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洋雷鋒盧安克感動國人我們該反思什麼?

[複製鏈接]

6195

主題

6540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002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DT001 發表於 2006-12-12 12: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6年12月6日新聞晚報發了記者龔星采寫的報道《德國青年中國山村支教6年 申請中國籍遭拒》,當天人民網教育頻道教育專題欄目轉了這篇報道。同日鳳凰網鳳凰資訊社會頻道人間冷暖欄目頭條發了《德國青年窮鄉義教6載 入籍被拒 黯然離華》,8日新華網校園頻道校園要聞欄目也轉了《德國青年窮鄉義教6載 入籍被拒黯然離華》並配發盧安克「義教」的一組圖片,但這兩則報道均未註明作者。國內許多BBS紛紛轉貼甚至波及整個華語BBS,新加坡的獅城生活網站在鳳凰網報道的當天就有人轉帖。8日筆者百度一下「盧安克」可以找到相關網頁約10,300篇,可見人們對盧安克的關注和感動。

  《德國青年窮鄉義教6載 入籍被拒 黯然離華》內容與龔星采寫的報道大同小異,應系取材於新聞晚報的這篇報道。目前能看到有關盧安克的較早報道是中青報記者董月玲2003年3月5日發在《中國青年報》上的長篇通訊《以一人之力》,記述德國青年盧安克在中國的助學經歷。通訊的結尾寫到:「盧安克,一個德國人,以一人之力,在做中國教育最需要但沒有人做的事」,前述報導的盧安克義教事迹亦多見諸此篇通訊。

  2005年11月24日曾經請長假到廣西東蘭縣偏僻的山村幫盧安克修改書稿的《大學生》雜誌記者蒙令華,在他的個人主頁上貼了他的《10年記者路》講述了他與盧安克的交往。蒙令華在廣西金色年華雜誌工作的2000年春節期間就曾採訪過盧安克,後來他又介紹了北京青年報、中央電視台和中國青年報的記者去採訪。蒙令華寫道:「他是一個真正把自己的理想和做法統一起來的人,也是一個因為覺得中國的社會有需要、覺得世界有需要就自己給自己安排了在中國農村的任務,而完全放棄任何物質上的追求。他的實踐精神、理想主義深深地影響了我,他所致力推廣的Waldolf(瓦爾道夫教育學注重人的性格、情感、能力的教育和培養——筆者注)教育思想也給了我深刻的啟示。」

  2003年中青報記者董月玲是在醫院的病房裡採訪盧安克的,那時盧安克轉氨酶已達1900。盧安克1968年出生在德國漢堡,是一對雙胞胎中的弟弟。中學畢業后做過帆船廠的工人、帆船教練,當過兵,後進漢堡美術學院讀工業設計。他22歲時來華旅遊後到南京東南大學,又轉廣西農業大學,後來到貧困山區助教。盧安克在中國的開銷是父母給的,每年4800元人民幣,其中22%用於複印資料寄給別人,40%用於捐款38%學生和他個人用。盧安克每次來北京都是坐火車硬座,有一次是從廣西一路站到北京的。在北京他跟民工一起吃街頭盒飯,租最便宜的農民房住。記者董月玲問盧安克:「你認為什麼樣的生活是有價值的?」他回答「做到別人不能做或不願意做的事,我就有了價值」、「這些上不了學的孩子,他們更需要我」。


 據報導德國青年盧安克因來華旅遊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的,盧安克從1999年起隻身一人深入中國山村從事義務教育,2001年開始一頭沉入廣西最窮最偏僻的東蘭縣坡拉鄉廣拉村板烈小學。他在一個不通電話不通公路只會講壯族土語的山村教村童講普通話、學文化,幫村民犁田、割禾、打穀,為村民設計脫粒機,並將德國家人匯給他的錢用來為當地修路,還教村民改造居住環境人畜居所分開。盧安克曾因未辦「就業證」在內地義務教德文被公安罰款3000元,他借住的村屋房東偷走他的錢,他教孩子的方式被官方斥為「不入流」,甚至有人指他是「負有特別使命的間諜」。過去的6年來盧安克就是這樣以一人之力深入中國最窮的西部山村從事義務教育,拒絕名利屢遭磨難誤解卻依然無怨無悔,贏得當地民眾的信賴並感動輿論。為長留中國今年8月他申請加入中國籍,因法規所限未果無奈回德。


  我們感動於盧安克的義教事迹卻因其入籍遭拒而遺撼,龔星的報道說:「按中國法律,只有在國家一級機構工作4年以上,或為中國做出特殊貢獻的外國人,才合乎入籍條件,官方表示『愛莫能助。』」我國《國籍法》共有18條,對我們國家實行的國籍原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取得、喪失和恢復的條件、程序做出了規定。國籍法第七條:「外國人或無國籍人,願意遵守中國憲法和法律,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經申請批准加入中國國籍:一、中國人的近親屬;二、定居在中國的;三、有其它正當理由。」[1981年]公安部《關於實施國籍法的規定(試行)》對國籍法第七條作了這樣的解釋:「加入中國籍條件之一的『中國人的近親屬』,是指父母、夫妻、子女和同胞兄弟姐妹;『其他正當理由』,是指對我國革命和建設事業有貢獻的、我國公民收養的外籍子女等。」這個洋雷鋒做到的,我們中國人自己有多少人能做到呢?這算不算「特殊貢獻」呢?當然,所謂特殊貢獻不單單是情感上的,是要有相關的官方的程序上的認可或認證,如此看來盧安克的入中國籍之路恐怕還要有一段距離要走。

  一個德國青年為了中國貧困山村的教育事業和那裡上不起學的孩子,也為了他的教育科學的研究,他做到了我們許多人沒能做到的事。67年前毛澤東在《紀念白求恩》一文中說:「一個外國人,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的精神,這是共產主義的精神,每一個中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這種精神」,還說「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於人民的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誠然,中國的雷鋒因為歷史的理由,使他的經典形象必然帶有較重的政治色彩和標籤,然而他畢竟代表了一種精神一種高尚,鼓舞了當時的人們並依然催促和鞭策我們在褒揚公平正義構建和諧社會的征程中反思人生。現在,文化多元利益多元社會轉型加劇,數字化走進我們的職場和生活,市場經濟染指了人們的精神世界,金錢展示它無與倫比的巨大魅力,社會上網路里懷疑一切不要權威泛自由泛性惡搞低俗回蕩,專家精英草根熙熙攘攘於人生名利場,主流道德、主流文化遭遇前所未有的衝擊。我們每一個人的思想、觀念甚至道德底限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挑戰甚至顛覆,在一個沒有了神話般光暈的高大全式的英雄的時代,一個精英勵志教條與全民娛樂化碰撞的時代,我們依然需要英雄,依然需要一種民族的魂!  
一個內心陰暗的人是容不得任何光明的,因為光明讓他們原型畢露,嘲笑正義、調侃崇高是他們的心理需要。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6: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