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到農村去,到基層去」在新就業困境中的現實意義

[複製鏈接]

3340

主題

4210

帖子

5895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山東大漢 發表於 2006-12-18 15: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作為「老大難」,一直令高校、大學生和社會各界長期關注而苦無良策。雖然呼籲「就業面前人人平等」者有之,譴責招聘單位層層設卡、「潛規則」泛濫者有之,甚至對大學生為就業「使出渾身解數」的表現或褒或貶者更有之。然而,「平等論」畢竟彌補不了就業崗位的稀缺,而用人單位出於「強勢地位」設立「潛規則」、大學生作為「弱勢群體」不得不順應各種或明或暗的就業規則的現象,雖可譴責或痛心,畢竟是一種「就業市場」的自然形成,過多的品評於事無補。相反,我們更應立足和探討具備現實性和可操作的就業途徑,以真正對大學生就業有所裨益和借鑒。以下的一則報道無疑具有這樣的現實意義:

畢業於浙江林學院的呂德紅,2004年畢業時,放棄了省城多家待遇優厚的單位,選擇到經濟欠發達的麗水市慶元縣黃田鎮當鎮長助理。經過兩年多的基層工作和鍛煉,呂德紅最近成為該鎮分管文教衛副鎮長的唯一候選人,不久就將成為當地最年輕的鎮幹部之一。(《中國婦女報》12月14日)

長期以來,「到農村去,到基層去」一直被作為口號,為大學生所誤讀和忽視。甚至某些大學生還把它作為「積累資本」、「鍛煉兩年就回來」的「曲線救國」途徑。然而,呂德紅的成功實踐表明:「到農村去,到基層去」不再是一句口號,更不是所謂的曲線途徑,它已成為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的一條新出路,成為具有現實性和可操作的就業範本。

其實,大學生就業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雖有各種可商榷的成因,然而,來自用人單位,尤其是「熱門城市」、「熱門單位」、「熱門職位」的日趨飽和,以及大學生缺乏規劃、盲目攀比的浮躁心理,卻是就業市場日趨緊張的深層原因。北京、上海、深圳等經濟發達城市,好職位、白領、外企、高薪、體面等等都是掛在就業大學生嘴邊的「熱門」辭彙。然而,一味地追求「高薪」、「外企」、「熱門」,卻偏偏忽視了職業的長期發展和規劃,不僅造成大學生就業的盲目和短視,也使不少大學生陷入了「難就業,就了業更難」的職業發展怪圈。

近些年,白領壓力大導致「集體出逃」,「熱門」職位競爭大、難持久等都是不爭的事實,盲目的攀比不僅造成所謂的「好工作」僧多粥少而日益難求,更是因「千軍萬馬過獨木」而造成人才的積壓和浪費。一邊是白領「幸運兒」雖成功就業卻苦於無處發揮才能,一邊卻是廣大農村和基層單位「人才難求」的強烈呼籲。人才匱乏已成為制約廣大農村和基層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在那裡,大學生有著更大的發展空間和平台;而大學生的聰明才智與基層需求的碰撞互動,也無疑會造就像呂德紅那樣,更大地實現自我價值的成功範本。

同時也應看到,大學生不僅要具備長期的職業發展規劃,更應建立適應新時代的「職場成功標準」。誠如呂德紅所言:「在農村工作,不能只考慮收入,也應該對得起老百姓對你的信任。只要百姓心裡有你,那麼你就是成功的。」在兩年多的時間裡,呂德紅也曾因心理落差大而難過,也曾因村民的不理解當眾流淚,然而她還是克服了種種困難,帶領工作人員為當地修了9條山路,還用自己的微薄工資資助多名貧困孩子讀書,並動員了8名校友來慶元工作。回首當初,呂德紅說:「我的選擇是對的。」

由此看出,「到農村去,到基層去」不僅是觀念,更是出路——是切實可行、大有作為的好出路。呂德紅的成功為那些剛剛走出校門,處於困頓、徘徊中的大學生們,樹立了適應時代需求的就業範本;而「到農村去,到基層去」在新形勢下的就業困境中,無疑具有令人鼓舞和廣泛的現實意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8: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