滿意度首次超過農村居民。

藍皮書說,比較歷年城鄉居民總體生活滿意度的調查結果發現,在2000—2005年間,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總體生活滿意度變化趨勢基本一致,但農村居民總體生活滿意度高於城市居民;而在2006年,城市居民總體生活滿意度有較大幅度的提升,農村居民與上年基本持平,城市居民的總體生活滿意度首次超過農村居民。比較城鄉居民對於各因素的評價情況發現,個人經濟狀況、消費信心以及社會保障滿意度均較2005年有所提升,但同時養老憂慮感也在加深;對於政府管理的信心度,包括對政府管理經濟事務、管理國際事務和管理社會事務的信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物價波動承受力有較大回落,國家經濟狀況滿意度略有下降。

九成百姓對我國社會經濟形勢樂觀

社會藍皮書指出,據調查顯示,佔九成左右的城鄉居民對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形勢持樂觀態度。

調查顯示,對「當前中國社會發展出現的一些問題是暫時的」這一判斷,表示「比較同意」或「很同意」的人佔83.4%;對「黨和政府是有辦法管理好我們國家的」這一判斷表示比較同意或很同意的人佔91.6%;對「中國目前在國際上的地位值得驕傲」表示比較同意或很同意的人佔88.9%;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狀況是很好的」表示比較同意或很同意的佔90.5%。

「社會保障」成為城市居民關注首要問題

社會藍皮書指出,2006年「社會保障」取代「下崗就業」問題成為2006年城市居民關注的首要社會問題。

藍皮書說,調查結果表明:在社會統籌基本醫療保險、大病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住房公積金、貧困家庭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等八種社會保障類型中,32.5%的受訪城鎮居民享受了其中的1—2項,享受了3—5項者比例為24.8%,而36.2%城鎮居民表示對於這八類社會保障項目,自己一項都沒有享受到。

3/4居民認為我國當前社會和諧穩定

社會藍皮書指出,根據調查統計,四分之三左右的城鄉居民認為中國當前社會和諧穩定,社會基本和諧與穩定成為中國目前社會形勢的主要特徵。

根據調查統計,74.9%的城鎮居民認為現階段中國社會是「非常和諧」或「比較和諧」,而認為「不太和諧」或「非常不和諧」的合計為16.9%。75.8%的人認為現階段中國社會「比較穩定」或「非常穩定」,認為「不太穩定」或「非常不穩定」的人合計為17.4%。

九成多居民認為自己屬於中層及以下階層

社會藍皮書指出,據調查顯示,中國城鄉居民社會經濟地位「中層」認同比例為39.6%,不但低於美國、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也低於巴西、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我國居民認為自己是上層和中上層的比例不到6%,九成以上的居民認為自己屬於中層或中下層。

這種社會經濟地位認同普遍偏下的情況,說明在快速變遷過程中,由於分配秩序的問題,不僅低收入群體不滿意,一些中層和中上層收入群體也不滿意。

建議慎用「幸福感」指標表示政績

藍皮書中,中國社科院社會學專家指出,國內外對幸福感的研究表明,幸福感是一種感覺,它並不直接與財富多少和生活水平高低相關,也不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發生顯著變化。對幸福感影響更大的可能是預期高低、慾望大小、社會開放程度和社會變遷緩急等因素,所以億萬富翁和土著村民的幸福感可能差異不大。

有關專家認為,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歸屬感、幸福感、成就感、社會認同等,是分析社會形勢和把握髮展變化趨勢的一個重要方面,但也要看到,社會心態的影響因素非常複雜,不能簡單地使用某些社會心態指標來表示政績,那樣做有時會進入誤區。

百姓遇困難尋求「私人關係」幫助

百姓生活遇到困難時從哪個渠道尋求幫助?調查顯示,支持度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家庭」「家族、宗族」和「私人關係網」。

課題組有關專家認為,隨著就業方式從「單位人」到「社會人」的變化,社會支持系統也在發生從「單位」到「社區」的變化,但目前社區和社會組織建設還跟不上發展的需要,從而產生社會支持系統個人化趨勢,存在從單位回歸家庭、家族和私人關係網的情況。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1 07: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