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讀《漢語是未來的世界語言》有感

[複製鏈接]

11

主題

30

帖子

2124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12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反彈琵琶 發表於 2006-12-3 16: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讀《漢語是未來的世界語言》有感  <原文見本論壇05-03-20  chujiakang >

       當年我是學漢語言專業的,上外語課卻入不進去,最後落個外語盲。愚笨造成了遺憾,我常想,假如能有個精通英文的朋友該有多好。接觸國門之外的天地,無從閱讀原文,還是依賴漢語。靠漢語溝通著外面的世界,想必大多數國人也和我差不多。曾聽人說,莎士比亞的詩等外國名著一經譯為漢語,很難原汁原味;同樣,外國人翻譯《紅樓夢》,差不多也是隔靴搔癢。不過「文革」前出版的《馬克思、恩格斯文選》,我感覺其翻譯質量還是很高的,傳情達意,不知這裡面有沒有漢語本身的功勞。當年插隊時滿目文化沙漠,靠馬恩文選中的一些文章,使我受到一次思想的洗禮,給精神生活增添了許多色彩。
    插隊後上大學,對哲學、美學等感性趣,也寫過一些讀後感類的文章。在寫作過程中,感到恩格斯一百多年前的很多思想,放到現在看也很超前。漢語中有些關鍵概念,在解讀上或許有某種明顯的惰性,束縛著國人對客觀世界的正確認識和表達。這類概念如:物質、運動、空間、時間、人、實踐等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信息」這一概念,人們在解讀上存在著相當大的誤區,直接影響到認識論的提升。
    不知英文中「信息」這一概念是如何解讀的,望朋友和專家給予指點,或許對我有所啟發。好幾年前作過一個網頁,以「品味信息」為著眼點,貼過若干論文,以期引起傳統世界觀的大碰撞,投石問路,拋磚引玉。網頁以「大眾哲學」為號召,基本上是闡發恩格斯《自然辯證法》中的思維火花。所謂反彈琵琶,含著向舊傳統挑戰。
    我們在認識論上的滯后,不是漢語本身的錯,漢語提供了足夠的表達平台,問題出在思維邏輯和辯證法上;反過來說,就傳統世界觀的大碰撞而言,漢語較之英語,或許有更大的騰挪空間。使命歷史地落到了中國人肩上,弘揚先哲的偉大思想,見證漢語的表達優勢,時不我待。
    附舊文一章,如有識者感興趣,可繼續交流。(zhftpp@yahoo.com.cn)

【品味信息】

〖通則〗信息當指所知的第一性客觀存在,物質-運動-空間-時間-信息五位一體,人們只能從觀念上而不能在實際中將其相區分;思維與信息是反映與被反映的關係。反映者——信息表達之謂也,時下信息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其對象基本上為信息表達所包辦;為區別信息與信息表達,後者可稱之為訊息,換言之,對象是否可視為時間的函數,乃是界定信息與訊息的要件。
 
                            認識論變奏

    1999/10/21 中新社網站的文章「中國科學院院長:當代科學面臨四大難題」(見新浪新聞),路甬祥將「腦與認知科學中腦知結構和本質問題」列為四大世紀課題之一。這似乎意味著原有的認識論框架並不足以揭示認識之謎。筆者以為,信息元概念的引入,或許有助於打破僵局。

    人是生而知之還是學而知之,常常莫衷一是,隨著大腦解剖學及相關實證科學的不斷深化,對其已可有較為明確的結論。認知行為始於反映而非遺傳或本能,即如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胎教,無非也說明新生命接收客觀信息的活動,在娘胎中就已能付諸實施了。就探討"認知科學中腦知結構和本質問題"而言,著重從嬰幼兒的認知現象及認識機制入手,大概有助於減少相關背景上的主觀人為干擾。這裡有個例子,當年西單路口西南角有一巨幅虎牌人丹廣告,一位年輕媽媽指著廣告問上幼兒園的小女兒,後者脫口而出:老虎藥店。分析來看,女兒有老虎概念、葯概念,而人丹似乎尚未形成確切的概念,頭腦中一番排列組合,輸出結果既出 人意料,又讓人覺得略有創意,聯想有趣。

    反映指主體的神經系統對客觀信息的接收和處理,而不同的接收處理方式和不同的接收處理能力,與反映結果的正確與否及深刻與否直接相關。從認識機制上講,或許人們都大同小異,但相同的認識機制並不等於相同的認識能力。認識機制始於大腦對感官信息予以超時空複製—大腦"硬體"藉助點陣式形象編碼符號系統和語言式抽象編碼符號系統,複製和標識感官信息,這有些類似於神經第一信號系統對外界信息的條件反射。這些經簡單標識的複製品不妨稱之為拷貝信息元。幼兒會說的第一句話"媽媽"及相應形象信息符號,即可視為拷貝信息元。而在此之前,類似拷貝信息元理應有了一定程度的積累,只不過"媽媽"及相應形象信息符號,乃是第一個由語言意義上的聲符所標識的信息元。拷貝信息元一般再經大腦"軟體"處理,即可儲存為概念信息元。出於主體反映運動過程﹑運動特徵﹑運動聯繫的需要,概念應運而生。概念是對存在的反映和表達,概念的前提是—名實相符,約定俗成。

    信息元作為相應客觀信息的符號表達,意味著抽去了原對象的時間存在形式和空間存在形式,但也正是這超時空的信息元,才使記憶和思維成為可能。信息元可使主體對相應客觀信息給予形象/抽象(概念)的表達,而這裡所說的表達即指對於客觀信息的符號表達。頭腦中的符號表達就是我們所說的反映。

