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日本狹窄的國土,頻繁的地震和海嘯,也歷史地造就了日本人民普遍存在的憂患意識。因此,謀求長久安定的生存空間就一直是日本人民世代的夢想。為此,一旦他們感到自己足夠強大的時候,就會伺機發動對外侵略戰爭,導致了日本人奇特的戰爭觀,即「戰爭就是戰爭」(War is war),沒有是非之分,沒有正義非正義之分。因此,「新思維」和「第三路線」的主張者們,在不了解日本社會和歷史人文背景下,從善良的願望出發,提出擱置歷史爭議或者模糊那段歷史向前看的似是而非的主張。它只能誤導一些善良的人們,對中國人民不利,對日本人民更不利。我們說,中日之間,和則兩利,對中國更有利;斗則兩害,對日本更有害。應該說,以目前情況來說,日本有求於中國多過中國有求於日本。
縱觀日本獨特的歷史和文化,他們向來崇拜和尊重強者,蔑視弱者。東京大轟炸,兩顆原子彈爆炸,日本傷亡慘重,並最終導致顏面盡失的無條件投降。可是日本人並不仇恨美國人,甚至把國家的命運交給了美國,俯首帖耳地甘當美國的順民國。反觀中國,我們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14年蹂躪,儘管我們放棄了天文數字的戰爭賠償,以德報怨,什麼時候日本真正的感謝過我們,用什麼行動報答過我們。相反,他們不但不真誠的道歉,徹底悔過,反而尋釁滋事。我們只有經濟發展了,國家強大了,人民富足了,別人才不會輕視我們的能力和意志,東亞才有持久的和平和穩定。記得在「東京大審判」的影片里,美國法官在聽完東條英機的自辯后,厲聲詰問道:「In your statement, do you think, your initiating the war is morally and legally acceptable, and you will go right back and start more wars?」, 東條英機的回答是「哈依」(是)。為此,中國法官梅汝奧在苦口婆心地勸說10個國家的法官時說:「If you will not impose severe punishment on the Japanese criminals, who would guarantee the Japanese militarists will not start new wars ag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