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葯食同源

[複製鏈接]

15

主題

30

帖子

14

積分

註冊會員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1

積分
1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葯食同源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均衡的營養﹑適量的運動﹑充足的睡眠﹑愉快的心情。
目前,由於營養失衡導致的慢性病呈大規模持續上升趨勢。營養失衡成了健康的主要威脅。
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指出:溫飽問題解決以後,我國面臨著營養缺乏與營養結構失衡的雙重挑戰。舉例來說,膳食高能量、高脂肪和體力活動少與超重、肥胖、糖尿病和血脂異常的發生密切相關;高鹽飲食與高血壓的患病風險密切相關;飲酒與高血壓和血脂異常的患病危險密切相關。
國務院在2005年開始制定相關的「營養法規」;衛生部也聘請了專家,在人民大會堂講「營養學」。
均衡的營養能夠調節並恢復人體機能。世代家傳的中醫陳金柱給一個腰椎間盤突出病人治病,他估計要3年才能好,結果不到2年病人就不找他了。打個電話問過去,原來是營養品幫他治好了。陳大夫很奇怪,數遍天津名老中醫,也沒有誰有這樣的本事啊。後來他潛心研究各種營養品,結合多種營養品的優點,令人難以置信的快速治癒了包括醫生在內的幾萬病人。
很多病其實都不是真正的病,而是中醫上的「症」,是營養失衡導致的。營養補充后,「正」氣充足,營衛二氣就可以抵抗邪氣。只有深入到「病」的階段,人才被壓住,困住,難以治癒。

比如:高血壓、糖尿病(消渴症,為了提醒老百姓而取了病的名字)都屬於「症」的範疇,而高血壓發展到後期,冠心病和中風,才屬於「病」,需要做手術搶救;糖尿病的後期也會有冠心病,接著是瞎眼、鋸腿、腎衰竭,這才到了「病」的階段。但是很多人不明白,沒有病卻偏偏喜歡看醫生,越看越傷肝腎。
對於高血壓,醫生也知道會反覆,就弄出一個「三階段療法」,意思是用藥越久,血壓越高,因為沒有「治本」。營養補充可以「治本」,但與醫生的利益發生衝突,醫生不會用。很多人誤以為糖尿病是不治之症,特別害怕,就希望快點把血糖降下來,很多沒有醫德的醫生為了賺錢,迎合患者「求快」的心理,會用降糖效果明顯的葯或者直接就用替代胰腺功能的胰島素,等於把病人一下子推入胰腺衰竭的晚期,無法挽回,會提早結束病人的生命。2004年底,山東濰坊。這家醫院用晚期的葯治療早期的腎病患者,使很多患者剛開始胃口特別好,3個月花3萬也很開心,但再過3個月病情就迅速惡化,然後被趕出醫院。這家醫院成立了八年,一年的收入是1億8 千萬。那麼過去8年間,這家醫院耽誤了多少病人的治療,又賺了多少的黑心錢呢?媒體現在這樣評價醫生:遊走在天使與魔鬼之間的職業。
所以很多人「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無知」。他們不明白「高血壓、糖尿病難治,其實是因為醫生根本沒有給病人治」。醫生只開高價藥方。短短10分鐘的接診時間,即使是良醫,他也顧不上病人的營養。
西藥不是以恢復人體機能為目的,而是控制或緩解病情。很多葯還會註明「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在時間最長的「症」的階段,就像胡衛民開的營養處方一樣,營養能固本培源,不用藥也能恢復健康。
為什麼食療在「症」的階段(疾病的潛伏期,早期,中期)能讓人恢復健康?
《黃帝內經》開天闢地第一篇就講到:人要想活著,是靠水谷的精微細化,生氣血,來營養我們的五臟六腑乃至四肢百骸。但我們平時卻營養失衡,處於亞健康。比如長期的鈣流失、動脈硬化。
「七大營養素」中,蛋白質最重要,所以先以蛋白質為例,介紹營養與健康的關係:
很多人有胃病,不明白什麼原因,找中醫,看了不管用,又找西醫,反反覆復,最後鬧出胃癌。實際上,人每天需要60~80克蛋白質,不懂營養的人,通常只能攝取20~40克。缺少蛋白質,那麼壓力(生氣、熬夜、焦慮、加班、服藥)會使腎上腺皮質激素產生應變,先分解胸腺、淋巴腺中的蛋白質,胸腺、淋巴腺萎縮后從人體內臟中抽取,比如胃、腸、肝、心臟等,胃潰瘍就是這麼加重的。如果胃壁中間的肌肉層被抽掉,那麼吃再多的葯保護裡層的胃粘膜都沒用,這就是為什麼慢性胃炎容易反覆,難以治癒的根本原因。
營養素中,蛋白質非常重要。蛋白質的希臘文原意就是「最重要的」,被稱為「元氣」,譯文不準確。
花粉、螺旋藻含有全部8種必需氨基酸,是優質蛋白。花粉中,普通的蟲媒花粉含有雌激素,還有農藥殘留。五穀中,大豆營養最為豐富,是因為大豆中含有全部8種必需氨基酸,所以有句話叫「五穀為主,不可無豆」。營養學有一個有趣的「象形說」,黃豆像腎的形狀,常吃大豆蛋白可以顯著強腎。但黃豆含有「嘌呤」,常吃豆製品,會引起尿酸過高,痛風(晚上睡覺,總覺得被子蓋不嚴,有鑽風的感覺),關節腫大。
再看維生素B。就是摸一把大米,手上會粘上灰白色粉狀物,就是B1。淘米水可以用來護髮,養花。肺主皮毛。頭髮分叉,直接用淘米水效果就很好。B1養心,心肌發達,才能把血打到人體所需要的部位。
舉個例子。中央電視台報道:1998年,安徽農民集體發病,心悸、浮腫、突然死亡,當地醫院差不出原因,衛生部派專家下去查。發現農民生活條件好了以後,喜歡把大米加工的特別白,把外面的維生素B1全去掉了,結果心臟嚴重受損。治療方法很簡單,吃糙米就行了。其它營養素的作用略。
食療和藥物的關係是「本」和「標」的關係。甚至藥物也大量採用營養素。例如,冠心病人的常用藥就是B1和B12,但是只能吃6天,多吃一天都不行,因為藥物有毒。心臟病不到危險的冠心病很難發現。
金柱中醫食療QQ:381851937
http://www.chenjinzhu.com

1093

主題

4185

帖子

675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753
沙發
goodoctor 發表於 2006-12-17 12:47 | 只看該作者
"概念不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16: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