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家行政權力機構,代表哪個階層的利益?

[複製鏈接]

1074

主題

2690

帖子

173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7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arsdent 發表於 2006-12-9 17: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無疑,任何一個國家的行政權力、法制權力、政治權力,都必然會體現其所代表的階層的利益。

  這個被代表的階層,可以是工農大眾、普通市民、知識分子;也可以是各級官員、富人;也可以是一點兒不偏不倚,即代表社會全部各個階層的正當利益。

  有網民說:一個月前的今天,在重慶一個叫彭水的地方,一名公務員因為寫了首短詩,諷刺當政者執政失誤,結果被誣以誹謗重罪,被暴力機關拘留29天,史稱「彭水詩案」。

  一個月後的今天,在安徽一個叫五河的地方,兩名中學教師因不滿上級指定的校長人選,編髮簡訊給當政者。結果,又被暴力機關誣以「嚴重的有組織、有計劃、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造謠誣衊、混淆是非、詆毀他人、攻擊組織的違法案件」。目前,這兩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遭到降級、撤職處分,還被拘留10天,罰款500元。

  在安徽一個名為淮南的城市,下崗工人很多。後來忽然許多失業工人買來電動黃包車拉送客人,生意也不錯,一天可掙個二十幾元生活費。正在這些下崗工人慶幸自己有了生活門路之時,突然一紙橫幅掛了出來:堅決取締非法營運電動三輪車。於是這些工人又失業了。

  又有廣州發出了禁止電動自行車的禁令。

  宣昶瑋看了之後說:禁電動黃包車、禁電動自行車,這都是富人、官員即有車族的意志與利益的反映:這些車子仿礙了他們的汽車的行駛。

  城管趕地攤,也是官員意志的反映,他們怕大官檢查時說他們管理城市不整潔。而損害的卻都是下崗工人、失業市民、進城農民的利益。

  還有「彭水詩案」,和五河教師事件,似乎都反映官員的利益那是當今第一利益。

  從這一滴水中,我們看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太陽?

  中國的地方政權、行政法規,反映的如果都是富人、權貴的意志與利益,那麼與資本主義的印度,盡量的照顧貧困階層的做法,是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記得當年,世界上各國傳媒在報紙排版上均使用激光電子排版,因為這樣效率極高,可省去大量的人力。而從印度傳來的消息是:他們的報紙拒絕使用。理由是那樣將使大量的排版工人失去工作機會。又有一例:印度的紡織工業,拒絕使用高效的新型紡織機械,雖然這種機器可使人力消耗降低很多。國家的理由是這樣可以使更多的人有工作機會。

  還有一件事:印度不象中國有那麼多的各級官員,專門用來管制社會。印度似乎一切作為,都把平民大眾放在重要位置上,不象中國,許多法律法規、措施,是針對人民大眾,約束、管制大眾的。

  中國的那些約束、管制富人、官員的法律法規,不但少,而且也似乎不起作用,有也等於無,因為不起作用。

  紀檢機關能約束官員么?反貪局的作用如何?我們的報紙是誰的喉舌?反映了誰的意志?

  當然了,口號上是「一切為了人民的利益」「官員是人民的公僕」,「報紙是人民的喉舌」;而實際上群眾受到了不公平對待,連上訪都被視為「不安定因素」,甚至官員們下命令機場不得允許登機進京。而機場呢?也照樣執行這一命令。如果問這些人阻攔上訪依哪條法律法規?他們肯定答不出來。報紙如果是人民的喉舌,官員如果是人民的公僕,那麼人民受了委屈,就不必去京上訪,在他們的喉舌上發一篇文章即可,然而事實上並沒有出現過這樣的事。官員也不會下命令阻止上訪,既然是公僕,你這些事不必向上反映,我們公僕們就給你解決了。但實際情況是這樣么?實際情況是:關係下崗工人、普通平民百姓的切身利益的事情,中國的行政權力系統的反映則很遲鈍:房價高、子女上學費用太貴、醫療費用太高,普通群眾的利益受到侵害后的上訪,官方不但不給解決,還千方百計的堵、截、趕、抓……這一切現象如果都表達了一個意思:中國的地方行政與權力機構是代表權貴階層利益的,那麼我們有理由發問:這種表達是否是錯誤的?

  寫了這麼多,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現在中國的地方官方意志、行為、價值取向,如果細究起來,有很多都是富人和官員利益與意志的反映。而這是不符合中國共產黨的思想理論原則的。如果說這種情況是過去改革的出偏,那麼現在應該考慮糾正了。

  宣昶瑋本事也不多,也就是有一雙利眼。任你什麼人物、妖精與鬼怪、什麼障眼法,在其仔細觀察之下,都很容易現出原形來。
自由自在,享受生活每一天

567

主題

5446

帖子

1816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蹲著吃飯的農民

Rank: 4

積分
1816
沙發
coolermaster 發表於 2006-12-9 20:24 | 只看該作者
對印度的事了解不多,文章的舉例無法印証。
但我知印度有高低種姓之分,他們之間是不能通婚。
印度嫁女兒是要給大量嫁妝的,要不然在夫家是備受歧視,甚至會被燒死的。
不知印度政府有否甚麽法律或行動來改變這種荒謬的習俗呢?
難道他們都不是平民大眾嗎?
"印度似乎一切作為,都把平民大眾放在重要位置上"這不是亂拍馬屁嗎?
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孕育了我這個小人物,而我則以此為榮。

《娶四個老婆的感覺》 -- 請看在美一方的網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7: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