    與反映相對應的可稱之為假說,假說的機制不外乎藉助思維,將已有的信息元依主觀取捨予以排列組合。作為思維輸出,假說的特徵是沒有客觀信息可考;假說所要表達的,或為不存在的,或為不可能存在的,或為將來可能出現的。與信息概念相近的可有情報﹑消息、訊息等,後者既可包含客觀信息,也可提供現實的可能性,在時態上有更大的伸縮性。就如"我明天還要吃飯"這句話,在其有客觀信息可考之前,均一直應被視為假說。假說與反映一樣,已成為主體不可或缺的正常思維方式。

    反映可有正確的反映與歪曲的反映之分;假說可有科學假說與浪漫假說之分。科學假說與現實的可能性相聯繫,浪漫假說與虛假的可能性相聯繫。

    儘管主觀意志可以左右信息元的排列組合,但就信息元本身而言,其大多基於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從這個意義上講,浪漫主義假說也可以理解為對於現實的歪曲反映。例如關羽﹑秦瓊作為信息元是基於客觀現實的,而韓老太爺卻憑著主觀意志組合出二者爭戰,「關公戰秦瓊」即屬浪漫主義假說。不能說韓老太爺惡作劇,而是他反映歷史的能力有限,只好以想象代替現實。從這個意義上講,相聲「關公戰秦瓊」也可以被視為現實主義的。對現實的歪曲認識也是一定社會條件所必然產生出來的,科學的意識及非科學的意識,都要由一定的社會條件來說明,而不是由意識本身來說明。上帝﹑閻王之類假說,無不應由相應物質原因來解釋。

    思維與存在的關係,是哲學上第一位的根本性問題,大眾哲學認為,思維與存在可以是統一的,也可以是對立的,區分二者的關鍵在於思維是否能夠按事物的本來面目去認識對象。存在以客觀信息為標誌,意識形態以信息元或信息表達符號為標誌,二者既使在統一的情況下,也完全是性質不同的領域,絕不能混為一談。所謂精神實踐在哲壇上曾風靡一時,其主張思維對存在的超前決定作用,藉以引申出主體對於客體的主導作用。問題在於主體並非生而知之萬事皆備的超人,既使那些合於現實可能性的科學假說,也只能建立在唯物地反映已有現實的基礎之上。就思維的內容而言,均不可能是先天的和先驗的,沒有對客觀現實的正確反映,思維機制將無從運轉,主觀能動性也就流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思維把握現實的可能性是有前提的,這一前提就是思維必須服從存在的客觀規律。實踐唯物主義等冒牌唯物主義的通病就在於模糊思維與存在的關係,所謂實踐唯物主義看中的不是唯物主義基礎上的實踐,而是所謂能動的思維存在一元論。他們把唯物主義基礎上的實踐與唯物主義反映對立起來,把能動性歸功於實踐本身而迴避實踐的唯物主義基礎,因而他們所強調的實踐不再是有客觀信息可考的通常意義上的實踐,而是被篡改了實踐本義的所謂精神實踐。他們自以為成功地克服了唯物主義被動地反映存在的這一不足,而實際上他們克服的僅僅是他們自己對反映的庸俗化理解。

    正象前人所描繪的理想蘭圖很少能與當今現實吻合一樣,主體性論者關於未來的想入非非,充其量也只是一種良好的願望而已。將信息元不受約束地排列組合一番並不難,問題是一百年後的信息元不可能全部用現有的信息元提前合成出來。倒退二三十年,現今中國的格局,現今世界的格局,當時無論怎樣發揮想象力恐怕也合成不出來。就實踐而言,今天實現了的排列組合多樣性,不過是在前一輪排列組合基礎上的發展;而下一輪新的排列組合無論有著怎樣的深度和廣度,同樣要以今天實現了的排列組合為前提。

 

11

主題

30

帖子

2124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124
沙發
 樓主| 反彈琵琶 發表於 2006-12-3 16:49 | 只看該作者
漢語的生命在於能否跟上世界發展的潮流,在於概念的創新,不斷用有效的概念,科學地解釋深刻運動變化著的世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65

帖子

19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9
3
active 發表於 2006-12-4 00:17 | 只看該作者
我認為漢語在未來成為世界語言之一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其舉足輕重的程度,完全取決於我國的經濟和國防實力,而和語言學家的創新沒有太多的關連。這個過程的長短,完全取決於我國何時能成為世界的經濟和軍事超級大國,使他人覺得非要學會漢語,學會與中國人打交道才能得以生存。
     
     從這個目標的實現來看,我們離漢語成為世界語言的目標還有十分漫長的路要走,也可能現在還根本談不上期限的長短。現在要考慮的問題不是還要多久實現這個願望,而應考慮:如果中國人不懂得或掌握某些已經成為世界語言的外語,是否能將我國建設成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超級大國?自古以來,欲將取之,先應予之。
     
     以上道理說起來可能不中聽,但過去的歷史早已證明它的可信度。看看今日世界上的世界語言的發展史,人們不難發現:想別人都使用漢語,是多麼的不容易!因為除了你我在想的同時,更多的人同時也在想:怎樣能使全世界都是用我的方言呢?

[ 本帖最後由 active 於 2006-12-4 00:21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4
Blue Ivy 發表於 2006-12-4 04:53 | 只看該作者
俺覺得不光是經濟和軍事,還要在科學發展上取得領先的地位, 還有就是如何捍衛中文的地位, 如何致力於將中文發展成世界語的問題.

在歐洲,很多國家的說明書不加英文, 這也可以說就是他們的一種保護主義的方試和原則.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19: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